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立中 陳志強
1 河南省信陽信鋼醫(yī)院內一科,河南省信陽市 464194; 2 信陽市中心醫(yī)院消化內科
慢性胃炎是指胃黏膜長期受到各種有害因素的刺激[1],導致胃黏膜發(fā)生炎癥反應的一種疾病。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包括上腹部隱痛、飽脹、惡心、嘔吐、食欲不振等。長期患有慢性胃炎還可能導致胃潰瘍和胃癌等疾病的發(fā)生[2]。慢性胃炎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營養(yǎng)支持治療、手術治療等。其中藥物治療是主要的治療方法之一。質子泵抑制劑是一類能夠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3],可用于治療慢性胃炎等相關疾病。單獨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可以有效地緩解慢性胃炎的癥狀,但無法治愈該病,而且長期使用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中醫(yī)藥在治療慢性胃炎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中醫(yī)認為慢性胃炎屬于脾胃失調范疇,治療時可采用中藥調理脾胃功能、清熱解毒等方法。黃連溫膽湯是一種具有清熱解毒、利膽通便作用的中醫(yī)方劑[4],經常被用于治療脾胃濕熱證引起的慢性胃炎。但黃連溫膽湯能否與質子泵抑制劑起到較好的協(xié)同效果還有待更多數(shù)據支持。鑒于此,本文旨在探究黃連溫膽湯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效果,期望為慢性胃炎患者的中西醫(yī)聯(lián)合診治方案的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結果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患者66例。納入標準:(1)符合《慢性胃炎中西醫(yī)結合診療共識意見》[5]、《幽門螺桿菌感染基層診療指南》診斷標準[6];(2)臨床資料完整;(3)病程在6個月以上;(4)1個月內未接受其他治療。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胃腸道疾病及感染;(2)肝、腎、心功能嚴重病變;(3)造血系統(tǒng)功能不全;(4)合并精神疾病;(5)病情惡化;(6)有藥物過敏史。以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成兩組,各33例。觀察組男20例,女13例;年齡38~64歲,平均年齡(51.14±5.34)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5.32±0.89)年;對照組男21例,女12例;年齡41~64歲,平均年齡(51.23±5.41)歲;病程4~7年,平均病程(5.41±0.71)年。兩組上述資料相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颊摺⒓覍偻獗狙芯?自愿加入。我院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本研究。
1.2 方法 患者在治療前需要戒煙戒酒,注意飲食與保持心情舒暢,對照組應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浙江京新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65588)治療,40mg/次,2次/d,持續(xù)治療14d。觀察組在奧美拉唑腸溶膠囊治療的基礎上加用黃連溫膽湯治療,藥方為:黃連、黃芩、浙貝母、全瓜蔞各10g,茯苓14g,竹茹5g,枳殼9g,陳皮8g,半夏9g。胃脘脹滿者加用麥芽、佛手、香櫞;痰濕互結加用生牡蠣,水煎服,分早晚服用,連續(xù)治療14d。
1.3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消失,療效指數(shù)≥95%;有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療效指數(shù)在69%~94%;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治療前中醫(yī)證候積分×100%??傆行?顯效率+有效率。(2)中醫(y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后,評價患者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包括胃脘脹痛、口苦口臭、惡心嘔吐,癥狀以0、2、4、6分評分,癥狀嚴重程度與積分成正比。(3)疼痛與心理狀態(tài):治療前后,應用EQ-5D量表對患者進行問卷調查,包括疼痛/不舒服、抑郁/焦慮,每個維度100分,生活質量理想程度與評分成正比。(4)炎癥因子:治療前后,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mL,3 000r/min離心10min,半徑5cm,取上層血清,待-80℃冰箱中待測,應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患者的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白介素6(IL-6)水平。(5)胃腸激素水平:治療前后,在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抽取靜脈血5mL,3 000r/min離心10min,半徑5cm,取上層血清,待-80℃冰箱中待測,檢測兩組患者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與胃泌素17(G17)。
2.1 中醫(yī)證候積分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胃脘疼痛、口苦口臭、惡心嘔吐)較治療前更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
2.2 疼痛與心理狀態(tài) 治療前,兩組疼痛、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疼痛/不舒服、焦慮/抑郁評分較治療前更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疼痛與心理狀態(tài)評分比較分)
2.3 炎癥因子指標 治療前,兩組炎癥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TNF-α、IL-6、IL-8水平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2.4 胃腸激素水平 治療前,兩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PGⅠ、PGⅡ、G17水平較治療前更低,且觀察組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
2.5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6.97%,較對照組的69.70%更高(χ2=8.836,P=0.003<0.05)。見表5。
在中醫(yī)學上,脾胃濕熱證是導致慢性胃炎的常見證型之一[7]。其病機主要包括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舒、過度勞累等因素導致脾胃功能失調,濕邪內生,熱毒留滯,從而引起胃部濕熱癥狀,如胃脘部脹痛、納差、嘔吐、腹脹、大便稀溏等。在治療脾胃濕熱證的慢性胃炎時,應當遵循中醫(yī)的整體觀念,從病因、病機、證候、治則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制定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其基本治療原則為疏利濕熱、清熱解毒、健脾消食。
黃連溫膽湯最初是由宋代醫(yī)家張仲景所創(chuàng),屬于清熱瀉火類方劑,適用于濕熱內蘊所致的胃腸不適、口苦口干、便秘等癥狀。藥方中的浙貝母、全瓜蔞、枳殼、半夏具有清熱化痰、潤肺止咳、化痰止嘔功效;麥芽、佛手、香櫞具有健脾消食、化痰止咳、行氣止痛功效,共奏促進氣機暢通,清除濕熱毒素,軟化痰涎,改善胃腸消化吸收功能,從而達到治療胃脘脹滿、痰濕互結等癥狀的目的。本文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對照組更低。提示相比單獨應用質子泵抑制劑,黃連溫膽湯能夠更加針對脾胃濕熱證的病機,從而在改善患者中醫(yī)證候積分方面表現(xiàn)出更好的作用。分析原因為,黃連溫膽湯中的黃連、黃芩等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以消除濕熱邪氣,改善胃腸道的環(huán)境,減輕炎癥反應,降低中醫(yī)證候積分。
長期的疼痛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狀態(tài),同時也會對患者的工作和社交生活造成困擾,從而發(fā)展成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抑郁/焦慮、疼痛/不舒服評分較對照組更高。具體原因為黃連溫膽湯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是黃連、黃芩等,具有清熱燥濕、解毒消腫等功效,能夠減輕炎癥反應、促進胃腸道排泄和消化液分泌,從而緩解胃炎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同時,黃連溫膽湯和質子泵抑制劑聯(lián)合治療可以緩解疼痛,從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減輕負面情緒,具有協(xié)同增效的作用。
TNF-α、IL-6、IL-8是重要的炎癥因子,其中TNF-α是一種細胞因子,能夠引起白細胞浸潤和分泌其他炎癥因子,這些炎癥因子的表現(xiàn)往往呈現(xiàn)高水平,說明患者存在明顯的炎癥反應和免疫異常。本研究進一步得出黃連溫膽湯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能有效降低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的結論,主要原因在于黃連溫膽湯可以增加患者的胃液酸度和膽汁分泌,促進胃腸道蠕動,從而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胃腸功能,降低胃腸道炎癥的發(fā)生和進展。
對于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患者來說,改善胃腸激素水平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的PGⅠ、PGⅡ、G17水平較對照組更高。分析原因為,黃連溫膽湯可以調節(jié)胃腸道運動和蠕動,增加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從而促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同時,它還可以增加胃腸道內分泌激素的分泌,提高胃腸道的調節(jié)功能。另外,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較對照組更高。提示黃連溫膽湯聯(lián)合質子泵抑制劑能夠協(xié)同作用,調節(jié)體內環(huán)境,在治療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方面具有特別的療效,安全有效、耐受性好,聯(lián)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療效率和患者滿意度。
綜上所述,比起單獨質子泵抑制劑治療,聯(lián)合黃連溫膽湯治療脾胃濕熱證慢性胃炎更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明顯緩解,可抑制炎癥因子,改善胃腸激素水平,且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