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洪宇
在我國歷史上,最早使用的顏色是黑、白、土紅和赭石色,而紅色是最早的“ 流行色”。在奴隸制社會,青、赤、白、黑、黃被認為是代表東、南、西、北、中和木、火、金、水、土的五方正色。在封建時代,黃色標志著神圣、權(quán)威、莊嚴,是智慧和文明的象征,成為皇帝的專用色。
我國夏代流行黑色,殷代流行白色,周代流行紅色,并給這種顏色以正統(tǒng)地位。
中國歷史上有記載的第一次流行色出現(xiàn)在春秋時期的齊國,齊國國君齊桓公穿著一種十分特別的紫色服飾。《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當是時也,五素不得一紫?;腹贾谑侨?,宮中莫衣紫;其明日,國中莫衣紫;三日,境內(nèi)莫衣紫也?!薄吧嫌泻谜?,下必有甚焉者矣?!痹邶R桓公的引領(lǐng)下,齊國國民形成一股穿著紫色的流行之風。
秦朝時流行黑色。秦始皇認為自己是水德得天下,提倡穿和用黑色。秦始皇提倡衣黑,還有一方面的原因:根據(jù)五行規(guī)律,水可以克火,周朝是火屬性的,他們崇尚紅色,周天子的衣服就是以紅色為主的;而秦朝推翻了周朝,也即水取代了火,水對應的顏色是黑色,黑色打敗了紅色,所以秦朝的顏色就是黑色,秦始皇的龍袍顏色自然也就是黑色的了。
而漢高祖是從南方起兵取得勝利,是火德興邦,又提倡穿紅。西周時期,染色技術(shù)開始發(fā)展,宮廷開始使用紅色的綢幔做裝飾,“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紅色由此開始在民間興起。漢高祖劉邦是“赤帝之子”,所以劉邦稱帝后宣布紅色是皇家御用顏色。從此,紅色逐漸變成了喜慶、吉利的顏色,受到老百姓的喜愛。
隋代以白地配青色、綠色,顯得沉著、文靜。
唐代社會興盛,用色五彩繽紛。
到宋代,又喜歡青、綠等冷色調(diào),向素雅方向轉(zhuǎn)化。
元代,大量喜用金、銀色。
明代則多喜品藍、金色等濃重色彩。
清代則好以仿唐、仿宋為時髦,但又有不同,用色更復雜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