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像一個個虔誠的信徒,艱辛地行走在人生的漫漫長途,那些關(guān)于“愛與被愛、恨與被恨”的種種,最終成就了現(xiàn)在更加珍貴的自己。
在近乎于一場“朝圣”的自我蛻變中,小說中呈現(xiàn)的每一個角色,都被一種難以掙脫的宿命感緊緊包圍,卻又不甘地想要實現(xiàn)逆轉(zhuǎn)。從這個意義上講,無論是小說的主角還是配角,都值得肯定、尊重和敬佩。
男主角司育瞞著陸一舟回國,是有一些難以言明的緣由。躲在舞院一個暗處的他,意外窺見了獨自來跳舞的陸一舟,靜默或坦白?這都并非他所愿。那么,該怎樣為他的悄然出現(xiàn)作一個解釋,那就是重新講述姚桉的故事,從一個側(cè)面反映他的愛情觀,也讓他再一次確認了自己對陸一舟的心意。所以,原本是配角的姚桉,出場就很華麗,在后面的敘事中處處表現(xiàn)精彩。姚桉童年所缺失的親人的關(guān)愛,讓她對于親密關(guān)系既渴望又冷酷,既多情又無情。她可以順著自己的心沉迷于愛情,也可以為自己的宏大目標而尋找?guī)褪?。她懂得利用自己所有的?yōu)勢,包括她的聰明才智以及曼妙身軀。她的人生哲學和行為方式似乎逾越了慣常的道德感,她對人、事的掌控似乎信手拈來。她為了到達所謂的“頂點”,甘心錯失司育這樣一個良配。可能在司育眼中,姚桉是一個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的人,但在重逢之時,他還是愿意給曾經(jīng)心愛的女人一份體面。這大概就是不同的人對于愛情的不同認知,有人認為那是人生至高理想,有人認為那只不過是進步的階梯。
有人說,這是一個濫情的時代,我們身在其中難辨真假。寫字的人拿什么奉獻給這個時代?與其說是在講述愛情,不如說是在探討人性。那些未完成的愛情方案,那些不可言說的溫柔,應(yīng)該由誰來解謎?這正是小說對司育賦予理想化色彩的原因。也許,他是一個符號,是一種虛妄,暗示了這樣一種期待:在愛情中回歸人性美好的一面。在諸多的不確定中謀求一個確定的情感歸宿,這其中還交織了深植于角色內(nèi)心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這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風雨同舟與頂峰相見究竟哪種更好,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告訴女性要增強自己獲取幸福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借助他人的力量,這是我在小說中想要表達的核心思想。姚桉是一個完全的功利主義者,但她自身并非弱者,她聰明好學、擁有高學歷、擁有好工作,她完全可以憑借自己的努力達到自己的目標,可她慣于尋找借力和捷徑,最終泡沫破碎,孑然一身。而陸一舟在完全不知司育回國的情況下,展示了自己最令人心動和疼惜的一面。這和姚桉在男人面前精心地謀劃和刻意地偽裝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角落里“偷窺”的司育,已然從一開始的試探和觀察,一瞬間變成了徹底傾心。顯然,這預(yù)示著一個美好而圓滿的結(jié)局。
出于對自己所屬這個性別的偏愛和支持,我在講述故事的同時,從女性的視角出發(fā),在問題根源及破解方式方面作了更加深入的思考,以期與廣大女性朋友自我勉勵、共同成長。盡管身在文字工作中多年,但是嘗試小說創(chuàng)作尚屬首次,在寫法和思想上肯定會有許多不成熟、待商榷的地方,懇請文學界前輩和同儕給予指正指點,先一并謝過。
責任編輯:鐘小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