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言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極具傳統(tǒng)文化特色,有著較高的學習價值。為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切實保證他們的學習效率,文章以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司馬光》為例,探討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策略,即激發(fā)興趣,傳承文化,體會品質(zhì);三“讀”學習,培養(yǎng)語感,品味韻律;借助注釋,運用插圖,講好故事;巧用對比,比較語言,體會特點;拓展鏈接,學以致用,豐富認知。
【關鍵詞】文言文 《司馬光》 小學語文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2-3275(2024)22-56-04
文言文作為中國古代漢語的精髓,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文言文教學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然而,對于小學生而言,文言文的表達方式與現(xiàn)代漢語存在較大差異,學習起來往往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如何有效地開展小學文言文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文言文閱讀能力,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司馬光》作為小學語文教材第一篇文言文,以實現(xiàn)文言文教學謀好篇、開好局、起好步為目標,對培養(yǎng)學生文言文學習自信心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1]本文以《司馬光》一文為例,深入探討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策略。通過分析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和單元要素,提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教學策略,旨在降低學習難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文言文語感,提高他們的文言文理解和鑒賞能力。
一、整體把握教學內(nèi)容和學情
《司馬光》一文選自《宋史·司馬光傳》,以簡潔明了的筆觸,生動描繪了北宋時期著名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司馬光幼年時英勇救人的事跡。這篇文言文全文僅 30個字,卻精準地刻畫了司馬光在面對緊急情況時的智慧與果敢,同時也體現(xiàn)了深刻的人性與德育價值。
盡管文言文的表達形式給學生的理解帶來了一定的挑戰(zhàn),但是只要能夠激活他們原始的認知經(jīng)驗,并充分運用教材中的注釋,則可以讓學生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對《司馬光》的故事已有大致的了解,而對具體內(nèi)容及內(nèi)涵理解不深。部分教師往往忽視了學生的這一學情,仍然按部就班地教學。這不僅會使學生重復學習已經(jīng)掌握的內(nèi)容,造成學習精力的分散,還會剝奪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因此,教師需要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客觀深入的分析,特別是對那些能夠展現(xiàn)人物精神品質(zhì)的關鍵語句,如“光持石擊甕破之”,更應該將其作為教學重點來展開。[2]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的內(nèi)涵,感受其中蘊含的精神力量。
二、準確定位教學目標和單元要素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應“能借助工具書閱讀淺易文言文”,這一總目標奠定了文言文教學的基礎。在具體的學段目標中,又進一步細化了教學要求,即“能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表達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這為學生自主閱讀文言文提供了有效的方法指引。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僅語言精練、意境深遠,還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這些文章與單元引言的主旨相契合,凸顯了文言文的人文精神。以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為例,單元導語“美好的品質(zhì),猶如溫暖的陽光,帶給我們希望和力量”,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司馬光》一文所傳達的人文精神。文中的司馬光,以聰慧、機智、沉著冷靜的優(yōu)秀品質(zhì),將同伴從危險中解救出來。這種品質(zhì)猶如溫暖的陽光,給予學生希望和力量。由此可見,單元導語的人文主題與文言文的人文精神不謀而合,共同構成了文言文教學的核心價值。[3]基于以上分析,可以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為以下三點:
(一)誦讀感受語言特點
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司馬光》這篇課文,讓他們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特點,從而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同時,結(jié)合文本中的經(jīng)典語句,如“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讓學生體會文言文的語言魅力。由于《司馬光》是小學生接觸的第一篇文言文,因此引導他們初步感知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的不同尤為重要。教師可以在學生讀正確、讀流利的基礎上,鼓勵他們比較本文與其他課文在語言上的差異。如學生可以觀察到《司馬光》這篇文章篇幅短小,句子精練,且許多詞語以單個字的形式出現(xiàn)。然而,這種對文言文與現(xiàn)代文差異的感受是感性的、初步的,教師無需在概念上進行過多細致的講解,以免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讓他們對文言文產(chǎn)生畏懼心理。教師應保持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通過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他們逐漸對文言文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
(二)想象講述故事內(nèi)容
為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教師可以采用想象和講述故事的教學方法。該方法側(cè)重于結(jié)合文本中的細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并鼓勵他們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從而增強對課文內(nèi)容的掌握和記憶。在小學階段,學生學習文言文時,不必拘泥于逐字逐句分析,而應著重于整體意義的把握。本課的課后練習設計,要求學生借助注釋來講述故事,正是基于這一理念。對于《司馬光》這類富有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教師可以在學生借助注釋大致理解文意的基礎上,引導他們借助已有的閱讀經(jīng)驗和生活體驗展開想象。
(三)理解品味文言韻味
為提升學生的文言文鑒賞能力,教師應當著重引導他們品味文言文的語言美、意境美和人文美。根據(jù)課程標準的指導,學生需具備獨立閱讀能力,掌握多種閱讀技巧,并擁有豐富的語言積累和良好的語感。在情感體驗中,他們應不斷發(fā)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讀”的環(huán)節(jié)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師首先應進行范讀,為學生的朗讀樹立榜樣。其次讓學生自由朗讀,教師要指導學生掌握停頓符的使用,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節(jié)奏和韻律??傊?,秉承熟讀成誦的原則,通過反復誦讀,學生能夠逐漸品味文言文的獨特韻味,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內(nèi)涵,感受文言文的美感。
三、小學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策略
(一)激發(fā)興趣,傳承文化,體會品質(zhì)
首先,興趣是驅(qū)動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強大動力。在教學《司馬光》一文時,教師可巧妙運用故事導入法,講述司馬光砸缸救人的經(jīng)典故事,并提出問題:“司馬光是個怎樣的人?為何砸缸?”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導他們主動探索文言文。其次,情感教育在文言文教學中同樣不可或缺。教師應通過《司馬光》的故事,著重引導學生感受主人公的勇敢與智慧,激發(fā)他們的愛國情懷與文化自信。同時,深入挖掘文本背后的文化價值,如“司馬”復姓的歷史淵源,以及司馬光作為宋代政治家、史學家、文學家的多重身份,特別是他編纂《資治通鑒》的卓越貢獻,展現(xiàn)其廉潔、勤奮、為國為民的精神風貌。
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入,不僅豐富了教學內(nèi)容,更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學生不僅能學到文言文的字詞句意,而且能從中汲取精神力量,培養(yǎng)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與尊重,為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奠定堅實基礎。[4]
(二)三“讀”學習,培養(yǎng)語感,品味韻律
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三個層次的朗讀訓練:首先讀準字音,確保學生能夠準確讀出每個字的發(fā)音;其次讀出節(jié)奏,通過劃分句子節(jié)奏、強調(diào)關鍵詞匯等方式,讓學生感受文言文的音律特點;最后讀出韻味,通過模仿古人的語調(diào)、語氣,讓學生體會文言文中的人物情感和意境。
1.讀準字音,領略語音魅力
誦讀,是進入文言文世界的重要途徑。與白話文相比,文言文因包含較多生僻字,其準確流暢朗讀的難度較大。因此,指引學生精確掌握字音顯得尤為重要?!端抉R光》一文作為小學生接觸文言文的開篇之作,其難度適中,除了“甕”字,并無其他難以辨識的生僻字。基于此,在保障學生發(fā)音準確的前提下,應鼓勵他們放聲誦讀,細細品味文言文的抑揚頓挫之美。經(jīng)過多次誦讀,可引導學生初步總結(jié)文言文的語音特征:①文言文多用單音節(jié)詞,如文中的“戲”表示“游戲”、“跌”表示“跌落”、“沒”表示“淹沒”等;②“之乎者也焉矣兮哉”等虛詞的使用讓文言文讀起來富有起伏跌宕的音韻美感[5]。
2.讀出節(jié)奏,感悟音律之美
文言文蘊含獨特的音律與節(jié)奏感,需通過朗讀才能深刻領悟。在教學中,首先,教師可引導學生依據(jù)文言文的語法框架和語義層次,將句子巧妙地劃分為多個節(jié)奏單元,有助于學生洞悉文言文的句式結(jié)構。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通過調(diào)控語速、把握音調(diào)、凸顯關鍵詞等手段,將文言文的音律之美充分展現(xiàn)。以《司馬光》中的經(jīng)典句子為例,在朗讀時應提醒學生留意停頓、重音及語調(diào)的變化,旨在呈現(xiàn)文言文的韻律之妙。
3.讀出韻味,領悟人物情感
韻味,即文章聲韻中所蘊含的深意。正如劉勰在《文心雕龍·知音》中所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保?]表明要領悟文中人物的情感,應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體會韻味。要做到這一點,應領學生在誦讀時融入情感,設身處地地感受文中情境。通過細膩的情感體驗,可自然而然地讀出文章的韻味。例如針對“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光持石擊甕破之”,情況這么緊急,你會怎么讀?“兒得活”,好朋友終于得救了,好高興??!你會怎么讀?在有了充分的情感體驗、理解人物感情后,文章的韻味自然生成。
(三)借助注釋,運用插圖,講好故事
在《司馬光》的教學中,可充分利用課文配備的注釋和插圖資源,輔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此外,教師應鼓勵學生深入文本,結(jié)合其中的細節(jié)描寫,發(fā)揮想象力,嘗試用自己的語言重新敘述這個經(jīng)典故事。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提升了他們的課堂參與度,使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深刻。
首先,可讓學生自主閱讀課文,并標注不理解的詞句。其次,教師詳細解釋這些注釋,引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深入理解詞語的具體含義和用法。最后,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通過展示圖片、動畫等直觀形式,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地理解文言文所描繪的場景和情節(jié)。此外,教材中的文言文往往以敘事性文本為主,是鍛煉學生口頭表達能力的重要素材。在教學中可借助課文插圖,幫助學生把握故事的關鍵要素,指導他們逐步構建故事的整體框架,為后續(xù)生動地講述故事打下堅實基礎。
(四)巧用對比,比較語言,體會特點
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言文魅力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分別展示“司馬光砸缸”的文言文版本與現(xiàn)代文版本,讓學生通過對比閱讀,感受二者之間的差異,從多個維度探討二者的不同。教師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文言文在篇幅上更為精練,用詞簡練而意蘊深遠;在句式結(jié)構上,文言文多采用省略句、判斷句等獨特句型,使句子結(jié)構緊湊而富有節(jié)奏感;在修辭方面,文言文善用比喻、借代等手法,增加了文本的文學性和含蓄美。
教師應積極肯定學生的觀察與思考,無論他們關注的是哪個方面,都要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和表達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生動展現(xiàn)文言文作為中華民族文化瑰寶的重要地位,強調(diào)它不僅是歷史的見證,而且是文化傳承的橋梁,承載著無數(shù)先賢的智慧與情懷。
(五)拓展鏈接,學以致用,豐富認知
在文言文教學的深化階段,不局限于《司馬光》這一單一文本,而要以此為起點,精心挑選并推薦一系列與司馬光相關的讀物,鼓勵學生進行拓展閱讀。教師可組織文言文閱讀分享會,讓學生交流各自的閱讀心得,分享從故事中汲取的智慧與啟示,從而在互動中深化對文言文的理解和鑒賞。
為了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實踐熱情,教師可設計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如可組織文言文創(chuàng)作比賽,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的文言文技巧,將自己的生活感悟、情感體驗以文言文的形式表達出來,"這不僅是對文言文知識的應用,而且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教師還可組織與文言文相關的情境模擬活動,如模擬古代文人雅集,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運用文言文進行對話交流,體驗古代文化的魅力,增強文言文的實踐能力。[7]
在《司馬光》教學拓展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巧妙地融入《三字經(jīng)》的相關內(nèi)容,通過多媒體展示與司馬光相關的經(jīng)典故事圖片,如“司馬光砸缸”“文彥博灌水浮球”等,引導學生將《三字經(jīng)》中的相關語句翻譯成白話文,這樣既加深了對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又鍛煉了語言轉(zhuǎn)換能力。同時,還可引入《徐孺子賞月》這一難度稍大的文言文故事,鼓勵學生運用在《司馬光》中學到的閱讀策略進行自學,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此外,還可拓展司馬光的其他故事,如《宋史·司馬光傳》中記載的司馬光侍奉兄長、刻苦讀書、生活節(jié)儉等事跡,以及后世對他的評價,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這位歷史人物的生平與品格,從而在心中樹立起一個立體、豐滿的司馬光形象。[8]這樣的拓展教學,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認知體驗,而且有助于保持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參考文獻】
[1]李思思.促進小古文教學開好局與起好步:以小學三年級語文上冊《司馬光》教學為例[J].教育文匯,2021(11):41-43.
[2]金磊.基于學情,彰顯小古文豐富的育人價值:以《司馬光》教學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1(30):59-60.
[3]陳靜.看·想·讀·研:“部編本”小學文言文的教學策略研究:以《司馬光》《守株待兔》為例[J].教育界,2024(2):131-133.
[4]潘杰.淺談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小學文言文教學:以《司馬光》教學為例[J].新教師,2024(1):39-40.
[5]王明易,曾雪蓮.基于文化理解與傳承的文言文閱讀教學:以《司馬光》教學為例[J].閱讀與成才,2022(6):104-106.
[6]《漢語格言分類詞典》編寫組.漢語格言分類詞典[M].呼和浩特:內(nèi)蒙古人民出版社,1992:231.
[7]袁文艷,奚佳銘.立足任務群 開展文言文生活化教學[J].小學閱讀指南(高年級版),2023(10):59-61.
[8]卞向飛.基于“雙減”的小古文語用教學策略窺探:以統(tǒng)編教材三年級上冊《司馬光》一課為例[J].語文世界(教師之窗),2022(1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