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2月9日,65歲的熊希齡與37歲的毛彥文在上海慕爾堂舉行婚禮?;槎Y上,遵新夫人之囑,剃掉蓄養(yǎng)十余年長須的熊希齡,老當益壯,毫無暮氣。曾留學美國的教育學碩士毛彥文,時尚摩登,粉面羞紅。一個白首,一個紅顏,街談巷議,眾口樂道?;蛟S熊希齡并不是一位偉大的政治家,但他絕對是一位值得人們敬仰的慈善家,晚年他投身教育慈善事業(yè),創(chuàng)辦了北京香山慈幼院,收養(yǎng)不能就學的流浪兒童……
情路坎坷,才子佳人感情多舛
熊希齡兩度喪妻,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廖氏、朱其慧、毛彥文。廖氏是貴州鎮(zhèn)遠人,1895年患肺病亡故。后來,恩師朱其懿將妹妹嫁給熊希齡,兩人育有一子二女。在香山慈幼院建立后,朱其慧全力協(xié)助丈夫興辦平民教育,積勞成疾于1931年病逝。熊希齡對朱其慧用情很深,夫人病逝后,他一度悲慟欲絕,他蓄起長須,并親筆撰寫《熊夫人事略》,痛悼亡妻。毛彥文是民國時期的一位才女,1898年生于浙江省江山縣城的鄉(xiāng)紳之家。毛彥文曾就讀于北京女子高等師范英文系,1925年畢業(yè)于南京金陵女子大學,1929年赴美國密歇根大學留學,獲碩士學位?;貒笤谏虾偷┐髮W、暨南大學任教。毛彥文從小就很有主見,16歲時曾為了青梅竹馬的表兄逃婚,并教書供表兄留學,最終卻慘遭遺棄。兩人在一起不到十年時間,她與表兄正式解除婚約,陳伯衡等人見證,而主持人則是熊希齡的二夫人——朱其慧。在這場失敗告終的婚約中,毛彥文的堅定忠貞、溫和多情之形象亦深入熊希齡夫婦之心。這為將來熊希齡與毛彥文的姻緣埋下了伏筆。
此后,毛彥文被大才子吳宓苦戀多年,但已對愛情失去信心的她始終沒有接受吳宓的愛,一直獨身到三十多歲。
再續(xù)情緣,朝朝暮暮相守
說起毛彥文與熊希齡的緣分,那還要追溯到她讀中學的時候。20世紀20年代初期,毛彥文在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就讀,與熊希齡的內(nèi)侄女朱氏姐妹關系甚好,毛彥文也經(jīng)常光顧熊府,但那時毛彥文見到熊希齡要恭敬地叫一聲伯父,那時兩人誰都沒想到以后會成為伴侶。
作家張昌華在《民國風景》一書中曾提到十幾年后熊希齡追求毛彥文的細節(jié):1934年,熊希齡到滬,住在朱曦家。緊接著,朱曦前往復旦找毛彥文聊天敘舊,最后亮出代姑父求婚一事。毛彥文一聽嚇了一跳:“這怎么可以?輩分不同,你的姑父我稱老伯,再說年齡也相差太多?!贝稳眨芟}g親赴復旦約見毛彥文,同時加大攻勢,幾乎每天寫信或填詞寄贈。朱曦還打電話給熊希齡的長女熊芷,熊芷是毛彥文大學閨蜜,正懷著五六個月的身孕,從京抵滬,代父求婚:“您可憐可憐我吧,看我這樣大肚子由北平趕來上海,多么辛苦。我是來歡迎您加入我們家庭的?!备鞣接H友也懇切相勸。在這重重包圍下,兩個月后毛彥文終于首肯。
1935年2月9日,熊希齡、毛彥文這對老夫少妻在上海慕爾禮堂攜手走上紅地毯。此事成為一大社會新聞。上海《申報》以《慕爾堂中熊希齡續(xù)譜求凰曲》為大標題,作長篇報道。滬上名人黃郛、李石曾、吳鐵城、章士釗、杜月笙和梅蘭芳等群賢畢至。
熊希齡面對世人的種種雜議,十分坦然。毛彥文也在晚年回憶時說:“(我們)整天廝守在一起,要是沒有看見我,便要呼喚,非要我在他身旁不可,終日繾綣不膩,彼此有說不完的話,此種濃情蜜意少年夫妻亦不過如此?!泵墼缕陂g,熊希齡作《蓮湖雙鷺圖》并題詞贈毛彥文,以志“一生花下,朝朝暮暮相守”。
伉儷情深,將慈善作為畢生事業(yè)
熊希齡與毛彥文婚后相親相愛,夫唱婦隨。從熊希齡婚后寫的若干詩詞中可以看出,他對妻子十分寵愛。多年以后,毛彥文解釋了為何會接受老少配婚姻:“我認為,比我年齡大很多的長者將永不變心,也不會考慮年齡。況且熊氏慈祥體貼,托以終身,不致有中途仳離的危險?!泵珡┪霓o去了兩校教職,遷居北平,專心輔助丈夫經(jīng)營香山慈幼院。豈料,他們的幸福生活卻隨著1937年熊希齡在香港突然病逝而戛然而止。
或許是出于對熊希齡的追思,或許是對婚姻的絕望,或許是對命運多舛的無奈,毛彥文沒有再婚。之后,她一心做慈善,未再嫁,并稱不后悔嫁給熊希齡。她繼承了熊希齡的慈善事業(yè),并將其作為終其一生的事業(yè),在戰(zhàn)爭動亂年代四處奔走,艱難維持香山慈幼院運作。
1949年,毛彥文來到臺灣,1950年赴美國,先后在加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任教,1959年返臺定居,1999年離世。
(綜合趣歷史網(wǎng)、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