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北京卷圍繞“打開”為話題的作文,讓我頗感興趣。猶記當年,正讀高一的我,還未步入高考的“戰(zhàn)場”,就壯志未酬身先傷,造成高位截癱,被無情地桎梏于輪椅中。在那些如同暗夜行駛在蒼茫大海中的迷惘困境里,忍受了肉體和精神的千番折磨后,我開始嘗試著打開那扇塵封已久的心門,讓心間陽光燦爛。愉快而堅強地活著,何嘗不是一種成功。
臥于病榻,我開始重拾課本,用超越常人的毅力,經(jīng)常從深夜學(xué)習(xí)到凌晨,硬是把名詞與概念多如牛毛的大學(xué)律師專業(yè)攻了下來。拿到畢業(yè)證的那一刻,我淚如雨下。用信心與希望支撐的人生,才會像荊棘上的花朵,絢爛心空,讓我永不停歇,照亮我前行的路。
當我不再封閉自己,全方位打開心扉,生活也開始注入陽光。鍛煉、編織、閱讀和寫作充盈和豐富著我的病榻歲月。父親給予了我即將傾塌的人生最強有力的支撐。他稍有空閑就扶著我站立,為我活動失去知覺的雙腿。他與母親一起使出洪荒之力,拉著我的腳,一點點往前挪步。我將愛與感恩,一針針編織進絨線里。嚴嚴冬日,雙親穿上我為他們編織的毛衣毛褲,雖是微孝薄愛,雙親卻總怕我傷著累著。
在最難熬的病榻歲月里,書籍如藥,一直滋養(yǎng)著焦慮而迷惘的我。朋友借給我一本《笑對人生》,書中列舉了幾十位忽遭噩運、失去健康的勇者,有的已被醫(yī)生判定終身癱瘓,連生活都無法自理,可他們笑迎磨難,與命運搏擊,硬是用超越常人的意志力創(chuàng)造了生命的奇跡。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我在《瓦爾登湖》中與梭羅一起感受鄉(xiāng)野的寧靜與有趣;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被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深深打動,那是三毛生命里的“黃金時代”……我跟隨這些名家的文字,不斷地讓自己在閱讀中獲得內(nèi)心的豐盈。
寫作是內(nèi)心在歲月的一種積淀,厚積才能薄發(fā)。當我開始以文字為羽翼,來書寫我的輪椅人生,一扇原本“可望而不可及”的文學(xué)之門,向我徐徐打開。當我的文字如鮮花般綻放在全國各地的期刊和報紙上,聞著墨香看著那些“小豆腐塊”,我恍如身處夢境。這些年我寫了近八十萬字,文章先后登上過《人民日報》《大公報》《文匯報》等幾百家期刊報紙,并成為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
正如今年高考題目中的那句“打開,發(fā)現(xiàn)新的自己;打開,帶來新的氣象”。當我不在沉溺于悲悲凄凄中,即使曾身陷命運的漩渦,可我每日都讓自己迎著初升的朝陽,全方位為生命注入活力,自助者天助,我不斷地“打開”樊籠,讓生命一點點發(fā)生著蛻變,只為活出一個不悔的人生。
編輯 周曉序 247549681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