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治華 陳俊宇
摘要:為實現“雙碳”目標,基于2008—2021年中國省級面板數據,構建雙向固定效應模型、調節(jié)效應模型和門檻效應模型,實證探究碳排放受現行消費稅和綠色投資的影響。研究結果表明,目前中國消費稅未能抑制碳排放增長;綠色投資對現行消費稅和碳排放間關系具有負向調節(jié)作用,特別是在華北、華東等強綠色投資區(qū)域,綠色投資調節(jié)效應較強;綠色投資存在門檻效應,當投資額超過門檻值,綠色投資的抑制作用逐漸減弱。
關鍵詞:消費稅;碳排放;綠色投資;調節(jié)效應;門檻效應
中圖分類號:F810.42
文獻標志碼:A
中國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需要落實國家“雙碳”戰(zhàn)略,轉變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推動社會經濟綠色低碳轉型。目前中國碳排放量暫居世界第一,稅收和綠色投資是連接低碳要求和經濟發(fā)展的關鍵點。有研究表明,稅制綠化程度加深[1],增強了稅種“清潔力度”,由資源稅、耕地占用稅和車船稅等構成的綠色稅收能有效減污降碳[2]。而單一稅種如碳稅在中國短期內開征困難,需要通過整合環(huán)境保護稅、消費稅形成“中國式碳稅”[3],以充分發(fā)揮稅收綠色激勵效應[4],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升級,引導生活方式良性轉變,減少日常生活產生的碳排放[5]。綠色金融是抑制碳排放最佳金融策略[6],綠色投資能夠支持金融業(yè)對綠色企業(yè)的貸款及利率優(yōu)惠[7],幫助企業(yè)發(fā)展綠色低碳技術,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8],降低生產過程碳排放。由此可見,消費稅和綠色投資都可直接對企業(yè)和個人生產消費行為產生影響。綜上,目前研究多側重探討多稅種和綠色投資分別對碳排放影響,較少研究單一稅種如消費稅與碳排放間關系。因此,本文引入政府綠色投資行為,將消費稅、綠色投資和碳排放置于同一框架內,探究國內消費稅對碳排放作用機制。
1 理論分析
碳排放作為典型的“公共品”,具有極強的負外部性,會阻礙市場發(fā)揮調節(jié)作用,導致“市場失靈”,需要通過政府干預的手段如稅收和投資[9]以彌補市場缺陷[10]。
綠色稅收促使碳排放外部成本內部化,約束經濟主體污染排放行為,有效減少碳排放,實現“倒逼減排”效應[11]。消費稅中多個稅目涉及綠色發(fā)展,這些稅目對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節(jié)能減排起到重要作用[12]。消費稅依托調節(jié)作用,引導社會低碳消費,促進低碳生活效果明顯[2]。針對燃油等能源產品征收消費稅,會增加化石能源生產消費成本,抑制經濟主體的化石能源需求,推動新能源開發(fā)使用,有效減少碳排放。針對汽車和游艇征收消費稅,會增加交通工具購買使用成本,能限制交通運輸業(yè)碳排放;消費稅實行差別稅率,針對不同排氣量的乘用車征收不同稅率的消費稅以抑制碳排放[13]。但稅收規(guī)制可能會引發(fā)“綠色悖論”效應,促進碳排放增長[14]。稅收和碳排放之間成倒“U型”關系,拐點前表現“綠色悖論”效應,拐點后呈現“倒逼減排”效應[15]。
綠色投資為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資金,支持企業(yè)發(fā)展低碳節(jié)能技術[16]。企業(yè)針對氫能、儲能及二氧化碳捕獲和封存等低碳節(jié)能技術研發(fā)增加綠色投資,推動企業(yè)綠色低碳轉型,有效減少企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碳排放[8]。但綠色投資作為綠色金融的重要工具,具有金融效率,當綠色投資達到“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再增加綠色投資可能會破壞其最優(yōu)狀態(tài)[17]。同時,當低碳行業(yè)逐步發(fā)展完善,政府綠色投資干預的邊際效用遞減,可能會削弱綠色投資抑制碳排放的作用[18]。
2 研究設計
2.1 數據來源
考慮數據可得性,研究樣本選取2008—2021年除西藏及港澳臺地區(qū)以外30個省份的面板數據,數據源自《中國統(tǒng)計年鑒》《中國環(huán)境統(tǒng)計年鑒》《中國稅務統(tǒng)計年鑒》及各省份統(tǒng)計年鑒。
2.2 變量說明及描述性統(tǒng)計
被解釋變量為碳排放(CO2),采用聯(lián)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供的碳排放系數法[19]計算各省份碳排放總量(單位為百萬噸),取對數形式lnCO2。表達式為CO2=∑8i=1Ei×CEFi,其中CEFi=Hi×CHi×CORi×113×10-6,Ei為化石能源i的總消耗量,CEFi為碳排放系數,Hi為平均低位發(fā)熱量,CHi為單位熱值含碳量,CORi為碳氧化率,具體碳源構成及所對應的碳排放系數見表1(平均低位發(fā)熱量來源于《中國能源統(tǒng)計年鑒》,單位熱值含碳量和碳氧化率來源于《省級溫室氣體清單編制指南》(發(fā)改辦氣候[2011]1041號);天然氣的平均低位發(fā)熱量單位為kJ/m3,碳排放系數單位為kgCO2 /m3)。
核心解釋變量為消費稅(ct),用各省份消費稅收入表示(單位:億元),取對數形式lnct。
調節(jié)變量為綠色投資(gi),用環(huán)保投資和生產性綠色投資總額表示(單位:億元),取對數形式lngi。文章研究內容為省級層面,用環(huán)保投資與生產性綠色投資總額來表示綠色投資[20],主要資金來源于政府財政投入。投資的主要治理對象包括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有害污染物等,這些治理對象與消費稅稅目息息相關。
控制變量包括經濟發(fā)展水平(pgdp),用人均GDP表示(單位:萬元),取對數形式lnpgdp;人口規(guī)模(pop)用年初、年末平均人口數表示(單位:萬人),取對數形式lnpop;城鎮(zhèn)化(Urb)用城鎮(zhèn)人口占比表示(%);產業(yè)結構(Is)以第二產業(yè)產值占GDP的比重表示(%);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Ric)以創(chuàng)新能力綜合效用值[21]表示(%),變量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2.3 模型構建
為研究消費稅和碳排放間關系,構建基準回歸模型
lnCO2it=α0+α1lnctit+∑nk=1αkXit+δt+ηi+εit(1)
其中,i為省份,t為時間,α為自變量系數,Xit為控制變量,εit為隨機擾動項。為避免時間和個體干擾回歸結果,引入時間固定效應δt和地區(qū)固定效應ηi,以實現雙向固定效果。
為探究消費稅與碳排放間是否存在非線性關系,加入消費稅平方項,構建模型
lnCO2it=α0+α1lnctit+α2(lnctit)2+∑nk=1αkXit+δt+ηi+εit(2)
為考察消費稅影響碳排放過程中綠色投資的作用機制,先探究綠色投資對碳排放的直接影響,具體模型設定
lnCO2it=α0+α1lngiit+∑nk=1αkXit+δt+ηi+εit(3)
后設置消費稅與綠色投資的交互項,若交互項系數α3顯著,則表明綠色投資具有調節(jié)作用,模型為
lnCO2it=α0+α1lnctit+α2lngiit+α3lnctit×lngiit+∑nk=1αkXit+δt+ηi+εit(4)
為研究綠色投資調節(jié)效應是否存在門檻,模型設定
lnCO2it=α0+α1lnctit×lngiit×I(lngiit≤γ1)+α2lnctit×lngiit×I(γ1 α3lnctit×lngiit×I(lngiit>γ2)+∑nk=1αkXit+δt+ηi+εit(5) 其中,lngi為門檻變量;γ1、γ2為特定門檻值;I(·)為指示函數,當括號內條件滿足時取值為1,反之則為0。 3 實證研究 3.1 基準回歸分析 由表3可知,引入消費稅平方項后,消費稅對碳排放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這是由于消費稅設立初衷是引導消費方向,保證國家財政收入,并不是為了抑制碳排放。同時,消費稅稅制綠化程度低,針對化石能源征收消費稅有可能引發(fā)“綠色悖論”效應,市場預期能源的稅收規(guī)制和使用條件更加苛刻,迫使其提前開采能源并增加供給,供大于求時,價格下跌,需求上升,從而增加碳排放。而消費稅二次項系數對碳排放影響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消費稅收入超過一定閾值后消費稅綠化程度加深,消費稅調節(jié)作用愈發(fā)明顯,能抑制碳排放的增長。綜上表明消費稅和碳排放存在倒“U型”關系,即拐點前碳排放與消費稅同向增長,拐點后碳排放隨著消費稅增加而減少。目前,消費稅收入最大值為7.035,并未達到拐點值(-0.261-2×0.012=10.875),表明此時消費稅還未能抑制碳排放增長。同時消費稅二次項系數?。?0.012),說明依靠增加消費稅收入調節(jié)作用有限,還需以“降碳”為重點的消費稅改革和其他外部因素來達到抑制碳排放的效果。 人口規(guī)模對碳排放影響顯著為正,原因可能是城市人口規(guī)模越大,化石能源消耗越多,導致碳排放隨之增加。城鎮(zhèn)化水平對碳排放影響顯著為正,推測是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城市高速發(fā)展,致使生態(tài)環(huán)境污染愈發(fā)嚴重。產業(yè)結構對碳排放影響顯著為正,這可能是因為該區(qū)域工業(yè)產值占比越大,碳排放總量愈高。 3.2 調節(jié)效應分析 為檢驗綠色投資在消費稅對碳排放影響中的調節(jié)作用,引入消費稅和綠色投資的交互項(lnct×lngi),由表4可知,消費稅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系數由0.198到0.162,綠色投資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系數由-0.026到-0.029,且消費稅和綠色投資的交互項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加入綠色投資后,綠色投資增強對碳排放抑制效果,同時顯著抑制消費稅和碳排放的正向增長。這可能是因為綠色投資加大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fā)投入,相關技術具有外溢效應,同時針對清潔能源提供稅收優(yōu)惠可提升能源產業(yè)生產率水平,提高化石能源未來回報率,延緩化石能源開發(fā)速度,降低“綠色悖論”發(fā)生可能性。由此可見,綠色投資是抑制碳排放重要的外部因素。 3.3 異質性分析 參考碳排放強度計算公式,碳排放指標更換為綠色投資[22],計算各省份綠色投資強度,研究樣本按照綠色投資強度劃分為Ⅰ類區(qū)域和Ⅱ類區(qū)域。Ⅰ類區(qū)域為強綠色投資區(qū)域,包括北京、山西、內蒙古、黑龍江、江蘇、福建、山東、湖北、湖南、廣西、四川,主要分布在華北和華東等地區(qū)。Ⅱ類區(qū)域為弱綠色投資區(qū)域,分布較為廣泛,包括天津、河北、遼寧、吉林、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河南、廣東、海南、重慶、貴州、云南、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主要分布在西北、西南和華中等地區(qū)。由表5模型(4)可知,強綠色投資的Ⅰ類區(qū)域,綠色投資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負,交互項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在該區(qū)域綠色投資不僅能夠減少碳排放,而且還能抑制消費稅與碳排放正向增長。但弱綠色投資的Ⅱ類區(qū)域中,綠色投資不顯著,交互項在5%的水平上顯著為負,表明在該區(qū)域綠色投資難以抑制碳排放增長,但能抑制消費稅與碳排放正向增長。綜上,綠色投資在消費稅無法抑制碳排放增長階段至關重要。 3.4 門檻效應分析 過度增加綠色投資可能會擠占企業(yè)生產性投資發(fā)展空間,使其生產發(fā)展難以為繼。因此,綠色投資規(guī)模過大或綠色投資結構不合理,會導致其在消費稅對碳排放正向增長的抑制作用減弱。通過門檻模型驗證是否存在最優(yōu)閾值能促使綠色投資和消費稅匹配效果達到最佳,從而有效減少碳排放。由表6、表7可知,綠色投資的調節(jié)效應作用為雙門檻。綠色投資初始階段時,消費稅和綠色投資協(xié)同顯著抑制碳排放;綠色投資逐步增加時,其抑制作用隨之減弱。這可能是綠色投資具有金融效率,若繼續(xù)提高綠色投資,會破壞其“帕累托最優(yōu)”狀態(tài),引發(fā)資金浪費、過度引導和金融抑制等問題,不利于碳減排。因此,綠色投資規(guī)模并非越大越好,要考慮其最優(yōu)結構,應控制其低于5.292? 0,從而高效發(fā)揮綠色投資在消費稅對碳排放正向增長階段過程的抑制作用。 3.5 穩(wěn)健性檢驗 由表8可知,加入影響碳排放的控制變量如政府支持(Gov,一般公共財政支出與GDP的比值)和改變樣本規(guī)模(考慮全球新冠疫情對碳排放結果可能產生重大影響則剔除了2021年數據)后,核心解釋變量的符號和顯著性均未改變,且消費稅與碳排放仍存在倒“U型”關系。因此,前文所得結論未發(fā)生改變,回歸結果具有穩(wěn)健性。 4 結論 本文探究了“雙碳”目標下稅收與投資對碳排放的影響及作用機制。目前碳排放會隨著消費稅的增加而增長,當消費稅收入超過閾值,消費稅能夠抑制碳排放增長,但抑制作用較弱。綠色投資是消費稅和碳排放的重要調節(jié)因子,在消費稅對碳排放正向增長階段起抑制作用。綠色投資存在門檻效應,超過門檻值后,綠色投資與消費稅協(xié)同抑制碳排放作用減弱。建議穩(wěn)步推進消費稅的綠色低碳改革,實施合理匹配的綠色投資方案,促進財稅和綠色投資的深度融合。 參考文獻 [1]白彥鋒,柯雨露.中國稅制“綠化”進程演變研究[J].新疆財經,2022(2):5-16. [2]張莉,馬蔡琛.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綠色稅制優(yōu)化研究[J].稅務研究,2021(8):12-17. [3]魯書伶,白彥鋒.碳稅國際實踐及其對我國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目標的啟示[J].國際稅收,2021(12):21-28. [4]徐會超,張曉杰.完善我國綠色稅收制度的探討[J].稅務研究,2018(9):101-104. [5]朱民, NICHOLA S, JOESPH E S,等.擁抱綠色發(fā)展新范式:中國碳中和政策框架研究[J].世界經濟,2023,46(3):3-30. [6]MEO M S, ABD KARIM M Z. The role of green finance in reducing CO2 emissions: An empirical analysis[J]. Borsa Istanbul Review, 2022, 22(1): 169-178. [7]程思進,任曉聰.綠色投資、外商投資和二氧化碳排放——基于動態(tài)面板系統(tǒng)GMM和門檻效應分析[J].技術經濟和管理研究,2022(8):27-32. [8]任亞運,余堅,劉俊霞.“雙碳”目標下綠色金融的碳減排效應及作用機制檢驗[J].財會月刊,2023,44(1):147-153. [9]王鋒,羅珊,單靜.稅收負擔降低了碳排放強度嗎?[J].經濟和管理評論,2023,39(1):62-75. [10]? 李香菊,祝丹楓.創(chuàng)新能力、財稅政策和能源強度——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檢驗[J].經濟理論和經濟管理,2020(2):58-72. [11] 李華,馬進.環(huán)境規(guī)制對碳排放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擴展 STlRPAT 模型[J].工業(yè)技術經濟,2018,37(10):143-149. [12] 韓涵.完善消費稅“綠化”,打造綠色稅制改革[J].環(huán)境經濟,2022(17):60-65. [13] 伍紅,王昊.“雙碳”目標下的我國消費稅優(yōu)化——基于節(jié)能減排視角的分析[J].稅務研究,2023(2):45-50. [14] SINN H W. Public policies against global warming: A supply side approach[J]. International Tax And Public Finance,2008,15(4): 360-394. [15] 張華,魏曉平.綠色悖論抑或倒逼減排——環(huán)境規(guī)制對碳排放影響的雙重效應[J].中國人口·資源和環(huán)境,2014,24(9):21-29. [16] 李成剛.綠色金融對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影響[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23(2):65-77. [17] 黃海峰,劉輝,趙一凡.地方政府調控、金融效率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基于面板門檻效應模型的實證分析[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2020,41(1):39-48. [18] 康曉虹,朱天奇,李文龍.黃河中游經濟區(qū)政府綠色投資對經濟高質量發(fā)展的影響效應研究——基于金融效率的門檻效應[J].生態(tài)經濟,2023,39(4):51-57. [19] 田建國,王玉海.財政分權、地方政府競爭和碳排放空間溢出效應分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8,28(10):36-44. [20] 曾勝,張明龍.綠色投資、碳排放強度與經濟高質量發(fā)展——采用空間計量模型的非線性關系檢驗[J].西部論壇,2021,31(5):69-84. [21] 謝巧燕,王昱崴.金融發(fā)展對區(qū)域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的影響機制研究[J].經濟經緯,2022,39(3):138-149. [22] 史明霞,劉娜.稅制綠化能夠降低碳排放嗎?——基于我國省級面板數據的實證分析[J].財政科學,2022(10):98-112.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Current Consumption Tax and Green Investment on Carbon? Emission GUAN? Zhi-hua, CHEN Jun-yu (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To promote the achievement of the “dual carbon” goal, the two-way fixed-effect model, regulating effect model and threshold effect model were constructed to explore the impact of current consumption tax and green investment on carbon emissions,which was based on the provincial panel data of China from 2008 to 2021. Research result shows that China′s current consumption tax has failed to curb the growth of carbon emissions. Green investment has a negative regulating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rrent consumption tax and carbon emissions, especially in the strong green investment regions such as North China and East China, where the regulating effect of green investment is stronger. Green investment has a threshold effect, and its inhibitory effect gradually weakens when it crosses the threshold range. Keywords: consumption tax; carbon emissions; green investment; regulating effect; threshold 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