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愷 于逸塵 李紀元
摘要 針對現有城軌列車自動駕駛過程中的準時性、停車精準性、節(jié)能性以及舒適性的問題,文章提出一種改進遺傳算法,旨在實現對城軌列車自動駕駛的準點、精準停車、節(jié)能及舒適等運行指標的多目標優(yōu)化,并提高傳統遺傳算法的尋優(yōu)效率。仿真結果表明,采用所提算法能滿足列車運行的安全、準時和精準停車基本約束條件,同時,降低了運行能耗,提高了運行舒適度。
關鍵詞 城軌列車;自動駕駛;遺傳算法;多目標優(yōu)化
中圖分類號 U284.48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6-8949(2024)08-0018-04
0 引言
列車自動駕駛(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ATO)系統能夠在給定約束條件和評價指標下基于規(guī)劃算法尋找出滿足要求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指導列車跟隨該規(guī)劃速度曲線運行,國內外學者對此開展了研究[1],取得了一定的成果。Wang M[2]等通過螢火蟲算法實現了列車運行工況轉換點速度序列的最佳搜索,達到了列車節(jié)能運行的目的。丁文君[3]構建了規(guī)劃速度曲線優(yōu)化模型,并以動態(tài)規(guī)劃最優(yōu)性原理為基礎確定模型求解路徑,實現了列車運行的多目標優(yōu)化,但是動態(tài)規(guī)劃無法很好地解決準點和精準停車目標的問題。張明銳等、陳榮武等[4-5]基于遺傳算法對列車規(guī)劃速度曲線進行了優(yōu)化,并取得了較好的優(yōu)化效果。結合現有研究,該文提出一種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規(guī)劃算法,實現對列車運行安全、準時、精準停車、能耗和舒適度指標的多目標優(yōu)化。
1 列車動力學模型、約束條件和評價指標
1.1 列車動力學模型建立
列車在運行時主要受牽引力、制動力以及阻力的影響,基本受力情況如圖1所示。
設M為列車質量,a為列車加速度。由此可得列車動力學方程為:
Ft?Fb?Fres=Ma (1)
以某車型為例,列車牽引力Ft、制動力Fb的計算方法如下:
(2)
(3)
式中,Ft——根據列車牽引特性得到(kN);Fb——
根據列車制動特性得到(kN);v——列車速度。
列車阻力的計算方法如下:
Fbasic=(8.4+0.107 1v+0.004 72v2)×M (4)
Fres=Fbasic+Fadd,ramp+Fadd,curve+Fadd,tunnel (5)
式中,Fbasic、Fadd,ramp、Fadd,curve、Fadd,tunnel——基本阻力、坡道附加阻力、彎道附加阻力、隧道附加阻力(kN)。
1.2 約束條件
列車自動駕駛規(guī)劃速度曲線需要滿足安全、準時性和精準停車的約束條件,具體條件如下:
1.2.1 安全約束
保證列車在線路上運行時的安全是至關重要的,即列車在線路上運行的速度不能超過線路限速。
1.2.2 準時性約束
列車是否準點出發(fā)和到達,決定著交通運輸效率的高低,通常要求列車實際運行時間與計劃運行時間的偏差在 5%范圍內。
1.2.3 精準停車約束
由于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均安裝了站臺屏蔽門,通常要求城軌列車停車誤差在(?30,30)cm 這個范圍內。
1.3 評價指標
在滿足了上述基本約束條件后,該文還將從能耗和舒適度指標出發(fā),來評價規(guī)劃生成的目標速度曲線是否合理。假設將運行區(qū)間線路總長度L等距離離散為N個點,其中第n個點的位置為sn,速度為vn,加速度為an,牽引力為Ft,n,制動力為Fb,n,從起點至第n個點總共用時為tn,則相鄰兩點位置間的運行步長可表示為:
(6)
1.3.1 能耗指標
列車的能耗評價指標一般采用牽引力的做功情況來表示,該指標越小,表征運行過程越節(jié)能。通過對單列車動力學模型進行計算,可以得到列車運行的能耗評價指標為:
(7)
式中,μ——能量吸收率。
1.3.2 舒適度指標
列車的舒適度評價指標一般采用加速度的變化率來表示,該指標越小,表征列車運行過程越舒適。該評價指標可表示為:
C (8)
2 改進遺傳算法
遺傳算法模仿生物進化過程將每一代的更優(yōu)解保留下來并加以重組產生出更佳的新一代,從而不斷接近最優(yōu)解,實現城軌列車多目標優(yōu)化的目的。該文所提改進遺傳算法通過運行浮點數編碼、相對適應度計算、全概率基因重組對傳統遺傳算法進行改進,有效提高了算法的尋優(yōu)效率和尋優(yōu)結果,具體流程如圖2所示。
2.1 生成初始種群
列車運行過程主要有牽引、巡航、惰行和制動四種工況組成,單限速區(qū)間規(guī)劃速度曲線示意圖如圖3所示。
如圖3所示,列車從起點處啟動后首先采用牽引工況,加速運行至巡航速度vc后轉換為巡航工況,使列車保持一定速度勻速運行,待列車運行至x1點后轉換為惰行工況,此時列車僅受阻力影響,運行至x2點后轉換為制動工況直至停車。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在確定每個限速區(qū)間內的巡航速度、牽引級位、制動級位以及巡航轉換為惰行工況的位置后,就可以得到一條確定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因此,采用運行浮點數編碼的方式,對于含有多個限速區(qū)間的線路,算法種群中的第i個個體ui為ui=(vci,lti,lbi,Pci),其中,vci為限速區(qū)間內的巡航速度,lti為牽引級位,lbi為制動級位,pci為巡航轉換為惰行工況的位置,則有vci=(vci,1, vci,2…vci,k)、lti=(lti,1, lti,2…lti,k)、lbi=(lbi,1, lbi,2…lbi,k)、pci=(pci,1, pci,2…pci,k),其中,k為線路限速區(qū)間的數量,可以得到一個個體數量為m的初始種群U=(u1,u2…um)。
2.2 生成每個個體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
針對種群內的每個個體,分別根據個體的基因計算對應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并根據該曲線計算得到該個體的用時、停車誤差、能耗和舒適度。
2.3 計算每個個體的適應度
每個個體規(guī)劃速度曲線的優(yōu)劣主要通過其所對應的適應度體現,最優(yōu)秀的染色體的適應度最高,遺傳至下一代的概率也最高。適應度的大小由適應度函數決定,由于在生成曲線時已經滿足安全和精準停車的約束,因此適應度函數主要考慮列車運行的準時、能耗和舒適度指標,種群中第i個個體的適應度由式(9)得到:
Ki=λ1kt,i+λ2ke,i+λ3kc,i (9)
式中,λ1、λ2、λ3——各運行指標的權重,要滿足λ1+λ2+λ3=1;kt,i、ke,i、kt,i分別對應準時、能耗及舒適度指標。該算法在能耗和舒適度性能指標采用相對適應度計算的方式,避免在初期迭代時因種群整體節(jié)能性和舒適性較差而造成較多個體死亡的情況,計算方式如下:
kt,i=|Tc,i?T0| (10)
ke,i (11)
kc,i (12)
式中,Tc,i——第i個個體實際運行時間;T0——時刻表中計劃用時;Ei——第i個個體的能耗指標;Emax、Emin——種群中能耗最高和最低個體的能耗指標;Ci——第i個個體的舒適度指標;Cmax、Cmin——種群中舒適度最高和最低的個體的舒適度指標。
在得到每個個體的適應度后,判斷當前種群迭代次數是否已經達到目標迭代次數,若已經達到,則輸出適應度最高個體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若當前種群迭代次數還未達到目標迭代次數,則進行種群迭代。
2.4 種群迭代
2.4.1 個體選擇
在得到每個個體的適應度后,遍歷種群中的每一個個體,分別生成一個0~1區(qū)間內的隨機數r,若第i個個體的適應度Ki > r,則該個體存活;若Ki ≤ r,則將該個體刪除,從而使優(yōu)秀個體盡可能遺傳至下一代中。
2.4.2 基因重組
對存活的個體進行全概率基因重組,首先隨機選擇兩個存活的個體,稱為父代和母代,通過取隨機數的方式確定基因重組的位點,將父代和母代進行基因重組生成子代,并于新形成的子代組成新的種群。
2.4.3 基因變異
為防止過早收斂,設定基因變異概率pm,遍歷新種群內的每一個個體,隨機生成一個0~1內的數r,若r > pm,則該個體不進行基因變異;若r ≤ pm,即任意選擇該個體的某一個基因,隨機增大或減小其數值。
3 仿真驗證
3.1 仿真參數
選取某實際線路的某一運行區(qū)間,相應仿真參數如表1所示。
3.2 仿真結果
分別基于改進遺傳算法和傳統遺傳算法生成該區(qū)間內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算法迭代情況如圖4所示。
從圖4分析可知,該文中所提改進遺傳算法在第23代就已經得到收斂結果,傳統遺傳算法在50代才能得到較好的收斂結果,該文中所提改進遺傳算法提高了尋優(yōu)效率。得到的基于兩種規(guī)劃算法生成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仿真結果如圖5所示。
列車仿真運行指標對比如表2所示,結合圖5可知,采用該文所提改進遺傳算法生成的規(guī)劃速度曲線可以通過計算以巡航工況代替原先的牽引和制動工況,減少了不必要的牽引和制動過程,優(yōu)化了列車運行能耗和舒適度指標。同時,該文所提算法后列車準時性、停車準確性、節(jié)能性和舒適性均顯著優(yōu)于傳統遺傳算法,進一步驗證了該文所提算法的有效性。
4 結語
該文以列車自動駕駛規(guī)劃速度曲線生成算法作為研究基礎,提出一種基于改進遺傳算法的規(guī)劃算法,通過運行浮點數編碼、相對適應度計算、全概率基因重組對傳統遺傳算法進行改進,提高了算法迭代尋優(yōu)的效率,實現對列車運行安全、準時、精準停車、能耗和舒適度指標的多目標優(yōu)化,對該文所提方法進行實際線路的仿真,驗證了該文提出的算法的有效性和優(yōu)化效果。
該文所提算法采用單質點模型對列車進行建模,針對重載列車等車身較長、需要考慮多質點模型的列車類型,如何進行多質點建模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1]寧濱, 郜春海, 李開成, 等. 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全自動運行系統技術及應用[J]. 北京交通大學學報, 2019(1): 6-11.
[2]Wang M, Wang L, Xu X, et al. Genetic Algorithm-Bas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proach to Reschedule High-Speed Railway Timetables: A Case Study in China[J].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2019(PT. 2): 6090742. 1-6090742. 12.
[3]丁文君. 基于多目標決策的軌道交通ATO運行模式曲線優(yōu)化研究[J]. 電子測量技術, 2020(12): 65-69.
[4]張明銳, 李俊江, 林永樂, 等. 基于免疫退火遺傳算法的城市軌道交通列車節(jié)能運行策略[J]. 城市軌道交通研究, 2021(12): 28-33+37.
[5]陳榮武, 劉莉, 郭進. 基于遺傳算法的列車運行能耗優(yōu)化算法[J]. 交通運輸工程學報, 2012(1): 108-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