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文欣
今年3月5日是二十四節(jié)氣的驚蟄,標志著仲春時節(jié)的開始。每年公歷3月5日前后,太陽到達黃經(jīng)3 4 5°時,驚蟄節(jié)氣就到了。這時開始凍土開,春雷動,萬物驚,春天醒了。
驚蟄三候為:“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這是說到了驚蟄節(jié)氣桃花開放,黃鸝歌唱,兇猛的鳥類由于食物增多,變得溫順起來。
驚蟄古時候曾稱為“啟蟄”。動物冬藏浮土,不飲不食,叫“蟄”。古人認為,到了驚蟄節(jié)氣,天上的春雷會驚醒蟄居的動物,故有“春雷驚百蟲”之說。
是春雷叫醒了百蟲嗎?元代吳澄在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睂嶋H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天氣變暖才是它們紛紛爬出土來的原因。蟄蟲們感受到了土地的溫暖氣息,開始蠢蠢欲動。
驚蟄時節(jié),春氣萌動,“一夜春雷百蟄空”“春雷驚蟄戶”,詩人詩中的雷鳴是驚蟄節(jié)氣的標志性特征之一。打雷,是大氣不穩(wěn)定時出現(xiàn)的天氣現(xiàn)象。我國由于南北跨度較大,地理環(huán)境復雜,各地春雷始鳴的時間差距很大。
雖然今年北方春雷較早,2月中旬雷已發(fā)聲,但是從常年來看,“驚蟄始雷”與我國南方部分地區(qū)的氣候比較吻合,最符合的是長江流域,合肥、福州、南京、杭州等地。
下面諺語中所描述的就是安徽田園里的驚蟄景象?!绑@蟄春雷響,農(nóng)夫閑轉忙”,意思是說之前人們還有空閑時間聊天說話,但是驚蟄一到,就沒這閑工夫了,都要忙碌起來了。此時正值“九九”艷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耙荒曛嬙谟诖骸?,春天來到,繁忙的春耕就要陸續(xù)開始了。
驚蟄有一個重要的風俗,就是吃驚蟄梨。在傳統(tǒng)的觀念里吃梨是比較忌諱的,但是驚蟄吃梨卻是有著美好寓意。因為梨與離諧音,驚蟄吃梨是“與蟲別離”,意味著莊稼遠離害蟲,一年都有好收成。另外,驚蟄時天氣冷暖變化較大,吃梨有潤肺除滯、生津清熱的功效,能夠緩解因天氣干燥出現(xiàn)的口干舌燥、輕微咳嗽等狀況。在陜西、山西及蘇北一帶有“驚蟄吃個梨,一年都精神”的說法。另外,山東還有吃煎餅、陜西吃炒豆、北京吃懶龍的習俗,各地習俗雖不同,但都帶著有趣而美好的寓意。
驚蟄時節(jié),陽氣升發(fā),人體的肝陽之氣也逐漸上升,此時飲食起居最好順肝補脾,使五臟平和,以增強體質??梢远喑砸恍└缓鞍踪|、維生素的食物,如鴨血、菠菜、水蘿卜、芹菜、山藥、銀耳等。
驚蟄后的春天是真正的春天,雖然還會風雨變幻,但前路已是春暖花開、欣欣向榮的景象。
來源:“環(huán)球氣象”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