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什么時候開始,向老師提問成了一件令我“難以啟齒”的事。
也許是同學們的目光太刺眼,也許是別人侃侃而談的神態(tài)讓我自愧不如,每每遇到難題,我的腦海中總會浮現(xiàn)出那個下午,走神的我向老師問出她剛講解的問題,班級的氣氛瞬間降到了冰點,慍怒的神色爬上老師的眉梢。時間仿佛過去了很久,誰也沒有說話,只聽得見靜靜的呼吸聲。
“你先講講你的想法。”老師說道,而我尷尬地站在原地,不知所措。
平日里和善的老師神情淡了下來,無奈地招了招手,示意我坐下,隨即點名課代表:“來,五分鐘前我講的思路,你再復述一遍?!蔽业哪樆鹄崩?strong style="position:absolute;left:-100000px;">oLfrpSFK2YYJ8jFz/gBlOA==地紅,眼睛緊緊盯著對答如流的課代表,生怕再撞上老師的目光。
從那之后,我便極少再向老師主動提問,就算被點名作答,也要支支吾吾半天。久而久之,我的怯懦好像將老師的熱情也打消不少,不再叫我回答問題。
這對學習的影響幾乎是“立竿見影”的——錯過的題還會再錯,成績陷入惡性循環(huán),心情也跌落谷底。而身處谷底的我,就更加失去了與老師交流的勇氣。終于,我的退步引來了老師的關注。
某個中午,她將我叫到辦公室,手頭是上次考試的試卷,我如墜冰窟,等待著老師的批評?!靶〈ㄍ瑢W,這幾次考試的講解,你的批注都只有寥寥幾筆,看來掌握得不錯嘛?!彪m然是打趣,我卻不敢松懈,擠出一個難看的笑,“我其實……不太懂?!薄安欢鸵鄦?,來,你先給我講講你的思路,我們分析一下,錯誤出在哪里?!?/p>
沒有劈頭蓋臉的批評,也沒有侃侃而談的大道理,老師以打直球的方式擊中我的恐懼,犀利的目光射入我的內心,我一時手足無措,拿著筆隨意比劃。
“對!就是這樣,繼續(xù)?!崩蠋煹脑捳Z仿佛在推著我思考,我強忍著怯意斷斷續(xù)續(xù)往外吐字,還是那道難題,仿佛又回到那個下午,我努力回想著老師當時的思路、板書,一字一句地拼湊出解題的大概,連我自己也吃了一驚。老師滿意地笑了,沒有多說什么,只是囑咐我上課時也要保持這個狀態(tài)。退出辦公室,我回過神來,想起當時老師的慍怒,又感受著她如今的循循善誘,才醒悟,原來,令她失望的從來都不是我在學習上出現(xiàn)的問題,而是我對問題漠視與逃避的態(tài)度。
正是那個同樣的難題,啟發(fā)出不一樣的我,今后面臨人生不一樣的挑戰(zhàn),我定能拾起同樣的勇氣去面對!
點評
本文記敘了一段日常學習中的小插曲,對于人物的刻畫細致入微,與質樸真實的語言風格相得益彰,容易引起讀者共鳴。小作者兩次面對同一個難題的不同態(tài)度,體現(xiàn)了他的成長,而自我的成長又被小作者在文末巧妙地映射到人生中,進一步升華主題,由“一樣的問題”誕生“不一樣的我”,再由“一樣的我”去面對“不一樣的問題”,使作文立意更深刻,也進一步呼應標題與主題。
【廣東佛山市順德區(qū)杏壇實驗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