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簡稱先心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先天性疾病,包括房間隔缺損、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法洛四聯(lián)癥、主動脈竇動脈瘤、心內膜墊缺損等。先天性心臟病會對患者的生長發(fā)育和生活質量產(chǎn)生嚴重影響,需要及時診斷和治療,手術是唯一可能根治先天性心臟病的方式。目前,先心病手術主要有“開胸”和“介入”兩種,而很多人都糾結到底該如何選擇。
▎開胸手術與介入手術的對比
1.適應證
開胸手術幾乎適用于所有先心病患者,即無論是哪種類型的先心病,以及無論缺損大小、部位,均可以實現(xiàn)修補。而介入手術的適應證則相對狹窄,通常只有部分介入條件較好的患者才適合做介入手術,在做介入手術前需要細致評估患者的體重、缺損大小、缺損部位及周圍結構關系等。若在介入條件不理想的情況下做了介入手術,則很有可能導致手術失敗。
2.成功率
就手術成功率而言,開胸手術的成功率相較于介入手術更大,即開胸手術的成功率接近100%,而介入手術的成功率在98%左右。
3.死亡率
介入手術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等多方面優(yōu)勢,因此死亡率很低。據(jù)統(tǒng)計,我國先心病介入手術的死亡率在0.03%左右。相比之下,開胸手術由于操作復雜、創(chuàng)傷性大,手術風險更高,死亡率也就相對高一些。
4.手術時間
開胸手術的時間通常在2個小時以上,而介入手術的時間則短很多,通常只需要1小時左右。
5.遠期效果
開胸手術作為一項傳統(tǒng)手術方式,截至目前已經(jīng)有上百年的應用史,其遠期效果與并發(fā)癥均較為明確。而介入手術作為一種新興術式,到目前為止也不過30年左右的發(fā)展歷程,其遠期效果有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但介入手術是經(jīng)過嚴格的論證與試驗才得以應用的,且在眾多的臨床實踐中證明也是安全的、有效的。
6.放射損傷
介入手術須在X射線輔助下進行,而X射線具有輻射性,包括對手術醫(yī)生的輻射與對患者的輻射,而這也正是介入手術主要的弊端之一。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介入手術中醫(yī)生和患者所承受的輻射量越來越小,甚至小于冠狀動脈支架等其他類型的心臟介入手術。臨床研究證實,輻射量在1000毫葛雷(mGy,輻射吸收劑量單位)以下不會導致人體發(fā)生不可逆的急性損傷,也不會給人體帶來罹患其他疾病的風險,而目前先心病介入手術的輻射量通常在1000mGy以下。
7.氣管插管
開胸手術通常需要對患者進行氣管插管,但介入手術并不需要,能夠在患者自主呼吸的情況下完成手術。因此,開胸手術會面臨更多的風險,如口腔、氣管、食管損傷的風險,以及肺部感染的風險,甚至是腦損傷的風險。
8.輸血
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性大,患者在手術過程中失血量多,因此手術對于輸血量要求高。而介入手術創(chuàng)傷小,患者在術中失血量很少,因此一般情況下并不需要輸血。值得注意的是,較大的輸血量會帶來感染、過敏等風險,針對現(xiàn)如今醫(yī)療用血較為緊張的醫(yī)療環(huán)境而言,介入手術具有節(jié)約用血的特殊優(yōu)勢。
9.體外循環(huán)
在開胸手術過程中,需要終止患者的心跳,并利用人工心肺來代替患者心臟的泵血功能,就此進行體外循環(huán)。而介入手術則是在患者心跳保持正常狀態(tài)下進行,并不需要對其進行體外循環(huán)操作。體外循環(huán)是一個非常專業(yè)且高難度的操作,一旦出現(xiàn)差錯就很可能導致患者的各大器官遭受不可逆轉的損傷,從而增加手術風險。
10.麻醉
開胸手術與介入手術都需要對患者進行麻醉,但相較于開胸手術,介入手術對患者的麻醉深度要求更低、時間更短,因此其麻醉風險更小。而開胸手術由于麻醉深度要求高、時間長,有一定可能對患者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造成影響。
11.疤痕(瘢痕)
開胸手術需要在患者胸骨正中間做切口,使患者心臟充分暴露,術后疤痕較大。相比之下,介入手術并沒有疤痕,這也是其優(yōu)勢之一,很多患者正是考慮到日后美觀度才更多地選擇介入手術進行治療。開胸手術的疤痕通常在10厘米以上,不僅影響外在形象的美觀,還會在一些特殊天氣時出現(xiàn)疼痛或瘙癢等不適感。因此,不少做開胸手術的患者在日后還會選擇做疤痕整形手術,但并不能完全消除。
12.心理影響
開胸手術創(chuàng)傷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因此對患者的心理影響更大,尤其對一些兒童先心病患者而言,術后需要待在監(jiān)護室接受較長時間的觀察,容易導致其恐慌、焦慮。術后的大疤痕也無時無刻不在提醒其是心臟病患者,對其心理發(fā)展是較為不利的。
▎醫(yī)生建議
首先,一些病癥較輕,不影響心臟正常生理功能的先心病患者,可以選擇終身不做手術,而是進行觀察及對癥治療。在需要做手術的情況下,應最先考慮創(chuàng)傷性更小、預后恢復更快的介入手術,這也是目前臨床所達成的共識。
其次,對于介入條件較為理想的先心病患者,需要首選介入手術進行治療。而對于介入條件的評估,需要患者積極配合醫(yī)生進行。
再次,對于介入條件不太理想的先心病患者,需要直接選擇開胸手術進行治療,以免介入手術失敗再轉為開胸手術,造成痛苦與經(jīng)濟壓力。
最后,對于介入條件不太理想但依然想嘗試進行介入手術的先心病患者,需要引導其充分了解自身情況與手術的契合度,權衡利弊后再慎重進行選擇。
總之,開胸手術與介入手術各有各的優(yōu)勢,患者需要在聽從醫(yī)生建議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合理選擇,以便獲得最佳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