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莎,周敏,田華靈,徐偉春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淋巴乳腺綜合內(nèi)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淋巴瘤是一種常見的惡性腫瘤,其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放療及免疫治療,化療為常用治療方式,但由于其副作用大、治療周期長等原因,淋巴瘤化療患者常常存在化療按時完成率低、自我管理能力不足以及疾病進展恐懼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治療效果和生活質(zhì)量[1]。因此,提高淋巴瘤化療患者的治療依從性,關(guān)注精神心理狀態(tài)有重要意義。國內(nèi)外研究多探討淋巴瘤化療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治療效果、化療的不良反應和治療方案的選擇等,對于如如何提高化療按時完成率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問題的研究相對較少[2]。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是一種以癥狀為中心,通過對患者進行科學、全面、系統(tǒng)的健康教育,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和應對自身病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3]。本研究將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應用于淋巴瘤化療患者,觀察其對患者化療按時完成率、自我管理能力及疾病進展恐懼的影響。
選取2022年5—12月醫(yī)院收治的90例淋巴瘤化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45例。納入標準:確診為淋巴瘤;首次接受化療;年齡>18歲;能夠配合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惡性腫瘤;精神異?;蛞庾R不清醒,無法正常溝通、交流;隨訪失聯(lián)。對照組男22例,女23例;年齡19~66歲,平均(47.18±8.36)歲;腫瘤分期Ⅰ期3例,Ⅱ期12例,Ⅲ期17例,Ⅳ期13例。觀察組男21例,女24例,年齡19~66歲,平均(48.02±8.02)歲;腫瘤分期Ⅰ期4例,Ⅱ期11例,Ⅲ期16例,Ⅳ期14例。兩組性別、年齡、腫瘤分期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
1.2.1對照組
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向淋巴瘤化療患者提供標準的健康教育資料,包括化療的基本知識、副作用管理、飲食營養(yǎng)、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識。干預3個化療周期。
1.2.2觀察組
接受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1)建立癥狀管理團隊。團隊成員包括資深專科醫(yī)生、護士、營養(yǎng)師、社工。團隊負責制定干預方案、提供教育指導、記錄患者癥狀等工作,協(xié)調(diào)和管理患者在化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癥狀和副作用,定期會診了解患者的治療進程和癥狀情況,對干預方案進行評估和調(diào)整。(2)癥狀評估和管理。詳細介紹淋巴瘤化療可能出現(xiàn)的常見副作用和癥狀,例如惡心、嘔吐、腹瀉、便秘等。介紹癥狀評估的工具,鼓勵患者定期記錄自己的癥狀。指導患者癥狀監(jiān)測,包括化療期間,每天定時記錄體溫、心率、呼吸頻率、血壓等生命體征的變化,囑患者及時向醫(yī)生或癥狀管理團隊報告任何癥狀的變化,包括副作用和不適癥狀。提供一些癥狀緩解措施指導,例如使用止吐藥物、飲食調(diào)整、運動等。(3)藥物管理。①化療藥物認知:詳細介紹化療藥物的名稱、作用、用藥途徑、用藥劑量、用藥周期等。②化療藥物的儲存和處置:保持藥品干燥、防潮、避光等,指導患者正確地處置化療藥物殘留和廢棄物。③藥物相互作用和禁忌事項:告知患者哪些藥物不能和化療藥物同時使用,例如某些抗生素、止痛藥、中草藥等。(4)營養(yǎng)管理。根據(jù)患者的營養(yǎng)目標和膳食狀況,制定具體的膳食計劃,與藥物管理緊密結(jié)合,避免食物和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定期進行膳食調(diào)查和評估,及時進行調(diào)整和優(yōu)化。(5)情感管理。①心理咨詢服務: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情緒狀態(tài),了解情緒波動的原因和影響。針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的特殊需求,提供針對性的心理支持。建立在線心理咨詢平臺,提供在線咨詢服務。②群體和家庭支持:專業(yè)心理醫(yī)生及其他淋巴瘤化療患者共同組成群體支持小組,患者可分享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了解他人的經(jīng)驗和應對方法,互相支持、鼓勵,建立良好的社交支持網(wǎng)絡,減輕孤獨感和恐懼感;對患者家屬進行淋巴瘤和化療的相關(guān)知識教育,囑家屬對患者的身心狀況予以更多關(guān)注,提供必要的生活照顧和幫助。③放松技巧:醫(yī)護人員向患者傳授幾種科學有效且簡單易行的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漸進性肌肉松弛、瑜伽等,并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6)定期回訪。
1.3.1化療按時完成率
分別于各化療周期結(jié)束后進行評價,根據(jù)化療方案上的時間表,通過患者自我報告結(jié)合電話隨訪的形式記錄患者的化療完成情況。
1.3.2健康知識知曉情況
采用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調(diào)查問卷[4]進行評價,問卷包括化療的目的和原理(5個條目)、副作用和并發(fā)癥的知曉情況(10個條目)、營養(yǎng)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8個條目)、情感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6個條目)共4個維度,每個條目根據(jù)完全不知道、知道一些、知道較多、非常熟悉分別計分0~3分,上述4個維度總分分別為15、30、24、18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越好,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45。
1.3.3自我管理能力
采用自我管理能力量表[5]進行評價,量表包含自我目標設定(5個條目)、自我調(diào)節(jié)(6個條目)、自我激勵(4個條目)、自我評價(5個條目)、自我反饋(5個條目)共5個維度,各條目評分0~4分,上述維度總分分別為20、24、16、20、2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量表Cronbach’sα系數(shù)為0.883。
1.3.4疾病進展恐懼[6]
采用焦慮狀態(tài)-特質(zhì)問卷進行評價,包含狀態(tài)焦慮量表、特質(zhì)焦慮量表兩部分,均包含20個條目,總分為80分,分值越高表明疾病進展恐懼越嚴重。
1.3.5不良反應
惡心、嘔吐、白細胞減少、疲勞乏力、神經(jīng)病理反應等。
觀察組各化療周期化療按時完成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化療按時完成率比較[n(%)]
兩組患者干預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調(diào)查問卷化療的目的和原理、副作用和并發(fā)癥的知曉情況、營養(yǎng)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情感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健康知識知曉情況比較分)
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目標設定、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反饋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P<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分)
對照組干預前后狀態(tài)焦慮量表、特質(zhì)焦慮量表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狀態(tài)焦慮量表、特質(zhì)焦慮量表評分均較干預前降低(P<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疾病進展恐懼程度比較分)
觀察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兩組化療期間不良反應比較[n(%)]
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7]。既往針對淋巴瘤化療患者的健康教育以被動宣教為主,形式單一且缺乏個性化和針對性,對患者情感、精神心理方面的關(guān)注不足[8-9]?;诎Y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是一種以患者為中心的、針對患者個體癥狀進行管理的策略,可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自己所面臨的健康問題,并提供個性化的、針對性強的健康教育方案[10]。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的化療按時完成率高于對照組,且觀察組干預后健康知識知曉情況調(diào)查問卷化療的目的和原理、副作用和并發(fā)癥的知曉情況、營養(yǎng)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情感管理知識的掌握情況各維度評分較對照組提升更為明顯,證實了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在化療患者中的有效性[11]。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理解化療的原理、目的和管理方法,提高化療依從性,且針對營養(yǎng)管理和情感管理的指導可幫助患者保持良好的營養(yǎng)狀態(tài)和情緒狀態(tài),增強對治療的信心和依從性[10]。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能力量表自我目標設定、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激勵、自我評價、自我反饋各維度評分均較干預前提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針對化療患者面臨的特殊情況,提供了更加具體、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12]。疾病進展恐懼是指患者對疾病惡化和進展的強烈擔憂和恐懼感,淋巴瘤患者化療期間可能會面臨一系列不良反應,同時也可能出現(xiàn)疾病進展的情況,這些因素均會引起患者的疾病進展恐懼[13-14]。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對照組干預后疾病進展恐懼得分與干預前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而觀察組的疾病進展恐懼得分降低,且兩組干預后評分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分析其原因,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病情、學習癥狀管理技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從而減輕疾病進展的恐懼感,同時該策略注重癥狀管理,可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和緩解癥狀,減輕其生理痛苦和心理焦慮。觀察組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較對照組低,這也進一步表明了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的有效性,通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識和自我管理能力,可減少不必要的藥物反應和副作用。
基于癥狀管理策略下的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淋巴瘤化療患者的化療按時完成率和自我管理能力,減輕疾病進展恐懼,降低化療期間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