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群
一、觀察能力的重要性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一切外部信息都要通過觀察才能進入大腦。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促進寫作能力提升的有效途徑。觀察力是指對周圍環(huán)境和細節(jié)的敏銳感知和深刻的理解能力,它是我們通過器官獲取信息,分析和理解周圍世界的能力。觀察力對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都很重要,它有助于我們更全面地了解事物。觀察主體如果能夠在觀察中看到更多細節(jié),且能從細節(jié)中判斷出事物的本質,那么其觀察能力就很強,反之則弱。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提到寫作就頭疼,在面對寫作題目時腦子里一片空白,總覺得無內容可寫,即便動筆,寫出來的作文內容也很空洞,其原因主要在于缺少寫作素材。寫作素材是寫作的基礎,而敏銳的觀察力能使學生積累更多的素材。觀察力不是天生就有的,它需要后天不斷培養(yǎng)才能逐漸形成。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讓他們在觀察的過程中思考,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很更多的寫作素材,還對學生的審美水平、人格塑造有著積極意義。
二、初中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必要性
1.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客觀世界是由各種事物和現(xiàn)象組成的,這些事物和現(xiàn)象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它們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相互轉化,形成一個復雜而有機的整體。由此可見,客觀事物并不是單一存在的,事物與事物都有著邏輯聯(lián)系。觀察是一個有目的的、有計劃的、相對持久的感知過程。然而,觀察不等于用眼睛看,它要求觀察者能夠從事物表象出發(fā)深入挖掘事物的本質和內涵。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周邊事物,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之后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久而久之,學生會逐步具備觀察能力和觀察素養(yǎng),能夠將觀察到的內容有機地融合,對事物會有更清晰的認識,思考也會更加深入。
2.可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初中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認知能力和思維方式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響。中學生相比小學生已經(jīng)有了很強的感知能力,他們能更加敏銳地感知到外界的刺激,能夠更清楚地辨別和識別各種感覺。對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時要有所側重,可以在觀察方向和觀察方法等方面給予指導,逐漸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語文核心素養(yǎng)是語文學科所特有的,它主要包括“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fā)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而寫作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與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密切聯(lián)系。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將寫作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同時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水平等。這樣能幫助學生不斷積累寫作素材,讓學生發(fā)現(xiàn)生活之美、語文之美,能大大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3.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目前,大多數(shù)學生不愿意主動寫作,怕寫作文。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在面對寫作題目時,總是無話可說,無內容可寫,但迫于壓力只能勉強動筆,結果可想而知,寫出來的文章存在各種問題,如語句不通、層次不明、邏輯不清等等。在畫一幅畫之前,創(chuàng)作者會先花大量的時間去觀察,胸有成竹了才開始動筆作畫。其實,寫作和畫畫是相似的。學生要想寫好文章,也得先學會觀察,要在觀察的過程收集記錄信息,然后整合成寫作素材。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在觀察中不斷積累,潛移默化地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可以觀察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和社會現(xiàn)象,并適當做記錄,也可以觀察身邊形形色色的人。與此同時,教師應引導學生將積累的素材運用于日常作文中,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三、初中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1.觀察單一化
寫作是傳遞思想,表達情感的途徑。然而,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會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的作文內容空泛,很少有細節(jié)描寫,且缺少真情實感。對此,學生也很困惑,明明觀察了,也有了一定的寫作素材,為什么還是寫不好呢?其實,觀察是立體的,全方位的,不是平面的、單一的。人對外界的感知大多來自視覺和聽覺,教師應引導學生多感官參與,去聽、去摸、去嘗。如讓學生寫春風,大部分學生都寫道:“春風輕輕地吹,吹在臉上很舒服。”很少會有學生寫春風的聲音,以及其中裹挾的氣味等等。善于寫作的人,感受力會比常人更加敏銳,觀察也更細致。另外,觀察是需要注入情感的,我們常說“觸景生情”,可若一個人沒有豐富的情感,是很難對外物產(chǎn)生感情的。寫作亦如此,只要用心才能寫出真正感人的文章。
2.思考不深刻
每一件事物都有表面上的一面和內在的一面,如果只局限在表面,不認真思考,就很難了解事物的本質,從而發(fā)現(xiàn)其真正的價值。同樣,在寫作過程中,學生若直接將自己看到的、聽到的內容寫入作文中,不去思考整合,寫出來的文章內容也是很難吸引人的。要想寫好作文,應能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要能從一個事物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事物,甚至要能從一個事物或一種現(xiàn)象得出一個社會的命題。當然,這種由現(xiàn)象看到本質的過程是需要深度思考的。因此,寫作教學不僅要訓練學生對客觀事物的觀察感知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初中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的有效策略
1.有意識地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有著極強的好奇心,對新事物、新知識充滿了渴望。對于感興趣的事物,他們愿意主動去探究、去嘗試。因此,教師可以抓住他們的這一心理特點,采取靈活的教學方法,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實際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觀察,如帶學生親近大自然、利用多媒體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養(yǎng)自己喜歡的植物觀察其生長過程等等,幫助學生養(yǎng)成愛觀察的習慣,從而主動去觀察世界、探索世界。另外,教師在課堂上應多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如文中寫景的部分作者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語言運用有什么樣的特點?作者想表達什么情感?等等,引導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學完一篇課文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將文本內容代入到生活中,對比觀察生活中的事物與書本里作者描寫的有什么區(qū)別,讓學生意識到觀察的重要性??傊?,學生有了敏銳的觀察力,就能抓住很多細節(jié),且能很好地把握客觀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為之后的寫作打下堅實基礎。
2.教會觀察方法,提升觀察能力
在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周邊事物,要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的觀察技巧和觀察方法,這樣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常用的觀察方法有三種,最基礎的是按順序觀察。任何事物都具備一定的規(guī)律性,通過觀察和研究能了解事物的本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運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可以讓其按照一定的順序了解客觀事物,這樣學生能快速領會,并運用于實際寫作中。例如,在“寫人要抓住特點”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自我觀察,可以從外貌、穿著、行為舉止等方面觀察,然后將自己的明顯特征寫出來。另外的觀察方法是比較觀察。比較觀察是將不同的事物或不同條件下的同一事物聯(lián)系起來觀察,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二者之間的差異,以捕捉住它們各自的特征。由此可見,比較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充分的認識。因此,教師在寫作教學過程中也應讓學生靈活運用和掌握比較觀察法。例如,可以讓學生觀察狗狗吃東西前后的狀態(tài),然后將其前后的變化用文字表達出來。教師先讓學生觀察狗狗找食物的樣子,可以將它的動作、神態(tài)等記錄下來,然后觀察狗狗吃飽后的樣子,并記錄下來,緊接著從動作、神態(tài)等方面進行比較。最后,教師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將狗狗吃飽前后的狀態(tài)變化用文字表達出來。還一種是多方位觀察。世上的事物都是立體的、多面的,要想看清其本質,就要學會全方位觀察。對此,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各個方面觀察事物,加深學生對事物的了解。例如,可以讓學生到野外觀察一朵花。很多學生都會觀察花的顏色、形狀等,這個時候,教師可以給出其他的觀察角度,讓學生觀察與花有關的事物,如花的枝干什么樣的、花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等等。學會多方位觀察,學生的觀察能力能大幅度地提升,其思維能力也能同步提高。
3.貼近生活,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
觀察能力的提升需要一個長期堅持的過程,這就需要學生有自主觀察的行為習慣。然而,大多數(shù)學生在平日里不善于觀察,因此,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觀察的樂趣,幫助學生養(yǎng)成觀察習慣,讓觀察成為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一旦有了敏銳的觀察力,且能將知識經(jīng)驗和生活常識結合在一起,學生就會自主寫作,寫出來的文章內容會更加生動,極具感染力。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將寫作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走進生活、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美,這樣能使學生逐漸感受到觀察的樂趣,從而形成觀察習慣。例如,在“學寫游記”的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帶學生去春游,讓學生親身觀察感受。春游結束,可以讓學生以“你眼里的春天”為話題寫一篇作文。這種寫作教學方式貼近生活,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助于提升教學效率。其次,教師在幫助學生形成觀察習慣的過程中,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能操之過急。經(jīng)過長時間的有效訓練,學生會逐漸形成觀察習慣,這對提升其寫作能力很有幫助。
4.要集中目標抓住所觀察的事物
在觀察中,學生首先遇到的問題是觀察什么。以到公園里尋找春天的腳步為例。公園里有樹木、花草、房屋等,我們應該觀察什么呢?這就要根據(jù)觀察的目的去選擇。到公園是為了尋找春天的腳步,那么我們就應觀察能表現(xiàn)春天來了的事物,如地上的小草綠了沒有?柳樹發(fā)芽了沒有?南方的燕子飛回來沒有?黃色的迎春花開了沒有?等等,這些事物的變化都是春天到來的信號,應該著力觀察;對那些早春特點表現(xiàn)不明顯的事物,就可以少花些功夫,以免分散注意力。由此可見,學生若明白根據(jù)觀察目的確定觀察對象,就能找準觀察目標,從而獲取到對寫作有用的素材。
5.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目前,仍有部分教師在寫作教學中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注重教授寫作方法和技巧,忽略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以致學生的寫作能力很難提高。在實際寫作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靈活選擇教學方法,以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等。例如,在對“寫作的順序”進行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與四季特點相關的圖片或視頻,以吸引學生注意力,讓學生認真觀察,從而感受到四季的變化。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以小組的形式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總結四季變化的規(guī)律,并用文字寫下來,與同學分享。以上這種寫作教學方法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