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若琦
新學期已經開始了一段時間,很多家長仍為孩子的各種拖延問題頭痛不已,晚上作業(yè)完不成、早晨又起不來,心急火燎地又催又吼也無法解決問題。孩子磨磨蹭蹭到底出于什么原因,怎樣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孩子的拖拉問題?
新學期開始,為了避免小梅上學遲到,每天早上家里都會掀起一場“戰(zhàn)爭”。媽媽在床邊和賴床的小梅斗智斗勇;奶奶為她準備好豐盛的早飯;在爸爸送小梅上學的路上,爺爺在后座陪她吃早餐,她到學校后,爺爺再騎共享單車將餐盒帶回家。
似乎是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小梅就一直有磨磨蹭蹭做作業(yè)的習慣,其他同學最多一個小時就能完成的作業(yè),小梅每晚都要做到十一二點。據家長觀察,小梅在做作業(yè)時不專注,有時作業(yè)做到一半想去吃東西、上廁所,有時拿著書本發(fā)呆甚至打盹。為了提高她做作業(yè)的效率,媽媽索性坐在一旁陪著她做作業(yè),但效果仍然不佳。因作業(yè)要寫到很晚,導致小梅每天睡覺時都已是凌晨一兩點,第二天要早起就很困難。
為了解決小梅做事拖拉的問題,家長帶她去接受心理咨詢,咨詢師發(fā)現,孩子的拖拉竟是父母造成的。
“通過與小梅深入交流,我發(fā)現她并不是因為作業(yè)難度大或者作業(yè)量大形成的拖延,而是她根據父母的反應養(yǎng)成的一種‘生存習慣?!毙睦碜稍儙熣f,最初上學的時候,小梅總能及時完成作業(yè),但她每次興沖沖地告訴父母自己做完了作業(yè)之后,并不能獲得休息或者玩耍的時間,父母總是會反復詢問她是不是真的掌握了學習內容,還會布置額外的作業(yè)讓她鞏固練習,小梅覺得盡快做完作業(yè)不劃算,還不如一邊玩一邊做,所以在家做作業(yè)時就無法專心,完成作業(yè)的時間也越拖越長。
要解決小梅的拖延問題,首先要父母做出改變。“給小梅父母的建議是,不要再給孩子額外布置作業(yè),同時,如果孩子按時完成作業(yè),則對孩子進行獎勵,以此慢慢調整孩子行為?!毙睦碜稍儙煴硎荆睦韺W上有一個代幣法,當一個人做出良好的舉動時,及時給予他獎勵,那么之后他的好行為出現的次數就會增加,習慣救護得到鞏固。不過孩子的行為調整都有一個過程,家長需要保持耐心。
心理咨詢師還表示,對低年級孩子的家長來說,比起一味強調成績,不如盡早幫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以及時間管理能力。等孩子進入高年級,學習量和學習難度不斷加大,沒有好的習慣會很吃力,而且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孩子的自我學習意識逐漸增強,家長管理的難度也會慢慢減弱。
新學期以來,上初二的瀚宇每周都要遲到兩三次,老師多次提醒家長早點帶孩子到學校,但瀚宇依舊我行我素,成績也每況愈下,這讓老師和家長頭疼不已。
比如每天早晨上學,瀚宇明明知道自己幾點前要出門,但他就是一直在拖延,往往是父母越催促,他動作越慢。準備送他上學的媽媽總是著急又無奈地站在門口等他。
通過仔細觀察,媽媽發(fā)現瀚宇在不同的情境下,做事的速度會不一樣。瀚宇曾在日記中袒露過自己的想法:“英語老師很嚴厲,他的課我是從來不敢遲到的,但是語文老師就還好。數學老師有一個特點,每次上課一定會先講5分鐘廢話,我就是不想聽,所以有時候我就故意晚到一點?!?/p>
其實瀚宇從小就一直生活在父母的規(guī)劃之下,每天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先做這個、再做那個,從日程時間到事情的優(yōu)先級,父母都有詳細的規(guī)定,想用這樣的方法幫孩子樹立良好的時間管理觀念。而從小一直是乖乖男的瀚宇,從小學五年級開始卻有了叛逆的表現,比如,不再遵守父母制定的規(guī)則,偷父母的手機打游戲,到假期結束才發(fā)現作業(yè)還有一大半沒做完。這樣的行為自然會受到了爸爸的強勢壓制,父子之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鬧得不可開交。
為避免瀚宇晚上獨自做作業(yè)時分心,爸爸要求他開著書房的門,母親常會進去送銀耳湯、水果、牛奶等,瀚宇覺得父母這樣的做法會導致自己的思路被頻繁打斷,不接受父母這種“監(jiān)視”行為,便故意當著爸爸的面用力把門甩上。爸爸覺得自己的權威受到了挑戰(zhàn),氣得直接把書房的門鎖拆了。兩人僵持不下,瀚宇索性就不做作業(yè)了。
通過與瀚宇深入交流,心理咨詢師發(fā)現他對父母要求他好好學習的想法并不理解,他覺得自己初中畢業(yè)就已經可以步入社會了,送外賣、打零工也能養(yǎng)活自己。面對他的這種想法,父母只會一味地責罵他,但心理咨詢師表示,父母應先認可他的想法,再去引導他認清現實,告訴他初中畢業(yè)后能找到什么樣的工作?能賺多少錢?這樣的工作能做多久?沒有文化,沒有工作,青春飯能吃幾年?
經過心理咨詢師的幾次開導之后,瀚宇總算有了自主學習的意愿,上學拖拖拉拉的情況也逐漸變少。
“孩子拖延的背后,其實有他們自己的小心思,他們像是在故意創(chuàng)造或等待一個沖突的發(fā)生?!毙睦碜稍儙煴硎?,這些孩子表面上看起來是在拖延,但背后其實是逆反心理在作祟,需要家長理性看待孩子的拖延行為。
大部分孩子在小學高年級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父母察覺后,更要以包容的心態(tài)看待孩子的逆反。“一旦發(fā)現孩子的逆反行為,大部分家長的反應都是否定和壓制,覺得都是孩子的問題,但其背后深層次的原因是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比如瀚宇總是拖延,可能是因為他一直生活在父母的安排下,從小沒有機會鍛煉自主管理的能力?!毙睦碜稍儙煴硎?,孩子自己探索出的反抗方式,表面上是通過激怒父母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能是與家長的價值觀相悖的,但并不能因此就判定孩子的想法是錯的。只要孩子的嘗試不出格,家長應該選擇相信孩子的判斷,相信他們可以通過鍛煉,慢慢做出更成熟的選擇。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父母不能揪著不放,通過高壓的方式進行管制。在很多家庭里,家長會堅持自己的教育方法,覺得我是你的父母,你必須無條件聽我的。孩子又不管不顧,只想著反抗父母。這樣下去,親子關系就變成了死結?!毙睦碜稍儙煴硎?,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識增強,他們一般不會考慮后果,只想在沖突中贏過父母,但父母需要替孩子考慮后果,硬干一場,可能會輸掉孩子的心,甚至換來孩子更激烈的反抗。合適的做法是假裝讓孩子贏,再通過慢慢給孩子擺事實講道理,讓他自己得出結論、悟出道理。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