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茜,陳 挺,魏 莉?
(1.上海中醫(yī)藥大學中藥學院,上海 201203; 2.上海智同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上海 201203)
穿心蓮內(nèi)酯是從穿心蓮中提取得到的一種二萜內(nèi)酯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腫瘤等多種藥理活性[1-3],其水溶性差,屬于BCS Ⅱ類成分。前期已有優(yōu)化穿心蓮內(nèi)酯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處方的報道,發(fā)現(xiàn)該劑型能有效提高原料藥溶解度[4-8],其中油相大多為合成的中、長鏈甘油三酯類。近年來,有使用松香油[9]、葫蘆巴油[10]或薄荷素油[11]制備自乳化系統(tǒng)的研究,這些油相良好的親脂性使其能溶解BCS Ⅱ、Ⅳ類難溶藥物,同時它們還有著理想的生物活性,如抗菌、抗氧化等,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相關產(chǎn)品中其他抗氧劑的使用。
廣藿香油為廣藿香干燥地上部分經(jīng)水蒸氣蒸餾提取得到的揮發(fā)油,主要成分為廣藿香醇、廣藿香酮、廣藿香烯等[12],具有抗炎、鎮(zhèn)痛、保護胃腸道、抗氧化等藥理作用[13]。中醫(yī)臨床有應用穿心蓮與廣藿香配伍治療腸系疾病,并且在葛香感冒膠囊、康樂鼻炎片等制劑中也有使用。本實驗以廣藿香油為油相制備穿心蓮內(nèi)酯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發(fā)揮中藥揮發(fā)油“藥輔合一” 的雙重作用,以期獲得對該成分更好的增溶效果,從而提高其水溶性和生物利用度。
1.1 儀器 Waters 2695 型高效液相色譜儀(美國Waters 公司); ZS-90 型馬爾文激光粒度分析儀(英國馬爾文儀器有限公司); IKA 磁力攪拌器[艾卡(廣州) 儀器設備有限公司]; 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 ZRS-8G 智能溶出試驗儀(天津市天大天發(fā)科技有限公司)。
1.2 試劑與藥物 穿心蓮內(nèi)酯對照品 (批號20210301,湖北慧擇普醫(yī)藥科技有限公司,純度96.12%)。廣藿香油(批號20200615,江西恒誠天然香料油有限公司)。油酸乙酯、中碳鏈脂肪酸甘油酯(MCT)、單辛酸丙二醇酯(CapryolTM90)、單亞油酸甘油酯(MasineTM35-1)、單油酸甘油酯(PeceolTM)、油酸聚乙二醇-6-甘油酯(Labrafil?M1944CS)、辛酸癸酸聚乙二醇甘油酯(Labrasol?)、乙二醇單乙基醚(Transcutol? HP)均由法國嘉法獅公司捐贈; 聚氧乙烯氫化蓖麻油(Cremophor?RH40) (德國BASF 公司); 牛磺膽酸鈉、雞蛋卵磷脂、馬來酸等緩沖鹽(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
2.1 穿心蓮內(nèi)酯含量測定 采用HPLC 法。
2.1.1 色譜條件 Phenomenex Gemini 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 流動相乙腈-水(40 ∶60); 體積流量1 mL/min; 柱溫30 ℃; 檢測波長224 nm; 進樣量10 μL。
2.1.2 線性關系考察 精密稱取穿心蓮內(nèi)酯原料藥適量,置于20 mL 量瓶中,甲醇超聲溶解定容,得到1 mg/mL 貯備液,吸取適量,甲醇依次稀釋至0.003 1、0.006 3、0.012 5、0.025 0、0.050 0、0.100 0、0.200 0 mg/mL,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以對照品質(zhì)量濃度為橫坐標(X),峰面積為縱坐標(Y) 進行回歸,得方程為Y=21 228 716X+15 717 (r=0.999 9),在0.003 1~0.200 0 mg/mL 范圍內(nèi)線性關系良好。
2.1.3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低、中、高質(zhì)量濃度對照品溶液適量,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6 次,測得穿心蓮內(nèi)酯峰面積RSD 分別為0.19%、0.18%、0.15%,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1.4 重復性試驗 平行制備6 份供試品溶液,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測得穿心蓮內(nèi)酯峰面積RSD 為0.45%,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1.5 加樣回收率試驗 在一定量空白自微乳中加入不同質(zhì)量濃度對照品溶液,甲醇制成低、中、高水平 (50%、100%、150%) 供試品溶液,在“2.1.1” 項色譜條件下進樣測定,計算回收率。結果,穿心蓮內(nèi)酯平均加樣回收率分別為100.32%、99.43%、100.27%,RSD 分別為0.35%,0.94%、0.53%。
2.2 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輔料篩選
2.2.1 平衡溶解度測定 分別在油相、乳化劑、助乳化劑中加入過量穿心蓮內(nèi)酯,渦旋混勻,37 ℃、150 r/min 振蕩平衡72 h,精密量取適量至量瓶中,甲醇稀釋至刻度,搖勻后測定平衡溶解度,結果見表1。最終確定,以廣藿香油為油相,Labrasol ALF、Labrosol、Tween 80 為乳化劑,Transcutol HP 為助乳化劑。
表1 穿心蓮內(nèi)酯平衡溶解度測定結果(n=3)Tab.1 Results for equilibrium solubility determination of andrographolide (n=3)
2.2.2 油相與乳化劑配伍 將廣藿香油與不同乳化劑分別按1 ∶9、2 ∶8、3 ∶7、4 ∶6、5 ∶5 比例攪拌混合均勻,(1) 取無相分離的混合物1 g,滴入100 倍量37 ℃水中,100 r/min 攪拌,觀察乳化情況,分級見表2; (2) 取形成的分散液適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計在600 nm 波長處測定透光率,結果見表3。
表2 自微乳制劑外觀評定分級Tab.2 Appearanceassessmentgradingofselfmicroemulsion formulations
表3 廣藿香油與不同乳化劑配伍Tab.3 Compatibilities of Pogostemon cablin oil with different emulsifiers
由此可知,平衡溶解度較高的乳化劑Labrasol ALF 所得分散液澄清度較差,而Tween 80、HS-15、RH 40 所得外觀形狀理想,但它們對穿心蓮內(nèi)酯的溶解能力均較差,而且Tween 80 在處方分散過程中具有凝膠化現(xiàn)象,乳化緩慢,性質(zhì)不穩(wěn)定,受體內(nèi)環(huán)境影響較大,重復性差。綜合考慮平衡溶解度與外觀澄清度,最終確定將Labrasol ALF 和Tween 80 聯(lián)合使用。
2.2.3 混合乳化劑配伍 Labrasol ALF 與Tween 80 分別按1 ∶4、1 ∶2、2 ∶3、1 ∶1、3 ∶2、2 ∶1、4 ∶1 比例混勻,再將廣藿香油與其分別按1 ∶9、2 ∶8、3 ∶ 7、4 ∶ 6、5 ∶ 5 比例攪拌混勻,按“2.1.2” 項下方法觀察乳化情況,測定透光率,并在納米粒度儀上測定粒徑和PDI,結果見表4。
表4 廣藿香油與混合乳化劑配伍Tab.4 Compatibilities of Pogostemon cablin oil with mixed emulsifiers
由此可知,當油相占比40%時,ALF 與Tween 80 按2 ∶3~2 ∶1 比例配伍后透光率在80%左右,可明顯改善單用ALF 時分散液外觀性狀; 隨著油相占比增加,透光率和粒徑有先升后降的趨勢,推測其原因可能為廣藿香油是混合物,存在天然表面活性劑,可進一步增強乳化效果。
2.2.4Km值篩選 采用直接加水滴定法繪制偽三元相圖,固定Labrasol ALF 與Tween 80 比例3 ∶2,將其與助乳化劑分別按Km值4 ∶1、2 ∶1、3 ∶2、1 ∶1、2 ∶3、1 ∶2、1 ∶4 混勻,再與廣藿香油分別按1 ∶9 ~9 ∶1 比例混合,邊攪拌邊連續(xù)加入37 ℃超純水,待溶液澄清透明或伴有藍色乳光時,準確記錄溶液由澄清至渾濁或渾濁至澄清時突變點的加水量,采用Origin 軟件繪制偽三元相圖,計算陰影部分面積,結果見圖1。由此可知,成乳區(qū)域較大的Km值比例包括4 ∶1、3 ∶2,其中Km值為4 時乳化劑占比過大,容易引起較明顯的胃腸刺激性,故不考慮。
圖1 穿心蓮內(nèi)酯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偽三元相圖Fig.1 Pseudo-ternary phase diagrams for andrographolide self-microemulsifying drug delivery system
2.3 處方優(yōu)化 以廣藿香油占比(A)、Labrasol ALF 與Tween 80 比例(B)、Km值(C) 為影響因素,平衡溶解度(Y,測定方法為在攪拌均勻的空白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中加入過量穿心蓮內(nèi)酯,渦旋混勻,超聲助溶后靜置12 h 平衡,10 000 r/min 離心10 min,取上清液,甲醇稀釋后進樣測定) 為評價指標,星點設計-響應面法優(yōu)化處方,因素水平見表5,結果見表6,方差分析見表7。
表5 星點設計-響應面法因素水平Tab.5 Factors and levels for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表6 星點設計-響應面法設計與結果Tab.6 Design and results for central composite designresponse surface method
表7 方差分析結果Tab.7 Results for analysis of variance
采用Design-Expert 10.0.1 軟件對表6 數(shù)據(jù)進行擬合,得方程為Y=7.27-1.29A+0.12B-2.03C+0.097AB+0.62AC+0.63BC- 0.32A2+0.043B2+0.80C2(R2=0.958 9),相關系數(shù)大于0.9,模型P<0.05,失擬項P>0.05,表明該模型可用于預測分析。另外,表7 顯示油相占比和Km值有顯著影響(P<0.05),Labrasol ALF 與Tween 80 比例無顯著影響(P>0.05),其原因可能為最初聯(lián)合應用這2 種乳化劑的目的是改善微乳液外觀,使其具有更好的澄清度與更快的乳化時間,而并非改善平衡溶解度。
響應面分析見圖2,可知等高線AC、BC呈橢圓形,表明其交互作用顯著。以平衡溶解度為指標,得最優(yōu)處方為廣藿香油、Labrasol ALF、Tween 80、Transcutol HP 占比10.45%、13.28%、9.82%、66.44%,平衡溶解度為11.540 9 mg/g。按上述優(yōu)化處方制備3 批樣品,測得平均平衡溶解度為(11.95±0.04) mg/g,與預測值11.540 9 mg/g 接近(相對偏差為3.5%),表明該模型穩(wěn)定可靠。
圖2 各因素響應面圖Fig.2 Response surface plots for various factors
2.4 質(zhì)量評價
2.4.1 粒徑、PDI、透光率測定 取3 批樣品,37 ℃純化水稀釋100 倍,測得其平均粒徑為(51.70±2.91) nm,PDI 為0.27±0.02,乳化時間為(20.22±0.38) s,透光率為(91.21±1.58)%。
2.4.2 稀釋倍數(shù)對粒徑的影響 取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適量,37 ℃純化水分別稀釋5、10、20、50、100、200、400 倍,測定其平均粒徑、PDI、透光率,并觀察其室溫放置12 h 后有無沉淀或相分離,結果見表8,可知在一定范圍內(nèi)隨著稀釋倍數(shù)增加,粒徑逐漸減小,均在100 nm 以內(nèi),符合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要求。另外,人體空腹狀態(tài)下胃中的平均液體量為45 mL,服用0.5 g 左右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時被稀釋100 倍左右,粒徑符合要求。
表8 稀釋倍數(shù)對粒徑的影響(n=3)Tab.8 Effect of dilution times on particle size(n=3)
2.4.3 分散介質(zhì)對粒徑的影響 分別以純化水、鹽酸(pH 1.2)、磷酸鹽緩沖液 (pH 5.5、6.8、7.2) 為分散介質(zhì),將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稀釋100 倍,測定其粒徑、PDI,結果見表9。
表9 分散介質(zhì)對粒徑的影響(n=3)Tab.9 Effect of dilution medium on particle size (n=3)
2.4.4 凍融穩(wěn)定性考察 取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適量,在-20 ℃下冷凍24 h 后37 ℃水浴解凍24 h,反復3 次,純化水稀釋100 倍,測定其粒徑、PDI,結果見表10。由此可知,凍融循環(huán)后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粒徑增加,但仍符合要求。
表10 凍融穩(wěn)定性考察結果(n=3)Tab.10 Results for freeze-thaw stability investigation(n=3)
2.4.5 體外溶出研究 取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適量,按照2020 年版《中國藥典》 四部通則0931 第二法槳法,量取溶出介質(zhì)900 mL,設定溫度為(37.0±0.5)℃,轉(zhuǎn)速為100 r/min,從接觸溶出介質(zhì)時開始計時,于5、10、20、30、45、60、90、120 min 各取10 mL,補充等溫等體積磷酸鹽緩沖液(pH 6.8),0.45 μm微孔濾膜過濾,取續(xù)濾液,結果見圖3。由此可知,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溶出速率明顯提高,5 min 內(nèi)即溶出完全,而原料藥2 h 內(nèi)累積溶出度仍低于60%。
圖3 穿心蓮內(nèi)酯體外溶出曲線(n=3)Fig.3 In vitro dissolution curves for andrographolide(n=3)
2.5 動態(tài)溶解度研究
2.5.1 空腹狀態(tài)模擬腸液制備 參考文獻[14-15] 報道,配方為?;悄懰徕c3 mmol/L、雞蛋卵磷脂200 μmol/L、氯化鈉68.62 mmol/L、馬來酸19.12 mmol/L,氫氧化鈉調(diào)節(jié)pH 至6.5,即得。
2.5.2 測定方法 取過量穿心蓮內(nèi)酯原料藥,置于37 ℃空腹狀態(tài)模擬腸液中,150 r/min 超聲分散均勻,于5、15、30、45、60、120、180、240、300、360 min 各取2.5 mL,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續(xù)濾液稀釋后進樣分析,測定動態(tài)溶解度。取空白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適量,按1 ∶100 比例分散于37 ℃空腹狀態(tài)模擬腸液中,150 r/min 攪拌均勻后加入過量原料藥,于5、15、30、45、60、120、180、240、300、360 min 各取2.5 mL,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續(xù)濾液稀釋后進樣分析,測定動態(tài)溶解度。取相當于平衡溶解度100%的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0.5 g,加到50 mL 37 ℃空腹狀態(tài)模擬腸液中,150 r/min 攪拌均勻,于5、15、30、45、60、120、180、240、300、360 min 各取2.5 mL,0.45 μm 微孔濾膜過濾,續(xù)濾液稀釋后進樣分析,測定動態(tài)溶解度。將上述數(shù)據(jù)導入Graphpad Prism 軟件,繪制時間-動態(tài)溶解度曲線,見圖4。由此可知,上述3種樣品溶解度分別為 0.047、0.062、0.119 mg/mL,表明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可明顯提高原料藥在空腹狀態(tài)模擬腸液中的溶解度,并且能在6 h內(nèi)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1.92 倍過飽和度。
圖4 穿心蓮內(nèi)酯時間-動態(tài)溶解度曲線(n=3)Fig.4 Time-dynamicsolubilitycurvesfor andrographolide (n=3)
本實驗根據(jù)穿心蓮內(nèi)酯在輔料中的平衡溶解度篩選增溶效果良好的輔料,以粒徑、透光率等指標進行單因素試驗以獲得乳化能力更佳的輔料,在確保能形成自乳化體系、制劑外觀理想的基礎上,采用星點設計-響應面法優(yōu)化處方,并進行質(zhì)量評價。結果,所制備的穿心蓮內(nèi)酯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平衡溶解度較文獻[16-17] 報道的提高2 倍左右,但由于大多數(shù)自微乳最終劑型為軟膠囊,故該制劑平衡溶解度尚未達到臨床常用單劑量需求(50 mg/粒),其原因可能為(1) 穿心蓮內(nèi)酯在油相、乳化劑(或助乳化劑) 中溶解度差異很大,導致開發(fā)高劑量的自乳化制劑非常困難; (2) 穿心蓮內(nèi)酯在不同pH 緩沖液飽和正丁醇中的LogP為1.5 左右(文獻[4,18] 報道為1.55 ~2.63),LogP在0 ~3 范圍內(nèi)親脂性適中,而廣藿香油主要成分廣藿香醇為4.7 左右,即兩者脂溶性有所差異。
另外,過飽和藥物遞送系統(tǒng)屬于熱力學不穩(wěn)定狀態(tài),沉降(析出) 是其生物藥劑學性質(zhì)的潛在不利因素[19]。本實驗探索了在100%載藥情況下自微乳給藥系統(tǒng)中穿心蓮內(nèi)酯溶解度,發(fā)現(xiàn)它能在6 h內(nèi)維持該載藥下的過飽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