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會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導向作用和家庭旅行主體變化等的影響下,家庭研學旅行逐漸在國內(nèi)興起。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如何挖掘自身資源,提供更多優(yōu)質的家庭研學旅行服務,開展家庭研學指導,是其拓展自身服務功能、提升自身服務效能必須要做的有益嘗試?,F(xiàn)基于對家庭研學旅行實踐個案的研究,歸納總結家庭研學旅行實踐的優(yōu)缺點,并進一步探討家庭研學旅行給公共圖書館服務帶來的啟示,以期推動公共圖書館實現(xiàn)服務創(chuàng)新。
研學旅行又稱游學、修學旅游、研學旅游,是以旅行體驗的方式開展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教育活動。研學旅行結合現(xiàn)代旅游的體驗屬性,使知識形象化、生動化,順應了現(xiàn)代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是踐行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當前的研學旅行主要以校內(nèi)教育即集體研學的形式開展,但其育人功能還應該在家庭教育、社會教育中凸顯。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導向作用和家庭旅行主體變化等的影響下,家庭研學旅行逐漸在國內(nèi)興起。本文基于對家庭研學旅行實踐個案的研究,總結家庭研學旅行活動的優(yōu)缺點及開展困境,進一步探討家庭研學旅行給公共圖書館服務帶來的啟示,以期促進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創(chuàng)新。
家庭研學旅行的興起
家庭教育關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關乎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穩(wěn)定。新時代背景下,在對人才培養(yǎng)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圩??!?/p>
家庭研學旅行是家庭旅行與研學相結合的一種實踐教育活動,是實現(xiàn)家庭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作為集體研學的有力補充,家庭研學旅行具備安全性、簡易性、參與性、靈活性、多樣性等優(yōu)勢,近年來,在國家政策導向作用和家庭旅行主體變化等的影響下,家庭研學旅行逐漸在國內(nèi)興起。
國家政策導向作用
2013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國民旅游休閑綱要(2013—2020年)》,提出“逐步推行中小學生研學旅行”。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門關于推進中小學生研學旅行的意見》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更是明確了研學旅行在教育中的重要性。2017年,《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將研學旅行正式納入中小學的課程體系。一系列支持、促進研學旅行發(fā)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相繼出臺,引起了家長的廣泛關注和重視。2018年,《文化和旅游部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提出完善旅游產(chǎn)品供給體系,加強包括研學知識游在內(nèi)的一系列旅游新業(yè)態(tài)建設。由此,家庭研學旅行得到進一步刺激和保障。
家庭旅行主體的變化
隨著時代的更替,“80后”“90后”成長為新一代父母。他們受教育程度普遍較高,支付能力強,獲取旅游信息的渠道多樣,旅游自主性更高,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研學旅行結合現(xiàn)代旅游的體驗屬性,使研學知識形象化、生動化,契合當下素質教育的需求,受到了“80后”“90后”家長的認可和推崇。
由同程旅行發(fā)布的《中國居民家庭親子游消費報告2021》顯示,“80后”“90后”父母已成為各類親子游產(chǎn)品的核心客群,同時,具有教育意義的旅行產(chǎn)品逐漸成為家庭旅游消費的“剛需”。暑期各種形式的研學旅行或游學產(chǎn)品的需求量在整個暑期親子游中的比例超過四成,“親子+教育+旅游”的產(chǎn)品組合更是占據(jù)了周邊親子游市場的“半壁江山”。
家庭研學旅行實踐案例
案例:李小順一家徐州—南京—上海七日研學游。
研學導師:李爸,某師大中文系畢業(yè),公務員。
成員構成:李爸、李媽、李小順(10歲)。
研學目標:強身健體、涵養(yǎng)心靈、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研學線路設計:按照“團結緊張與自由放松相結合、知識學習與身體鍛煉相結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結合、傳統(tǒng)景觀與現(xiàn)代景觀相結合、紅色景觀與藍色景觀相結合”的原則,設計了如下研學線路:徐州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夫子廟—總統(tǒng)府—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南京大學—外灘—東方明珠—城隍廟—迪士尼。
活動內(nèi)容與總結:第一,研學行程豐富,景點類型多樣。傳統(tǒng)文化景點如以楚王陵為核心的徐州漢文化景區(qū)包含“漢代三絕”——漢墓、漢畫像石、漢兵馬俑。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介紹了古代科舉制度的由來與發(fā)展。紅色文化景點如徐州淮海戰(zhàn)役紀念館再現(xiàn)了淮海戰(zhàn)役的生動場景。南京大學校園里遍布的歷史建筑,以及假期依然留在校園努力學習的莘莘學子,對孩子觸動很大。充滿現(xiàn)代氣息的景點外灘、東方明珠、迪士尼樂園,輕松愜意。第二,交通方式多樣。為充分加強過程體驗,全程選擇公共交通,共乘火車1次、高鐵2次、公交車12次、地鐵9次、飛機1次,充分感受了不同交通方式帶來的不同乘坐體驗。1周時間累計行走22.2萬步,行走強度較大。第三,李小順同學習慣養(yǎng)成良好。李小順同學圓滿完成記賬任務,并且充分體驗了手機的多種功能,學會了用手機導航乘坐公交車和地鐵,修改機票日期等。由于行程時間較長,突發(fā)狀況不可避免,在上海坐反公交車等問題也考驗了其應急能力。通過此次研學活動,李小順同學開闊了眼界,獲取了新知。
家庭研學旅行實踐的優(yōu)缺點分析
家庭研學旅行實踐的優(yōu)點
1.實施簡易
隨著研學旅行相關政策措施的出臺,研學旅行在國內(nèi)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但由于研學旅行實施層面的保障機制(未納入教學計劃、安全保障、經(jīng)費保障)未能及時跟進,學校和教師存在研學旅行會占用學校課程安排的有限時間、干擾已制定的課堂教學計劃以及經(jīng)費短缺等顧慮,尤其是研學旅行的交通和安全保障問題使得學校開展研學旅行往往力不從心。相較于學校的集體研學,家庭研學旅行以家庭為單位,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出行,不會影響學校正常的教學計劃,經(jīng)費和安全等阻礙因素也較小,實施起來較為簡易。
2.參與性強
在集體研學旅行實踐中,教師更多關注研學旅行當天的活動,研學旅行前期的準備工作包括研學目的地的選擇、研學路線的制定、研學內(nèi)容的設計、交通工具的換乘等,一般由教師或研學導師包辦。而在家庭研學旅行實踐中,孩子在研學目的地的選擇上有一定的自主權,還會參與研學路線的制定和研學任務卡制作,研學過程中除完成研學任務外,還可以做一些如交通工具換乘查詢、費用記錄等工作,從而深度參與整個研學旅行。
3.靈活度高
家庭研學旅行的靈活性主要體現(xiàn)在研學時間、研學行程、研學內(nèi)容和方式三方面。首先,在研學時間方面,家長利用周末或節(jié)假日與孩子一起開展研學旅行活動,時間選擇上有較強的靈活性。其次,在研學行程方面,集體研學旅行嚴格按照既定的行程開展,家庭研學旅行在行程安排上則更為靈活,可以根據(jù)研學旅行實踐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的調(diào)整。最后,家庭研學旅行在研學內(nèi)容和方式上也更具靈活性。家長在與孩子一起研學的過程中,可以“遇物則誨,相機而教”,將在研學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靈活穿插到學習內(nèi)容中。
4.效果更佳
首先,家庭研學旅行可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作為研學導師的家長對孩子的了解一般比別人更為系統(tǒng)、深刻、全面。在家庭研學旅行中,由于教學對象少,家長能夠按照孩子的學習風格、接受和理解知識的能力以及學習興趣等為孩子量身制定研學方案,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同時,相對來說,親子之間更容易溝通,也就更能彰顯因材施教的優(yōu)勢。其次,在家庭研學旅行過程中,行程較為靈活自由,家長有充分的時間和精力與孩子一起探索學習,體驗感較佳。
家庭研學旅行實踐的缺點
第一,作為研學旅行導師的家長教育水平良莠不齊,專業(yè)化程度有待提高。在家庭研學旅行實踐中,家長作為研學旅行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其教育水平會直接影響研學旅行的實施質量。研學旅行不同于一般的旅游和教育,研學旅行導師既要具備一定的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教學組織能力,還要具備意外應變能力、活動組織能力、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等。在家庭研學旅行實踐中,如果作為研學導師的家長專業(yè)化程度低,會影響家庭研學旅行實踐的開展和實施效果。
第二,培養(yǎng)學生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的效果欠佳。學校組織的研學旅行是學生通過集體出行的方式進行研學。集體研學旅行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與人相處、溝通交流、團結協(xié)作的機會,在研學過程中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家庭研學旅行是以家庭為單位的研學,研學過程中缺少與同齡人的相處、溝通、交流,孩子集體意識和協(xié)作意識的培養(yǎng)效果不佳。
公共圖書館開展家庭研學旅行的優(yōu)勢
政策保障
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為促進家庭研學旅行的發(fā)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從2022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規(guī)定,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應當定期開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宣傳、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開發(fā)家庭教育類公共文化服務產(chǎn)品。2022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的《“十四五”文化發(fā)展規(guī)劃》從頂層設計角度就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fā)展作出部署,提出要“推動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劇院、非遺展示場所、對社會開放的文物保護單位等成為旅游目的地,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間”。
資源保障
首先,文獻資源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服務的基礎。公共圖書館收藏了豐富的文獻資源,有著深厚的文化內(nèi)涵,為豐富家庭研學旅行內(nèi)容,滿足家庭研學旅行需求提供了文獻保障。其次,公共圖書館的建筑也是公共圖書館開展家庭研學旅行的重要資源。國內(nèi)外一些公共圖書館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特色鮮明的建筑造型,成為所在地的文化地標和著名景點,具有研學旅行價值,也是家庭研學旅行目的地的重要選擇。最后,公共圖書館在長期的服務實踐中積累的專家資源、活動經(jīng)驗也為開展家庭研學旅行提供了有效保障。
公共圖書館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
家庭研學旅行是實施家庭素質教育的重要路徑,其以實施簡易、參與性強、靈活度高、體驗感佳等優(yōu)勢受到家長的青睞并逐漸興起。然而,家庭研學旅行產(chǎn)品較為單一、研學導師素養(yǎng)不高等,已成為制約家庭研學旅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施行,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家庭研學旅行提供了政策遵循。在此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重新審視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積極探索推動家庭研學旅行實踐,促進社會教育與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的有機結合,共同創(chuàng)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
將自身打造成研學實踐基地
公共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和社會文化的重要載體,其建筑、文獻、服務等為其打造研學實踐基地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依托建筑資源、館藏資源、活動資源等優(yōu)勢,努力挖掘自身的研學旅行價值,將自身打造成研學旅行實踐基地,為家庭研學旅行提供更多的目的地選擇。此外,公共圖書館還要不斷加強家庭研學旅行的相關服務建設,完善研學實踐基地功能。比如,開發(fā)便捷的預約系統(tǒng),設計適合家庭研學旅行的線路,配置家庭研學旅行的導引人員等。
開發(fā)具備地域性、獨特性的研學課程
特色館藏集中體現(xiàn)了公共圖書館文獻資源的差異性、稀缺性和不可復制性,是公共圖書館不可替代的核心競爭力?,F(xiàn)如今,我國圖書館在特色館藏資源的建設方面卓有成效,積累了豐富的資源。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圖書館應從館藏特色文獻入手,挖掘館藏文獻中的歷史故事、歷史遺跡、地方名人等,為開發(fā)家庭研學旅行課程提供豐富的素材。課程開發(fā)還要結合當?shù)氐臍v史文化、風土人情、自然景觀等,凸顯課程的地域性、獨特性。其次,公共圖書館在進行課程開發(fā)時要注重與學校的深度合作,充分發(fā)揮學校的人才資源優(yōu)勢,以解決公共圖書館在研學課程開發(fā)中面臨的專業(yè)人才短缺的問題。此外,研學旅行課程的時間、場地安排要充分考慮家庭研學旅行的特點,將研學旅行課程安排在周末或寒暑假期間;場地桌椅擺放、活動材料要以家庭為單位準備。
開展家庭研學旅行導師培訓
研學導師是研學旅行設計和實施的主導者,直接影響研學旅行的實施效果和整體質量,是研學旅行的關鍵要素。研學導師既要有扎實的教育教學知識,又要有廣闊的視野、多學科的知識儲備。只有這樣,才能較好地開展研學旅行的組織策劃、課程開發(fā)、安全管理等工作。但在家庭研學旅行過程中,部分家長難以勝任研學導師的工作。基于此,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利用開展講座、培訓、閱讀推廣活動積累的專家資源,開設研學旅行導師培訓課程,提高家長的研學水平,推動家庭研學旅行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家庭研學旅行具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公共圖書館應充分利用建筑、文獻、服務等資源,將自身打造成家庭研學旅行實踐基地,開發(fā)家庭研學旅行課程,不斷提升自身的研學旅行價值。同時還要提供家庭研學旅行服務指導,滿足家庭研學旅行的需求,助力家庭研學旅行實現(xiàn)良好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西省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