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倩,孫兆菲,田玉偉,胡明蕾,耿寒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河南省護理醫(yī)學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 肝膽胰腺外科二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0003)
外科手術是臨床治療肝癌的首選方式之一,可切除腫瘤,延長患者生存時間,但手術創(chuàng)傷性大,易使患者術后出現(xiàn)應激反應,增加胸腔積液、感染、膽瘺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影響患者術后康復[1]。因而,肝癌患者術后積極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降低其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具有重要意義。既往常規(guī)護理干預以飲食指導、宣教為主,但護理內(nèi)容較為傳統(tǒng),部分患者未能獲得理想護理效果[2]。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將循證理念和快速康復理念相結合,制定切實符合患者護理需求的護理干預計劃,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術后康復[3]。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肝癌患者術后應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的護理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河南省人民醫(y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行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治療的86例肝癌患者分為對照組(n=43)和觀察組(n=43),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對照組男32例,女11例;年齡 57~72歲,平均(63.58±3.34)歲;腫瘤位置肝左葉20例,肝右葉23例;臨床分期Ⅰb期14例,Ⅱa期17例,Ⅱb期4例,Ⅲa期8例;腫瘤直徑6~17 cm,平均(12.44±2.03)cm;體重指數(shù)19.72~25.28 kg·m-2,平均(22.31±1.49)kg·m-2;病理分型肝細胞癌40例,膽管細胞癌3例。觀察組男31例,女12例;年齡58~72歲,平均(64.72±3.42)歲;腫瘤位置肝左葉19例,肝右葉24例;臨床分期Ⅰb期13例,Ⅱa期18例,Ⅱb期7例,Ⅲa期5例;腫瘤直徑7~19 cm,平均(12.60±2.75)cm;體重指數(shù)20.38~24.84 kg·m-2,平均(22.27±0.98)kg·m-2;病理分型肝細胞癌37例,膽管細胞癌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P>0.05),具有可對比性。
納入標準:(1)符合肝癌診斷標準[4];(2)接受腹腔鏡肝癌切除術治療;(3)單發(fā)腫瘤;(4)凝血功能正常;(5)意識正常,無溝通障礙。排除標準:(1)癌細胞發(fā)生遠處轉移;(2)繼發(fā)性肝癌;(3)合并免疫性疾病;(4)合并心功能不全;(5)復發(fā)性肝癌;(6)先天肝功能不全。
1.3.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護理干預。術后給予患者吸氧、心電監(jiān)護,密切觀察患者病情變化,護理人員囑咐患者術后3 d內(nèi)以流質飲食為主,3 d后可逐漸過渡至半流質飲食、正常飲食,飲食需以富含蛋白質、維生素類食物為主,禁食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護理人員囑咐患者術后注意皮膚護理,但不可觸碰切口,護理人員定時檢查手術切口,并進行清潔換藥處理。護理人員在術后每日觀察引流管內(nèi)引流液的形狀及顏色,保持引流管通暢。護理人員指導患者術后可適當下床活動,可先在床邊站立,待適應后由家屬攙扶慢慢行走。持續(xù)干預至患者出院。
1.3.2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接受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1)建立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小組。由護士長、主管護士、責任護士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安排小組成員具體工作,明確責任分工,主管護士對責任護士護理工作進行指導,同時發(fā)揮管理、監(jiān)督的作用,以提高護理質量,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為基礎制定有循證依據(jù)的護理措施。(2)訓練干預。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認為早期進行活動有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且可促進胃腸道蠕動,促進排氣排便,有利于切口愈合?;颊咝g后6 h內(nèi)取去枕平臥位,6 h后取半臥位,護理人員指導患者以鼻吸氣,縮唇呼氣的方式進行鍛煉,每次10組,每次30 min。術后1 d,護理人員指導患者活動上肢、肩關節(jié)及膝關節(jié),每次10 min,每日3次;肢體訓練結束后休息30 min,指導患者用健側握住床側圍欄自行坐起30 min,每日3次。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咳痰訓練及腹式呼吸訓練,咳痰訓練:深吸一口氣后屏氣3~5 s后,進行兩三次咳嗽,鼓勵患者將痰咳出,必要時幫助患者輕叩背部。腹式呼吸:指導患者先放松全身肌肉,緩慢閉上眼,將手放在肚臍部位,指導患者用鼻吸氣和呼氣,吸氣時輕輕擴張腹肌,保持吸氣6~7 s,然后將慢慢呼氣6~7 s,然后進行循環(huán),每次5 min,每日3次。術后2 d,護理人員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指導家屬攙扶患者下床行走,每次30 m,每日3次;無法下床的患者對其進行抬臀訓練,每組10次,每日10組。術后3 d開始,對于可下床行走的患者每日漸進式增加行走距離;無法下床的患者指導其坐于床邊,活動四肢,并嘗試在家屬的攙扶下先站立在床邊,再逐步扶床行走。(3)飲食干預??焖倏祻屯饪评砟钫J為早期促進胃腸功能恢復,可加快機體免疫功能的恢復,有利于縮短患者術后恢復時間,降低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颊咭庾R清醒后,指導患者進行吞咽訓練,護理人員講述食物類型,患者想象食物進行空吞咽,訓練吞咽動作;術后6 h,可喂服患者溫開水;術后24 h,可根據(jù)患者腸胃功能恢復情況,遵醫(yī)囑進食,但飲食需以高蛋白、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等流食為主,待胃腸道適應后,可遵醫(yī)囑逐漸過渡至正常飲食。(4)管道護理。快速康復外科理念認為胃管、尿管、引流管可增加患者感染發(fā)生風險,且易影響患者術后早期活動,影響患者術后恢復。①胃管:術后患者腸鳴音恢復、肛門排氣后,可夾閉胃管,患者無腹脹、腹痛癥狀,24 h后拔除胃管。②肝下引流管:護理人員每日更換引流袋,患者在取仰臥位時,引流袋不可高于腋中線水平,起身活動時,引流袋不可高于手術切口,并記錄引流量和引流液顏色、性狀及變化情況,當引流量<5 mL時,拔除引流管,若引流液過多、顏色過深立即通知醫(yī)生。③尿管:護理人員每日準確記錄尿量,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術后1 d拔除尿管。持續(xù)干預至患者出院。
(1)術后康復進程:記錄患者術后首次排氣、進食、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2)并發(fā)癥:分別統(tǒng)計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3)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調查表評估,量表共10個項目,總分0~10分,分為滿意(≥8分)、基本滿意(5~7分)、不滿意(<5分),總滿意率為滿意率、基本滿意率之和。
觀察組首次排氣、進食、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術后康復進程
觀察組術后積液、肺不張、感染、膽瘺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并發(fā)癥[n(%)]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護理滿意度[n(%)]
肝癌多發(fā)生于中老年人,中老年人身體功能衰退,加上術中麻醉藥物的使用、手術器械的牽拉等因素,易增加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影響患者術后康復,故在術后給予護理干預尤為重要[5]。常規(guī)護理干預僅通過宣教使患者盡早下床活動,但部分患者由于擔心切口裂開,不敢下床活動,導致臥床時間較長,機體功能恢復緩慢,進而延長患者術后康復時間[6]。因此,需積極探尋更為有效的護理干預方案。由護士長、主管護士、責任護士組成,護士長擔任組長,負責安排小組成員具體工作,明確責任分工,主管護士對責任護士護理工作進行指導,同時發(fā)揮管理、監(jiān)督的作用,以提高護理質量,以快速康復外科理念為基礎制定有循證依據(jù)的護理措施。
本研究中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術后康復進程均短于對照組,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可加快肝癌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分析其原因,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組建以護士長為組長的護理干預小組,且對每位護理人員進行責任劃分,可明確每位護理人員的職責和任務,避免護理人員重復進行干預,同時有利于增強護理人員之間的配合能力及合作能力,可提高護理效率,進而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提高護理質量。此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在術后6 h指導患者取半臥位,并進行深呼吸鍛煉,可促進身體機能的恢復,術后2 d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下床活動或進行抬臀訓練,可促進腸蠕動的恢復,使患者盡早排氣,進而可早期進食,以補充機體營養(yǎng)需求,促進患者術后康復進程,同時在術后3 d開始指導患者進行活動,可促進機體新陳代謝,促進血液循環(huán),加速機體愈合能力,進而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7-8]。本研究觀察兩組術后積液、感染、肺不張、膽瘺的總發(fā)生率,結果顯示,觀察組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肝癌患者術后采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可降低術后積液、感染、肺不張、膽瘺的總發(fā)生率。分析其原因,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通過指導患者進行深呼吸訓練、腹式呼吸訓練,可減輕腹部壓力刺激,還可幫助患者松弛肌肉,進而緩解切口疼痛,同時使胸廓進行有規(guī)律的擴張和放松,以預防肺炎、肺不張的發(fā)生;同時指導患者進行咳痰訓練可幫助患者痰液咳出,以減少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9-10]。肝癌患者術后需留置胃管、尿管、引流管,術后留置胃管可緩解腸道壓力,促進胃腸道排氣,但尿管長期留置可能引起尿路感染;而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在患者術后1 d拔除尿管,且加強對引流管的觀察,在引流量<5 mL時,及時拔除引流管,有利于預防感染的發(fā)生[11-12]。此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在患者術后6 h指導患者取半臥位,可預防膽汁流出形成膽瘺;同時通過引流管護理,控制引流袋位置,可預防患者在起身、翻身時導致引流液傾倒,以預防感染的發(fā)生;每日更換引流袋,密切關注引流液顏色、性狀及變化情況,保持引流管暢通,有利于預防積液的發(fā)生[13-14]。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表明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可提高肝癌患者術后護理滿意度。分析其原因,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以患者為中心,在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制定有循證依據(jù)的護理措施,通過科學、有效的循證醫(yī)學護理措施幫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動及進食,降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利于促進患者術后康復,同時縮短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減少患者住院費用。此外,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通過訓練、飲食、管道護理等措施為患者提供全面的護理服務,可滿足患者的護理需求,使患者感受到護理人員的專業(yè)性和系統(tǒng)性,同時切實提高了患者術后的康復速度,使患者感受到了護理工作的有效性,最終有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15]。
快速康復外科理念下的集束干預可加快肝癌患者術后康復進程,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