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芳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惟有蜻蜓蛺蝶飛。
—— 范成大《四時田園雜興》
杏是語文課本里的主角之一,比如在《葡萄溝》一課里,我們可以見到杏的身影。同時,杏也是常見的、廣受人們喜愛的水果之一,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今天,我們一起來了解、認識一下它。
在中國,杏子可能是最具北方氣質(zhì)的水果之一,在每年五一前后大量上市。杏遍布全國,對北方來說,杏是春夏季缺不了的顏色—— 白色花海里的杏雨清明,夏收麥忙時的點點杏黃。
杏的葉
杏的葉杏的花
杏(Prunus armeniaca)是薔薇科杏屬喬木。樹皮灰褐色,具有縱裂;多年生枝條為淺褐色,皮孔大而橫生,一年生枝淺紅褐色,具多數(shù)小皮孔。葉片寬卵形或圓卵形,葉邊有圓鈍鋸齒?;▎紊扔谌~開放;花萼紫綠色,萼片卵形至卵狀長圓形,先端急尖或圓鈍,花后反折;花瓣圓形至倒卵形,白色或帶紅色。果實球形,稀有倒卵形,一般為白色、黃色至黃紅色。
杏是中國人最早培育、食用的水果之一,與桃、李、栗、棗并稱“五果”。古籍《夏小正》中有“正月,梅、杏、杝桃則華”的記載。也就是說,中國栽培杏樹的歷史至近三千年。《齊民要術(shù)》中則有赤杏、黃杏和柰杏等不同稱謂,說明那時就已經(jīng)有不同品種的杏。如今,我國依然是產(chǎn)杏大國,擁有90%的杏種質(zhì)資源,除了廣東、海南和臺灣三省,其余各省(自治區(qū)、直轄市)都有杏的種植分布。
杏雖然與桃一樣擁有悠久的種植歷史,杏的地位卻比桃子低很多:桃子被人們尊為長生仙果,杏卻頂著“傷人”的尷尬說法。
《食經(jīng)》說:“(杏)味酸,大熱”“不可多食,生癰癤,傷筋骨”。
《日華子本草》說:“(杏)熱,有毒?!?/p>
《本草衍義》說:“小兒尤不可食(杏),多食致瘡癰及上膈熱。”
《隨息居飲食譜》說:“多食(杏)生痰熱,動宿疾。產(chǎn)婦、小兒、病人尤忌之。”
事實上,杏肉含有大量胡蘿卜素和鈣質(zhì)。這些營養(yǎng)成分對我們的身體大有裨益。到目前為止,并沒有關(guān)于杏肉毒性的實驗和報道。
杏的果實中確實潛藏著危險。不過,其危險并不潛藏在果肉內(nèi),而是在種仁之中。100克苦杏仁中所含扁桃苷可分解釋放出100—250 毫克氫氰酸,而60 毫克氫氰酸就可置人于死地,這也是杏樹保護種子的重要手段之一。一旦誤食20—30 粒苦杏仁,誤食者會面臨死亡的風(fēng)險。
市場上售賣的杏仁還能吃嗎?答案是,可以。因為杏仁中的扁桃苷可以被高溫破壞,也會溶解于水,所以通過高溫煮制和浸泡,人們可以將扁桃苷的含量降低到安全范圍內(nèi)。
杏點綴著尋常人家的房前屋后,也點綴著詩詞歌賦里的詩意中國。
在民俗中,杏與“幸”諧音。
張文成的《游仙窟》中有“忽遇深恩,一生有杏”之句。
梅堯臣在《一日曲》中吟道:“去去約春華,終朝怨日賒,一心思杏子,便擬見梅花。”
杏的種植歷史已有近三千年,關(guān)于杏的典故自然不少,典型代表就是:杏壇和杏林。
“杏壇”今天泛指教育界,古時為儒家講壇的代稱,典故源自《莊子·漁父》:“孔子游乎緇帷之林,休坐乎杏壇之上,弟子讀書,孔子弦歌鼓琴。”意思是說,孔子游歷各處、聚徒授業(yè),講學(xué)的地點設(shè)置在茂密的杏林里,休息時,孔子一行人坐在杏林地勢較高處,書聲瑯瑯,琴聲悠悠。這處杏林里的高地,就是最早的“杏壇”。后人從這則典故延伸開來,將孔子講學(xué)的地方稱作“杏壇”,之后引申為聚眾講學(xué)的場所。北宋時,孔子的后人在曲阜祖廟為孔子筑壇,依據(jù)典故在壇邊環(huán)植杏樹,取名“杏壇”,更深化了“杏壇”為儒家圣尊、儒師講壇的象征。時至今日,杏壇泛指教育事業(yè)。
據(jù)傳,三國時期的董奉在廬山修道行醫(yī),病人有錢給錢,沒錢就種一棵杏樹,久而久之,那里長成了一片杏林。杏子成熟后,來買杏的人只要留下一斗谷,就可自行采摘一斗杏。之后,董奉會將用杏換來的谷救濟貧民。從此,“杏林”名揚天下,成了“醫(yī)林”的代名詞。杏林文化蘊含的大醫(yī)精誠、醫(yī)者仁心、德術(shù)并重的濟世情懷,成為中醫(yī)界的重要精神,并傳承至今。
另外,杏榜,乃是中國科舉取士時代為公布會試考中者而發(fā)的榜。時值杏花綻放,故稱之“杏榜”。杏花在唐代也有一段佳話,那就是成為科舉考試里萬人矚目的“及第花”:“杏榜”公布后,接下來是殿試,時人又以杏花春燕喻殿試及第,故杏花又叫“及第花”。
杏自我國傳至波斯,并經(jīng)亞美尼亞傳入古希臘。亨利八世在位時,杏自意大利傳入英國。18世紀,杏自歐洲傳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走出中國的杏,如今在世界各地廣泛分布,成為廣受歡迎的水果。比如說,亞美尼亞的國果就是杏。杏在公元1 世紀由波斯人引入亞美尼亞,并開始大規(guī)模種植,很快便成為該國農(nóng)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
另外,亞美尼亞每年都會慶祝杏節(jié),這充分展示了亞美尼亞人對杏的寵愛。同時,此時也是亞美尼亞人和游客品嘗各種杏菜肴和產(chǎn)品的最佳時節(jié)。
在亞美尼亞文學(xué)作品中、傳統(tǒng)刺繡和掛毯設(shè)計中,都有杏的身影。杏早已成為亞美尼亞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亞美尼亞最常見的杏品種有哈格蘭杏、加拿大白布倫海姆杏和匈牙利杏。
杏是一種多用途水果,既可以用來做甜食,也可以用來做美味的菜肴。在亞美尼亞的烹飪食譜中,杏子經(jīng)常被用來做果醬、蜜餞和果盤。亞美尼亞人也用杏子烹飪各種肉類,如羊肉和雞肉。
我的家鄉(xiāng),杏樹隨處可見。
離家多年,我仍清晰地記得村子里那些十幾年或幾十年樹齡的杏樹。
我還時常夢見大姨家的那棵杏樹,它每年都果實累累,果肉是黃白色,汁多味甜,香氣馥郁,讓人總是吃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