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遠
(北京城市快軌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北京 100071)
北京市中低速磁浮交通示范線(北京S1 線)的線路全長10.2 km,起點石廠站,終點蘋果園站,全線設8 座車站,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車。2017 年12月30 日,石廠站至金安橋站7 站開始載客試運營,2021 年12 月30 日,蘋果園站開始載客試運營。
湖南鳳凰磁浮觀光快線全長9.1 km,設車站4座,預留車站2 座,起點鳳凰古城站,終點鳳凰等待站,采用中低速磁浮列車,于2022 年5 月1 日開始載客試運營。
北京S1 線信號系統(tǒng)正線采用的感應環(huán)線基于通信的列車控制系統(tǒng)(CBTC),系統(tǒng)具備連續(xù)式控制級及聯(lián)鎖控制級。車輛段采用聯(lián)鎖級控制列車運行,列車駕駛模式為限制人工駕駛模式(RM)或者非限制人工駕駛模式(EUM)。
鳳凰磁浮快線正線采用基于無線通信的CBTC系統(tǒng),系統(tǒng)具備連續(xù)式控制級、點式控制級以及聯(lián)鎖控制級。車輛段采用聯(lián)鎖級控制列車運行,列車駕駛模式為RM 模式或EUM 模式。
中低速磁浮道岔比較特殊,道岔活動梁為整體轉動,未導通的道岔開向軌道是懸空的。當列車運行至未導通的道岔時,列車繼續(xù)前行存在跳崖風險,需要考慮車輛段RM 模式下的闖紅燈防護方案。
車輛段內列車運行在聯(lián)鎖控制級下, RM 模式為車輛段正常的列車駕駛模式。
車輛段闖紅燈防護的重點為防止列車“跳崖”。以車輛段三開道岔為例,三開道岔由道岔活動梁和道岔剁梁構成,其中道岔活動梁是可以轉動,道岔剁梁固定不動,在正常線路和道岔活動梁之間起連接作用,如圖1 所示。
圖1 三開道岔平面示意Fig.1 Three-throw turnout diagram
在圖1 中,三開道岔左側的道岔剁梁位置為岔頭,三開道岔右側的道岔剁梁位置為岔尾。
當列車1 從岔頭向岔尾方向運行時,道岔活動梁總是和正常線路1、2 或3 中的一條連接(此處不考慮道岔轉動不到位或正在轉換過程中),列車1不會存在“跳崖”風險。
當列車2 從岔尾向岔頭方向運行時,道岔活動梁可能和正常線路1、2 中的一條連接而沒有和線路3 連接,列車2 向前運行時,可能會存在“跳崖”風險。
因此,車輛段闖紅燈防護的范圍主要為對出庫的信號機進行防護,段內其他區(qū)域內不配置RM 模式下的闖紅燈防護功能。
下面主要介紹北京S1 線和鳳凰磁浮快線車輛段闖紅燈防護方案。
北京S1 線車輛段闖紅燈設備主要包括聯(lián)鎖、車地通信(TWC)環(huán)線設備和車載設備。
北京S1 線正線車地通信采用TWC 環(huán)線設備進行車地雙向通信,利用環(huán)線邊界和環(huán)線交叉點進行位置校正。車輛段TWC 設備僅進行地到車單向通信,車載ATP 在車輛段內沒有定位,不向地面發(fā)送列車位置報告。車輛段聯(lián)鎖向地面TWC 發(fā)送設備發(fā)送地面信號機狀態(tài)信息,地面TWC 發(fā)送設備將信息送到軌旁環(huán)線上,車載TWC 收到信息后送給車載列車自動防護(ATP)進行處理。
在出庫調車信號機前方鋪設TWC 環(huán)線設備,用于向列車發(fā)送地面信號機的顯示狀態(tài)。在日檢線、洗車線、吹掃線、周檢線、月檢線出庫信號機外方設置TWC 環(huán)線,環(huán)線布置如圖2 所示。環(huán)線設置不影響列車動車試閘。
圖2 車輛段出庫環(huán)線布置示意Fig.2 Depot exit loop layout diagram
為使列車在出庫時有效接收地面環(huán)線信息,車輛段內出庫信號機每段環(huán)線長度10 m,庫內信號機外方布置4 m,信號機內方布置6 m,環(huán)線長度設置10 m。為使平衡環(huán)線參數(shù),不做位置校正,在環(huán)線中間5 m 處設置1 個交叉點。
聯(lián)鎖根據(jù)進路狀態(tài)和信號機狀態(tài)向TWC 環(huán)線發(fā)送出庫信號機狀態(tài)信息,正常工作時,信號機狀態(tài)信息包括:紅燈信號、白燈信號、無效信號。當出庫信號機紅燈時,發(fā)送紅燈信號;當出庫信號機白燈時,發(fā)送白燈信號;當反向入庫進路鎖閉后,環(huán)線向車載設備發(fā)送無效信號。
在RM 模式下,車載設備通過地面TWC 環(huán)線設備接收到列車前方信號機的狀態(tài)。如果列車前方信號機為允許信號白燈,車載ATP 允許列車前行;如果前方信號機為禁止信號紅燈,車載ATP 將立即施加緊急制動,并在車載人機界面上進行相應顯示,此時司機若要向前推進列車,需要切除ATP;如果車載ATP 未收到信號或收到無效信號,均不做任何處理,仍按之前駕駛模式繼續(xù)運行。
根據(jù)車載TWC 天線安裝位置、地面環(huán)線距危險點的距離以及根據(jù)安全制動模型計算的列車制動距離,列車出庫運行速度需≤8 km/h,滿足目前運營庫內運行速度≤5 km/h 的規(guī)定。
對于未裝載ATP 列車或者列車處于EUM 模式下,不具備闖紅燈防護功能,需人工保證安全,按照地面信號顯示行車。車輛段內工程車線、定修線、臨修線和廠修線信號機前方未鋪設闖紅燈環(huán)線,不具備闖紅燈防護功能,需人工保證安全,按照地面信號顯示行車。
鳳凰磁浮快線車輛段闖紅燈防護設備主要包括聯(lián)鎖、地面電子單元(LEU)、應答器和車載設備。
如圖3 所示,鳳凰磁浮快線正線采用無線進行車地雙向通信,采用應答器進行位置校準和地車信息傳遞。車輛段采用應答器進行位置校準和地車信息傳遞,無源應答器用于向車載傳輸固定信息,有源應答器除向車載傳輸固定信息外,還可傳輸變化信息。車輛段聯(lián)鎖通過LEU 向軌旁主應答器(有源應答器)發(fā)送信號機狀態(tài)報文,車載應答器傳輸模塊(BTM)收到信息后傳送給車載ATP,車載ATP 根據(jù)收到的信息進行處理。
圖3 車輛段闖紅燈工作原理Fig.3 Depot running red light working principle
聯(lián)鎖通過LEU 向主應答器發(fā)送信號機狀態(tài)報文。報文分為:紅燈報文(禁止信號)、黃燈報文(列車進路允許信號)、白燈報文(調車進路允許信號)、紅黃報文(引導信號)以及默認報文。
闖紅燈防護原則如下。
車輛段內闖紅燈防護應答器成組設置。如圖4所示,B1 與VB,B2 與VB 各為一組闖紅燈防護應答器。VB 為主應答器,是有源應答器,可以向列車傳輸信號機燈位信息。B1 為無源應答器,用于列車正常方向運行時,在通過VB 時建立定位。B2 為無源應答器,為避免無定位的回庫列車通過主信號應答器VB 讀到紅燈報文后導致非預期的緊急制動,用于列車在反方向通過主應答器VB 前建立列車定位。
圖4 車輛段出庫應答器布置示意Fig.4 Balise layout diagram of depot exit line
當列車有定位時,闖紅燈防護功能才具備方向性,當闖紅燈防護報文與列車運行方向一致時,才會觸發(fā)緊急制動,該功能不會影響相反方向運行的列車通過主信號應答器。當列車順序通過B1 與VB,讀到VB 中的紅燈報文時,執(zhí)行闖紅燈防護功能;當列車順序通過B2 與VB 時,不執(zhí)行闖紅燈防護功能。
當列車沒有定位時,闖紅燈功能無方向性,若未收到B1 或者B2 應答器報文,列車無論從任何方向讀取到主信號應答器VB 中的紅燈報文,均會觸發(fā)緊急制動。
當先收到應答器B1 時,車載ATP 對闖紅燈防護應答器組中有源應答器丟失、默認報文或報文無法解析時,按闖紅燈防護處理,觸發(fā)列車緊急制動。當先收到應答器B2 時,車載ATP 對上述情況不按闖紅燈防護處理,不觸發(fā)列車緊急制動。
根據(jù)主信號應答器距前方危險點的距離,以及安全制動模型計算的列車制動距離,列車在RM 模式出庫時,速度不應大于15 km/h。
對于未裝載ATP 列車或者列車處于EUM 模式下,無法實現(xiàn)闖紅燈防護功能,需要人工保證安全,按照地面信號顯示行車。
中低速磁浮道岔比較特殊,車輛段采用RM 模式,通過車輛段RM 模式闖紅燈防護方案,可以有效對列車誤闖紅燈進行防護。同時,對于未裝載車載ATP 的列車、列車處于EUM 模式下以及部分不設置闖紅燈防護的區(qū)域,不具備闖紅燈防護功能,需要采取管理措施,人工保證安全。技術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結合才是構成安全運營的整體控制方式。
隨著技術的進步,部分地鐵車輛段采用自動化車輛段,可以對車輛段闖紅燈進行更有效的防護。對于中低速磁浮交通來講,自動化車輛段是未來的發(fā)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