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好女
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我家客廳里掛著一幅裝裱好的書法作品,是一個“匠”字。每當我看到這個字,總能想起當初激勵我完成此作品的人。
偶然間,我在朋友的推薦下,到故宮參加“文物保護”夏令營。夏令營的主要內容是學習裝裱字畫,可我對這項活動不太感興趣,想著敷衍過去就罷了。
課程開始之際,我覺得內容有些枯燥乏味,時不時走神。然而,坐在我旁邊的一位女生卻聚精會神,時而奮筆疾書,時而舉手提問。看著她心無旁騖的樣子和那雙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突然間感覺到有些不安。
到了動手操作的環(huán)節(jié),看著眼前的玻璃和一摞摞宣紙,我望而卻步?;艁y間我用眼角的余光掃了下我旁邊的女生,只見她左手按住刻度尺,右手將宣紙緊貼在刻度尺上量出尺寸。宣紙很薄,稍稍一動就會偏離方向,她耐心地測量了四次,仿佛眼前的宣紙是一件珍貴的寶物,反復端詳后,才拿起裁紙刀,小心翼翼地裁去多余的部分,裁出的紙張沒有一點瑕疵。接著,她用刷子蘸上漿糊,輕輕在宣紙上拂動,黏稠的糨糊在她手下魔術般變得薄而光滑,與宣紙融為一體。她深吸一口氣,用指尖捏住要裝裱的作品的兩角,將它慢慢蓋在宣紙上,輕輕撫平,壓緊,吹干,裝裱的前半部分完美完成。
我看得目瞪口呆,僵硬地拿起宣紙,正不知如何下手時,她轉過頭笑著說:“要我?guī)兔???/p>
在她的幫助下,我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我笑著問她:“為什么學得這么認真?”
她平靜地講道:“這是珍貴的傳統(tǒng)文化,要保護、要傳承啊。很多字畫需要精益求精地修復,才能在故宮展出,大家才能看到?!?/p>
她的話,每個字猶如鐘磬之聲,撞擊著我的心。我看著她莊重的神情,陷入沉思。不久前在政治課上學到的“工匠精神”和眼前女孩的身影漸漸重合。
“你的是‘匠字啊,我的是‘年,好像每個人的字都不同呢!”她興奮地給我展示兩幅作品。
下課后,大家都飛快地往宿舍跑,只有她留在座位上。她說要和老師們一起完成后半部分工作。
傍晚,我在院子里仰望教學樓,文物修復教室的燈依然亮著。此時我對這個夏令營的感受已完全不同。這個女生樂于助人、無私奉獻的品質,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責任感,不畏艱難、精益求精的精神,刻在字畫上,也深深烙在我心中。
深夜輾轉反側,不禁想到蔡邕在《筆論》中寫的“默坐靜思,隨意所適,言不出口,氣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對至尊”,這個女孩不也是如此認真地對待一橫一豎、一撇一捺的嗎?
第二天,我提早來到教室,教室中央整齊地擺著一排作品。我按順序讀了一遍,原來是六個字:大國工匠出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