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賡哲
婁師德是鄭州人。據(jù)《朝野僉載》記載,此人相貌“長大而黑,一足蹇”,個子高大,黑黢黢的,而且一只腳有殘疾。
人不可貌相,婁師德從小就非常聰慧,才高八斗,弱冠之年(二十歲)考上進士??贾羞M士之后,婁師德被派往揚州任職。后來他奉命擔任西北的河源軍司馬,掌管屯田。再后來他升任豐州都督,仍舊管屯田。武則天還專門夸贊過婁師德屯田的能力。
雖然婁師德是進士出身,但也是干農(nóng)活長大的。所以他在屯田方面既有想法又有辦法,更難得的是有吃苦精神。屯田時,他始終沖在第一線,整天穿著結(jié)實耐磨的皮褲子,帶著士兵干活。在高宗和武則天時期,西北地區(qū)邊防之所以比較穩(wěn)定,婁師德功不可沒。在邊關(guān)二十四年,婁師德囤積谷物八百萬石,軍隊從此不缺糧。除了屯田,婁師德也有顯赫的戰(zhàn)績。吐蕃進攻時,婁師德率軍與之激戰(zhàn),八戰(zhàn)八捷。
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697),婁師德被拜為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也就是宰相了,他終于達到了人生的頂點。
婁師德是個非常懂得分寸的人,也是個有原則的人,只是他的原則性暗藏在“忍”字后面。
第一,對同事忍。
婁師德看起來五大三粗,實際上跟個笑面佛一樣,整天笑呵呵的。有一次他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這個人性格很急,一路走在前面,還時不時停下來等婁師德。婁師德又高又胖,加上一只腳還不利落,走得就比較慢。李昭德等急了,張嘴罵他,你這個急死人的老農(nóng)民!婁師德聽了一點兒也不生氣,笑著說道,我不是老農(nóng)民誰是老農(nóng)民?進士出身的婁師德是干農(nóng)家活長大的,小時候還放過牛,所以笑呵呵來了這么一句。
兩個人兩句話,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展現(xiàn)了出來,而耐人尋味的是,兩個人的命運也有所昭示。后來,李昭德受累于自己的這種性格被下獄,最后被冤殺。李昭德的性格,看起來耿直,很有氣勢,實際上不僅于事無補還害了自己。這就跟婁師德形成了強烈對比。
第二,對下屬忍。
有的人只對上司忍,對下屬從來不忍。那不叫忍,那叫看人下菜碟,是小人的做派。婁師德不是這樣的,他對人一視同仁,下屬也好,奴仆也好,他都以寬容相待。有一次,在靈州一家驛站,婁師德手下的判官向驛長要東西,驛長對婁師德很恭敬,對判官卻愛搭不理的。婁師德難得生氣。他把驛長叫來一頓罵:判官和納言有何區(qū)別,你為何這樣子對他?來呀,給我拿杖來。他這就要打驛長。還沒開打,婁師德又悠悠地來了一句:“我欲打汝一頓,大使打驛將,細碎事,徒?jīng)饏s名聲。若向你州縣道,你即不存生命。且放卻?!北緛硐胱崮阋活D,可是大官打小官,傳出去對我名聲不好。要是告訴你州縣長官,你的小命又難保,得了,放了你。你看婁師德生氣,連三分鐘都沒有?;剡^頭來他還跟判官說:給你報仇了。婁師德真是憨厚可愛。
武則天時期曾經(jīng)多次搞所謂“禁屠”。武則天信佛,佛教不殺生,于是搞禁屠,就是命令天下人不吃肉,也不得屠宰牲畜。其實大家都在底下私自吃肉,只是不敢讓武則天知道罷了。有些削尖腦袋往上鉆營之輩,甚至參加了同事宴會之后還拿著羊肉去向武則天告狀,舉報同事。那么,婁師德對這種事是什么態(tài)度?
當時婁師德?lián)斡反蠓颍霾畹疥冎?。吃飯時廚師端上一盤肉,婁師德說:這是怎么回事?皇上禁屠,你這肉哪里來的?廚師回答:這是被豺咬死的羊。婁師德聽了一笑:嗯,這豺真懂事。于是甩開腮幫子大吃起來。一會兒廚師又端上一盤鲙。所謂“鲙”就是切成細絲的魚肉,類似今天的生魚片。婁師德又問:這魚肉哪里來的?廚師回答:這是被豺咬死的魚。婁師德大笑一聲:蠢貨,你家豺能咬死魚?你應該說是水獺咬死的。
身為御史大夫,婁師德敢這樣違法,就是因為他知道禁屠令是個不切實際的法,也沒人認真遵守,都在私下偷偷吃肉,只是大家心照不宣罷了。而通過這樣的寬容,婁師德將君臣關(guān)系、同事關(guān)系、上下級關(guān)系處理得非常融洽。
武則天的上臺一直伴隨著血雨腥風。武則天一朝共有宰相七十五人,其中出于各種原因被殺或者死于獄中的有十五人,還有被流放的九人。婁師德是武則天手下當宰相時間最長的三人之一。婁師德的性格和智慧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體現(xiàn):
第一,原則性位居第一。他明哲保身的處世方式是有原則的。首先是辦實事。婁師德在邊關(guān)二十四年,勞苦功高。當宰相時,他表面看起來不哼不哈,但是辦的都是大事,舉薦狄仁杰就是最大的一件。狄仁杰能力超強,是當時光復李唐的最佳人選。婁師德非常看重他,于是秘密向武則天推薦狄仁杰為宰相,甚至在狄仁杰誤解、排擠他的時候也默不作聲。這種忍,是站在國家利益層面的忍,是大忍耐。其次是不害人。婁師德一生沒有害過人,沒有當過小人。再就是潔身自好。武則天時期的官場已經(jīng)夠腐敗的了,而婁師德是高級官員中最清廉的一個,據(jù)《朝野僉載》記載,他“位至臺輔,家極貧匱”。他當了宰相,還極度貧困。
第二,時代背景使然。談婁師德的人生智慧不能拋卻時代背景,在那個酷吏盛行、上下離心、告密成風的年代里,婁師德的忍就是最大的智慧。
第三,豁達是忍的基礎(chǔ)。凡事都要絞盡腦汁用所謂智慧來應對,這是個艱難的事,唯有對人生的豁達態(tài)度才是應對的王牌。人要積極入世,但是并不能以功名利祿為根本目的。唯有如此才能忍,才能寵辱不驚,才能換來內(nèi)心的從容與安寧,而安寧的心比什么都重要。
婁師德像多棱鏡,可以折射出不同的光芒。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寬厚、豁達,還可以看到責任。想要從他的事跡里去尋找刺激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的故事,毫無疑問是要失望的。他的好,需要慢慢體會。這是一個老者的智慧。
狄仁杰與婁師德一同擔任相國,而狄仁杰排斥婁師德不止一天了。武則天問狄仁杰:“我重用你,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嗎?”狄仁杰回答說:“我憑著出色的文章和端正的品行而受到重用,并不是依靠他人成事的人?!边^了一會兒,武則天對他說:“我曾經(jīng)并不了解你,你獲得的機遇,實際是婁師德的提拔之力??!”于是令侍從拿來十幾封婁師德推薦狄仁杰的奏折給狄仁杰。狄仁杰讀了之后,害怕得連忙認錯,武則天沒有指責他。狄仁杰走出去后說:“我沒想到被婁師德所包容!而婁公從來沒有夸耀的表現(xiàn)?!保〒?jù)《唐語林·雅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