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滹沱醉代州,半城煙火半城詩?!?/p>
忽然吟出的這句詩,可以作為對家鄉(xiāng)代縣的管中窺豹嗎?
代縣,古稱代州、雁門郡。它歷史悠久,文脈悠遠,是一座傳統(tǒng)與現代交融、文化與山河共生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而代州黃酒是一壇深埋于時光深處的老酒,它窖藏在代州古城里,等待人們開啟它的封印,品味歲月釀造出的甘醇與溫情。
高懸于邊靖樓上的“聲聞四達”“威震三關”兩副亞洲第一巨匾,彰顯著代縣這座名關重鎮(zhèn)的歷史知名度和戰(zhàn)略地位。
“一座酒仙廟,半部黃酒史”,不僅概括了我國北方黃酒的發(fā)展史,也彰顯了代州黃酒產業(yè)發(fā)展的充沛底氣。
北緯38度黃金生物帶、波瀾壯闊的滹沱河,孕育出一壇壇溫潤如玉的黃酒,激發(fā)著代縣黃酒專業(yè)鎮(zhèn)的時代力量。作為中國北派黃酒的杰出代表,千百年來,代州黃酒博大精深的釀造工藝,不僅僅是技術的傳遞,更是情感與精神的接力。它獨特的風味和口感,淋漓盡致地體現了華夏民族淳樸厚道、剛柔相濟的文化特質。代州黃酒,每一次的釀造,都是虔誠的致敬;每一滴的酒水,都是時光的積淀;每一次的品鑒,都是歲月的重溫。在代縣,黃酒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符號,它承接著過去與未來。我們在品味美酒的同時,也領略著人生的智慧,感受著生命的張力與厚重。
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黃酒文化的基因早已深植于人間煙火之中,盈動出多姿多彩的美麗圖景。
代州黃酒中的千年文化
如果要理解中國酒文化,一定繞不開醇厚芳香的代州黃酒。
據乾隆版《代州志》記載,代縣西周時屬并州,秦朝統(tǒng)一后,代縣屬太原郡,始建縣,名曰廣武縣。東漢時期廣武縣改屬雁門郡,隸并州。隋開皇五年,廢雁門郡,并改肆州為代州。可以說,代縣歷為州、郡、道、縣行政治所。聶營鎮(zhèn)東段景遺址酒器的發(fā)掘證實了早在新石器時代晚期,代縣境內已有釀酒活動。據《神農本草》所載,酒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與神農時代。在《世本八種》中已寫道:“儀狄始作,酒醪,變五味,杜康作秣酒?!眱x狄、杜康皆夏朝人,所以可以推測至少夏朝已出現釀酒技術。東漢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漢書·食貨志》載:“天之美祿,帝王所以頤養(yǎng)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yǎng)疾,百禮之會,非酒不行?!鼻宄跷膶W家宋起鳳《裨說·酒品》中說:“代州酒甚佳,味醇,清芬溢齒頰。塞下多艷賞不止,晉酒以此為第一?!苯o予代州黃酒極高的評價。代縣地處古代農耕文明和游牧民族的交接帶,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節(jié)點,代州黃酒是促進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載體。在全縣444處歷史文化遺存中,其中與酒文化有關的就有十余處。
黃酒是古代農業(yè)文明的象征。作為華夏五千年文化的核心標志之一,黃酒書寫著華夏文明的發(fā)展軌跡,承載著人類命運的喜怒哀樂??梢哉f,黃酒見證了代州的繁華,也承載了代州人的心魂。從古代祭祀到現代慶典,從群雄爭霸到繁盛和平,從軍事重隘到文化名城,代州黃酒始終是一個重要角色。伴隨著胡服騎射的民族融合、伴隨著昭君出塞的和親政策、伴隨著雁門之變的大唐崛起、伴隨著楊家將御遼的風雨滄桑、伴隨著晉商惠兼后昆的厚德載物……它一路走來?!澳辖B北代,黃酒不賴”。代州黃酒和南派黃酒雙峰并峙,成為中國黃酒的絕代雙驕。
代州黃酒源于仰韶,興于漢唐,名于宋元,盛于明清,它歷經朝代更迭而經久不衰的事實,在眾多遺址、古籍中得到了證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我們聽到的酒故事十之八九都和黃酒有關。無論是上古舜帝在“柴北岳”時用渾濁的黍米酒祭祀天地,西周周穆王西巡時用黍米酒祈禱平安,戰(zhàn)國趙襄子用米酒誘殺代王,還是周禮中的“無酒不成禮”,又或是三國曹操劉備的“煮酒論英雄”;無論是東晉蘭亭集序的“曲水流觴”,后漢孔融的“樽中酒不空”,唐朝李白的“玉碗盛來琥珀光”,張說的“春酒杯濃琥珀薄”,還是宋朝蘇軾的“應傾半熟鵝黃酒”,張能臣《酒名記》中的“代州金波,又瓊酥”,又或是元代馬致遠的“煮酒燒紅葉”,朱敦儒的“無人共酌松黃酒”,許恕的“天之美祿世之珍”,金代趙秉文的“金波曾醉雁門州”,薩都剌的“黃酒白酪紅櫻珠”,清代曹雪芹的“煽風爐燙酒”……哪一杯少得了黃酒的芳醇?綿延在五千年歷史長河中的微醺,在一場場酣暢淋漓的夜宴雅集中,在一篇篇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中,黃酒醉了古人醉了歷史。
在中華酒文化的長河中,黃酒以其獨有的“溫潤、醇厚”備受推崇。儒家強調“和為貴”,而黃酒醇正、柔和、幽雅、爽口等特征,恰如“中庸”,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包容的精神。黃酒酒性和順、酒味純美、酒體豐滿,不僅是市井生活中的風味佳釀,更是酒文化的獨特代表。古今人文的積淀,南北文化的交融,盡在一杯黃酒佳釀中。相傳鎮(zhèn)守雁門關的楊家將每逢出征,當地百姓都簞食壺漿,以自產黃酒犒勞將士;代州黃酒也被寫入晉商傳奇,出雁門,通南疆,達北漠。英雄與家國,商幫與大漠,代州黃酒把古風道長的俠義一起載入歷史。
釀好酒,代州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滹沱河貫穿全境,金波井、琉璃井水甘而綿,生態(tài)黍米筋道而黏,釀造技藝古老而科學,交通便利,商旅不絕。代州黃酒注定行穩(wěn)致遠。
詩意未酥,酒已半酣。作為中華文化的核心象征與代表之一,黃酒沿著中華五千年文化一路飄香,飄在詩詞里,飄在悠悠歲月中。
自古文人雅士偏愛黃酒,愛的是小酌與微醺背后“花未全開月未圓”的東方哲學。在古代,黃酒被列為皇室貢品,備受貴族官僚喜愛。諸多文人墨客也將黃酒作為激發(fā)創(chuàng)作靈感的源泉,膾炙人口的詩詞歌賦,傳遞著古人對黃酒的贊美之情?!熬拼咴娕d”,詩是我國古代酒文化的重要體現??梢院敛豢鋸埖卣f,若沒有酒的推波助瀾,古代文化的魅力就要遜色許多。有了酒的激蕩,才產生了繁榮亢進的酒文化;有了酒的催發(fā),才誕生了唐代酒文化的符號“李太白”。
中國現當代著名文學家梁實秋曾經說,中國舊式士子出而問世,必須具備四個條件:“一團和氣,兩句歪詩,三斤黃酒,四季衣裳?!彼^一團和氣是說對人要和善,秉持儒家和合之道,也即是古人處世態(tài)度的體現;兩句歪詩,雖則是文人的自嘲,但是沒有些學問,是被人看不起的,這即體現儒家“學而優(yōu)則仕”的觀念;三斤黃酒,是古代文人俠義精神的體現,他們渴望灑脫不羈的人生,崇尚義薄云天的江湖豪情;四季衣裳是對儀表儀態(tài)的重視,中國是禮儀之邦,古人尤其重視衣冠楚楚。梁實秋將“三斤黃酒”與儒家的中和、文人的詩文、儒士的高雅等量齊觀,可見黃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影響。這也是20世紀前半葉中國文人對儒文化的一種詮釋。
古風悠悠,酒香氤氳。帶著那股醇香、飄著那縷神秘,代州黃酒在歷史的風起云涌中處處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在華夏文明這片神奇的沃土上演繹著情懷、抒寫著詩意、傳承著技藝、傳遞著信仰。它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屹立不倒的旗幟圖騰,承載著炎黃子孫的精氣神,是詮釋中華文化內涵、傳遞文化自信的最佳載體之一。它代表著智慧與創(chuàng)造力,承載著無數中國人的情感記憶。
在代州古城的街巷里,聽一聽黃酒流淌的聲音,聞一聞黃酒散發(fā)的香氣,品一品黃酒帶來的味覺享受,就像是在聆聽歷史的低語,感受那些逝去歲月的氣息。在這里,你會發(fā)現,黃酒不僅僅是一種酒飲,它是一段歷史,一種文化,更是一份情感的寄托。無論你漫步于代州古城哪條街巷,那一股股濃郁的酒香,便是最好的向導,引你走進代州黃酒的故事。
想象一下,古城代州,故友相逢,熱情寒暄,在邊靖樓下的酒館坐下,一盤碗坨拌驢肉,一壺代州黃酒,邊吃邊喝,邊喝邊聊,是何等的愜意與暢快!那入口醇香,余味綿長,色似琥珀,狀如瓊漿的精妙,令人為之傾倒。千載滹沱釀出的歲月,與黃酒的芳醇相融,是“流觴曲水、暢敘幽情”的古韻風雅,也是“花未全開月未圓”的適度微醺。在這里,酒不僅僅是酒,它是友情的見證,是承諾的象征,是故鄉(xiāng)的味道。這樣的君子之交,正是代州黃酒文化中的一抹亮色。它不僅僅是一種禮儀,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我們把目光投射到十九世紀的滹沱河畔,在深深的馮氏別墅、南園、知園、書房園,晉商馮天祿、大司馬吳嘉會、文學家馮如京、通政司張崇禮,頻繁在各自園內雅集,那一杯杯“紅酥手”斟滿的黃酒,那“鵝黃酒暖,纖手傳杯任頻斟”的閑適,不僅有暢敘友情的情誼款款,更有“乘蔭撫檜柏,待月蔭藤蘿。結伴來游此,蘭亭繼永和”的翰墨文韻。
黃酒,養(yǎng)育了代州的繁華文明,也養(yǎng)育了代州的文化精神。品飲黃酒,猶如品味人生。一小口代州黃酒下肚,暖意頓時傳遍全身。在寒冷的冬日,黃酒是人們驅寒的良伴;在炎熱的夏日,冰鎮(zhèn)的黃酒更是消暑的佳品。如今,在代州古城黃酒主題文化一條街,樹上掛著的酒詩燈景,家家門頭上懸著的各色酒旗招牌,遠處公共墻面上書就的醒目的“代州黃酒”大字,無不顯示著黃酒在代州人心中的地位。穿越千年的代州黃酒,在勞動人民的經驗積累和現代的科學釀造技藝下,更加醇正、芳香。
代州黃酒,一部流動的歷史,一種傳承的文化。它是《史記》里民族融合的血緣酒,是《漢書》里大宴賓朋的慶典酒,是《黃帝內經》《本草綱目》里救死扶傷的靈藥酒,是《水滸傳》里承古爍今的長盛酒,是楊家將故事里胸懷家國的英雄酒,是酒仙廟碑記里飄香千年的國粹酒,是新時代北派黃酒守正創(chuàng)新的筑夢酒。
華夏五千年文明長河,黃酒綿延其中,銘刻微醺記憶。一滴琥珀酒香,溢出千年韻味,承載著深厚的人文情感。一壇代州黃酒,訴說著古今傳奇,見證著歲月滄桑。
代州古城,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代州黃酒,是喝一口就會愛上的老酒。被譽為“天之美祿”的代州黃酒,盛滿千年文化,是中國文化的典型符號。
代州黃酒的養(yǎng)生密碼
每一朵花都有它盛開的時節(jié),每一條河都有它奔騰的旋律。在時光的長河中,有沒有一種佳釀,它既承載著千年的歷史與文化,又散發(fā)著歷久彌香的獨特魅力,成為健康與生活哲學的完美注腳?
代縣,位于北緯38°的懷抱,四季分明,地形輪廓呈長方形,基本地貌為“兩山夾一川”“七山一水二分田”。北部屬恒山系,南部屬太行山系,中間滹沱河自東向西橫貫全境。代縣“兩山夾一川”的地形特點,溫帶大陸性半干旱氣候,如同一位慈祥的釀造師,用無形之手調控著濕度與溫度,孕育了獨一無二的微生物群落,恰到好處地調和出了代州黃酒釀造所需的溫床。在這里,空氣中的微生物仿佛也被賦予了靈性,它們在季節(jié)的更迭中悄悄生長,為代州黃酒的醇厚風味、獨特品質奠定了基礎。加之以滹沱河深層地下水為水源,以當地特有的黍米為原料,使代州黃酒與浙江紹興黃酒并稱,成就了“南紹北代”的美譽。
作為這一特定歷史地理區(qū)域、特定自然生態(tài)系統(tǒng)和特定生產工藝醞釀產生的區(qū)域特色產品,代州黃酒不僅僅是一種酒飲,它承載著代州人的哲學思想和生活智慧。在代州,釀酒不僅是一門技術,更是一種藝術。每一壇黃酒,都是釀酒工匠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的追求的體現。這一古老而又傳統(tǒng)的“國粹”,有著儒家的文化特性,不僅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儒雅、大度、包容和關愛,更體現了中國人的健康意識。對于喝酒的人來說,黃酒不僅僅是一種酒,更能在黃酒的世界里感受時間的厚重與文化的深沉,在品飲中領悟生活的真諦,在微醺中享受人生的美好。
代州黃酒酒色金黃,溫和醇香,營養(yǎng)豐富,富含21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對人體健康有著諸多益處,被譽為“液體蛋糕”,具有暖胃健腦、舒筋活血、消除疲勞等多重功效。1984年、1988年,代州黃酒連續(xù)兩屆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質產品;2011年,“代州黃酒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9年,代州黃酒入選全國特色食品目錄;2022年,“代州黃酒”團體標準正式公布;2022年9月代州黃酒專業(yè)鎮(zhèn)被確定為山西省首批十大特色專業(yè)鎮(zhèn);2023年,“代縣黃酒產業(yè)集群”被認定為山西省省級中小企業(yè)特色產業(yè)集群;2023年9月,代縣被中國酒業(yè)協會、中國國際酒業(yè)博覽會組委會命名為“世界美酒特色產區(qū)中國黃酒之鄉(xiāng)”。
糧為酒之肉,糧精才會酒醇。當第一縷颯爽秋風拂過一望無際的黍田,金黃色的黍谷在陽光下泛著溫暖的光澤,這便是黃酒故事的開始。代州黃酒之所以口味獨特,首先要源于北緯38°黃金生物帶坡地旱作代州黍米,因當地晝夜溫差大,生長周期長,富含蛋白質、維生素B族、E族、硒、鐵、銅等微量元素,因此比周邊其他地區(qū)所產黍米品質較高,是釀造黃酒最理想的黍米,是典型的綠色產品。
水乃酒之血,水清才會酒冽。滹沱河東西橫貫代縣全境,南北兩山地下多為沙礫石地層,地下水在流動過程中,沙礫石起到了獨特的過濾作用,深層地下水水質甘洌,可直接飲用,為釀酒的上乘好水。宋代的河東刺史王綱書撰的《敕建圓果禪寺塔記》中記載:“寺有井曰金波井,釀酒甚香,亦沙境勝跡也?!贝萑恕⒚鞒_封府訓導、詩人王鑰《金波井》一詩曰:“寒泉誰鑿北城阿,一脈弘澄靜若何?玉鑒影開涵石,銅瓶聲墜動金波。煎茶試味知音少,釀酒凝香破悶多。莫怪《水經》題未及,伯芻雁塞不曾過。”
技為酒之魂,古法才是酒魂。千百年的古法傳承,深度挖掘不同朝代的釀造技藝,獨特的北派黃酒釀造工藝,成就了色澤金黃、口感醇厚的代州黃酒品質,保持了多元性、地域性和時代性,每一滴都散發(fā)著歷史的醇香。
代州黃酒的釀造,是一場時間與自然的對話。精選上乘的黍米,經過精心的浸泡、煮熬,直至它們釋放出最純粹的香氣。隨后的發(fā)酵過程,仿佛是自然界的一次魔法,將簡單的黍米轉化為液體的琥珀,每一滴都蘊含著自然的精粹與匠人的智慧。壓榨、過濾、殺菌,每一步都透露著匠人的細膩與堅持,最終勾調、灌裝,一瓶瓶醇厚的黃酒就此誕生,帶著匠人的溫度,靜待知音。
這釀造技藝看似簡單,但制曲、發(fā)酵、熟化、熬制、焦糖炒制等多個工藝過程,只能由經驗豐富的師傅操作,憑目觀、手感及鼻聞來控制,一些經驗只能根據不同的氣候條件去感悟,無法用語言文字表述,一些技術要求至今無法形成具體的理論指標,全憑經驗掌握,從制作技藝來看屬于典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代州黃酒,如同歲月沉淀后的人生智慧,耐人尋味。它的每一步工序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每一次發(fā)酵都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每一滴都蘊含著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代州黃酒采用典型的北方釀造工藝,早在北宋年間,代州黃酒便是“尋常人家,酒肆遍布”,且在明清時期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制酒技藝,尤其明代以后,釀酒業(yè)開始由家庭釀制向手工作坊過渡,釀造規(guī)模不斷擴大。到了民國時期,釀酒手工作坊已經遍及全縣城。代州黃酒流傳千年,形成了一套獨特的釀制技藝,涉及食品學、營養(yǎng)學、化學、微生物學多學科知識,在浸、煮、晾、酵、榨、煎、濾等工藝流程后,方成佳釀。
中國人有著悠久的農耕歷史,主食多為五谷雜糧,體質多偏寒。黃酒正是因其溫補性質,成為調和身體的良藥,也最符合中國人的口味,溫而不烈、含而不露,蘊含著諸子百家的國學精華。這種適合中國人體質和口味的特性,使得黃酒在歷史長河中經久不衰。在《本草綱目》中,至少有200多個藥方需要黃酒炮制,它可以通血脈、養(yǎng)脾氣、厚腸胃、潤皮膚,緩解疲勞、舒緩神經、滋補身體。因此,它不僅僅是一種酒,更是一本歷史悠久的養(yǎng)生寶典,一門深藏不露的醫(yī)學藝術。它不僅能給味蕾帶來愉悅,更能為身體提供必需的營養(yǎng)成分。
穿越千年的黃酒,集勞動人民經驗積累和現代科學釀造技藝為一體,受到人們追捧。在一路發(fā)展中,它還有一個身份——中藥。根據中醫(yī)理論,黃酒可以引行藥勢,“通血脈,厚腸胃,潤皮膚,散濕氣……養(yǎng)脾氣,扶肝,除風,下氣……熱飲之甚良。”在中藥治療中,黃酒常常被用作藥物的輔助劑,幫助藥物更好地發(fā)揮作用。這種配合使用可以提高治療效果,加速康復進程。《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有“其在腸胃,酒醪之所及也?!北怡o認為黃酒可用于治療腸胃疾病。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諸酒醇镵不同,惟米酒入藥用?!边@里所說的米酒就是黃酒。唐代藥王孫思邈,在代州修仙采藥時,也視黃酒為百藥之長。
代州黃酒,那一滴滴琥珀色的液體,蘊含著四季的精華與時間的溫柔,它擁有穿越千年的養(yǎng)生超能力,不僅能夠滿足人們的口感需求,還能夠滿足人們的健康需求,是我國歷史最悠久的酒種,也是中華民族文化中獨特的一分子。有詩贊曰:“代州黃酒何佳釀,千年傳承味更芳。香飄四溢聞者醉,金波蕩漾琥珀光。一酌解憂愁云散,再飲舒懷壽而康。醉臥花間君莫笑,怡然自得樂無疆?!?/p>
如今,代州黃酒產業(yè)在創(chuàng)新中不斷煥發(fā)新生,傳統(tǒng)的黃酒釀造技藝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僅提升了黃酒的品質,還拓寬了產業(yè)的發(fā)展道路。黃酒企業(yè)加大研發(fā)投入,提升產品品質,創(chuàng)新營銷模式,利用直播電商等新型銷售平臺,通過線上直播、互動營銷等方式,打造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銷售模式,為消費者提供更加便捷、全面的購物體驗。
時光荏苒,歲月如歌。作為典型的中華民族文化符號,黃酒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情感,不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和情感的寄托。在今天這個快節(jié)奏的社會里,讓我們在品嘗黃酒的同時,也品味著那份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韻味,感受那份溫暖和感動,留下一抹不可磨滅的印記。
因為,代州黃酒的每一次創(chuàng)新,都是對傳統(tǒng)的深情回望和對未來的勇敢展望;它的每一步跨越,都是對歷史的尊重和對未來的積極探索。
未來,代州黃酒還有更多的可能性等待著我們去發(fā)掘。
代州黃酒與美食的完美邂逅
黃酒輕抿,雅韻生活。
我們的餐桌上,離不開一壺醇香的黃酒。所謂“無酒不成席”。黃酒是聯系人們情感的紐帶。在微醺的雅韻中,黃酒會引領我們走進一個全新的生活美學領域。
中國人之所以熱愛黃酒,是因為它代表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蘊含著人們的情感和家庭紐帶。一杯鋒芒內斂的黃酒,就是對品酒人格局的精準詮釋——謙和恭謹的品性,中正有度的風范,以及人情練達的智慧。
世界最古老的釀酒技藝始于黃酒。黃酒堪稱酒的鼻祖,是世界美酒的活文物,它是與啤酒、葡萄酒齊名的“世界三大古酒”,釀造技藝從無間斷傳承至今。黃酒被譽為“最適合中國餐桌的佐餐佳飲”,在餐桌上,一壺代州黃酒不僅能帶給我們味覺上的享受,更能帶給我們身心上的健康與愉悅,它在調和氣氛、增進友誼同時,還能傳遞文化、傳承歷史。無論是從歷史地位還是養(yǎng)生價值來看,黃酒都是我們的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明末清初思想家、書法家、醫(yī)學家傅山先生,用代州黃酒等原料研制出的地方小吃“頭腦”,至今仍是人們餐桌上百吃不厭的美味。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代州黃酒以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中華民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節(jié)日里的聚會,少不了溫一壺黃酒助興。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飲品,一種古老的東方釀造藝術,黃酒還常常被用于烹飪。要烹飪出色味俱全的菜肴,離不開祛腥、去膻、解膩、增香、添味的代州黃酒。黃酒中的有益成分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中和油脂的攝入,使得炒菜更加健康。同時,黃酒的加入也能減少食鹽的使用,有助于控制飲食中的鈉含量,這對于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患者來說尤為重要。
黃酒不僅能夠為菜品增色添香,還能夠提升菜肴的營養(yǎng)價值。黃酒炒菜的魅力在于其獨特的調味效果。黃酒有一種濃烈的香氣,能夠為菜品帶來獨特的風味,使之更加美味可口。同時,黃酒還具有溫和的調味作用,不僅不會掩蓋食材原味,還能夠更好地增進食材的色澤和口感。
黃酒與清炒時蔬、蒜蓉菜心、白灼芥藍等素菜的搭配,能夠提升素菜的風味,使其不再單調。黃酒的微甜和淡雅的酒香,能夠增強素菜的清香,讓人在享用中,既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鮮美,又能體會到黃酒帶來的味覺升華。肉類在黃酒的提味下則更加鮮嫩,特別是一些經過黃酒腌制的肉類,風味更是獨特。魚與黃酒的結合,是中國飲食文化中的經典。清蒸鱸魚的鮮美,紅燒鯉魚的醇厚,慢燉草魚的香嫩,每一種烹飪方式都能夠與黃酒的香醇完美融合,有效地中和魚肉的腥味,突出魚的鮮美,讓人口齒生香,食之忘俗。因了黃酒,家常炒菜清爽利口,因了黃酒,烤制美食香味濃郁。
無論是家庭聚餐還是朋友小聚,一道道用黃酒精心調制的佳肴,總能讓人回味無窮,給人留下難忘的美食記憶。
在代縣這片古老而又年輕的土地上,黃酒從來都不只是一種簡單的飲品,它是歷史長河中流淌的文化,是文人墨客情感的寄托,是尋常百姓生活的情趣。在忙碌的生活中,不妨慢下來,品一杯溫潤的黃酒,搭配一道心儀的佳肴,享受那一刻的寧靜與滿足。美食與美酒的結合,不僅是味覺的享受,更是生活情趣的一種提升。
“花看半開,酒飲微醉”。明代萬歷年間學者洪應明在《菜根譚》中的這句經典,道出了黃酒與人生哲學的巧妙關聯。代州黃酒不僅滋養(yǎng)了千年的文化底蘊,更蘊含著深厚的人生哲理。從選料、浸泡、蒸煮、發(fā)酵到陳釀,每一個步驟都凝聚了匠人的心血和智慧,不急不躁,不疾不徐。正如真正的高手,往往懂得藏巧于拙,下定決心要做的事情,就要不動聲色一直向前,不炫技,不張揚,而是在默默中精進,于無聲處聽驚雷。
代州黃酒里的深切浪漫
黃酒里,有中國人才懂的深切浪漫。
總有人說中國人不懂浪漫,但總被中國人的浪漫感動得熱淚盈眶。中國式的浪漫,它是一種根植在歸屬感中的認同感,含蓄且悠長,溫暖而深情,懂的人才懂。
一壇芳香清冽的黃酒,不僅承載著中國酒的悠久歷史,也蘊藏著古代名士雅士的軼事傳說。正因如此,在央視紀錄片《底色見華夏》的黃酒篇中,將黃酒描述為“中國人的月光”,以“五千年的風流與浪漫”來形容黃酒的韻味。月色萬古,而經典不衰,把酒問青天的雅致幽情,伴隨悠悠酒香綿延至今。
代州黃酒,初嘗之下,似乎只是淡淡的甜潤,仿佛滹沱春水,溫柔地滑過舌尖,不帶一絲鋒芒。然而,正是這份初見的柔和,往往讓人低估了它內在的力量。如同一位謙謙君子,外表溫文爾雅,內心卻蘊藏著堅韌與深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那股“內剛”逐漸顯露,酒勁慢慢攀爬心頭,讓人不經意間沉醉于其深厚而不失細膩的韻味之中。
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黃酒常常被賦予了豐富的象征意義。它是團圓、喜慶、友誼和愛情的象征。它不僅僅是一種酒,更是一種情感的寄托,一種生活的態(tài)度,一種才子佳人間的浪漫。一壺醇厚黃酒,從歷史深處走來。它沒有白酒的濃烈和火辣,卻以溫和復古的氣息給文人以創(chuàng)造的靈感;它沒有葡萄酒浪漫溫馨的氛圍,卻以脫塵出世的瀟灑和曠達,在才子佳人觥籌交錯里淺吟低唱;它沒有啤酒那種普世價值觀念,卻以歷史的厚重在中華文化中流芳千古。
人生就像一杯黃酒,需要我們慢慢品味,慢慢領略其中的醇香。在經歷中成長,珍惜每一個當下,用心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與感動,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更加精彩和充實。
但求一壺黃酒香,長醉不醒又何妨。
在代縣,每一壇黃酒都是一段故事,是北緯38°獨有的氣候與人文情懷的完美融合。它不僅僅是一種滋味的體驗,更是一次穿越時空的心靈之旅。當你輕酌一口黃酒,仿佛能聽到四季的低語,感受到時間的流轉,體會到那份源自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醇厚與甘甜。代州黃酒作為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傳承者,同時也是現代生活中的溫馨點綴。它生動詮釋了中國哲學的儒釋道、中國氣質的風雅頌、中國餐桌的家春秋。在佳節(jié)團聚的時刻,一杯黃酒,暖人心扉,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在朋友相聚的時刻,一瓶黃酒,讓歡聲笑語更加濃烈;在戀人相約的時刻,一醉黃酒,情深意切,盡在不言中。每一滴醇厚的酒液,都是時間的見證,是情感的凝結,也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此刻,日常的繁忙和憂慮仿佛都煙消云散,只剩下眼前的這份愉悅和放松。
在代縣,黃酒還有著另一層含義,它是代縣人的待客佳釀,是代縣人的極品驕傲。代州黃酒的美妙之處在于,它不僅僅是一種飲品,更是一種情感的媒介。它能夠讓人在品味的同時,感受到一種深深的浪漫。這種浪漫,不同于西方的熱烈與激情,而是蘊含了一種東方特有的含蓄與深邃,就如同中國古代的詩詞歌賦,言簡意賅而意蘊悠長。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代州黃酒以其獨特的釀造工藝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成為了人們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共品一壺好酒,分享彼此的喜悅和祝福,這已成為代州人獨特的文化習慣。
代州黃酒,溫潤如玉而味道純正,如同一位溫文爾雅的君子,既不張揚也不平淡,成為東方美學的象征。它是陽光與發(fā)酵菌的交融,是風雪與歲月的對話,時間賦予了它獨特的魅力。當你輕酌一口黃酒,仿佛能聽到四季的低語,感受到時間的流轉,體會到那份源自自然又超越自然的醇厚與甘甜。有詩贊曰“曲水流觴黃酒香,黍米發(fā)酵技藝長。宮廷御飲傳佳話,絲綢之路醉胡羌。歲月沉淀味更醇,杯中盛滿歷史長。文人墨客詩行醉,匠心獨具品自揚。”
在代州黃酒的世界里,浪漫不僅僅是花前月下的甜言蜜語,更是歲月靜好中的相濡以沫,它不需要華麗的言辭和繁復的儀式,只需要那份默契與懂得。當兩個人舉杯共飲,眼神交匯間,所有的情感都融入了這一杯黃酒之中。這種浪漫,無需言語,卻勝過千言萬語。
代州黃酒里的浪漫,是中國人才能讀懂的浪漫。它不僅僅是一種情感的表達,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一盅黃酒能品出數千年的滄海桑田,數百人的艱苦傳承,數十載的重建保護,一灣水的四季冷暖,一畝田的含辛茹苦,一壺酒的風花雪月……一句“米酒不醉人人自醉,代縣黃酒不摻水”更是將代縣人的浪漫與淳厚體現得淋漓盡致。一杯代州黃酒,會讓心底最柔軟的鄉(xiāng)愁慢慢流淌而出。
酒逢知己千杯少,酒遇才子文章多。中國人認定好的文字都要有酒來輔佐。金元以來,代州出薩都剌、王鑰、馮如京、馮志沂、馮婉琳等詩詞大家,恰恰是黃酒悄然打開了藝術創(chuàng)作的閘門,讓他們靈感如泉涌,成就了一段段文化傳奇。從這個意義來說,黃酒也許能居一功吧。假使莎士比亞寫愛情喜劇時有杯黃酒在手,或許能寫出帶洋味兒的湯顯祖的味道。代州黃酒的醇香具有幻境,不烈不溫,不薄不水,是一種綿綿的溫暖。正如我讀《雁門集》,常有一副畫面躍然眼前:一盞燭燈,一壺黃酒,兩盤炒素,薩都剌與佳人燈下對飲,酒至半酣,揮毫潑墨,筆走龍蛇,家國天下,豪氣干云。這或許就是中國式的、大道至簡的浪漫吧。
在這個快節(jié)奏的時代,人們往往忽略了歲月沉淀下來的那份醇厚與從容。代州黃酒仿佛一位智者,以其獨有的浪漫,提醒我們在繁忙的生活中按下暫停鍵,去感受那些被忽略的美好,細細品味生活的每一刻。正如品酒,不急于一時的暢飲,而是享受那份由淺入深,由淡轉濃的過程。在黃酒的陪伴下,讓我們的生活也如酒一般,外在平和,內里充滿力量,即使面對生活的波瀾,也能從容不迫,自有一番風味。我們何不放慢腳步,品味一杯代州黃酒穿越千年的醇香,品味歲月的深度,感受歷史的溫度,感受那種古風與時尚的交融,體會那份屬于中國人的浪漫情懷。
這浪漫,來自于代州黃酒文化蘊含著的處世之道,來自于代縣人因黃酒而得以豐富的精神世界,來自于黃酒氤氳出的中華五千年文化的精髓,更來自于新發(fā)展格局下,代州黃酒守正創(chuàng)新,重塑歷史品牌輝煌,乘著專業(yè)鎮(zhèn)建設的東風,打造北方黃酒酒都,構筑酒旅融合、產城融合兩大軸線,全力打造“名酒+名鎮(zhèn)”“名酒+名關”“名酒+名城”“名酒+名將”的“名酒+”矩陣,持續(xù)拓展品牌效益,提升區(qū)域影響,與汾陽市、紹興市分別建立“汾白代黃,天下晉酒”“南紹北代,和潤天下”戰(zhàn)略合作關系,組織專業(yè)鎮(zhèn)酒企參加各類展會、論壇,在瀘州、長沙、上海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會,全方位開啟了代州黃酒產業(yè)高質量發(fā)展新局面,推動代州黃酒走出山西,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代州黃酒,歷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它不僅僅是一種飲品,它還是這片土地與人民情感的紐帶,是歷史與現代對話的橋梁。在這片北緯38°的土地上,每一代釀酒師都像是自然的使者,他們傳承著古老的技藝,同時也不斷創(chuàng)新,讓黃酒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新的光彩。
時間釀造了黃酒,也鐫刻了歲月的痕跡。代州黃酒在時間的洗禮下愈發(fā)醇厚,韻味十足。拔地而起的黃酒小鎮(zhèn)是代縣的“金名片”,被冠以“世界特色美酒產區(qū)中國黃酒之鄉(xiāng)”的美譽,承載著打造文化產業(yè)新高地的重托。如果說雁門關的奇特險峻是大自然的饋贈,代縣文化名城的厚重宏博是歷史的贈予,那么代州黃酒的悠長韻味就是歷史與自然對這方土地的眷顧。眼前正在建設中的北方黃酒之都——代縣黃酒特色專業(yè)鎮(zhèn),無疑是當代人對這塊土地的回饋,是留給后人的又一人文地標。
一方水土釀造一方美酒,一方美酒振興一方經濟。代州黃酒作為中國黃酒的重要代表之一,肩負著助推產業(yè)全國化的使命。經過歷史的洗禮,代州黃酒產業(yè)已經踏上復興之路,本著產業(yè)、社區(qū)、生態(tài)、文化一體開發(fā)的思路,發(fā)揮龍頭企業(yè)帶動作用,優(yōu)化產品結構、品牌結構、市場結構,以黃酒專業(yè)鎮(zhèn)建設為契機,聚企成鏈、助鏈成群、集群成鎮(zhèn),瞄準更大的消費市場,輻射周邊縣市形成若干融合發(fā)展示范區(qū),以專業(yè)鎮(zhèn)建設為抓手的產城融合發(fā)展格局正在構建。黃酒文化的厚度,正在轉化為產業(yè)發(fā)展的高度。
今日之代縣,山水之美,五谷之美,生態(tài)之美,名勝之美,黃酒之美,文化之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古老的代州黃酒,這顆忻州雜糧產業(yè)鏈上的璀璨“明珠”,正以新質生產力的身份譜寫新的輝煌與傳奇。
雁門關下的代州,不曾辜負每一個時代。
代州黃酒,不曾遺忘每一段歷史,依舊是雁門大地汩汩流淌的血脈。
【作者簡介】李九龍,山西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省內外多家報刊。曾獲全國稅收詩詞大賽二等獎,山西省稅務系統(tǒng)報告文學主題征文一等獎,山西省稅務系統(tǒng)文藝創(chuàng)作評比一等獎等獎項。作品入選《一樹春風千萬枝》《全國稅收詩詞大賽獲獎作品集》《不熄的生命火焰》《中國現代創(chuàng)新理論文集》等多個選本,出版?zhèn)€人作品集《散羽飄飄》。
責任編輯:鐘小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