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靜(江蘇省宿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江蘇 宿遷 223800)
高血壓屬于臨床最常見的內科疾病之一,指循環(huán)系統(tǒng)內血液對血管內壁的壓力超過正常范圍,一旦患病便需要終身接受治療,目前尚未研究出可完全治愈該病癥的藥物或方案[1]。高血壓的危害在于對血管內壁長時間高壓影響,可以引發(fā)腦卒中、心肌梗死、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病變,還有部分患者可引起肝臟、腎臟等血管病變,臨床致死率相對較高。H型高血壓屬于原發(fā)性高血壓的一種,該類患者存在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情況,相比于歐美等國家,我國H型高血壓發(fā)病率相對較高,分析可能和遺傳因子、飲食習慣、生活環(huán)境等密切相關[2]。該類患者和單純高血壓相比發(fā)生血栓的概率更高,因此在疾病診斷或病情評估時可應用血栓彈力圖,該技術包含纖維蛋白的形成速度、溶解狀態(tài)、凝狀堅固性、彈力度的指標,運用這四種指標可以繪制成特殊圖形,即可評估血栓形成的風險,也能判斷H型高血壓患者的病情程度[3]。本次研究將2022年7月-2023年7月宿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作為觀察組,對比同期等量健康體檢者,分析血栓彈力圖評估血栓風險的價值,具體內容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7月-2023年7月宿遷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收治的高血壓患者86例作為觀察組研究對象,男性49例,女性37例,年齡40-60歲,平均(51.29±2.11)歲。其中單純高血壓患者43例,H型高血壓患者43例。以同期于該院接受體檢的健康者86例作為對照組研究對象,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齡41-60歲,平均(51.31±2.14)歲。納入標準:①觀察組患者確診高血壓疾病,其中H型高血壓患者符合《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4]中的診斷標準;②同意參與配合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血壓者;②凝血功能障礙者;③孕產(chǎn)婦;④合并精神方面疾病者。對比兩組受檢者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取得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傳統(tǒng)凝血指標檢驗方法 采集兩組受檢者的血液樣本,無需刻意選擇空腹狀態(tài)下采血。選擇肘窩主靜脈穿刺,每名受檢者共采集2ml血樣即可,隨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送往檢驗科,以轉速4000r/min的速度離心5分鐘,將離心后血樣放入全自動凝血分析設備中,啟動后自動得出相關讀數(shù),檢驗指標包括凝血酶原時間(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時間(TT)、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Fg)。
1.2.2 血栓彈力圖檢測方法 采集兩組受檢者血樣,無需空腹,同樣選擇肘窩主靜脈穿刺,每名受檢者共采集2ml血樣即可。隨后在規(guī)定時間內送往檢驗科。當血樣到達檢驗科室后,立即檢測,使用DRNX-Ⅲ型血栓彈力圖儀檢驗,分別記錄反應時間(R)、最大振幅(MA值)、K值、α角、LY30、EPL值,其中R、MA、K值、α角均體現(xiàn)血液的凝固情況;LY30、EPL則反映了MA值確定后的30分鐘內血凝塊溶解的百分比。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患者凝血指標對比:分別比較觀察組高血壓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者凝血功能指標檢測結果,分析組間統(tǒng)計學意義。②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對比兩組受檢者血栓彈力圖各項指標。③觀察組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針對觀察組高血壓患者疾病不同類型,比較血栓彈力圖各項檢測結果的統(tǒng)計學意義。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選用SPSS27.0作為本次研究所用統(tǒng)計學軟件,計數(shù)資料結果以n(%)形式記錄,經(jīng)χ2驗證;計量資料結果以形式記錄,經(jīng)t驗證;以P<0.05表示組間對比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
2.1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對比 通過分析檢測結果顯示,觀察組高血壓患者與對照組健康體檢者凝血指標測定值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凝血指標對比
2.2 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 觀察組患者血栓彈力圖指標中,MA值、α角、EPL值及LY30均明顯高于對照組,R值、K值低于對照組(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
2.3 觀察組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 結合觀察組患者不同類型,H型高血壓患者MA值、α角、EPL值及LY30均明顯高于單純高血壓患者,R值與K值低于單純高血壓患者(P<0.05),如表3所示。
表3 觀察組不同類型高血壓患者血栓彈力圖指標對比
H型高血壓即是在高血壓基礎上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后者主要表現(xiàn)為血液當中同型半胱氨酸異常升高,并且伴有葉酸、維生素B族等的攝入量不足的問題,屬于代謝障礙性疾病[5]。該類特殊型高血壓患者的治療難度更高,也更容易在發(fā)病后產(chǎn)生血栓、粥樣硬化斑塊等,和部分冠脈阻塞、腦血管病變、心臟病等均有密切關聯(lián)。當血液環(huán)境當中的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增加后,會直接影響血管內皮細胞的穩(wěn)定,使其更容易產(chǎn)生破損,也更容易被血小板等物質附著,還會使血管的功能紊亂[6]。
有臨床研究指出,H型高血壓產(chǎn)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是普通高血壓群體的5倍以上,是健康群體的25-30倍[7]。因此臨床對該病癥的重視程度較高,需盡早完成確診工作,以實際情況為基礎實施相關治療,以便控制后續(xù)的心腦血管病變風險[8]。血栓彈力圖屬于系統(tǒng)性檢驗技術,其能夠對人體內的凝血、纖溶狀態(tài)給予化驗,借此評估循環(huán)系統(tǒng)中的凝血功能全貌,預判血栓的形成風險[9]。從本次研究結果可見,觀察組的PT為(10.19±0.66)s,對照組為(10.06±0.71)s,二者無明顯差異,且兩組的APTT、TT、Fg也無明顯差異,說明使用常規(guī)凝血指標難以確認H型高血壓患者。而根據(jù)血栓彈力圖檢測結果可見,H型高血壓組MA值為(72.14±5.27)mm,明顯高于對照組的(59.03±5.05)mm,且α角、EPL值、LY30值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而R值、K值則明顯低于對照組,即通過血栓彈力圖能夠鑒別健康群體和H型高血壓患者。此外,H型高血壓患者的上述各項指標和單純高血壓患者比較也存在相同的差異,說明該檢驗方法還可用于鑒別普通高血壓和H型高血壓[10]。
總之,利用血栓彈力圖可一定程度預測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栓風險,為進一步預防與治療疾病提供指導,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