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昀 符星學 張選文 朱靈芝 劉珊珊 符辰建 秦 鵬
(1.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 湖南寧鄉(xiāng) 410604;2.袁隆平農(nóng)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長沙 410125)
水稻作為全球最為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對于人們的生活、經(jīng)濟發(fā)展及社會穩(wěn)定具有根本性的影響。近年來,隨著耕地面積和淡水資源的減少、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速和互聯(lián)網(wǎng)的興起,導致農(nóng)村勞動力大量流失,因此,培育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抗病、廣適、適合機械化插秧和收割[1]的水稻品種顯得尤為重要。在這種背景下,本課題組把選育綠色安全、優(yōu)質(zhì)高效、高產(chǎn)廣適雜交水稻作為主攻目標,于2019 年成功選育出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中抗稻瘟病、耐肥抗倒、耐熱耐冷性較強、廣適性好的兩系雜交水稻品種瑋兩優(yōu)1273,2019 年、2020 年分別通過國家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和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審定(審定編號:國審稻20196061、國審稻20206060)。
華瑋338S 系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于2008 年秋用隆科638S 與晶4155S 雜交,從F2群體中選優(yōu)良不育株,F(xiàn)3開始采用“自然低溫與人工低溫雙重壓力脅迫篩選法”加壓篩選,在海南、長沙一年兩季穿梭種植[2],于2014 年用F12育成優(yōu)質(zhì)高配合力中秈型溫敏兩用核不育系華瑋338S。2019 年2 月通過湖南省農(nóng)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鑒定(鑒定編號:湘鑒稻20190009),2020 年獲植物新品種權(品種權號:CNA20184796.6)。
華瑋338S 育性轉換起點溫度低于23.5℃,在湖南寧鄉(xiāng)關山春播播始歷期107 d 左右,夏秋播播始歷期80~95 d;主莖總葉片數(shù)平均15.4 葉,株高84.7 cm,單株有效穗12 穗,平均每穗總穎花數(shù)201.2 朵,穗長23.8 cm,一次枝梗12.2 個,二次枝梗38.3 個,劍葉長28.5 cm、寬1.8 cm。株型偏緊,株高適中,分蘗較強,莖稈較粗抗倒,劍葉中長、微凹、直立,葉鞘、葉舌、葉緣、穎尖、柱頭均為無色,谷長粒形,少數(shù)有頂芒,千粒重27 g 左右,葉瘟5 級,白葉枯病7 級。華瑋338S 具有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高、制種特性好、品質(zhì)外觀好和抽穗期耐高溫能力較強等特點。
父本華恢1273 系湖南亞華種業(yè)科學研究院于2005 年夏在長沙用華占與華恢3207 雜交,后代經(jīng)一年2 季湖南、海南穿梭種植,通過室內(nèi)稻瘟病分子標記輔助選擇與稻瘟病圃田間表型篩選相結合,于2011 年定型培育而成的高抗稻瘟病恢復系。
華恢1273 感溫性中等,在湖南4 月初播種,播始歷期88 d,5 月中旬播種,播始歷期84 d??側~片數(shù)15.1 葉,劍葉長31.1 cm、中寬;株高116 cm,莖稈粗壯,耐肥抗倒力強;分蘗力強,單株有效穗9~12 穗,每穗穎花數(shù)190 朵,結實率91%左右,千粒重26.0 g,谷長粒形,長寬比3.7,穎尖無色、無芒,米質(zhì)優(yōu)。開花習性好,抽穗歷期7~9 d,單穗花期6~7 d,經(jīng)鑒定葉瘟1 級、穗瘟3 級。華恢1273 具有花時較集中、花藥發(fā)達、花粉量足、散粉率高、米質(zhì)較優(yōu)和苗期抗寒性好等特點。
瑋兩優(yōu)1273 系袁隆平農(nóng)業(yè)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2013 年用自育的優(yōu)質(zhì)高配合力溫敏兩用核不育系華瑋338S,與抗稻瘟病中秈型恢復系華恢1273配組選育而成的兩系雜交稻組合。2017-2018 年參加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綠色通道區(qū)域試驗,2018-2019 年參加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綠色通道區(qū)域試驗,均同步開展生產(chǎn)試驗,表現(xiàn)出高產(chǎn)穩(wěn)產(chǎn)、對稻瘟病抗性較好、耐熱耐冷性較強、耐肥抗倒、適應性廣等特性。
瑋兩優(yōu)1273 長江中下游2 年區(qū)試綜合表現(xiàn),每畝有效穗數(shù)16.3 萬穗,株高122.7 cm,穗長25.3 cm,每穗總粒數(shù)224.0 粒,結實率87.6%,千粒重27.6 g。長江上游2 年區(qū)試綜合表現(xiàn),每畝有效穗數(shù)16.4 萬穗,株高110.4 cm,穗長23.9 cm,每穗總粒數(shù)168.3 粒,結實率88.3%,千粒重28.8 g。
瑋兩優(yōu)1273 在長江上游地區(qū)的全生育期平均為153.9 d,比對照品種F 優(yōu)498 遲熟2.9 d;在長江中下游地區(qū)的全生育期平均為133.6 d,比對照品種豐兩優(yōu)四號遲熟2.4 d。
瑋兩優(yōu)1273 在長江中下游中秈遲熟組的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shù)平均為3.4 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3 級,白葉枯病平均6.0 級,最高級7.0 級;在長江上游中秈遲熟組的稻瘟病抗性綜合指數(shù)3.3 級,穗瘟損失率最高級7 級。該組合抽穗期耐熱性3 級、抽穗期耐冷性3 級,抽穗期耐熱性及耐冷性均較強。感稻瘟病,高感褐飛虱。
瑋兩優(yōu)1273 在長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區(qū)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整精米率,分別為61.4%和59.8%,說明該品種具有較高的整精米率。長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區(qū)的粒長平均6.9 mm,長寬比平均3.05,堊白粒率平均15%,堊白度平均3.75%,透明度平均2 級,堿消值平均3.3 級、膠稠度平均87 mm,均屬于中等水平,說明該品種具有較好的外觀品質(zhì)和食味品質(zhì)。直鏈淀粉含量分別為14.5%和13.9%,說明該品種屬于低直鏈淀粉類型,有利于降低血糖指數(shù),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
瑋兩優(yōu)1273 在長江上游和中下游地區(qū)均表現(xiàn)出較高的產(chǎn)量水平,平均每畝產(chǎn)量分別為668.3 kg和649.1 kg,比對照品種F 優(yōu)498 和豐兩優(yōu)四號分別增產(chǎn)3.3%和2.0%?,|兩優(yōu)1273 在不同年份間的產(chǎn)量穩(wěn)定性較好,無明顯波動。這說明瑋兩優(yōu)1273 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能夠適應不同氣候條件和災害影響(表1)。
表1 瑋兩優(yōu)1273 在長江上游、長江中下游的主要特征特性表現(xiàn)
在長江上游和長江中下游均可作一季中稻種植,應根據(jù)當?shù)厣鷳B(tài)條件,適時早播。大田畝用種0.75 kg、秧田畝播種8~10 kg,稀播勻播,培育多蘗壯秧。
秧苗葉齡5.5 葉左右移栽,秧齡控制在30 d 以內(nèi);插植規(guī)格20.0 cm×26.5 cm,畝栽1.25 萬穴,每穴插2 粒谷,每畝插足基本苗6 萬以上。
需肥水平中等,一般畝施純N 12~13 kg、P2O56 kg、K2O 6.5 kg。重施底肥,早施追肥,中后期偏施氮肥,夠苗及時曬田。孕穗期至抽穗期保持田面有淺水,灌漿期保持田面有水,收割前7~10 d 斷水。
用強氯精浸種。注意稻飛虱、稻瘟病、稻曲病、紋枯病、稻飛虱、螟蟲等病蟲害的防治[3]。
制種基地要確保在光照充足、溫度適宜和濕度較大的山丘區(qū)進行夏制。抽穗揚花期雨水少、濕度小,灌溉水水溫不能低于23.5℃,有利于保證母本的“三個安全期”和父本的揚花授粉。抽穗揚花期安排在7 月20 日至8 月20 日。
根據(jù)當?shù)氐臍夂驐l件和水稻生長情況,確定播插期和移栽期??紤]株齡和生長狀態(tài),以確保父母本盛花相遇,并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播差期。原則上母本比父本早2~3 d 始穗。如在長沙夏制,一期父本4 月26 日播種,二期父本5 月2 日播種,母本5 月4 日播種。
根據(jù)品種特性和實際情況,適當調(diào)整父本和母本的插植密度和行比??紤]到光照、通風和生長空間的需求,進行合理的安排。一般5.5 葉左右移栽,父本先移栽。本田廂寬200 cm,雙行父本,父母本行比2∶10。父本插植密度為20 cm×26 cm、母本插植密度16.7 cm×16.7 cm,父母本間隔20 cm。父本1 期插1 蔸3~4 粒谷苗,2 期插2 蔸共6~8 粒谷苗,母本每蔸2~3 粒谷苗,每畝插足8 萬以上基本苗。
根據(jù)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制定合理的肥水管理方案。確保施肥水平適中,及時追肥,并根據(jù)作物生長階段和需求進行調(diào)整。整田時每畝施復合肥35 kg,移栽后5~7 d 施尿素和氧化鉀(尿素5~7 kg/畝、氧化鉀7.5 kg/畝)。保持田間淺水促進分蘗,及時曬田,控制水稻后3 葉葉長。孕穗期保持田間不缺水,揚花授粉期間保持田間濕潤,降低穗層濕度,后期以濕為主[4]。
在幼穗分化期前進行定期的幼穗剝檢,發(fā)現(xiàn)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合理調(diào)節(jié)花期,確保母本比父本早1~2 d 始穗,提高異交結實率。華瑋338S 的孕穗時間較父本延遲1~2 d,花期調(diào)節(jié)應在幼穗分化Ⅳ期之前進行,花期一般前期母本比父本提前1~2 d,后期母本比父本早2~3 d。適時適量噴施“九二〇”,一般每畝用量為15~18 g(父本單獨噴施2~3 g),始噴指標為抽穗15%左右,分2 次或3 次連續(xù)噴完,前輕后重。進行人工輔助授粉,提高異交結實率。
加強對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粒黑粉病等病蟲害的監(jiān)測,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5]。采用多種措施綜合防治,一是強氯精浸種;二是嚴格控制氮肥用量,以防貪青;三是噴好“九二〇”,提高穗層高度;四是后期濕潤管理,降低田間濕度;五是盛花期噴施克黑凈或粉銹寧[6]。
加強防雜保純工作,確保隔離區(qū)的選擇和隔離時間的合理安排。注意收割時的雜株清理和機械混雜的預防,及時收獲種子并進行適當?shù)奶幚砗唾A存。一是選好隔離區(qū),一般要求隔離距離在200 m 以上,隔離時間在20 d 以上;二是制種田灌溉水水溫不能低于23.5℃;三是始穗前將出現(xiàn)的各類雜株徹底除盡;四是噴“九二〇”后每天在母本開花前和授粉時除雜一次,收割母本前先收割父本。在種子收、運、曬、裝、貯過程中注意機械混雜,當種子成熟達到85%時即可收割,收割后及時攤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