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志榮,蔡艷云,胡智盛
[暨南大學附屬順德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第二人民醫(yī)院﹑佛山市順德區(qū)馮堯敬紀念醫(yī)院)兒科,廣東 佛山 528305]
小兒手足口病作為兒科常見病,具有較高傳染性,可以通過呼吸道﹑直接接觸等途徑傳播,在小兒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小兒手足口病會引起發(fā)熱﹑咳嗽﹑喉嚨痛等癥狀,嚴重時還可能引起肺炎﹑心肌炎等并發(fā)癥,且疾病還會導致患兒皮膚上出現(xiàn)皰疹,使其自覺明顯疼痛﹑瘙癢,對患兒睡眠和飲食造成極大影響,威脅其身心健康[1-2]。分析其病因,小兒手足口病病原體主要是腸道病毒。干擾素作為一種抗病毒藥物,在臨床上應用較為廣泛,可與細胞表面的特異性膜受體相結合,發(fā)揮廣譜抗病毒﹑抑制細胞增殖﹑提高免疫功能等作用,進而減輕疾病的癥狀,加速病情的康復。隨著臨床藥物用于小兒傳染疾病中的不斷研究,但單一用藥獲得的療效有限,為加快患兒康復速度,臨床建議在不影響干擾素藥效的前提下可聯(lián)合其他藥物來提高療效[3]。賴氨葡鋅具有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和改善味覺的作用,可以幫助手足口病患兒減輕癥狀,縮短病程。基于此,本次研究從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中抽出56 例,分析聯(lián)用干擾素﹑賴氨葡鋅對其癥狀的改善作用,報道如下。
從2020 年7 月至2023 年6 月本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兒中抽取56 例納入研究,其陪護家屬已明確知曉本研究并同意參與,按照平均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28 例。觀察組中男女分別有16 例﹑12 例;年齡分布在6 個月~3 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14±0.36)歲;病程在3 ~6 d 之間,平均病程為(5.22±0.48)d。對照組中男女分別有20 例﹑8 例;年齡分布在6 個月~4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22±0.39)歲;病程在4~8 d之間,平均病程為(5.96±0.34)d。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沒有達到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性水平(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1)與《手足口病診療指南(2018 年版)》[4]中關于手足口病的診斷標準相符;(2)患兒存在不同程度的發(fā)熱﹑咽痛﹑流涕﹑口腔黏膜和咽峽部皰疹等癥狀。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或血液系統(tǒng)疾??;(2)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反應。
所有患兒均予以補液﹑退熱﹑抗感染等常規(guī)治療。
基于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選擇重組人干擾素α 2b 噴霧劑(天津未名生物醫(yī)藥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S20030028)進行治療,每天噴3 ~4 次,持續(xù)治療1 周。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聯(lián)合賴氨葡鋅進行治療,1 ~6 個月患兒每天1 次,每次服半包賴氨葡鋅顆粒(海南慧谷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國藥準字H20083017);7 ~12個月患兒每天2 次,每次服半包賴氨葡鋅顆;1 ~10 歲患兒每天2 次,每次服1 包賴氨葡鋅顆粒,溫水沖服,持續(xù)治療1 周。
(1)治療有效率:參照《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指南》[5]中相關標準,評價患兒治療效果。顯效:患兒治療后體溫在48 h內恢復正常,精神狀態(tài)良好,皮疹在72 h內消退,有良好食欲。有效:患兒治療后體溫在72 h 內恢復正常,皮疹面積有明顯縮小,精神狀態(tài)和食欲都有所改善。無效:患兒治療后體溫在72 h 內未恢復正常,皮疹面積無明顯縮小,精神狀態(tài)和食欲未改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2)癥狀變化:記錄兩組患兒發(fā)熱﹑皮疹﹑口腔潰瘍改善時間及住院時間。
(3)感染指標:分別于治療前﹑治療后抽取兩組患兒4 mL 空腹靜脈血,進行離心處理,分離出血清,并使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白細胞﹑C 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指標,再進行組間對比分析。
(4)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對兩組患兒家屬進行調查,調查表包括臨床治療效果﹑工作態(tài)度等維度,總分100 分,患兒家屬滿意度與分值成正比。
采用SPSS 22.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行t檢驗,以(±s)表示;計數(shù)資料行χ2檢驗,以率(%)表示,當P<0.05 時,說明有統(tǒng)計學差異。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
觀察組退熱﹑皰疹﹑口腔潰瘍消失和住院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2。
表2 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d,±s)
表2 比較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時間(d,±s)
組別 退熱時間 皰疹消失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n=28)0.95±0.14 2.17±0.42 2.62±0.34 4.12±0.53對照組(n=28)1.52±0.41 5.02±0.49 5.98±0.65 5.93±0.61 t 值 5.14 6.25 5.13 5.98 P 值 <0.05 <0.05 <0.05 <0.05
治療前,兩組患兒白細胞﹑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指標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白細胞﹑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感染指標(±s)
表3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感染指標(±s)
組別 例數(shù) 白細胞(×109/L) C 反應蛋白(mg/L) 降鈣素原(n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28 13.45±4.48 9.46±3.45 18.45±5.13 6.79±1.26 0.29±0.09 0.16±0.04觀察組 28 13.67±4.53 7.84±2.37 18.39±5.24 4.84±1.03 0.31±0.08 0.10±0.02 t 值 0.18 2.05 0.04 6.34 0.88 7.10 P 值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家屬滿意度評分為(86.42±4.87)分,高于對照組(81.37±4.51)分,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t=4.03,P<0.05)。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通過密切接觸﹑呼吸道飛沫﹑飲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等傳播給嬰幼兒。小兒手足口病作為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其危害性主要體現(xiàn)在3 個方面:(1)呼吸系統(tǒng)危害:由于手足口病的病原體通過空氣飛沫傳播,當患兒出現(xiàn)咳嗽﹑打噴嚏等癥狀時,病原體容易隨著飛沫進入周圍的空氣中,當人體吸入這些病原體就有可能被感染手足口病。另外,一些年幼的患兒可能會有呼吸急促﹑喘息等癥狀,這會對患兒的健康產生嚴重危害,且可能引發(fā)肺炎等并發(fā)癥[6]。(2)消化系統(tǒng)損害:手足口病患兒的口腔﹑咽部﹑皮膚等部位會出現(xiàn)皮疹,這些皮疹容易破裂,釋放出病原體。由于患兒的手經常接觸這些皮疹,因此容易把病原體帶到消化道中,一旦病原體進入消化道,就會引發(fā)腸道疾病,如腹瀉﹑腹痛等。(3)神經系統(tǒng)損害:手足口病患兒容易出現(xiàn)高熱﹑抽搐﹑昏迷等癥狀,這是由于病原體進入了患兒的神經系統(tǒng),嚴重者會誘發(fā)腦炎﹑腦膜炎等嚴重并發(fā)癥,對其神經系統(tǒng)造成嚴重的損害,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見,當患兒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須及時就醫(yī),避免病情加重。
干擾素是一類具有抗病毒﹑抗腫瘤以及調節(jié)免疫等重要生物學作用的多功能蛋白質。分析其主要作用機制,其中的抗病毒作用是通過與病毒的RNA 聚合酶結合,抑制病毒的復制過程,從而減少病毒在宿主細胞內的數(shù)量[7]。此外,干擾素還能夠誘導宿主細胞產生抗病毒蛋白,這些抗病毒蛋白能夠阻止病毒蛋白質的合成,從而抑制病毒的生長。同時,干擾素可以促進免疫細胞的增殖和活化,提高機體的免疫應答能力,促進T 細胞的增殖和分化,增強自然殺傷細胞和巨噬細胞的活性。小兒手足口病作為一種病毒傳染性疾病,使用干擾素治療能有效起到抗病毒作用,但單一用藥也會存在一定弊端,如長時間使用病毒會產生耐藥性,導致治療效果下降[8]。
小兒手足口病主要由腸道病毒引起,雖然具有自限性,但仍需通過及時治療來改善患兒癥狀。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手足口病患兒主張聯(lián)合干擾素﹑賴氨葡鋅進行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退熱﹑皰疹消失﹑口腔潰瘍愈合及住院所用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P<0.05,證實聯(lián)合用藥能提高治療效果,縮短患兒病程。其中,賴氨葡鋅顆粒的主要成分是賴氨酸和葡萄糖酸鋅。賴氨酸是人體必需的氨基酸之一,能夠促進蛋白質合成,增強機體免疫力。葡萄糖酸鋅是一種常用的微量元素,能夠調節(jié)體內鋅元素的平衡,增強細胞活性,促進組織再生,從而縮短小兒手足口病的病程[9]。臨床相關研究表明,賴氨葡鋅顆粒治療小兒手足口病的效果顯著,且副作用較小。干擾素可以促進T 淋巴細胞增殖,激活巨噬細胞,提高病毒感染細胞的清除效果。賴氨葡鋅是一種生物利用度高的鋅離子載體,能夠促進微量元素鋅的吸收,鋅離子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促進細胞修復和免疫細胞的活化[10]??紤]到二者藥物使用機制不同,聯(lián)合用藥可以經兩種途徑來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提高治療效果。
C 反應蛋白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非特異性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主要由人體肝臟組織產生,當人體出現(xiàn)感染﹑創(chuàng)傷等情況時均會導致C 反應蛋白升高;降鈣素原是降鈣素的前體,在健康人群中其濃度通常較低,當出現(xiàn)細菌感染等情況時,其會在細菌脂多糖成分刺激下生成,導致水平異常升高;白細胞是臨床用于判斷有無細菌性感染的重要指標。因此,在臨床中積極檢測白細胞﹑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指標,對于臨床診療小兒手足口病及了解治療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兒治療后白細胞﹑C 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指標均低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家屬治療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這一結果提示,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采取干擾素聯(lián)合賴氨葡鋅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能夠減輕感染程度,降低炎癥反應。主要原因為:賴氨葡鋅主要成分為賴氨酸﹑葡萄糖酸鋅,其中賴氨酸為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改善機體免疫功能,減輕機體炎癥反應;葡萄糖酸鋅能夠增強免疫細胞的活力,促進細胞修復和免疫細胞的活化,故而能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利于患兒早日康復,進而獲得家屬較高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小兒手足口病治療中應用干擾素聯(lián)合賴氨葡鋅可取得理想的治療效果,縮短發(fā)熱﹑皰疹﹑口腔潰瘍等消退時間,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幫助患兒早日康復,提高家屬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