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璐璐 孟慶博 許成斌
摘? 要? 以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為例,介紹軍隊院校信息技術類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和思政元素,結合教學實踐,從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資源、考核評價四個方面對課程思政融入路徑進行探究,對軍隊院校開展信息技術類課程思政建設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信息類課程;課程思政;融入路徑
中圖分類號:E251.3? ?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24)08-0094-03
0? 引言
自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召開以來,特別是新時代軍事教育方針提出后,立德樹人、為戰(zhàn)育人,注重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成為軍隊院校落實政治建軍要求的重要渠道。信息技術類課程作為軍隊院校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專業(yè)化信息軍事人才的主陣地,在課程實施過程中開展全程、全方位課程思政,對培養(yǎng)“四有”新時代革命軍人有深遠的意義?;谛畔⒓夹g類課程實施特點,以軍士職業(yè)教育層次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為例,結合課程具體實踐,探討信息技術類課程的思政育人目標、思政元素挖掘、思政教育融入路徑。
1? 課程概況及思政育人目標
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是針對軍士職業(yè)技術教育各專業(yè)開設的任職基礎課,課程以軍事信息處理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按照“理論夠用為度、實踐案例并重”的指導思想構建教學內容,具體包含軍隊信息化概論、網(wǎng)絡資源與應用、軍事信息處理、軍事信息管理、信息化新技術等五大知識模塊。
傳統(tǒng)的課程目標主要落在專業(yè)技術方面,體現(xiàn)為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即了解軍隊信息化的現(xiàn)狀和目標、掌握軍隊信息化的理論知識、熟悉軍事信息處理和管理的方法、提升個人信息素養(yǎng)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隨著課程思政建設的不斷推進,亟須在傳統(tǒng)目標上植入思政育人目標。
教育部印發(fā)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簡稱《綱要》)指出,工學類專業(yè)課程思政建設要在課程教學中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的教育與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提高學員正確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工學類專業(yè)課程要注重強化學員工程倫理教育,培養(yǎng)學員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fā)學員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1]。課程在《綱要》指導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點,將思政育人目標進一步完善,具體體現(xiàn)在三個維度上:1)增進人文素養(yǎng)、激發(fā)家國情懷;2)提高品德修養(yǎng)、踐行專業(yè)倫理規(guī)范;
3)弘揚科學精神,增強實踐創(chuàng)新意識。具體如表1所示。
2? 課程思政元素挖掘
思政元素的挖掘是課程思政建設的重要一環(huán),其方法蘊藏在教學施訓的全過程。因此,必須依托教學設計流程,從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與方法、教學資源與工具、課程考核與評價等方面入手,緊扣思政目標要求,全面進行元素挖掘。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思政元素梳理如表2所示。
3? 課程思政教育融入路徑
課程思政要實現(xiàn)“如鹽化水”“潤物無聲”,必須設計好合適的課程思政元素融入路徑。這項工作既不是簡單的內容拼接,也不是空洞的道德說教,與思政元素的挖掘類似,亦要依托教學設計流程,開展全方位融入。
3.1? 依托教學內容融入
依托教學內容融入是思政教育融入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內容所涉及的人、事、物等,都可能與人類的歷史發(fā)展和文明演進息息相關,教員要不斷梳理和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激活課程思政元素,將育人理念滲透到教學內容中。找準思政元素在教學內容中的支撐點,在知識點講授的過程中,通過引言、總結、概括、討論、引用典故和名人事例等方式,巧妙、自然地滲透思政元素,實現(xiàn)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入,如表3所示。
3.2? 依托教學模式融入
要將挖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教學模式和方法也是關注的重點。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內容知識點散、覆蓋面寬,涉及的技術、手段和工具較多,為更好地體現(xiàn)“以學員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結合課程本身實踐性強的特點,課程施訓除了理論部分的講授式、研討式教學模式外,實操部分更多地采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模式,具體包含四個環(huán)節(jié):任務案例創(chuàng)設、任務思路分析、任務實作與探索、任務點評與總結。思政教育根據(jù)各個環(huán)節(jié)特點的不同,以不同的方式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模式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如表4所示。
3.3? 依托教學資源融入
教學資源是為確保教學有效實施而被利用的一切資源,包括教材、信息資源、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教學資源是學員開展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重要保證,也是思政教育融入的重要陣地。因此,教學資源建設中要植入思政元素,教材建設應將思政元素以名人名言、思政典故等方式融入,增加教材的溫度、觸感與質量;信息資源建設應結合課程特色進行思政輔助讀物、影音資料、文字資料、案例資料等延展資料收集與開發(fā);教學環(huán)境建設應選取典型思政元素,通過標語、宣傳欄、計算機屏保等方式融入教學環(huán)境的軟硬件建設,實現(xiàn)課程學習與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
3.4? 依托考核評價融入
在課程考核評價中融入課程思政,對實現(xiàn)思政教育“入腦入心”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因此,應優(yōu)化課程評價體系,改變原先單從專業(yè)維度評價教學和學習效果的模式,將評價角度向科學思維、人文素質、社會責任感等多維度延伸[2]。軍隊信息化應用基礎課程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將學員自學拓展能力、問題解決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知識運用能力、任務完成質量等納入過程考核指標,并在終結性考核試題中增加主觀題,通過設置“個人對軍隊信息化建設的認識”“個人在軍隊信息化建設中的使命職責”等試題,以此檢驗課程思政育人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4? 結束語
堅持“立德樹人、為戰(zhàn)育人”的新時代教育方針,圍繞思政育人目標深挖思政元素、圍繞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探尋思政教育融入路徑,對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新型軍事人才、促進軍隊院校信息技術類課程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機結合有重要的意義。
5?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號)[A/OL].(2020-05-28)[2023-09-2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
[2] 梁微.“課程思政”在農林院校專業(yè)課教學中的探索:以“園藝植物生物技術”課程為例[J].教育現(xiàn)代化,2019,1(8):43-45.
作者簡介:孫璐璐,講師;孟慶博,政治協(xié)理員;許成斌,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