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本科
技法講解
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寫作材料,可使文章脈絡清晰;逐層寫明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可使敘事和描寫都合情合理。葉圣陶先生說過:“文章不是字詞的隨意堆砌,而應按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只有這樣,才能寫出條理清晰的文章?!边@里的順序指的就是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老山界》一文就是這一寫作技法的使用典范。
按照時間變化安排寫作材料,即以時間為序,將文中所需的各個材料串成一體,或將情節(jié)發(fā)展的各個階段連接起來,使其形成一個整體,從而大大增強讀者的閱讀感受。按照地點轉移安排寫作材料,則是根據方位、處所或地點的變換來決定材料的寫作次序,符合事情發(fā)展的一般規(guī)律。
寫作時,同學們應注意以下幾點:
一、緊扣主題
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寫作材料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要緊扣主題,將各個部分連成一體,從而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契訶夫的《變色龍》便以“狗是誰的→錯是誰的”這一荒誕的“責任推定”為軸心對稱展開,結構緊湊,對比鮮明,將主人公善變的丑惡嘴臉刻畫得淋漓盡致,具有強烈的諷刺效果。
二、講究技法
安排材料時,要注意各段落間的過渡:
1.用設問的形式過渡:如《荒島余生》《敬業(yè)與樂業(yè)》等;2.用詞語銜接過渡:如《月亮上的足跡》《大自然的語言》等;3.用句子銜接過渡:如《濟南的冬天》《孔乙己》等;4.用段落銜接過渡:如《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等。
三、布局謀篇
可運用點面結合法,選幾個具有代表性的“點”加以發(fā)揮,再連成片,就構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了。如都德的《最后一課》就選用了三個“點”:課前、課中、課后,將小弗郎士愛國思想的產生過程呈現在讀者面前,這些點都是為“愛國主義思想”這一主題而服務的。再如鄒韜奮的《我的母親》則選了四個“點”:元宵夜巡閱、講故事、背書、做鞋,從不同角度展現出母親的性格特征。
四、材料排列
即次要的放在前面,主要的放在后面;次要材料略寫,筆墨少些,主要材料詳寫,多下筆墨。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情感變化等進行材料先后的安排,使情節(jié)波瀾起伏,令讀者印象深刻。
文題亮相
請以“這一次,我會全力以赴”為題,寫一篇作文。
要求:(1)立意自定,角度自選,文體不限,詩歌除外;(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