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雨婷
摘要:“人物對話”能夠揭示小說中人物性格,是一種十分常見又重要的小說表現(xiàn)手法。美國小說家海明威在自己的小說中大量使用“人物對話”,用“人物對話”來代替長篇敘述,巧用合作原則來探查說話者內心,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使人物心理得以剖析,人物性格更加真實,形象更加鮮明。
關鍵詞:海明威? 人物對話? 人物性格? 合作原則
一篇小說中的人物性格并非單獨存在的,“怎樣的人決定他有怎樣的行為,我們通常借助觀察人物的行為來判斷人物性格”[1],所以人物性格與人物行為是交織在一起的。而在人物行為中,人物對話又是揭示人物性格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能夠幫助我們分析小說人物性格,在不同聲音和意識的碰撞下探查人物的內心世界,從而獲知人物最真實的面貌。因此,他選用“人物對話”來代替長篇敘述,追求一種沒有修飾、雕琢的真實,其簡潔洗練、明快干凈的語言風格被人形象地稱作“電報式”對話。本文以海明威的短篇小說《弗朗西斯·麥康伯短暫的幸福生活》[2](以下簡稱《幸福生活》)為例,通過分析該小說中的人物對話來解析小說中的人物性格特征。
人物對話中展現(xiàn)的人物性格
人物對話直接展示了人物之間的種種關系:親昵、敵視、論爭、譏諷等[3]。《幸福生活》是海明威根據一則丑聞改編的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美國富商弗朗西斯·麥康伯為了給自己波瀾不驚的婚姻生活增添一點刺激成分,與妻子瑪格麗特一起前往非洲狩獵,并雇用了白人獵手威爾遜和幾名陪同者。在狩獵的第一天,麥康伯因為無法戰(zhàn)勝內心的恐懼,在即將射殺獅子時臨陣逃脫。至此,瑪格麗特和威爾遜都在言語神態(tài)上表示出對麥康伯的不屑,瑪格麗特甚至在丈夫的眼皮子底下與威爾遜調情。受到羞辱后的麥康伯決心改變自己,在次日獵殺野牛的行動中,他擺脫了內心的恐懼,變得異常勇猛,在妻子與威爾遜面前找回了自己男子漢的氣概。麥康伯沉浸于射殺成功的喜悅中,卻被妻子突然射來的子彈命中,喪命于妻子的槍下。
在小說中,海明威通過精巧的人物直接對話描寫,展示了麥康伯、瑪格麗特和威爾遜三位主人公獨特的人物性格特征,巧妙借助對話內容中的帶有感情色彩的人物話語,刻畫了三位性格鮮活立體的人物形象,這些直接引語“被認為是人物直接說出來的話的本來面目”[4]。不似其他作家以長篇大論、充滿修飾的長句講述故事,海明威風格“常常是在人物的言語和動作中表現(xiàn)某種情緒,傳達精神的、心靈深處的某些東西”[5],他能夠在語言描寫中潛藏對小說人物深層性格的描寫,引起讀者的深入思考,探尋作品的主題。
麥康伯。海明威筆下的男性角色,大致可以分為硬漢與懦夫。而麥康伯在筆者看來不能被刻板地定義為某一種,他代表著一個男性的成長——從一位懦夫變?yōu)橛矟h,這個“圓形人物”在令人信服的方式下給人以新奇之感。[6]海明威將這個過程自然地融入人物對話中,具體表現(xiàn)在“獵獅前—獵獅后—獵野牛前—獵野牛后”的對話中,讓讀者在閱讀人物對話時不知不覺見證麥康伯形象的轉變。
獵獅前,麥康伯給讀者留下了膽小、虛榮的初始印象。作者將麥康伯面對妻子詢問時忐忑不安的內心展現(xiàn)無遺,完美地體現(xiàn)出了麥康伯害怕卻不敢承認的懦夫性格。獵獅后,麥康伯與妻子、威爾遜的對話深化了麥康伯的懦夫性格。在三人的對話中,麥康伯不僅能容忍妻子與其他男人調情,而且面對妻子的嘲諷時還能做到自嘲一番,可見是一個毫無男子氣概的“孬種”形象。獵野牛前,麥康伯發(fā)現(xiàn)妻子瑪格麗特與威爾遜偷情后,兩人的對話展現(xiàn)了麥康伯極端的軟弱性格,他的懦夫性格到此走到頂點,也暗示著他即將開始尋找自己的男子氣概。在獵野牛后,麥康伯終于成長為硬漢,卻被自己的妻子槍殺了,但這短暫的硬漢形象卻深深地印刻在了讀者的腦海里,這是一種具有悲壯美感的死亡,贏得了尊重與敬佩。
威爾遜。威爾遜勇敢鎮(zhèn)定,見多識廣,是最為典型的“海明威式”主人公。他對于女人向來來者不拒,但又從來不被她們所左右,是一個“沒有女人的男人”[7]。威爾遜是專業(yè)的獵人,漫長的職業(yè)生涯讓他成為見多識廣的人,能與雇主很好地相處。他還擁有嚴謹不容侵犯的職業(yè)素養(yǎng),不容許有破壞打獵約定的行為出現(xiàn),具備職業(yè)獵人的人格尊嚴與鎮(zhèn)定自若的心態(tài)。在與麥康伯一同獵殺獅子時的對話中,威爾遜充分地展現(xiàn)了男子漢的性格特征。海明威沒有對威爾遜進行修飾性的描寫,但讀者能在對話中,直觀地感受到兩人性格上的差距,看到威爾遜所具備的男子氣概。
瑪格麗特。眾所周知,海明威筆下的女性形象不是“天使”就是“妖女”,《幸福生活》中的瑪格麗特則是典型的“妖女”型女性代表,是一位“自私、貪婪、獨立、大膽、狠毒”的女性。[8]海明威在文中通過三次人物對話,將瑪格麗特的“妖女”性格特征展現(xiàn)無遺。
第一次是麥康伯獵獅害怕而臨陣逃脫后,瑪格麗特與麥康伯、威爾遜三人的對話。在對話中,瑪格麗特不顧丈夫的面子,借用“紅臉”的多義性,向威爾遜調情并羞辱丈夫,將瑪格麗特“自私”的性格鮮活地呈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第二次是與威爾遜偷情后與麥康伯的對話,展現(xiàn)了她“放蕩不羈、大膽”的性格特征。在這樣一段地位不平等的對話中,麥康伯處于弱勢地位,而瑪格麗特盡顯“大膽和風騷”。在這段對話中,海明威也沒有采用多余的展現(xiàn)人物性格的形容詞,僅僅運用二者之間的對話就透露出了大量信息,讓瑪格麗特的“妖婦形象”躍然紙上。第三次是在瑪格麗特殺了麥康伯之后與威爾遜的對話,這段對話最能體現(xiàn)瑪格麗特的妖婦形象?,敻覃愄匾庾R到丈夫脫離了自己的控制時,拿起武器,無情地射殺了麥康伯,展現(xiàn)出了其“狠毒”的性格特征。但在事后,瑪格麗特在對話中連說八個“別說了”,讓人猜不透她的內心。
人物對話塑造人物性格的方法
會話的合作原理理論。《新編語用學概論》中提及了會話的合作原則,作為人類交流的工具,“聽、說”毋庸置疑占據最高比重。[9]人們通過語言表達內心的想法大致分為兩類:一是直接通過所說文字言明內心想法;二是通過所說文字含蓄委婉地表達內心真實想法。美國著名語言學家格萊斯提出了合作原則,指的是為保證對話順利進行,說話者雙方需要遵循的規(guī)則,包括數量準則(說話內容充足卻不過量)、質量準則(說的話真實、可信)、關聯(lián)準則(說的話貼切話題)和方式準則(說的話簡潔明了)。但在實際的對話過程中,作者出于某種目的,有時會刻意違背合作原則中的某一準則,通過對話者雙方語言中的言外之意來產生會話含意。海明威巧妙地將這一語用學理論運用到小說對話描寫中,這些會話含意往往具有豐富的語言特征,不僅能借助這些語言來塑造小說人物性格,而且能夠讓讀者根據這些語言來分析小說人物性格特征。
《幸福生活》對會話合作的違反。《幸福生活》中“大量簡潔而含義雋永的人物對話是語用學研究的好素材,有些對話違反了合作原則,產生了豐富的會話含意”[10]。作者借助這些會話含意能夠引導讀者去解析人物形象,從而更好地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例如,在獵獅前麥康伯與妻子的一段對話中,麥康伯的兩次回答都違反了對話合作原則中的質量準則,他沒有真實地回答瑪格麗特的問題,而是含糊其詞,僅僅用“沒事兒”來回應,可見瑪格麗特所問問題的答案,是麥康伯非常在意的。從這里,可以看出海明威在刻意勾勒麥康伯的形象,讓讀者對麥康伯“究竟怎么了”產生好奇,激發(fā)讀者去探究麥康伯如此回答的原因,留下了作者意料之中讀者意料之外的會話空白,致使讀者開始通過語境來構想人物形象。
在接下來的對話中,海明威繼續(xù)采用這種方式。麥康伯回答了讓他心煩意亂的東西——“獅吼聲”,還說的是“該死的獅吼聲”,貌似這樣才能遮掩自己不愿真實回答瑪格麗特問題的原因:他是一位怕被人發(fā)現(xiàn)自己膽小的懦夫,如果讓妻子發(fā)現(xiàn)自己在獵獅時害怕獅子,自己會在妻子面前抬不起頭。而且麥康伯在這里的回答還違背了對話數量準則,他在回答了問題之后,緊跟了一句“你不知道,它整整折騰了我一宿”,說話內容摻雜了交流所需以外的信息,卻同時讓他的回答擁有了言外之意,即麥康伯因為害怕獅吼聲一整晚都沒有睡著。在對話語言中,麥康伯膽小的性格展露無遺,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懦夫的形象。這些活生生的形象都得益于海明威的對話處理形式,他選擇在恰當的時候巧妙違背對話合作原則,讓人物在對話過程中留下會話含意,讓讀者在解析會話含意的時候跟隨說話者的語言進入其內心世界,感受其內心的情感變化,從而真實展現(xiàn)人物性格形象。
人物對話塑造人物性格的作用
在海明威的眾多作品中,人物對話語言不僅能夠為我們展現(xiàn)真實的人物性格,增強人物性格的可信度,還能夠為我們展現(xiàn)對話人物的內心世界,使對話人物更加性格鮮明。
增強人物性格的可信度。海明威極為看重“講真話”,他認為“作家的職責就是講真話”,他對忠于真實有很高的標準,他的創(chuàng)造也總是一貫地來自他的經驗。因而他筆下的人物性格,往往也極具真實性。海明威常采用客觀性的人物對話語言來塑造人物性格,即運用簡潔明快、干凈利落的語言來描寫人物對話,不添加修飾成分,以最原始的說話習慣營造故事的真實性,極大地增強了說話者本人性格的可信度。
在《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過客觀的對話內容,就將麥康伯和瑪格麗特的性格特征顯露了出來。例如,海明威將麥康伯的“懦夫”性格展現(xiàn)給讀者運用的對話語言——“之前說過不會再發(fā)生這種事的。你答應過不會再發(fā)生?!薄澳阏f過,要是咱們這次旅行愉快,就再也不會發(fā)生這種事兒。你答應過的。”海明威將瑪格麗特的“妖婦”形象呈現(xiàn)出來運用的對話語言——“我無所謂啊。”“我知道你會的,心肝兒?!边@些對話語言中雖然沒有出現(xiàn)任何帶有作者情感的話語,但讓讀者在閱讀兩人的對話時仿佛置身于對話現(xiàn)場,可體會到兩人的性格,增強了人物性格的真實性。
使人物形象更加性格鮮明。海明威常會選用準確有力、精心磨煉的語言生動地刻畫人物性格特征,時常寥寥數語便將人物內心的聲音真實地反映出來,使得每一個人物的對話語言能準確地反映其性格特征,使對話帶有鮮活的個人色彩。
在《幸福生活》中,海明威通過人物對話將人物性格特征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出來。如麥康伯和威爾遜獵獅過程中的一段對話,當威爾遜要去尋找被打傷的那頭躲在草叢的獅子以免誤傷其他人時,麥康伯卻暴露了內心的害怕,“‘我可不想到那里面去,麥康伯脫口而出,他連自己說了什么都沒意識到”。這樣無意識、脫口而出的話語無疑是人物內心最真實的想法。這句人物對話運用得非常成功,不僅簡潔凝練,沒有絲毫拖泥帶水的修飾語,還通過人物話語準確地反映出了麥康伯本人的性格特色,讓麥康伯人物形象在讀者眼中更加鮮明突出。
結語
好的小說就是要塑造一個個個性鮮明、立體生動的人物形象。海明威在小說中善用人物語言描寫,大篇幅的對話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對人物心理描寫的一種變式。在海明威的小說中,人物對話與敘事描寫各占據二分之一的比重,海明威著重描寫人物對話,用人物對話來展示人物的個性,讓讀者了解人物的觀念想法與性格特征,完成小說人物的創(chuàng)造。通過人物的對話,作者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個性,使讀者剖析作品中人物的心理。在《幸福生活》中,海明威以對話貫穿全文,巧妙地展示了麥康伯、瑪格麗特及威爾遜各自的性格特征和價值觀念。這樣由人物展現(xiàn)的直接引語,淡化了作者的意志,使讀者更加關注人物對話,挖掘言外之意。
作者單位:重慶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美]布魯克斯,沃倫.小說鑒賞[M].馮亦代,等譯.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06.
[2][美]海明威.海明威短篇小說集[M].任小紅,譯.長春:北方婦女兒童出版社,2011.
[3]胡亞敏.敘事學[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4][法]熱拉爾·熱奈特.敘事話語:新敘事話語[M].王文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5]克冰.海明威、托爾斯泰與戰(zhàn)爭主題[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4(6).
[6][美]愛德華·福斯特.小說面面觀[M].楊蔚,譯.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22.
[7][8]徐小芳.“海明威風格”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9]何兆熊.新編語用學概要[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10]馮昱旻.《弗朗西斯·麥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人物對話分析[J].當代外國文學,2015,3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