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遠松
(貞豐縣漁業(yè)發(fā)展綜合保障中心,貴州 貞豐 562200)
南美白對蝦(Litopenaeusvannamei)是對蝦科、濱對蝦屬動物,成體最長可達23 cm,甲殼較薄,正常體色為青藍色或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紋,是1種廣鹽、廣溫的對蝦品種,具有肉質鮮美、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經濟效益高等優(yōu)點,市場前景廣闊[1]。2020年9月,貞豐縣通過招商引資引進貞豐閩華生態(tài)水產養(yǎng)殖發(fā)展有限公司,并于2021年4月中旬引種南美白對蝦進行養(yǎng)殖試驗,實現貞豐縣南美白對蝦養(yǎng)殖零的突破。2023年開啟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yǎng)殖之路,目前池塘養(yǎng)殖面積已逐步擴展到6.7 hm2?,F將南美白對蝦在貞豐縣的池塘養(yǎng)殖技術報道如下,為該養(yǎng)殖項目的推廣提供參考。
要充分考慮水源、水質、排水、土質、光照等因素,要求水質清新、無污染、排灌方便、地勢平坦、陽光充足、風向穩(wěn)定、避免風口、交通方便、電力充足、治安穩(wěn)定、周邊環(huán)境安靜、無噪聲、無污染源、避開農田和森林保護區(qū)。
根據養(yǎng)殖規(guī)模和條件設計合理的池塘形狀和大小,面積2 000~3 335 m2,以正方形或長方形為宜,池塘深2 m左右。池底向排污口(排水口)傾斜,斜率為1%~2%。池塘堤坡不宜太陡,要求在45°左右。池塘邊配備育苗池,池壁無漏洞,無裂縫,池底平整,無石塊、樹根等雜物,保證良好的水體交換和光照條件。池塘的進排水口安裝過濾網,防止蝦苗外逃和敵害生物侵入。同時配備相應的進排水系統、增氧設備等。
投放蝦苗的池塘要提前做好準備工作。首先排除蝦塘中的池水,把底部淤泥清除一部分,盡量使池底平整略向出水口傾斜。然后修整塘埂,對垮塌的塘埂進行加固,底部清除的淤泥可以貼附在塘埂旁。最后清除塘中的野雜魚、螺類和蛙類等水生物,使用茶麩泡水全塘潑灑,具體用量根據池塘大小確定,一般為10 kg/667 m2。
保持池水深10~20 cm,在池塘中選擇幾個生石灰投放點,按照每塘75 kg/667 m2用量,將總用量平均分在投放點,溶于水后全塘潑灑,消毒3天左右即可加注新水。進水口加過濾網防止野雜魚等敵害生物進入池塘,一般選擇100目篩絹雙層過濾,控制水位在1 m左右[2]。
水產養(yǎng)殖成功的關鍵在于養(yǎng)水,水好才能蝦肥,主要是培育水中有益于對蝦生長的浮游生物(餌料生物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的浮游植物)。一般在投放蝦苗前7天左右用已充分發(fā)酵的雞糞225 g/m3進行水體培育,在池塘的每個角落和較長的塘埂中間位置用塑料袋裝半袋雞糞放入水中即可。以池水呈黃綠色或者綠色為宜,水體透明度在35 cm左右。
苗種淡化是南美白對蝦池塘養(yǎng)殖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蝦苗于2021年4月16日引自福建漳州(約13萬尾,20日齡左右,規(guī)格0.3~0.4 cm),引進后在魯貢鎮(zhèn)管路村進行淡化,具體方法及注意事項如下。
選擇健康、無病、規(guī)格整齊的苗種。淡化時間根據苗種的來源、規(guī)格、數量等因素確定。
2.2.1 淡化前水處理
蝦苗入池前要事先做好所需用水的處理。具體處理流程:抽取井水或河水→蓄水池→水處理系統(過濾→沉淀)→暫存池(曝氣)→消毒,各項指標達到要求后即可注入淡化池。
2.2.2 淡化池消毒
將二氧化氯0.5 g/m3溶于水稀釋后均勻潑灑淡化池,開啟增氧機使水體與消毒液充分混合均勻。2天后用水產用碘液再次全池潑灑消毒,用法、用量按使用說明書即可。
2.2.3 水體鹽度調節(jié)
添加鹽鹵或“海水精”增加水體鹽度,池水鹽度達到1.3%左右。投苗前要檢測淡化池中的水質,保證pH值、硫化氫、亞硝酸鹽、氨氮符合養(yǎng)殖要求。一般pH值控制在7.8~8.8,硫化氫≤0.01 mg/L,亞硝酸鹽≤0.01 mg/L,氨氮≤0.2 mg/L。所有準備工作完畢后即可投入蝦苗進行淡化處理。淡化過程中餌料盡量以天然餌料為主,適當輔以專用的幼蝦開口料,淡化全程水溫保持在26~28 ℃為宜。淡化過程中要勻速緩慢加入淡水降低鹽度,速度按照淡化池水體的量具體測算確定,一般每24 h降低鹽度0.2%為宜,將蝦苗養(yǎng)殖水體的鹽度降至0.05%以下時即可轉入池塘養(yǎng)殖,淡化過程在10天左右。淡化過程中應保持水質清新,適當增加水中的氧氣含量,池水溶解氧≥5 mg/L。淡化過程中要同步做好養(yǎng)殖池塘放蝦準備,事先做好養(yǎng)殖池塘的修補、池塘消毒、水體消毒,做好水質條件和餌料生物的培育,保證蝦苗按期投放。
2.3.1 溶解氧偏低
當池水溶解氧過低時會出現對蝦亂游現象,可以采取底部微孔增氧(增氧機增氧),按照1個/m2標準布置氣頭,或加注新鮮水,或使用增氧劑(片)快速增氧,使溶解氧≥5 mg/L。
2.3.2 pH值偏低或偏高
pH值過低時可采取加注新水換水的方式,或使用生石灰加水混合潑灑增加pH值(潑灑后要開啟增氧設備)。pH值偏高時采取加注新水換水的方式,或使用乳酸菌制品30~50 mL/m3、磷酸二氫鈉(NaH2PO3)2~5 g/m3。
2.3.3 氨氮過高
采取增氧方式保持水中充足溶解氧,適量換水稀釋或使用沸石粉75 g/m3、爽水寶150 mg/m3降低氨氮含量。
2.3.4 硫化氫過高
通過換水排除底層污物,減少殘餌投喂,開啟增氧機增加池水溶解氧,施用光合細菌微生物制劑等方式促進有機物分解,降低硫化氫含量。
2.3.5 亞硝酸鹽過高
采取換水稀釋,潑灑化學增氧劑或開啟增氧機增加溶氧量,降低亞硝酸鹽含量。
成蝦養(yǎng)殖要控制合適的放養(yǎng)密度,保證良好的水質條件,合理投喂飼料。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定期進行水質監(jiān)測,調控水體環(huán)境,預防病害的發(fā)生。
選擇個體大小較均勻、活力較強的苗種,運輸時間不宜過長,避免造成應激反應。放養(yǎng)時要對池水的pH值、溫度、氨氮等理化指標再次測定符合要求。一般在4月下旬,水溫26~28 ℃,選擇在晴天涼爽的上午或傍晚,在上風口位置投苗[3]。為保證蝦苗的成活率,下塘后進行抗應激處理,每立方米水體用“利洋科技激活Ⅱ”0.5 g+“利洋科技活力鈣Ⅱ”1.2 g溶水混合全池潑灑,施藥后開啟增氧機混勻池水。放苗前應在蝦苗轉運容器內緩慢加入所放池塘的池水,待蝦苗逐漸適應后才放出苗種,密度控制在5萬尾/667 m2左右。
蝦苗投放2天后開始投喂餌料,根據南美白對蝦的進食特點,選擇恒興公司的粵華南美白對蝦專用飼料。飼料基本營養(yǎng)成分組成:粗蛋白36%~41%(其中動物性蛋白質大于植物性蛋白質),粗脂肪5%~6%,粗纖維<6%,粗灰分<16%,水分<12.5%。餌料投喂遵循“三定”(定時、定量、定位)原則,綜合考慮天氣、蝦苗存塘量、水質、池塘中殘餌的數量等確定。采取“多次少量”的投喂方式,每天投喂次數不少于2次,投喂時間7:00~8:00、18:00~19:00。每次投喂量要控制飼料在1 h內吃完。水質好的時候可以適當增加投喂量,水質差時不喂或減少投喂量,惡劣天氣少喂或者不喂。約60日齡后,根據南美白對蝦生長需要及時更換飼料,選擇高蛋白飼料,繼續(xù)選用恒興公司粵華南美白對蝦專用料。飼料基本營養(yǎng)成分組成:粗蛋白39%~41%,碳水化合物34%~36%,粗脂肪7%~8%,粗灰分7%~8%,粗纖維1.4%~1.7%,鈣1.6%~1.7%,磷1.0%~1.2%。按照使用說明要求進行投喂。
放苗1~30 天只進水不排水,入水口安裝100目濾網雙層過濾新水,每天水位提高3~5 cm為宜,直至養(yǎng)殖池水深1.2~1.5 m,后期水位維持在1.5 m。每天定時測量池水溫度,使用快速測試盒檢測鹽度、pH值、溶解氧、氨氮、亞硝酸鹽等水質指標各1次,并根據檢測結果采取應對措施。同時要注意觀察水體的透明度,當透明度≤30 cm或≥80 cm時水體容易缺氧,透明度控制在40 cm左右為宜。在養(yǎng)殖過程中要注意水中浮游生物的平衡,可用“海聯科肥水素”1.5 g/m3全池潑灑培育有益微生物,進一步維持水生態(tài)平衡,防止水質惡化。同時用紅糖2~2.5 g/m3溶水全塘潑灑維持碳平衡,2~3天為1個周期。
每天3次,早、中、晚各巡視1次。具體工作事項:(1)測定水溫、透明度、pH值等理化指標。(2)檢查蝦塘的進排水口有無滲水和損壞,做好防逃工作;檢查料臺,觀察殘餌、糞便等,為制定改底或排污措施提供依據。(3)檢查增氧機等養(yǎng)殖設施是否正常運行,并及時進行修復,根據情況開啟增氧設施。(4)觀察水色、藻相、天氣等,及時采取相應措施。(5)做好巡查工作臺賬、工作日志,便于總結養(yǎng)殖經驗。
病害防治堅持“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無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則,有效防控蝦病的發(fā)生和傳播。定期檢查蝦的健康情況,及時發(fā)現和處理病害情況。一防口入,做好飼料采購把關,杜絕使用劣質飼料,投喂過程嚴格把關,發(fā)現霉變飼料及時處理,不得使用霉變飼料投喂。二防病害,加強蝦塘巡查頻次,避免有害生物進入蝦塘。三要保持蝦塘環(huán)境良好,水體要始終達到“肥(以茶色硅藻和綠色綠藻為主)、活(水體新鮮)、嫩(有益生物豐富,各項理化指標合格)、爽”(水質清爽,溶解氧補充及時)的要求,底質各項理化指標適宜。四要提高蝦自身免疫力,在加強營養(yǎng)的同時,定期使用海聯科產品蝦蟹維生素預混料“蝦肝寶”10 g+飼料1 kg,連續(xù)投喂7天;或者使用新鮮大蒜泥10~15 g+飼料1 kg攪拌投喂,連續(xù)投喂5天左右。根據池塘水質情況及時加水、換水、增氧,保證水質清新。注意對生產工具,如網具、塑料桶盆等的消毒,塘與塘之間使用過的生產工具消毒后再轉到其他塘使用,可用0.4%高錳酸鉀和0.5%二氧化氯依次浸泡消毒。在疾病高發(fā)季節(jié),每8~10天用生石灰5 kg/667 m2溶解于水全塘潑灑,對水體進行消毒并調節(jié)水體pH值。
南美白對蝦起捕上市要考慮市場價格因素和蝦個體的大小,個體大小與價格高低成正比。起捕時可采取捕大留小上市銷售的模式,大蝦上市后,剩下的小蝦并入1個池塘繼續(xù)養(yǎng)殖,待個體適合后再次捕撈上市。通常上市規(guī)格為50~60尾/kg,市場價格低迷時可以繼續(xù)養(yǎng)至更大,待價格回升再起捕銷售。常用捕撈工具有地籠和網,少量上市可采用地籠誘捕方式,大量上市可采用拉網捕撈方式,當蝦存塘量極少時采用干塘起捕。由于干塘起捕方式對蝦的影響較大,容易缺氧或被渾水嗆死,在干塘起捕時要增加暫養(yǎng)漂洗和噴水增氧等設施設備。同時應注意在蝦已達商品規(guī)格并完全停止攝食、氣候惡化、水質和底質環(huán)境惡化、病害暴發(fā)的情況下不宜繼續(xù)養(yǎng)殖時,應進行干塘捕撈[4]。
養(yǎng)殖面積1 534 m2,2021年4月16日引種淡化,成活率90%左右。2021年4月26日放苗,成活率94%,放苗后養(yǎng)殖100天,2021年8月6日開始捕撈上市,至9月底全部賣完,共售出成蝦1 955 kg,平均產量850 kg/667 m2,出塘規(guī)格40~60尾/kg,批發(fā)價70~90元/kg,產值14.64萬元。除去蝦苗、飼料、電費、漁藥、土地承包費、人員工資及其他雜項開支9.92萬元成本,凈利潤4.72萬元(2.05萬元/667 m2),達到預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