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到哪里
哪里就明亮
水流經(jīng)哪里
哪里就潮濕
很多事物被事物決定
也被事物引領(lǐng)
為了引入光,發(fā)明窗
為了引入水,開鑿溝渠
為了自由,團結(jié)和愛
發(fā)明了文字
詩歌,散文,小說……
不否認(rèn)明亮
也不否認(rèn)陰影
不否認(rèn)漏洞百出
也不否認(rèn)順理成章
我們不發(fā)光,只是被光照耀
讓人刻骨銘心的
不一定是傷口
更有愛和被愛
熱愛,讓收獲更多
被往事薅過衣領(lǐng)的人
也會被時光撫摸著后背
人生有涯,從起點到終點。
父母在世時,總感覺自己還沒長大,感覺自己長不大。當(dāng)父母突然離開,把我們遺落成歲月的孤兒,一種孤單感就會撲面而來。不僅僅是身份的孤單,更是一種靈魂的孤單。就像我們曾經(jīng)喜歡過雨雪,也討厭過雨雪,都取決于我們自己內(nèi)心的感覺,不是雨雪的過錯。當(dāng)樹葉落下來,有人看到了秋的悲涼,有人卻看到了大地的慈祥。那些喬木在大雪之前落光自己的葉子,將衣物謙讓給大地。風(fēng)雪紛至沓來時,能分明感到每一根枝條的顫抖,那也是一種幸福的顫抖吧。走在落滿積雪的道路上,腳下發(fā)出吱吱咯咯的聲音,此時仰望那些舉著赤裸枝條的樹木,冷得多么從容,冷得那么熱烈。
生活是鈍的,需要我們不停地打磨,打磨出光澤、銳角和刃口,來保證我們的七情六欲,來供養(yǎng)我們的喜怒哀樂。于是,有了那些對父母、風(fēng)雪、枝葉……的凝望,有了那些凝望后筆下的文字。俗話說,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所以人生總是會不斷地失去一些什么??蔁o論失去什么,唯獨不能失去興趣愛好,愛好產(chǎn)生信仰,信仰產(chǎn)生力量。沒有信仰的人生,怎么活也只是一條軟綿綿的、有涯的生命線段。
生命的意義就在于不斷增加人生的寬度,向上、向下,向左或向右。而讀書寫作無疑是一種增加人生寬度很好的方式。
我喜歡被文字點亮的夜空,以及在文字里涌起的海浪。我喜歡偏僻的角落里那些獨自綻放的花,在默默無聞之中仍然不負(fù)春光,它們沾滿污泥卻努力綻放的樣子總讓我怦然心動。我喜歡用筆墨記錄生活,喜歡在輕飄飄的紙張上寫下沉甸甸的篇章。我喜歡把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件件事情當(dāng)成一塊塊補丁,用文字穿針引線縫補成一件百衲衣,遮風(fēng)擋雨,護佑身心……喜歡這一切,都因為詩歌和我有關(guān)。這一切讓我感覺到,在荒草連天的原野里有一條踩出來的道路,而那些倒伏的荒草依然倔強地昂著頭。
我喜歡瑯瑯讀書聲
金屬撞擊著金屬
歷史在回音里拋下劍戟
獻(xiàn)上和平
我也喜歡默讀
從棉花和蠶繭里
抽取往事的絲線
飄揚的不僅有紅領(lǐng)巾
還有手帕、衣袂和旗幟
我喜歡少年、青年、老年
喜歡手不釋卷的人
從彼此的眼眸里
看見彼此的光穿過黑瞳
我喜歡人間的美好薄如紙張
卻能承載古往今來
一筆一畫,橫平豎直
我喜歡人生方方正正
黑白分明
大地上有很多小花
小到把任何一朵挑出來
都是筆畫的一次停頓
愣神或噴嚏
但它的確是一朵花
仔細(xì)看
它也一瓣一瓣努力
伸展、翻卷、后仰
相互配合著怒放
如果只是一朵
一定是草的一次意外
可它們那么多
一朵挨著一朵,一片挨著一片
這么小的花,認(rèn)真地開著
認(rèn)真地愛著這個人間
在網(wǎng)上,我沒有檢索到它們的名字
科目、類別、屬性
自從我遇到了它們
我就一直努力開放著自己
您好,您的外賣到了
祝您用餐愉快
每到一地
我都習(xí)慣打開送餐軟件
查看當(dāng)?shù)氐膯蝺r和數(shù)量
用當(dāng)?shù)貑蝺r加減昆山單價
得出一部分差額
這是一種職業(yè)習(xí)慣
就像父親
每次看到一些荒廢的土地
就會用面積、土壤和種子
計算各種農(nóng)作物的畝產(chǎn)
我在北京打開送餐軟件
仿佛很快
我就可以坐在搖椅上
打開一本詩書
讀出抑揚頓挫的聲音
是什么可以讓一個人
承受一切,又忍住了一切
傍晚
我遇到的這個外賣小哥
正用發(fā)呆把自己雕成一根木頭
我拍他肩膀
是擔(dān)心他腳下生根
擔(dān)心他接下來的奔跑
會像是一株連根拔起的植物
盡管他回頭瞪我的眼神里
滿含歲月的風(fēng)聲
既沒有春天,也沒有落葉
推開窗,房間里
也漸漸冷卻下來
與外面的溫度逐漸中和
盡管夜黑到伸手不見五指
我還是能體悟到
時間的流動
時間圍繞,將我沖洗
剝?nèi)ノ业膶訉幽辔?/p>
下午我去學(xué)校送餐
隔著圍欄
一群孩子驚呼
看,那個外賣老頭
盡管我有頭盔和馬甲
作為包裝包裹
他們還是輕而易舉
就剝出了我,大半生的核心
我喜歡這天藍(lán)色的短袖工作裝
喜歡裸露的雙臂被太陽曬黑
喜歡盛夏打造出我身體里的鐵
這與生俱來的重金屬
讓我在騎行的路上有著鐵骨錚錚的回響
從昆山到上海,從上海到蘇州
仿佛一列嶄新的地鐵
真正的水不需要容器
比如來去自如的大霧
比如大霧中穿行的人
身上披掛的自由的水珠
大霧早于水珠
水珠早于一個人
在馬路上逐漸消失
后來大霧反復(fù)回來
雨也來過
那個人再沒有遇見
有些騎手比水自由
一條廢棄的鐵軌
不再有新的岔道
和金屬閃光的回聲
走在鐵軌上
抄近路送餐的小哥
展開著雙臂
一半是生活
一半是歲月
維持著他
搖搖晃晃的青春
風(fēng)吹拂一次
就明亮一次
在秋天
所有的果實都在沉重
所有的葉子都在晶瑩
一個走在鐵軌上的小哥
一段一段放下內(nèi)心的枕木
一步一步,把自己走輕
每逢盛大節(jié)日
城市的馬路
就會特別空曠
展露出暢通無阻的動脈
今夜,昆山
高高飄揚的紅旗
散發(fā)著桂花的香氣
我餐箱的夾縫
仍然裝著一本詩集
上次灑餐的胡辣湯
今天灑餐的麻辣燙
和一首首詩歌混合著
用百味品味百味
我也散發(fā)著香氣
和這滿身的血性
所以我裸露的腳踝
被蚊子叮出大包
不過是被生活點下了
誘人的朱砂
她睡著了
孩子在她的懷里
也睡著了
在午后
在沙縣小吃店
在靠近墻角的沙發(fā)上
年輕的老板娘
和她的孩子
一個夢抱著另一個夢
在夢里
我躡手躡腳地取走
餐桌上的外賣
像一個小偷
偷走了她倆夢里
辛苦操勞的那部分
我寫詩越寫越短
讀詩也是
每次打開手機
總是鐘情于那些三言兩語
而長一些的
讀之前就開始擔(dān)心
等餐的間隙讀不完
我不想在送餐的途中
像一只鳥
叼著一只蟲子在飛
這會讓我想起
風(fēng)雨中的鳥巢
和那些嗷嗷待哺的雛鳥
誰說展翅就要高飛
低處的飛行也是飛行
也有風(fēng)聲如鳥鳴
有車輪如流星
包裝上貼著的訂單
白紙黑字,急急如律令
是公文也如神符
從三百六十行里
趕出一個新就業(yè)
從二十四節(jié)氣里
趕出一個小哥節(jié)
趕時間的人,從一小時里
趕出六十一分鐘
從爭分奪秒里趕出一份溫情
把秒針和分針鋪在路上
像黑白有致的琴鍵
誰又能說曲高和必寡
這低在大地的聲音
才是萬物向上的樂章
如果人間有第五個季節(jié)
那一定是,小哥的春天
每次把餐送給顧客
無論我懷著什么樣的心情
都會笑一笑。有時笑不出
就在心里叫一聲“茄子”
喊一聲“歐耶”
我送出的外賣很多
我用笑容裝飾生活
像日子的封面
看上去
一顆星星并不比螞蟻大
但星星發(fā)著光
月亮并不比飯碗大
但月亮發(fā)著光
我發(fā)現(xiàn)發(fā)光的事物離我們很遠(yuǎn)
一個蹲在墻角打盹的人
像一小塊遺落的黑夜
他天藍(lán)色的外賣工作裝
又像一處凈明的湖面
一個倒映著黑夜的人
離我很近
此時外面繁星滿天
他的鼾聲里有隱約的雷
外賣箱在他懷里摟得很緊
就像一塊巨大的橡皮
很顯然,當(dāng)他醒來
一切就會擦得千干凈凈
像全新的一天剛剛開啟
比天更藍(lán)的是海
比海更藍(lán)的是火焰
一件件純藍(lán)的工裝
從白天穿過黑夜
在生活的磷片上劃燃
一團團藍(lán)色火焰
在北方的冰雪處燃燒
在江南的煙雨里明亮
每一團火焰都有自己的藍(lán)色焰心
奔跑的藍(lán)
大多來自鄉(xiāng)村
帶著漫山遍野的青翠
在低處飛行
只要速度夠快
再鈍的鐵也會成為刀子
何況火焰
一個個騎手化身一道道藍(lán)光
切割疊加,把日子組合成
我們想要的樣子
如果宇宙是無限的存在
我相信這些速度的藍(lán)
是降落的天空,是行走的大海
是藍(lán)和藍(lán)的N次方
父親把我新栽的鐵樹鏟了
他不允許一棵樹
用堅硬作為借口
緩慢地生長
父親要在有生之年
種下楊樹、梧桐
看見他們長大成才
所以父親
把我的手稿也燒了
五十五歲我出版了自己的詩集
算不算鐵樹開花
父親過世于三年前
對于一棵生長緩慢的樹
三年算不得什么
可對于一個老人
三年太長了,長于一生
在路上騎行
我的右眼
總有一陣一陣的淚水
像大海的潮汐
不斷沖刷眼角
以至于每隔一陣子
我就要用指尖
清除眼角鹽的結(jié)晶體
我一再確認(rèn)
這么多年來
我肉體的鮮活
肯定和這些鹽的保鮮有關(guān)
傷口的疼痛
也和這些鹽有關(guān)
而我的左眼
一定是遺傳了母親的基因
一生命運多舛的母親
從不哭泣
真正的路
不在天涯,不在海角
在腳下
真正的方向
不是東南,不是西北
而是一種圓
一個以車為家的人
牢牢握住方向盤
也就握住了大地和天空
握住了人間的方向和弧度
他的心里
裝了很多石頭
石頭的重量
讓他低沉著頭
可訂單的語音一吹
他就飄了起來
一張紙
無論使用什么言辭
寫下多少文字
都壓不住一陣風(fēng)
4CEcQlv2P1FF6cJ5fhQHh4fCnFr9Q6ok+PleBkJzN4c=據(jù)說這里要開發(fā)
車輛拉來的沙石廢料
一夜之間蓋住了這片菜地
數(shù)十天后
當(dāng)我再次路過這里
那些廢料
被一張仿生網(wǎng)覆蓋
仿生網(wǎng)的塑料綠葉上
落了一層灰白的塵土
而在那堆沙石的邊緣
一些青菜斜著鉆了出來
一個佝僂著的婆婆
正用勺子給這些青菜澆水
婆婆澆得緩慢而認(rèn)真
細(xì)細(xì)的水流順著菜梗
鉆入廢料的內(nèi)部
婆婆仿佛不是在給青菜澆水
而是在為這一堆沙石放生
女兒遠(yuǎn)嫁之后
每年暑假
才會回來小住幾天
母女重聚短暫歡喜之后
女兒突然哭了
說媽媽怎么突然生出
那么多白發(fā)
其實她的媽媽
一共有一百零二根白發(fā)
不是一天生出來的
而是一年的時間
平均每三天生發(fā)一根
對于白發(fā)
年過半百的我們
也是初次經(jīng)歷
不知道是快是慢,是多是少
什么樣的速度
才能讓孩子止住流淚
每次和朋友聊到吳淞江
我都會補充一下
就是吳淞之戰(zhàn)的吳淞江
就是十九軍防守的吳淞江
仿佛是一種慣性
就像在老家
和年長者聊天
我會說,我是王丙現(xiàn)的兒子
和年輕的孩子聊天
我會說,我是王碩的父親
娘,您走后
作為沒娘的孩子
我真的像一枚藥片
有時我蹲著
就像半片
可我知道,有些病
終究是無法治愈
比如肺癌和懷念
肺癌傷命,懷念傷心
老舊電視機里的雪花
不夠形象
滿屏雪花時的風(fēng)聲
也不夠形象
就連“啪嗒”關(guān)掉開關(guān)的聲音
都不夠形象
漫天雪花時
應(yīng)該有一個黑影
越走越近
風(fēng)聲應(yīng)該忽大忽小
伴有尖銳的哨音
而拉線開關(guān)的“啪嗒”一響
不僅要關(guān)掉
夜晚的一場風(fēng)雪
也要關(guān)掉一個時代
晚歸時的父親
等待中的母親
一年多了
我沒有回來過
這次回來帶了兩本書
一本是我的詩集
另一本也是
焚燒之前
先把四圈的亂草拔了
以免火勢蔓延
我喜歡墳地荒草叢生
風(fēng)聲一直碎裂
像鐮刀收割莊稼
難受和痛苦是兩碼事
一個撕心一個裂肺
比如我一會兒想到父母生前
一會兒想到父母死后
時至今日
我對竹子筆筒仍然情有獨鐘
我見過大風(fēng)中的竹林
點頭哈腰的竹子左右搖擺
遠(yuǎn)不及那些樹木挺拔
每次暴風(fēng)雨后
竹子就會愈發(fā)青翠
和殘肢斷臂的樹木形成反差
父親一直用竹子教我做人
幾十年來
我卻一直做不成竹子
竹子因為空心而能屈能伸
每次把筆從竹子筆筒里取放
我都會遲疑一下
想起過世多年的父親
都想和父親說
作為一個內(nèi)心布滿年輪的人
我只能成為竹子的一段
生而為人的價格
歲月付出的銀兩
不斷增加
為了對應(yīng)
我開始動用皺紋
在額頭畫出練習(xí)冊
童年一十二
青春二十三
還有四五十的壯年
比起百年
尚欠少許
容我待價而沽
我們是這個世界
后來的闖入者,所以
生活從不虧欠任何人
是我們一直向世界索取生活
不是我們抓不住時間
而是我們太匆匆
時間抓不住我們
我們總是夸大其詞
把愁云形容成悲傷
把小雨形容成河流
而我們一生的悲傷
不過是時間的兩顆眼淚
白天一顆,夜晚一顆
我們的快樂也是
每到一站
列車員響亮的嗓音
就像是一種叫賣
都會有一些旅客
被地名挑選下車
我羨慕那些率先下車的人
他們離家那么近
也欽佩那些最后下車的人
他們走得那么遠(yuǎn)
我沒有抵達(dá)終點
沒有看到后來
空蕩蕩的列車
和列車員
一身輕松的樣子
這應(yīng)是一個日期
之前是中秋,現(xiàn)在是清明
如果是一種別離
我回來了,而你己離開多年
以土為鑒
你負(fù)責(zé)根深蒂固,我負(fù)責(zé)紅枝綠葉
慢慢煎熬
日子里便有了藥的味道
還有什么落葉
能比泡桐樹落葉更隆重
更有一種儀式感
先是“啪”一聲離開樹枝
然后“咚”一聲落地
如同天地的一種呼應(yīng)
幾片泡桐樹葉落下
就落下了整個秋天
在樹葉作為燒柴的童年
如果放學(xué)經(jīng)過時
恰巧風(fēng)也經(jīng)過
就能一次撿拾很多片
帶著泡桐樹葉
奔跑在回家的路上
像一只扎滿翎羽的鳥
帶著幸福鳴叫和風(fēng)聲
雨
我說的是小雨
小到不能再小的雨
小到所有人
都沒有想到雨傘或雨衣
像一個人在大街上
悄悄悲傷了一下
就趕緊扶起摔倒的電瓶車
趕緊恢復(fù)笑容
大雨中的樹木左右搖晃
仍然躲不開,雨水的捶打
一片葉子落下了
一片葉子又落下了
我們在馬路上穿梭
渾身濕透,也像一場大雨
如果可以替代
我愿意和這場大雨互換角色
遇到樹葉時會輕一些
再輕一些
輕到葉子不落
只濕答答的,滴著水
仿佛現(xiàn)在還是夏天
路上被淋濕的行人
只沁涼,不哆嗦
它用一生的風(fēng)浪
把自己的一條條肋骨
磨成一根根針
這是生而為魚
對抗人間的最后方式
和尊嚴(yán)
在餐廳,我看見有人
在餐盤里留下
一副完整的魚刺
如同一株茂盛的植物
并把魚眼架在尾端
像兩盞燈籠
(選自《低處飛行》,王計兵著,作家出版社
2024年2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