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衛(wèi)華
“問題引導”教學法是自主學習的一種方式,是建立在主動性、能動性、獨立性的一面上。在教師理解教材、研讀課標、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等基礎上制定出課時學習目標,再將目標問題化、具體化,通過一定情景而呈現(xiàn)展開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均圍繞著所設計的有助于促進數(shù)學思維的問題進行,使課堂的目標性更強。教師的備課、授課更有針對性,學生圍繞問題在設問和釋問的過程中產(chǎn)生自主學習的動機和欲望,通過多種學習方式深刻理解知識、掌握知識、應用知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通過學生認知結構的轉變,從而獲得理論學習能力的提高,使處理復雜問題的能力增強,有效的補充了學生心里的主動追求,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運用“問題引導”教學法的探究式教學模式,是指教師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依據(jù)教材基礎內(nèi)容和學生學習背景,為學生提供質(zhì)疑、閱讀、討論、歸納、自練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等多種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形式?!皢栴}引導”的探究式教學特別重視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作為“問題引導”的探究式課堂教學的引導者,其任務是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做到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教師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探究的情景、建立探究的氛圍。學生作為“問題引導”的探究式課堂教學的主人,明確探究的目標。在化學課堂教學中如何應用“問題引導”教學法進行探究式教學,我認為應該主要從教師設疑、引導閱讀、師生討論、歸納提升和學生自練等入手。
一 、教師設疑
在“問題引導”探究式課堂教學模式中,為更好的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教師根據(jù)授課內(nèi)容,設計一系列的疑問引導學生積極的去探究和思考,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如學習實驗室收集氫氣的方法時,根據(jù)氫氣的性質(zhì),可以提出實驗室要收集氫氣應該用哪些方法?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進行思考,然后進行探究比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效果要好。但教師在設置“問題引導”時要把控難易程度,并非所有的問題都能激出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太簡單,根本就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師在提問時要把握好難易尺度,既要做到奇而不玄,又能讓學生處于一種欲知而未知,欲說而不能的狀態(tài)下,使?jié)撛诘那笾钴S起來,從而積極地加入思考和探究。
二、引導閱讀
學生帶著教師提出的“問題引導”進行探究前,必須積累大量的學科基礎知識。學科基礎知識需要閱讀教材獲取,通過閱讀提高自己的認知來達到解疑的目的。通過課堂閱讀使學生真正以主導者的身份參與學習。這并不意味著消弱教師的主導作用,高效的課堂結構,需要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有機統(tǒng)一。當學生的求知欲望已經(jīng)開始活躍時,就有了想要通過自己的探究來判斷這些尚屬于未知但即將成為已知的知識是否正確。教師的任務就在于引導他們怎樣去挖掘這些認識中的科學性,指導他們沿著教師的導向進行思維,以免發(fā)生偏差。
教師指導從以下入手,首先指導學生抓三讀,即粗讀、細讀、精讀。第一粗讀,粗讀指讓學生了解本節(jié)教材的大體結構,從總體上把握教材內(nèi)容。第二細讀,細讀是理解性閱讀,學生在教師提出的問題指導下細讀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第三精讀,精讀是強化性閱讀,反復閱讀重點和化學概念,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基本化學概念和原理。
其次,指導學生在感知教材的基礎上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批注和勾畫,對其中的問題有進行分類進行討論或通過探究性實踐解決。
三、師生討論
通過各抒己見,使學生在閱讀階段獲得的正確的認知能夠得到鞏固和深化,使原來理解不夠清楚,掌握不夠準確的認知得以及時糾正,發(fā)揮了學生主體思維的共振效應。
1、討論的議題要突出教材的難點、重點。要集中精力“打殲滅戰(zhàn)”,不要把問題鋪得太大,否則,就會失課堂討論的意義。
2、討論時教師要注意廣泛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是讓學生成為直接參與討論的主體。對于哪些愛發(fā)表看法的同學,要保護他們的積極性,做“火種”起帶頭作用。要他們給不愛發(fā)言的同學創(chuàng)造機會,鼓勵他們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不要每次討論只限于幾個人身上,要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
3、對于學生在討論中出現(xiàn)的反向觀點要注意引導,要經(jīng)過學生們自己思想交鋒達到正確的認識。有時教師還要提出反向的觀點進行“迷惑”,引起學生的注意和爭論。
比如,在學習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過程中,學生在閱讀教材后重點討論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與實驗室制取氧氣有哪些不同;能不能選擇制取氫氣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通過學生對這些問題討論,進行認識上的碰撞和交鋒,使學生互相啟發(fā)、互相交流,不但獲取了知識而且提高了認識。
四、教師歸納提升
在學生自己閱讀并對重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的基礎上由教師進行歸納是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著重對以下方面進行歸納,一是講化學概念和原理的關鍵點;二是針對學生在活動中反映的困難講解歸納;三是講解知識體系結構,當堂將內(nèi)容整理出知識體系;四是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使學生的知識轉化為能力。
五、學生自練
根據(jù)堂課的教學實際提出一些思考性、典型性的問題交給學生思考,可以根據(jù)課堂的時間靈活掌握,讓學生當堂回答還是課后思考。
在化學教學中應用的“問題引導”教學法進行“教師設疑、引導閱讀、師生討論、教師歸納、學生自練”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充分調(diào)動和激發(fā)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大大地提高了化學課堂教學效率。
本文系淇縣教育科研課題《“問題引導”教學法中問題設計的實踐研究》(立項編號:JKLX2023-022 公布文號:淇教字[2023]40號)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