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
朋友請我吃飯,餐桌有一道菜是生炒苦瓜,一道是糖醋豆腐,一道是辣椒炒千絲。我看了桌上的菜不禁莞爾,說:“今天酸甜苦辣都到齊了?!迸笥炎屑?xì)看看桌上的菜,不禁拍案大笑。
這使我想到,即使是植物,也各有各的特性:甘蔗是頭尾皆甜,檸檬則里外是酸,苦瓜是連根都苦,辣椒則中邊全辣,它們這種特性,經(jīng)過長時間的藏放也不失去,即使將它碎為微塵粉末,其性也不改。還有一些做藥材的植物,不管制成湯、膏、丸、散,或經(jīng)長久的熬煮,特質(zhì)也不散滅。
我們生活中的心酸、甜蜜、苦痛、辛辣種種滋味,不亦如植物的特性嗎?一旦我們品嘗過了,似乎就永不失去。在我們的生命情境中,有很多時候,是酸甜苦辣同時放在一桌的,一個人不可能永遠(yuǎn)挑甜的吃,偶爾吃點苦的、辣的、酸的,有助于我們品味人生。
在酸甜苦辣的生命經(jīng)驗更深刻之處,有沒有更真實的本質(zhì)呢?
若說檸檬以酸為本性,辣椒以辣為本性,甘蔗以甜為本性,苦瓜以苦為本性,那么人的本性又是什么呢?
我們常說“這個人本性不良”,或“那個人本性善良”,可是,我們??吹剿匦圆涣嫉娜烁男皻w正,又常見到公認(rèn)本性良善的人卻墮落了。這種本性似乎是“可轉(zhuǎn)”、“能改變”的,因此我們語言上所說的“本性”,事實上只是一種“熏習(xí)”,是習(xí)氣的長期熏染而表現(xiàn)在外的,并不是最深刻的自我。
習(xí)氣,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偏執(zhí),正如嗜吃辣椒與檸檬的人,說不出是什么原因。但人生的一切煩惱正是由這種偏執(zhí)而產(chǎn)生,偏執(zhí)是可矯正的,矯正的方法就是中道,例如檸檬雖是至酸之物,若與甘蔗汁中和,就變得非常的可口。去除習(xí)氣只有利用中和的方法,人最大的習(xí)氣不外乎是貪、嗔、、癡,貪應(yīng)該以“戒”來中和,嗔應(yīng)該以“定”來中和,癡應(yīng)該以“慧”來中和。一個人時時能中和自己的習(xí)氣,就能坦然地面對生活,不至于被習(xí)氣所左右。
我國有一個很有名的民間傳說,相傳漢朝有一位孟姓女子,幼讀儒書,長大學(xué)佛,普遍得到鄉(xiāng)里的敬愛,年老以后被稱為“孟婆”。她死后成為幽冥之神,建了一座“醞忘臺”,在陰陽之界投胎必經(jīng)之路。孟婆取甘、苦、酸、辛、咸五味做成一種似酒非酒的湯,稱為“孟婆湯”,投胎的人喝了這種湯就完全忘記前世,然后走入今生甘苦酸辛咸的旅程。
傳說每一個魂魄入胎之前,各種滋味都要嘗一點才能投胎,這是為什么人人都要在一生遍嘗五味的緣由。傳說又說,有的人甜湯喝多了,日子就過得好些;有的人苦汁喝得多,這一生就慘兮兮。
“孟婆湯”的傳說非常有趣,啟示我們:既然投生為人,就不可能全是甜頭,生命里是有各種滋味的。甘、苦、酸、辛、咸既是人生的五味,我們就難以只揀甜的來吃,別的滋味也多少會嘗一些,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就歡喜地吃吧!
想想看,人生如果是一桌宴席,上桌的菜若都是蛋糕、甜湯,也是非常可怕的呀!
選自《名家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