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玲
(遵義市第一人民醫(yī)院,遵義醫(y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貴州 遵義 563000)
帶狀皰疹后遺神經(jīng)痛(PHN)是帶狀皰疹的常見并發(fā)癥,目前尚無有效的治愈方法,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微創(chuàng)介入治療及其他方案治療,以延緩疾病進展,緩解疼痛。針對此病患者,臨床除了要積極治療外,輔以高質(zhì)量的護理干預也十分重要,能夠有效控制疼痛,緩解由疾病引起的睡眠和情緒障礙等問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1]。研究顯示,有效的疼痛護理干預是一種規(guī)范、科學的護理模式,能夠針對PHN 的特點,從生理、心理維度給予患者有效干預,有助于側面提升治療效果,保障患者健康安全[2]。本研究分析了疼痛護理在PHN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研究結果匯總報道如下。
研究時間界定為2022 年1 月至2023 年1 月,以該時間段我院疼痛科收治的80 例PHN 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符合PHN 的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均知曉本次研究的方法與目的,并簽署了知情同意書;研究通過了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合并免疫系統(tǒng)疾病者;存在認知障礙或交流困難者;不配合本次研究者。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將納入對象分為干預組和常模組,每組各40 例。干預組中男性22 例(55.00%),女性18 例(45.00%),平均年齡(65.15±8.55)歲;常模組中男性20 例(50.00%),女性20 例(50.00%),平均年齡(65.42±8.53)歲。兩組基線資料同質(zhì)化(P>0.05),可對比。
給予常模組常規(guī)護理,包括:保證患者住院環(huán)境的舒適,在日常用藥以及其他治療手段方面給予患者正確的指導,向患者及其家屬進行帶狀皰疹及后遺神經(jīng)痛相關知識的宣教,并在生活方面給予患者足夠的關心。在此基礎上,給予干預組多維度疼痛護理,方法如下:(1)成立疼痛護理小組。組長由護士長擔任,小組成員經(jīng)討論共同制定標準化的護理流程,并在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加強對小組成員進行職業(yè)技能培訓,組織專科醫(yī)生和護士學習PHN的原因及疼痛控制措施。(2)生理疼痛干預。指導患者通過冥想、打哈欠、嘆息等方式來緩解身體的疼痛和緊張感。當患者出現(xiàn)疼痛時,可以調(diào)整自己的呼吸,如先深吸氣,維持3 ~5 s 后再緩慢呼氣,盡量放慢呼吸節(jié)奏,通過將注意力轉移到呼吸上來緩解疼痛。(3)心理護理。通過發(fā)放宣傳單、口頭宣教、播放影像資料等方式,向患者及其家屬宣傳PHN 在自我管理、自我護理方面的注意事項。在宣教過程中要注意語氣、措辭,以患者能接受、理解的語言宣教,這樣既不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沉重的負擔,又能達到良好的宣教效果,提升患者對治療和護理的依從性。PHN患者經(jīng)常會因為劇烈的神經(jīng)痛而出現(xiàn)焦慮、煩躁等負性情緒,這對于疼痛控制是不利的。在臨床治療及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并就疼痛產(chǎn)生的原因予以詳細解釋,強調(diào)積極配合治療的重要性,并開展心理疏導,使患者掌握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信息技術,通過微信群聊的方式組織病友之間進行溝通交流,醫(yī)護人員可以在群內(nèi)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
1.3.1 疼痛程度 (1)疼痛評分:干預前后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兩組的疼痛情況,評分范圍0 ~10 分,評分與疼痛程度成正比[4]。(2)血清痛覺調(diào)節(jié)因子水平:干預前后采集兩組的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經(jīng)離心分離血清,測定神經(jīng)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5-羥色胺(5-HT)水平。
1.3.2 負性情緒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兩組有無負性情緒及其嚴重程度,SAS 評分、SDS 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的負性情緒越嚴重[5]。其中SAS 中包括焦慮、驚恐、發(fā)瘋感、軀體疼痛、乏力、靜坐不能、頭昏、暈厥感、睡眠障礙九個條目,各條目與SAS 總分間的相關系數(shù)大于0.5,各條目間相關系數(shù)平均數(shù)為0.439,說明SAS 各條目間有一定的相關性,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該量表與Hamilton 焦慮評分量表的Pearson 相關系數(shù)為0.3650,Spearman 等級相關系數(shù)為0.341,說明SAS 有較高的效度。SDS 的Cronbach’sα 系數(shù)為0.879,重測信度組內(nèi)相關系數(shù)(ICC)為0.945,效標效度檢驗顯示,SDS 總分與醫(y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總分相關系數(shù)為0.596,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3 個公因子,方差貢獻率為61.415%,表明SDS 具有較好的信效度,可作為綜合醫(yī)院抑郁情緒的篩查工具。
1.3.3 睡眠質(zhì)量 分別于干預前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zhì)量指數(shù)量表(PSQI)評價兩組的睡眠質(zhì)量,評分范圍0 ~21 分,評分越低表示睡眠質(zhì)量越高[6]。PSQI的Cronbach’sα 系數(shù)為0.82,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內(nèi)部一致性。此外,PSQI 的結構效度也得到了證實,其結構方差為0.72,表明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PSQI的分類效度也得到了證實,其分類準確率為0.81,表明具有良好的分類效度??傊?,PSQI 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評估睡眠質(zhì)量。
1.3.4 護理滿意度 以自擬滿意度測評問卷調(diào)查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該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為0.85,表明其具有較高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對問卷調(diào)查的結果進行Pearson 相關性分析以檢驗其準則效度,結果r=0.628,P<0.01,說明該問卷具有較好的準則效度?;颊呖筛鶕?jù)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打分,分值范圍為0 ~100 分,其中總分≥60 分為對護理滿意(問卷具體內(nèi)容見表1)。經(jīng)信度分析,該問卷的信度系數(shù)為0.93。問卷制定的過程中得到患者、護士長及護理專家的共同參與和評價,專家評價協(xié)調(diào)一致性系數(shù)為0.88,專家權威程度系數(shù)Cr=0.87,證實其具有較好的內(nèi)容效度。
表1 自擬滿意度測評問卷
研究數(shù)據(jù)以SPSS 20.0 軟件處理,檢驗方法主要為t檢驗(計量資料:±s)、卡方檢驗(計數(shù)資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判定標準:P<0.05。
干預前,兩組的VAS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VAS 評分低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評分的對比(分,± s)
表2 兩組干預前后VAS 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VA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常模組(n=40) 7.65±0.19 3.03±0.65干預組(n=40) 7.66±0.16 2.55±0.42 t 值 0.255 3.923 P 值 0.800 <0.001
干預前,兩組的NSE、5-HT 水平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NSE 水平低于常模組,5-HT 水平高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痛覺調(diào)節(jié)因子水平的對比(ng/mL,± s)
表3 兩組干預前后血清痛覺調(diào)節(jié)因子水平的對比(ng/mL,± s)
組別 NSE 5-HT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常模組(n=40) 13.81±2.62 13.21±2.08 241.28±68.34 341.21±87.23干預組(n=40) 13.74±2.51 10.57±2.43 242.16±68.32 388.54±87.24 t 值 0.122 5.220 0.058 2.426 P 值 0.903 <0.001 0.954 0.018
干預前,兩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SAS 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的對比(分,± s)
表4 兩組干預前后SAS 評分、SDS 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SAS 評分 SDS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常模組(n=40) 53.16±5.22 44.96±5.82 53.21±6.24 46.91±5.51干預組(n=40) 52.56±5.31 39.78±5.25 53.24±6.32 39.65±5.35 t 值 0.510 4.180 0.021 5.979 P 值 0.612 <0.001 0.983 0.005
干預前,兩組的PSQI 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干預組的PSQI 評分低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5。
表5 兩組干預前后PSQI 評分的對比(分,± s)
表5 兩組干預前后PSQI 評分的對比(分,± s)
組別 PSQI 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常模組(n=40) 16.12±4.11 10.23±1.35干預組(n=40) 15.85±3.79 7.54±1.33 t 值 0.305 8.977 P 值 0.761 <0.001
干預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常模組(P<0.05)。詳見表6。
表6 兩組護理滿意度的對比[例(%)]
目前,PHN 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仍不清楚,也沒有特異的治療方法,但多數(shù)學者認為可能是由于患者自身免疫功能低下,皰疹病毒反復發(fā)作所致。目前,臨床對PHN 患者多采取抗病毒、鎮(zhèn)痛、營養(yǎng)神經(jīng)等措施治療,以達到緩解疼痛、促進病情恢復的目的[7-8]。以往臨床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主要是針對疾病的護理,并沒有涉及心理層面及疼痛的控制,因此干預效果并不理想。疼痛護理是一種涉及心理、生理、家庭、社會等多個方面的系統(tǒng)性護理措施,能夠通過多種方式來緩解患者的疼痛,并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心態(tài),提高治療配合度,從而減輕疼痛,提高睡眠質(zhì)量和生活質(zhì)量[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干預組的VAS 評分和NSE 水平均低于常模組,5-HT水平高于常模組(P<0.05)。表明疼痛護理對PHN患者的疼痛緩解幫助較大。護理后,干預組的SAS 評分、SDS 評分和PSQI 評分均低于常模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常模組(P<0.05)。說明疼痛護理能減輕PHN 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睡眠質(zhì)量和護理滿意度。疼痛護理中,從科普宣教、護理人員培訓,到為患者提供生理、心理多維度的護理,無不體現(xiàn)出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從而使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得到緩解,并維持更健康規(guī)律的作息,由此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也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疼痛護理中,構建了醫(yī)護協(xié)同一體的工作模式,在疼痛管理中護理人員同醫(yī)生密切溝通,組建多學科疼痛管理隊伍,在用藥和物理治療期間,督促患者合理用藥,監(jiān)測其生命體征,預防并及時處理患者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在社區(qū)康復干預方面,疼痛護理利用社區(qū)資源對患者的能力、機會、動機等方面進行激勵,通過借助社區(qū)資源、與衛(wèi)生保健人員溝通、解決問題和進行決策,能夠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有效緩解疼痛,提高生活質(zhì)量。針對疼痛帶來的心理問題,疼痛護理也能通過行為認知和暗示等方法,對患者及其家屬開展疼痛健康教育、心理疏導,通過疏解負性情緒來緩解疼痛,增加鎮(zhèn)痛療效。
綜上所述,對PHN 患者進行疼痛護理的效果良好,在緩解疼痛、改善血清痛覺調(diào)節(jié)因子水平方面均有良好表現(xiàn),護理后患者負性情緒、睡眠質(zhì)量均得到改善,護理滿意度較高,護理方法較為可靠,對促進疾病轉歸具有積極意義,因此該護理模式在臨床上的應用價值較高。本研究的缺點是樣本量小,結論有局限性,如采用不同的照護方法對患者的影響也許與其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有關,并非與照護方法有直接關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應逐步擴大樣本量,并延長隨訪時間,同時要考慮到研究對象的文化素質(zhì)等因素,對疼痛護理在PHN 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更為深入的研究,以期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