摘要:學案導學法是一種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的教學模式,對于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案導學法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xiàn)個性化教育,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fā)展,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文章闡述學案導學法的內(nèi)涵,分析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的價值,提出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旨在提升初中物理教學的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以滿足新時代人才需求。
關鍵詞:初中;學案導學法;物理教學;教學方法;應用策略;自主學習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22-0093-04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其教育理論中倡導“主動學習理論”,他堅信學習應當是主動探索、親身體驗的過程,而非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1]。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師逐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努力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力求實現(xiàn)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在這一背景下,學案導學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物理教學中展現(xiàn)出顯著的應用效果,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同時,學生在導學案引導下,能夠主動探索知識,通過實踐加深理解,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學習效率。
學案導學法的核心理念是“從教師授課向學生主動學習轉變”,這種轉變能體現(xiàn)對學生主體地位的尊重,強調(diào)學生應成為學習的主人,而教師轉變?yōu)閷W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在學案導學法教學中,學生被賦予更多的自主權和探索空間,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主動建構知識,發(fā)展自己的學科能力。學案,也稱為教案導學卡或學習導引,是學案導學法的核心工具,它以圖文并茂的方式清晰地展示學習內(nèi)容、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為學生提供一個明確的學習路徑和參考框架。學案不僅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輔助材料,也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組織的重要依據(jù)。在學案導學過程中,教師起到引導和組織的作用,而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在課前精心編寫學案,學生在學案的引導下進行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整個教學過程突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教師的引導,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獲取知識,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探索精神。
1.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顯著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引導學生按照導學案進行自主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系統(tǒng)地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在探究過程中培養(yǎng)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這種學習方式的轉變,使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轉變?yōu)橹鲃犹剿髦R,從而大大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
學案導學法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會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實際情況,從而提供有針對性的引導。這種教學方法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更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避免無效的時間浪費,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同時,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究,學案導學法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4]。
3.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是一項重要任務。學案導學法通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問,并積極尋求答案。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他們的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學案導學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掌握物理知識,還能夠通過實踐探索來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從而提升自己的創(chuàng)新能力。
4.加強師生情感交流,促進合作進步
學案導學法強調(diào)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為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提供了更多機會。通過師生間的互動和交流,教師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困惑和需求,從而為他們提供更有效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究有助于他們相互學習、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問題,這種互動不僅能夠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還能夠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共進。
1.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強
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方式讓學生習慣于被動接受知識,他們往往只是機械地記憶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缺乏主動探索和學習的動力,這種教學方式限制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導致他們在面對問題時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5]。此外,隨著學習科目的增多和難度的加大,學生需要承擔更繁重的課業(yè)負擔,這使得他們難以投入足夠的精力和時間去進行自主學習,會進一步削弱他們的學習主動性。
2.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
部分教師依賴講解和演示來傳授知識,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雖然能夠確保知識的系統(tǒng)性,但缺乏互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往往過于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應試教育”背景下,部分教師過于追求教學進度和考試成績,而忽視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齊。
3.教學難點和重點不突出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學難點和重點不突出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部分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未能準確把握教學大綱和教材要求,導致教學內(nèi)容設計不合理,難點和重點未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在授課過程中,部分教師缺乏對難點和重點的深入講解和探究,只是簡單地重復課本內(nèi)容或進行例題演示,導致學生難以理解和掌握關鍵知識。此外,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缺乏對教學難點和重點的創(chuàng)新性教學方法的探索和應用,使得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
1.重視課前導入,喚醒學生求知欲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為了最大化地發(fā)揮學案導學法的教育價值,教師必須精心策劃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以此激活學生的思維,提升他們的學習熱情和參與度。首先,設計引人入勝的導入內(nèi)容。為了喚醒學生的求知欲,課前導入的內(nèi)容需要精心設計,確保它與即將學習的物理知識緊密相連,并且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導入內(nèi)容可以包括與物理現(xiàn)象相關的趣味故事、引人深思的問題或者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場景。這樣的設計能夠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并激發(fā)他們的好奇心。其次,采用多樣化的導入方式。為了保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課前導入的方式應當多樣化[6]。除了傳統(tǒng)的口頭講解外,還可以利用視頻、動畫、圖片等多媒體資源,或者通過小實驗、小游戲等互動方式來進行導入。多樣化的導入方式能夠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聲音的產(chǎn)生與傳播”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一段精心挑選的音頻作為導入的起點。這段音頻可以包含各種聲音,如鳥鳴、汽車鳴笛、人們交談的聲音、風吹樹葉的沙沙聲等,這些聲音學生很熟悉,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隨著音頻的播放,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你們聽到了哪些聲音?這些聲音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你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又是如何傳播到我們耳朵里的呢?”這些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教師可以穿插一些小實驗或小游戲,讓學生親自動手體驗聲音的產(chǎn)生和傳播,如可以讓學生輕敲桌面,感受桌面的振動和聲音的產(chǎn)生,或者讓學生用吸管吹氣,感受空氣的振動和聲音的傳播。這樣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能夠增強學生的參與感,讓他們在操作中感受物理知識的魅力。
2.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初中生相較于小學生,已經(jīng)具備較強的自律能力和自主意識,這意味著他們有能力去掌握和應用正確的學習方法。教師應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選擇最適合他們的學習方法,并精心指導,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掌握。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學案導學法時,教師應注重傳授學習方法,包括查閱資料法、小組合作探究法、實驗驗證法等。查閱資料法鼓勵學生針對學習中的疑問或任務,自主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資料,從而找到答案或完成任務,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信息搜索能力。小組合作探究法側重于團隊協(xié)作與交流。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提出探究性問題或任務,引導學生在小組中進行深入討論和研究,這種學習方法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還能夠促進他們思維的碰撞與發(fā)展,從而更全面地理解和掌握知識[7]。物理學科離不開實驗,實驗驗證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廣泛。教師可以通過實驗的方式,讓學生驗證某一物理定律或結論,這種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原理,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實驗操作和觀察能力。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定期檢查和指導,教師可以確保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效地應用所學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例如,在教學“運動的描述”一課時,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應明確標注本堂課所采用的學習方法,如查閱資料法、小組合作探究法等。在導學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使用查閱資料法,自主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與運動描述相關的資料,如速度的定義、單位、測量方法等。學生可以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并準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討論。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小組合作探究法,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個小組分配一個與運動描述相關的探究性問題,如如何利用速度公式描述不同物體的運動狀態(tài)?如何設計實驗驗證勻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這種學習方式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碰撞與發(fā)展,幫助他們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運動的相關知識。
3.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是一種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其中,如何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并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成為導學案設計的核心。(1)明確教學目標,精準把握教學重點。在應用學案導學法時,教師要明確教學目標,即希望通過學案引導學生掌握哪些核心知識點。在明確目標基礎上,教師需要深入研讀教材和教學大綱,精準把握教學重點,這些教學重點往往是物理學科中的核心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公式,是構建學生物理知識體系的基礎[8]。為了突出教學重點,導學案中應明確標注出關鍵知識點,并通過問題引導、案例分析等方式,使學生對這些重點知識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并主動進行深入的學習和探究。(2)分析教學難點,巧妙設計教學策略。針對教學難點,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教學策略。首先,教師可以通過簡化語言、運用比喻等方式,將復雜的知識點變得通俗易懂。其次,教師可以利用圖表、動畫等,將抽象的知識點以直觀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記憶。最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針對性的練習和實驗,讓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加深對難點的理解和掌握。(3)緊密聯(lián)系實際,提升知識應用能力。在應用學案導學法時,教師應注重將物理知識與實際相聯(lián)系,提升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為了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物理知識相關的實踐活動,包括制作物理實驗器材、設計物理實驗方案、參與物理競賽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的實際應用價值,提高問題解決能力。
例如,在教學“牛頓第一定律”一課時,在導學案中,教師應明確標注“牛頓第一定律”這一教學重點,并簡要介紹定律的內(nèi)容。為了使學生對這一重點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引人入勝的引導問題,如:為什么我們推小車,小車會動?停止推小車后,小車為什么還會滑行一段距離?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探索牛頓第一定律的奧秘。針對牛頓第一定律中的難點,如“不受外力作用”這一條件的理解,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簡單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小車在水平面上滑行時受到不同阻力時的運動狀態(tài),從而理解外力對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影響。然后,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如讓學生觀察并解釋身邊的慣性現(xiàn)象、設計一個簡單的慣性實驗等,這些活動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牛頓第一定律,提高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
4.精心策劃課堂分層練習,促進學生個人發(fā)展
課堂分層練習是學案導學法運用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差異化的學習內(nèi)容和練習,從而促進學生的個人發(fā)展。首先,學生分層。為了實現(xiàn)教學的個性化,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物理基礎和學習態(tài)度,可以將學生大致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學生物理思維敏銳,學習能力強,基礎扎實。B層學生物理水平中等,能夠跟隨教師引導進行學習。C層學生則在學習能力和物理基礎上稍顯薄弱,學習主動性有待提高。其次,練習內(nèi)容分層。在導學案的課堂練習環(huán)節(ji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分層結果,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量身定制練習內(nèi)容。對A層學生,應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題目,以激發(fā)其學習潛力,培養(yǎng)其高階思維能力。對B層學生,應設計一些綜合性、應用性的題目,幫助他們鞏固知識,提高解題能力。對C層學生,應提供基礎性和入門級的題目,以夯實其物理基礎,提升其學習自信心。
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一課時,考慮到學生在電流、電壓、電阻等前置知識上的掌握程度不同,教師在設計導學案課堂練習時可以采取分層練習。對A層學生,教師可以設計一些更具深度和廣度的練習題,如一個定值電阻與一個滑動變阻器串聯(lián)后接在電壓恒定的電源上,當滑動變阻器的滑片移動時,定值電阻兩端的電壓如何變化?通過它的電流如何變化?這類題目能夠激發(fā)A層學生的學習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高階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對B層學生,教師可以增加一些稍具挑戰(zhàn)性的題目,如一個燈泡的電阻是10Ω,接在20V的電源上,燈泡正常發(fā)光,如果電源電壓降低到10V,求此時通過燈泡的電流。這類題目能夠幫助B層學生鞏固知識,并提高他們的解題能力。對C層學生,教師可以安排一些基礎性的練習題,旨在幫助他們復習和鞏固歐姆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一個電阻值為5Ω的導體,兩端電壓為10V,求通過它的電流是多少?這類題目能夠幫助C層學生建立自信,并逐步掌握歐姆定律的應用。通過課堂分層練習,教師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力,促進他們的個性化發(fā)展。
綜上所述,相比傳統(tǒng)課堂教學,學案導學法更注重學生的主動性和參與性,強調(diào)學習的過程和方法。為了推動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教師要重視課前導入、喚醒學生求知欲,傳授學習方法、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理論聯(lián)系實際,精心策劃課堂分層練習、促進學生個人發(fā)展,以此提高學生的物理能力。
參考文獻:
[1]賈曉嵐.“慧動課堂”理念下單元活動的設計與實施———以初中物理學科《熱與能》單元教學為例[J].上海教育科研,2024(01):84-88.
[2]馬洋洋.對初中物理潛能生轉化的思考[J].河南教育,2024(01):81.
[3]馬好文.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 2019(41):161-162.
[4]黃葉敏.初中物理教學中導學案的應用[J].中學教學參考,2023(23): 43-45.
[5]鐘曉萍.思維導圖式復習學案在中考物理復習中的應用研究[J].廣西物理,2022,43(04):180-182.
[6]張義成.學案導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 2022(05):30-32.
[7]歐旭升,劉作志.“紙”上得來終覺“妙”———例談新材料紙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物理教學,2023,46(05):77-80.
[8]陶德泉.學案導學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陜西教育,2014(12):38.
Explor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Study Plan Guid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Zhang Yongju
(Gansu Province Minqin Experimental Middle School, Minqin 733399, China)
Abstract: The study plan guided learning method is a teaching model that focuse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playing the role of students as the main body.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and promoting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n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can not only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chieve personalized education, but als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help cultivate their innov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analyzes the value of its application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of the learning plan guidance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aiming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physics teaching, further cultivat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innovative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meet the tal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study plan guidance method; physics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s; application strategy; autonomouslearningabil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