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顯才 張桂文 姜義
隨著我國診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 腹腔鏡在各級醫(yī)療機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而在胃癌根治術中應用腹腔鏡診療設備, 實現(xiàn)了胃癌根治術由傳統(tǒng)開放手術到現(xiàn)代化診療技術的積極轉(zhuǎn)變, 并借助其預后快、損傷小的優(yōu)勢, 得到了各級臨床工作者的高度認可[1]。而僅僅憑借這種高超的診療技術即可實現(xiàn)患者預后的快速恢復可謂是天方夜譚, 還需輔以行而有效的麻醉技術, 通過周密的麻醉方案, 為手術的順利進行奠定良好的物質(zhì)基礎[2,3]。我國現(xiàn)行的麻醉技術多達十余種, 其中以椎旁神經(jīng)阻滯麻醉為代表, 通過阻斷交感神經(jīng)信號的傳遞, 再加上其麻醉阻滯的面積相對較小, 對患者循環(huán)功能與呼吸功能的影響小, 有助于患者的預后恢復, 并取得更為理想的麻醉效果[4,5]。此次臨床調(diào)查工作深入探討了椎旁神經(jīng)阻滯對行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胃癌患者的麻醉效果, 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腫瘤外科2019 年1 月~2023 年1 月收治的50 例行腹腔鏡根治術治療的胃癌患者為研究對象, 按入院診療先后順序分為參考組與對照組, 各25 例。對照組:男14 例, 女11 例;年齡48~56 歲, 平均年齡(50.47±2.84)歲;疾病分期:Ⅰ期10 例、Ⅱ期8 例、Ⅲ期7 例。參考組:男15 例, 女10 例;年齡44~58 歲, 平均年齡(51.84±2.62)歲;疾病分期:Ⅰ期15 例、Ⅱ期7 例、Ⅲ期3 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疾病分期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納入標準:①未伴有嚴重精神、意識、認知及溝通障礙;②經(jīng)病理證實為胃癌;③符合腹腔鏡胃癌根治術適應證;④詳細閱讀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⑤通過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排除標準:①伴有嚴重精神、意識、認知及溝通障礙;②合并手術禁忌證;③臨床資料不全的患者。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s)
表1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n, ±s)
注:兩組比較, P>0.05
組別 例數(shù) 性別 平均年齡(歲) 疾病分期男女Ⅰ期 Ⅱ期 Ⅲ期對照組 25 14 11 50.47±2.84 10 8 7參考組 25 15 10 51.84±2.62 15 7 3 χ2/t/Z 0.082 1.773 1.587 P 0.774 0.083 0.112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全身麻醉。麻醉誘導:給予患者咪達唑侖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31071)0.03 mg/kg, 依托咪酯注射液(江蘇恩華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32022992)0.2 mg/kg,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54171)0.5 μg/kg, 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171002)0.15 mg/kg。維持麻醉:丙泊酚乳狀注射液(四川國瑞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40079)5 mg/(kg·h),鹽酸瑞芬太尼(宜昌人福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 國藥準字H20030198)0.2 μg/(kg·min)。維持麻醉期間, 每隔40 min 追加注射用苯磺順阿曲庫銨和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 實施麻醉期間, 密切觀察患者的各項生命體征及血氧指標。
1.2.2 參考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椎旁神經(jīng)阻滯麻醉。給予 1 mg 咪達唑侖注射液+5 μg 枸櫞酸舒芬太尼注射液靜脈注射, 注射完成后, 協(xié)助患者保持為右側(cè)臥位, 設置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美國Bk Medical Apsflex Focus 500)探頭的工作參數(shù)為12~15 MHz, 并將探頭置于患者的肋間隙, 使二者處于平行的狀態(tài), 在感知患者椎旁間隙的具體情況后, 由麻醉醫(yī)生引導其穿刺針至雙側(cè)T7~9間段的6 個椎旁間隙, 并于每個椎旁間隙逐一注射5 mg 鹽酸羅哌卡因注射液(江蘇恒瑞醫(yī)藥股份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20060137), 之后將患者改為平臥位, 并以針刺其皮膚部位, 通過皮膚痛覺情況確定是否達到阻滯平面, 而后的麻醉誘導方案與對照組一致。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手術不同時間段的血氧指標、插管前后的激素水平、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麻醉藥用量、不同狀態(tài)的疼痛評分。①麻醉情況:觀察拔管時間、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停留時間。②血氧指標:觀察手術15 min、術后的平均動脈壓、心率。③激素水平:觀察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④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觀察高血壓、低血壓、躁動發(fā)生情況。⑤麻醉藥用量:觀察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用藥量。⑥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對兩組患者插管前及插管后即刻靜息狀態(tài)及咳嗽狀態(tài)的疼痛情況進行評定, 分別以0~10 的數(shù)字代表不同的疼痛等級, 分值0~10 分, 分值與疼痛程度呈正比, 即分值越小, 疼痛越輕[6]。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 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比較 對照組拔管時間為(25.58±1.42)min, 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停留時間為(58.47±1.58)min;參考組拔管時間為(11.84±1.16)min,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停留時間為(41.82±1.14)min。參考組拔管時間、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停留時均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比較( ±s, min)
表2 兩組患者的麻醉情況比較( ±s, min)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拔管時間 麻醉后監(jiān)測治療室停留時間對照組 25 25.58±1.42 58.47±1.58參考組 25 11.84±1.16a 41.82±1.14a t 37.468 42.729 P 0.000 0.000
2.2 兩組患者手術不同時間段的血氧指標比較 手術15 min, 參考組平均動脈壓、心率分別為(85.26±1.71)mm Hg、(55.85±1.35)次/min, 低于對照組的(88.21±1.55)mm Hg、(60.79±0.55)次/min,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 兩組平均動脈壓、心率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手術不同時間段的血氧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患者手術不同時間段的血氧指標比較( ±s)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平均動脈壓(mm Hg) 心率(次/min)手術15 min 術后 手術15 min 術后對照組 25 88.21±1.55 90.56±1.42 60.79±0.55 68.71±1.16參考組 25 85.26±1.71a 90.58±1.15 55.85±1.35a 69.15±1.13 t 6.391 0.055 16.944 1.359 P 0.000 0.957 0.000 0.181
2.3 兩組患者插管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較 插管前,兩組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即刻, 參考組腎上腺素(72.64±1.25)pmol/L 高于對照組的(59.54±1.53)pmol/L, 去甲腎上腺素(264.45±0.39)pmol/L 低于對照組的(278.77±0.54)pmol/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插管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較( ±s, pmol/L)
表4 兩組患者插管前后的激素水平比較( ±s, pmol/L)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腎上腺素 去甲腎上腺素插管前 插管后即刻 插管前 插管后即刻對照組 25 53.24±1.33 59.54±1.53 260.74±0.52 278.77±0.54參考組 25 53.26±1.26 72.64±1.25a 260.85±0.37 264.45±0.39a t 0.055 33.153 0.862 107.490 P 0.957 0.000 0.393 0.00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參考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4.00%, 低于對照組的28.00%,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n(%)]
2.5 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用量比較 對照組丙泊酚用量(56±12)mg、瑞芬太尼用量(116±14)μg、舒芬太尼用量(130±12)μg;參考組丙泊酚用量(41±10)mg、瑞芬太尼用量(80±6)μg、舒芬太尼用量(94±10)μg。參考組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舒芬太尼用量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用量比較( ±s)
表6 兩組患者的麻醉藥用量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丙泊酚用量(mg) 瑞芬太尼用量(μg) 舒芬太尼用量(μg)對照組 25 56±12 116±14 130±12參考組 25 41±10a 80±6a 94±10a t 4.801 11.818 11.523 P 0.000 0.000 0.000
2.6 兩組患者不同狀態(tài)的疼痛評分比較 插管前, 兩組靜息狀態(tài)及咳嗽狀態(tài)下的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插管后即刻, 參考組靜息狀態(tài)及咳嗽狀態(tài)的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7。
表7 兩組患者不同狀態(tài)的疼痛評分比較( ±s, 分)
表7 兩組患者不同狀態(tài)的疼痛評分比較( ±s, 分)
注:與對照組同期比較, aP<0.05
組別 例數(shù) 靜息狀態(tài) 咳嗽狀態(tài)插管前 插管后即刻 插管前 插管后即刻對照組 25 3.24±0.84 4.63±0.21 5.95±0.21 3.56±0.16參考組 25 3.26±0.24 1.86±0.32a 5.89±0.34 1.45±0.25a t 0.114 36.185 0.751 35.544 P 0.909 0.000 0.456 0.000
目前, 我國的癌癥患者數(shù)量遠超其他國家, 其中, 肺癌、甲狀腺癌、胃癌患者數(shù)量位居前三位, 同時也是全球范圍內(nèi)患者數(shù)量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疾病類型。尤其是近年來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大范圍發(fā)生,再加上不良飲食習慣的形成, 導致該疾病的發(fā)生率顯著增加[7]。隨著我國人民健康意識的增強, 該疾病的早期檢出率顯著升高, 并幫助眾多的患者早日實現(xiàn)疾病的轉(zhuǎn)歸, 促進其生活質(zhì)量的顯著提升。一旦病理檢查證實為胃癌后, 早期接受手術治療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診療手段, 通過及時切除病灶, 有助于加快患者的預后恢復[8]。
在為患者實施手術前, 為了減輕患者的疼痛, 需在術前為患者實施麻醉, 而對于麻醉方案的選擇, 則是此次臨床調(diào)查的研究重點。單純的全身麻醉容易導致給予患者的麻醉藥物過量, 雖然能夠幫助患者順利度過手術, 但是其術后鎮(zhèn)痛效果不夠理想, 甚至還會激活患者的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tǒng), 從而引發(fā)諸多類型的不良反應[9]。為此, 臨床上亟待尋找一種麻醉效果良好、安全性高的麻醉方案, 基于此, 椎旁神經(jīng)阻滯麻醉應運而生, 通過將麻醉藥物以局部注射的方式注入至胸椎旁間隙, 對于單側(cè)肋神經(jīng)起到有效的阻滯作用,同時在降低兒茶酚胺濃度的同時, 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 并在此基礎上減少術后炎癥應激反應, 促使藥物直接作用于病灶部位, 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麻醉藥物對于呼吸系統(tǒng)與循環(huán)系統(tǒng)的影響[10-13]。
在此次臨床研究中, 選擇本院收治的部分胃癌手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并分別給予不同的麻醉方案, 回顧其麻醉效果, 結(jié)果得知:在應用全身麻醉+椎旁神經(jīng)阻滯后, 丙泊酚、瑞芬太尼、舒芬太尼等麻醉藥物的用量均較全身麻醉顯著降低。這也充分證實了椎旁神經(jīng)阻滯在肺癌手術中具備重要的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 在對胃癌患者行腹腔鏡根治術治療時,為了減少麻醉藥物的使用量, 降低其對患者的預后影響, 需給予椎旁神經(jīng)阻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