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健康
消化不良是種什么感受?美食當前,擔心自己能不能“負擔”得了;稍微吃多一點,就會不停打嗝;每次吃完飯,總感覺肚子脹……
不少人胃口不佳或腹脹時,常喜歡吃點山楂等酸味食物,或消食片等開胃,以為能緩解不適。“開胃食物”到底能不能助消化?
吃酸開胃可能致胃石
山楂等酸味的“開胃食物”,吃得不對反而會給胃添堵。這類食物可能含有豐富的鞣酸,鞣酸在胃酸作用下和蛋白質(zhì)結(jié)合,可形成不溶于水的鞣酸蛋白,并進一步和胃中的果膠、纖維素等形成“凝膠”,形成胃石。
小而光滑的胃結(jié)石可能沒有任何癥狀,但如果體積較大,可造成上腹痛、反胃、嘔吐等“消化不良”癥狀,甚至引發(fā)胃潰瘍、腸梗阻、消化道出血等,必須及時就醫(yī)。
容易消化不良的人,最該做的是規(guī)律飲食、少食多餐、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如果消化不良的情況出現(xiàn)至少半年,且近3個月頻繁發(fā)作,每周至少發(fā)作1次,建議前往醫(yī)院就診。
消化不良是胃動力不足了
消化不良是由胃動力障礙所引起的疾病,包括胃蠕動不好的胃輕癱和食管反流病,主要分為功能性和器質(zhì)性消化不良兩種。
●器質(zhì)性消化不良:有器官病變,由感染性或全身性疾病引起,包括胃潰瘍、胃食管反流病等;
●功能性消化不良:無器官病變,是由胃和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癥狀,通俗地說,就是身體零件沒有壞,只是不好好干活了。
有數(shù)據(jù)顯示,功能性消化不良在國內(nèi)人群的發(fā)病率約為20%,大約3億多人。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并伴有打嗝、反酸、大便異常,甚至胃疼、腹瀉等,但臨床上并沒有消化系統(tǒng)結(jié)構(gòu)、形態(tài)和生化上的異常表現(xiàn)。它的發(fā)病原因較為復雜,通常認為與胃動力下降、胃十二指腸內(nèi)臟神經(jīng)過于敏感及精神心理障礙等因素有關(guān),工作壓力大、情緒波動、睡眠不佳都是誘因。
對這部分患者來說,服用健胃消食片、大山楂丸、多潘立酮等確實可促進胃蠕動,緩解消化不良,但最好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還有些類似消化不良的癥狀,可能是由胰腺疾病、膽道疾病、肝病、糖尿病等器質(zhì)性疾病導致的,尤其是合并嘔血、黑便、不明原因貧血、消瘦等癥狀的患者,最好盡快完善血生化(如肝功能、血糖)、肝膽脾胰B超、胃鏡等檢查,排查有無相關(guān)疾病。
如果是幽門螺桿菌引發(fā)的慢性胃炎、胃潰瘍,盲目開胃反而會增加胃酸分泌、不斷刺激胃黏膜,加重癥狀,胃會更難受。
真正“助消化”的飲食提醒
在排除疾病原因后,做好以下幾件事有助于提高消化能力:
●少吃生冷刺激食物
對于胃寒者來說,降溫后就不要再吃生冷、刺激性的食物,更不要冷熱交替著吃。除了冷飲、冰棍之外,吃瓜果時也要注意攝入量,不要一次吃太多。
●進食時充分咀嚼
食物會在口腔內(nèi)初步消化:牙齒研磨食物,舌頭攪拌混合唾液和食物,淀粉被分解為麥芽糖,便于下一步消化。
舌部味覺神經(jīng)感受到刺激,促進胃、腸、胰液分泌,增強胃腸蠕動,加速消化吸收。
●不要邊吃邊喝
大量的飲水會稀釋胃酸,影響食物消化。如果喝水太多,胃內(nèi)空間縮小,胃壁張力加大,易產(chǎn)生惡心、飽脹等不適感。胃壁長期處于高張力狀態(tài),也會造成胃動力下降、消化不良。
還有一種“湯泡飯”是指在做好的湯里倒入米飯拌著吃,這種吃法不利于食物徹底咀嚼、消化,不建議常吃。
●調(diào)整進餐順序
可嘗試這樣的吃飯順序:飯前小碗湯,先蔬菜,再主食,然后是魚蝦、肉禽類食物,水果和甜品可放在兩餐之間。
飯前喝些溫熱的湯,但要控制在100毫升左右。
●飯后散散步
散步能讓腹部肌肉收縮,促進腸胃蠕動。飯后休息半小時再散步,以一分鐘90步,即一秒走1~2步為佳,時間以10~30分鐘為宜。慢性胃炎、胃潰瘍患者最好飯后一小時再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