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英雪 李亞朋 陳 贊 李銀輝,* 沈伯雄,*
(1.河北工業(yè)大學化工學院,天津,300401;2.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天津,300131)
鋰離子電池是通過在正負電極間嵌入Li+并脫出,從而達到充放電目的的一種二次電池,其工作原理如圖1所示,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壽命長、安全性好等優(yōu)點,被廣泛應用于交通工具、航空航天、人造衛(wèi)星、數(shù)碼產(chǎn)品和大規(guī)模的能量存儲設備中[1-4]。如今,提高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能,成為當前研究的重點。鋰離子電池的構(gòu)成主要有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和電解液等。當工作溫度過高時,鋰離子電池易產(chǎn)生著火甚至爆炸。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材料之一,隔膜位于正負極之間,不僅可以避免兩極因接觸而短路,還可以傳輸鋰離子,保障鋰離子電池的安全[5-6]。隔膜是一種微孔膜,從安全性和高性能出發(fā),不僅要有適當?shù)目讖胶涂紫堵省⒏叩碾x子電導率和機械性能,而且要有優(yōu)良的熱穩(wěn)定性、化學穩(wěn)定性,不與電極材料、電解質(zhì)發(fā)生反應[7-8]。
圖1 鋰離子電池工作原理示意圖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lithium ion battery working principle
目前,市場上的鋰離子電池隔膜以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為代表的聚烯烴微孔隔膜為主。此類隔膜雖然制備工藝成熟,機械性能和化學穩(wěn)定性高,但一方面,其電解液的親和性差,不能充分吸收電解液,影響電化學性能;另一方面,其自身熱穩(wěn)定性低,高溫受熱會發(fā)生變形造成尺寸收縮,從而導致其安全性較差,容易引發(fā)短路等安全事故,無法滿足高端領(lǐng)域鋰離子電池設備的需求[9-12]。因此,研制更安全、更穩(wěn)定、性能更好的隔膜,對我國鋰離子電池的發(fā)展與應用有著重要的研究意義和應用前景。
關(guān)于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研究進展有很多報道,但主要集中在聚烯烴隔膜的改性研究方面。基于目前對高安全性、高性能電池的需求,對新型隔膜的研究和開發(fā)已迫在眉睫。近10年來,PE、PP隔膜仍是國內(nèi)外學者研究的熱點,但新型隔膜的發(fā)展也日益興起,特別是間位芳綸(PMIA)、纖維素、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亞胺(PI)、聚丙烯腈(PAN)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統(tǒng)計近10 年Web of Science各類隔膜的研究狀況,如圖2所示。本文概述了近年來的一些新型隔膜,著重總結(jié)了這些隔膜的制備方法和性能,介紹了基于這些隔膜所制備的復合隔膜的研究進展,對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發(fā)展方向進行展望。
圖2 近10年Web of Science中不同種類隔膜的論文發(fā)表情況Fig.2 Papers publish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separators in Web of Science in the past decade
間位芳綸(PMIA)是近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高性能合成纖維高分子材料,綜合性能比較優(yōu)異。與傳統(tǒng)聚烯烴隔膜相比,PMIA 具有更好的熱穩(wěn)定性、機械性能、自熄性和電絕緣性。此外,PMIA 結(jié)構(gòu)中存在極性較高的羰基基團,提高了隔膜的電化學性能。但純PMIA 隔膜很難形成凝膠,電解質(zhì)親和力差[13-14],限制了其在電池隔膜方面的應用。為解決這一問題,一些學者設計了不同的工藝技術(shù),如靜電紡絲法和相分離法(包括非溶劑致相分離法、熱誘導相分離法和氣相誘導相分離法)[15],將PMIA 改性復合,并制備隔膜應用于隔膜領(lǐng)域。
靜電紡絲法薄膜是通過在高電壓電場下使聚合物溶液分散成絲,在集板上收集,得到由無數(shù)根聚合物纖維組合而成的膜。這種工藝可以制得比表面積更大、孔隙率更高的隔膜,使其能夠吸收更多的電解質(zhì),從而獲得較高的離子電導率和良好的電化學性能[16],因此,該技術(shù)已廣泛應用于PMIA 鋰離子電池隔膜的制備中[17]。
采用靜電紡絲法制備的納米纖維膜能夠很好地克服傳統(tǒng)聚烯烴類隔膜孔隙率低與電解液親和性差的缺點。肖科[18]采用靜電紡絲法首先制備出PMIA 納米纖維的單組分隔膜,然后通過引入聚氨酯(PU),采用相同方法制備出不同質(zhì)量比的PMIA-PU共混納米纖維膜。這種PMIA-PU共混納米纖維膜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150 ℃加熱0.5 h 幾乎未見收縮),同時,由于PU的引入,PMIA-PU 共混隔膜具有高的拉伸強度(15.79 MPa)和離子電導率(1.38 mS/cm)。尤其是PMIA 和PU 質(zhì)量比為8∶2 時,復合隔膜具有高達90.4%的孔隙率和827.7%的吸液率。此外,相應電池在0.2 C 下循環(huán)65 次后仍然具有96.29%的容量保留率,同時倍率性能良好。趙慧娟[19]基于靜電紡絲技術(shù),以高性能PMIA 聚合物為主要基材,開發(fā)出了綜合性能優(yōu)異的F-PMIA(T/F-P)納米纖維凝膠隔膜、PI@F-PMIA納米纖維凝膠隔膜、離子選擇功能化的八氨基苯基倍半硅氧烷(OAPS)錨固的F-PMIA(Oli/OAPS-PMIA)納米纖維凝膠隔膜及F-PMIA 和F/Ti 共摻雜的PMIA(T-PMIA)雙層復合納米纖維凝膠隔膜,所制備的復合隔膜機械性能高、熱穩(wěn)定性能優(yōu)異、電化學性能良好,符合作為電池隔膜材料的要求。此外,金屬有機骨架化合物(MOFs)因其比表面積大、結(jié)晶性強、形貌均勻可控等優(yōu)點成為廣泛應用于電池隔膜的改性材料之一。鑒于MOFs 優(yōu)異的性能,Deng等 人[20]合 成 了ZIF-67 和Cu-BTC (HKUST-1) 2 種MOFs納米顆粒,并采用靜電紡絲法將其與PMIA共混制備了復合隔膜。由于PMIA 本身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制備的復合隔膜熱穩(wěn)定性也較好。由于MOFs的加入,隔膜的孔徑由0.57 μm減小到0.40 μm,孔隙率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具有良好的液體電解質(zhì)吸收能力,從而具有高的鋰離子電導率,提升了其電化學性能。此外,采用ZIF-67 和Cu-BTC(HKUST-1)改性隔膜的電池,在0.5 C倍率下循環(huán)500次后的庫侖效率分別為99.75%和99.82%。
除此之外,Liu 等人[21]采用原位生長技術(shù)(見圖3),基于PMIA 和原位合成的含Co 咪唑沸石骨架ZIF-L(Co)二級納米結(jié)構(gòu),設計了一種耐熱復合隔膜Z-PMIA。與純PP 隔膜和PMIA 隔膜相比,所制備的Z-PMIA 隔膜不僅具有高的機械強度(抗拉強度15 MPa,穿孔力0.95 N)和優(yōu)良的熱穩(wěn)定性(200 ℃未見尺寸收縮),而且對鋰枝晶生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同時,Z-PMIA 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2 C 下循環(huán)350次后的放電容量為961.1 mAh/g,表現(xiàn)出良好的電化學性能。
圖3 原位生長法制備Z-PMIA工藝示意圖[21]Fig.3 Process diagram of Z-PMIA prepared by in-situ growth method[21]
然而,靜電紡絲工藝所制備的隔膜仍存在一些不足。如相比于傳統(tǒng)的商品化聚烯烴隔膜而言,靜電紡絲納米纖維具有的隨機堆疊結(jié)構(gòu),導致這種方法制備的隔膜機械性能通常較低。此外,電池的電化學性能和安全性也會因隔膜本身存在的問題而受到影響,如孔隙過大等。而且該方法不適合隔膜的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因而對其應用有一定的局限性[22]。
相分離法具有工藝簡單、效率高、成本低等優(yōu)勢,是制備多孔膜的常用技術(shù)。其基本原理是,先將高分子溶解在溶劑中,再以一定的外力將均相溶液分離,形成高分子貧相和富相兩相。成膜時,高分子富相成為膜的骨架,高分子貧相成為膜孔,從而形成高分子膜的微孔結(jié)構(gòu)。根據(jù)相分離法機理的不同,應用最多的是非溶劑誘導相分離法(NIPS)和氣相誘導相分離法(VIPS)[15]。
這種方法由于其可控制性和通用性,具有廣泛的商業(yè)化應用前景。Zhang 等人[23]首次采用非溶劑誘導相分離法(NIPS)制備了海綿狀微孔PMIA 隔膜,并將其應用于鋰離子電池中。與傳統(tǒng)的PP 隔膜相比,PMIA 隔膜不僅有良好的潤濕性(接觸角僅為11.3°)和高達63.0%的孔隙率,且在160 ℃下處理1 h 未見尺寸收縮,阻燃性能優(yōu)異。更重要的是,PMIA 隔膜還具有優(yōu)異的循環(huán)性能(電池在循環(huán)50 次后仍保持99.8 mAh/g 的容量)和倍率性能,這為該隔膜在高功率密度、高耐熱的鋰離子電池中的應用提供了可能。
一般來說,使用相分離法制備的隔膜材料中,無機陶瓷的含量可控且摻雜量較高[24]。王建杰[25]通過NIPS 法制備了PMIA 隔膜,并且在其表面涂覆SiO2納米粒子,所制備SiO2/PMIA 復合隔膜表現(xiàn)出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250 ℃未見尺寸收縮)和良好的潤濕性(接觸角低至23.1°);同時,涂覆SiO2納米顆粒后的隔膜,其機械性能提升了16%,吸液率提升了40%;另外,采用SiO2/PMIA 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經(jīng)過50次的充放電后,容量保持率高達88.1%。Chen 等人[26]以PMIA 為基膜,聚丙烯腈(PAN)為黏結(jié)劑,將TiO2顆粒涂覆在其表面,制備了TiO2/PMIA 復合隔膜。所制備的TiO2/PMIA 復合隔膜的抗拉強度(37 MPa)比純PMIA 隔膜提高68.2%,斷裂伸長率提高了40%。同時,復合隔膜組裝的紐扣電池在2 C 倍率下放電容量仍為85.5 mAh/g。
熱穩(wěn)定性是影響電池安全性的關(guān)鍵因素之一。將PMIA 涂覆在商用聚烯烴隔膜上,可以提升其熱穩(wěn)定性和電解質(zhì)潤濕性。Huang等人[27]將PMIA纖維和LiCl加入二甲基乙酰胺(DMAc)中得到PMIA 的澆鑄溶液,然后將其涂于PE 隔膜的兩側(cè),通過氣相誘導相分離法(VIPS)制備了改性的PE@PMIA 復合隔膜。與其他相分離方法不同,VIPS 不需要凝固浴,節(jié)省了大量有機溶劑,降低了制造成本。結(jié)果表明,PE@PMIA 隔膜不僅熱穩(wěn)定性比純PE 隔膜更優(yōu)異(在150 ℃下無尺寸收縮),而且改性的PE@PMIA 隔膜的潤濕性也大大增強(潤濕角降低至0°)。此外,PE@PMIA 隔膜組裝的電池在1 C 電流下進行200 次充放電后,容量保持率仍為98.2%。
總之,靜電紡絲法制備的隔膜孔隙率高、耐熱性強,力學性能好,但成膜效率低,不利于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chǎn);相分離法操作簡單,適合大面積成膜,但力學性能差。因此,PMIA 隔膜的制備方法應綜合考慮所制備復合隔膜的結(jié)構(gòu)、綜合性能以及成本等因素。
纖維素作為一種可再生、可持續(xù)和可生物降解的物質(zhì),是地球上含量最豐富的天然聚合物,具有優(yōu)良的電解質(zhì)潤濕性和熱穩(wěn)定性[28-30],其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方式和分子結(jié)構(gòu)如圖4所示。與傳統(tǒng)的聚烯烴隔膜相比,纖維素來源廣泛、簡單易得、成本低,是理想的可替代聚烯烴隔膜的鋰離子電池隔膜材料。陶嘉誠[32]以天絲纖維為原料,通過濕法抄紙工藝,制備出天然纖維素隔膜。但其隔膜厚度(159.9 μm)遠遠無法滿足電池隔膜厚度的要求(≤40 μm)。此外,純纖維素存在著孔徑大、機械強度低、熱穩(wěn)定性差、阻燃性差等缺點,因此,為了提高纖維素隔膜的強度和電化學性能,一些學者往往將纖維素與其他高性能材料進行結(jié)合,制備得到纖維素復合膜。制備纖維素復合隔膜的主要方法有傳統(tǒng)造紙工藝和靜電紡絲工藝。
圖4 從生物質(zhì)材料到纖維素分子示意圖[31]Fig.4 From the biomass sources to the cellulose molecules[31]
造紙工藝操作簡單可控、綠色環(huán)保、成本低,適合工業(yè)上大規(guī)模的生產(chǎn)。其具體工藝流程如圖5 所示,將天然纖維素與高性能材料混合,攪拌、打漿、抄紙、干燥、擠壓得到成膜。
圖5 造紙工藝制備纖維素復合隔膜的工藝流程[33]Fig.5 Process flow of preparing cellulose composite separator by papermaking process[33]
纖維素成本低、力學性能和熱穩(wěn)定性能良好[34],但因堆積密集而導致離子電導率較低。針對以上問題,Liao 等人[8]向細菌纖維素中加入了凹凸棒石和具有阻燃性能的聚磷酸銨(APP),采用傳統(tǒng)造紙工藝制備了一種成本低、性能優(yōu)異的環(huán)保型細菌纖維素-凹凸棒石復合隔膜(BA@ATP)。BA@ATP 復合隔膜具有優(yōu)異的阻燃性、高的吸液率(470.03%)和離子電導率(1.734 mS/cm),更重要的是,與商業(yè)Celgard隔膜相比,BA@ATP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具有高放電容量(157.2 mAh/g)和容量保持率(94.59%),且在8 C 下 仍 能 保 持101.9 mAh/g 的 高 容 量。Zhu 等 人[35]運用造紙工藝將纖維素和聚苯硫醚以不同質(zhì)量比進行混合,制備得到CFs/PPS 復合隔膜。CFs/PPS 復合隔膜的孔隙率為61.1%,吸液率為259.6%,接觸角低至0°,離子電導率高達1.26 mS/cm,是Celgard2400隔膜的4 倍。同時,與商用PP 隔膜相比,CFs/PPS 復合隔膜具有更高的熱穩(wěn)定性、機械強度和更穩(wěn)定的循環(huán)性能,提高了隔膜的綜合性能。
纖維素熔點較低,在高溫下隔膜會發(fā)生收縮甚至燃燒,導致鋰離子電池短路,這是纖維素隔膜的另一個不足之處。為了改善隔膜的阻燃性能和耐熱性能,Zhang 等人[36]將纖維素納米纖絲(CNF)和具有高熱穩(wěn)定性的芳綸納米纖維(ANF)結(jié)合,運用造紙工藝制備了CNF/ANF 復合隔膜。ANF 的引入不僅改善了纖維素隔膜基質(zhì)的大孔隙和力學性能(見圖6),且復合隔膜具有高的吸液率(157%)、離子電導率(0.75 mS/cm)、優(yōu)良的耐熱性(200 ℃以下未見尺寸收縮)和阻燃性,從而提高了電池的安全性。
圖6 ANF加入CNF隔膜孔隙結(jié)構(gòu)演變示意圖[36]Fig.6 Schematic illustration for the pore structural evolution in the CNF membrane driven by addition of ANF[36]
靜電紡絲工藝是纖維素隔膜常用的制備工藝之一,該工藝制備的隔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從而可以提高隔膜的潤濕性和吸液率。Dong等人[37]采用靜電紡絲工藝將聚丙烯腈(PAN) 和纖維素混合,制備了PAN/纖維素復合隔膜。研究表明,復合隔膜孔隙率高、孔徑均勻,在210 ℃的高溫下無尺寸收縮,具有優(yōu)異的潤濕性(接觸角為0°) 和高的吸液率(210%),從而提高了其離子電導率(1.990 mS/cm)。此外,與PP 隔膜相比,PAN/纖維素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5 C下的放電容量高達160.1 mAh/g。Wang等人[38]采用醋酸纖維素(CA)、聚偏氟乙烯(PVDF)和高嶺土納米管(HNT)等材料,通過靜電紡絲工藝制備得到PVDF/CA/HNT 復合隔膜(見圖7)。該工藝制備的復合隔膜的孔隙率高于其他制備方法,所制備復合隔膜的孔隙率為87.6%,是PP隔膜的2倍,復合隔膜在200 ℃高溫下處理1 h 尺寸保持穩(wěn)定,其機械性能也有所提升,同時,復合隔膜的結(jié)晶度降低,吸液率提高,其離子電導率高達1.36 mS/cm,電化學性能穩(wěn)定。此外,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具有良好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優(yōu)異的倍率性能。
圖7 復合膜的實驗過程和結(jié)構(gòu)示意圖[38]Fig.7 Schematic illustration for the experimental process and structures of the composite membrane[38]
同軸靜電紡絲操作簡單、成本低,可以綜合2種材料的優(yōu)點,制備得到核/殼結(jié)構(gòu)的納米纖維素膜。Huang等人[39]采用同軸靜電紡絲技術(shù)制備了CA/PVDFHFP納米纖維素復合膜。其中,從廢棄香煙中提取的CA 為芯,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為殼。研究表明,CA/PVDF-HFP 復合隔膜不僅具有高的拉伸強度(34.1 MPa)、孔隙率(66%)、吸液率(355%)和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200 ℃保持尺寸完整),而且與商業(yè)PE 隔膜相比,界面電阻更低(98.5 Ω),離子電導率更高(6.16 mS/cm)。同時,采用CA/PVDF-HFP 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電化學性能優(yōu)異,符合作為鋰離子電池隔膜的要求。
聚偏氟乙烯(PVDF) 是偏氟乙烯的均聚物,C—F眾多,因此綜合性能優(yōu)異。如化學穩(wěn)定性良好、機械性能高、表面能低、介電常數(shù)高等,使PVDF 基隔膜在鋰離子電池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0]。但PVDF隔膜耐高溫性差、結(jié)晶度高、存在疏水表面,導致鋰離子傳輸受阻、電解質(zhì)滯留性差,因此,其在高能鋰電池領(lǐng)域的應用和開發(fā)受到了一定的制約。研究人員采用一系列的方法來降低其結(jié)晶度,提高PVDF 隔膜的離子電導率和耐熱穩(wěn)定性,包括將PVDF 和其他材料(聚合物或無機物等)共混、使用新型的PVDF 共聚物(如PVDF-HFP)等。
為了提高純PVDF 隔膜的潤濕性、熱穩(wěn)定性和離子電導率,Chen 等人[41]向PVDF 中引入具有良好電解質(zhì)吸收能力的CA 和具有阻燃性能的磷酸三苯酯(TPP),并通過一步靜電紡絲法制備了PVDF/TPP/CA復合隔膜(見圖8)。所制備的PVDF/TPP/CA 隔膜的纖維直徑為300~600 nm,孔隙率為90%,電解質(zhì)吸收率為301%,離子電導率為4.4 mS/cm,電解質(zhì)溶液接觸角為14.6°,在170 ℃加熱0.5 h 仍保持其尺寸完整性,此外,PVDF/TPP/CA 隔膜組裝的電池具有優(yōu)異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和倍率性能。Yang 等人[42]使用液相法將層狀硅酸鹽(滑石粉) 摻入到PVDF 中,制備得到PVDF/TM 復合隔膜。PVDF/TM 復合隔膜不僅有良好的潤濕性(接觸角僅8°),而且TM 的加入使得所制備PVDF/TM 復合隔膜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在150 ℃加熱0.5 h幾乎未見收縮)。同時,采用PVDF/TM 復合隔膜組成的電池,在電流密度為10 C 時的放電容量(91.7 mAh/g)遠優(yōu)于純PVDF隔膜(56.3 mAh/g)和商業(yè)的PP隔膜(51.4 mAh/g)。
圖8 靜電紡絲復合膜的制備和電池組裝的原理圖[41]Fig.8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electrospun composite separator and battery assembly[41]
向PVDF中引入親水的添加劑來降低Li+通過隔膜傳遞的能壘也是提高其離子電導性的有效策略。Pei等人[43]利用聚多巴胺(PDA)作為黏合劑,將4′-氨基苯并-15-冠醚-5(AB15C5,CE)成功接枝到PVDF 上。Li+在隔膜中的擴散路徑和能壘模擬圖如圖9所示。改性前,Li+沿著F原子的表面穿過PVDF隔膜,改性后,Li+沿著CE 的富電子腔穿過PVDF-PDA/CE 復合隔膜,且Li+通過PVDF-PDA/CE 隔膜的能壘比通過PVDF 隔膜的能壘低得多。因此,CE的加入降低了PVDF的結(jié)晶度,改善了隔膜的表面結(jié)構(gòu)并降低了Li+通過隔膜的能壘,提高了隔膜的離子電導率(2.77 mS/cm),是改性前的4.7 倍。此外,復合隔膜的吸液率高達438%,是純PVDF 的1.34 倍,利用其組裝電池的循環(huán)性能和倍率性能也更加優(yōu)異。
圖9 Li+通過(a) PVDF和(b) PVDF- PDA/CE的擴散路徑模擬圖;Li+通過PVDF及PVDF-PDA/CE隔膜的 (c) 能量勢壘和 (d) 擴散路徑[43]Fig.9 Simulated diffusion path of Li+ through (a) PVDF and(b) PVDF-PDA/CE; (c) energy barrier and (d) diffusion path of Li+ through PVDF and PVDF-PDA/CE separ-ators[43]
PVDF 的共聚物機械強度好、熱穩(wěn)定性優(yōu)異、極性高,因此在電池隔膜中應用較多。目前,研究較多的是將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作為基體聚合物,通過共混、復合等改性方法來提升隔膜的綜合性能[44]。PVDF-HFP 比PVDF 更靈活,不僅結(jié)晶度低,而且對電解質(zhì)溶液有很高的親和力。Barbosa 等人[45]向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中引入了3 種 不 同 的MOFs 材 料(MOF-808、UiO-66-NH2 和MIL-125),采用熱誘導相分離法制備了不同的復合隔膜。MOFs 的引入不僅改善了隔膜的多孔結(jié)構(gòu),且由于其穩(wěn)定作用,所制備復合隔膜的綜合性能優(yōu)于傳統(tǒng)的聚烯烴隔膜,同時組裝的半電池具有低的電阻率和良好的放電性能,改善了電池容量的衰減問題。Leng等人[46]采用靜電紡絲法聯(lián)合熱處理技術(shù)合成了一種雙層多功能鋰硫電池隔膜即PAN/CB/VOOH-PAN/PVDF(HFP)隔膜,記為HPCVPP 隔膜。其中一層PAN/CB/VOOH 可以減緩穿梭效應,另一層HFP 增強了HPCVPP 隔膜的熱穩(wěn)定性。HPCVPP 隔膜具有高的孔隙率(70.7%)和吸液率(510.4%),從而提高了其離子電導率(2.81 mS/cm),熱處理后的隔膜拉伸強度提高到20.8 MPa,是聚烯烴隔膜的2 倍。此外,與純PVDF 隔膜相比,HPCVPP 隔膜的電化學性能更加優(yōu)異。
總之,PVDF 及其共聚物性能優(yōu)異,是制備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理想材料。然而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進一步提高PVDF 隔膜的熱穩(wěn)定性和機械強度。另外,靜電紡絲法是制備PVDF 隔膜的常用方法之一,但靜電紡絲隔膜存在著厚度不均和孔徑較大問題,因此在改善靜電紡絲法方面仍需要做更多的努力。
聚酰亞胺(PI)作為一種高性能高分子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和化學性能,如優(yōu)良的耐熱性能(耐400 ℃以上高溫)、良好的絕緣性和介電性能等[9]。PI納米纖維隔膜優(yōu)異的綜合性能有望用于動力鋰離子電池方面。然而,純的PI 隔膜表面孔徑分布不均勻,且機械強度較低。研究表明,通過復合、添加黏合劑等方法對PI進行改性,可以改善其性能[15]。
用PI 隔膜對商業(yè)隔膜做改性或以PI 為基膜做改性,將會對商業(yè)隔膜的綜合性能有一個大的提升。Yu等人[47]首次制備了一種新型聚酰亞胺(PI)微球涂料,并采用涂覆工藝將其涂覆在PP 膜上(見圖10),得到PP@PI微球復合隔膜。經(jīng)測試,PP@PI微球復合隔膜的纖維直徑為300~600 nm,電解質(zhì)溶液接觸角僅為5°,在150 ℃加熱0.5 h 無尺寸收縮,同時,采用PP@PI 微球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在進行200次充放電后,容量保持率為80.1%,且在5 C的高倍率下,電池容量高達144.3 mAh/g。Wu 等人[48]將SiO2涂覆在PI 表面,通過原位水解法制備了一種新型核殼結(jié)構(gòu)PI/SiO2復合隔膜。由于SiO2的涂覆,該電池隔膜具有優(yōu)良的電解質(zhì)潤濕性,接觸角僅為6.8°,抗拉強度高達73.69 MPa,在378 ℃時熱穩(wěn)定性良好,相應的鋰離子電池在25 ℃下持續(xù)充放電實驗,100次循環(huán)后仍有88 %的放電效率,具有良好的使用壽命。
圖10 PP@PI微球復合膜結(jié)構(gòu)示意圖[47]Fig.10 Structure diagram of PP@PI microsphere composite membrane[47]
靜電紡絲法是PI 纖維基隔膜的一種主要制備工藝,這種方法制備的隔膜比表面積大、孔隙率高。然而,靜電紡絲PI 纖維基隔膜存在著一些缺點,如孔徑大、分布不均勻、力學性能差等。為了解決該問題,Wang 等人[49]采用PI 和聚苯乙烯(PS)通過靜電紡絲技術(shù)聯(lián)合熱酰亞胺化的方法,制備了一種小孔經(jīng)的交聯(lián)耐熱復合隔膜(c-PI)。與純PI 隔膜相比,所制備的c-PI 復合隔膜具有更小的孔徑(0.78 μm)、更高的孔隙率(81%)、電解質(zhì)吸收率(540.2%)和離子電導率(1.1 mS/cm)。更重要的是,c-PI 隔膜組裝的電池在10 C 下循環(huán)1600 次仍具有100.1 mAh/g 的電池容量。喬銘宇[50]分別采用有機蒙脫土(OMMT)和水滑石(LDH)作為改性材料,通過原位聚合法、靜電紡絲技術(shù)和熱亞胺化法制備了PI 復合隔膜。研究表明,OMMT 的加入使PI 隔膜的拉伸強度從8.1 MPa提升至14.7 MPa。同時,PI/LDH 復合隔膜的電解液接觸角僅13°,潤濕性能良好,相應電池在1 C 下循環(huán)90 次后放電容量為128 mAh/g。Liu 等人[51]通過靜電紡絲技術(shù)制備了一種交聯(lián)型三維網(wǎng)絡結(jié)構(gòu)的柔性納米纖維薄膜Si@C-PI。Si@C-PI復合膜的形成有利于界面的穩(wěn)定,同時具有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能(200 ℃無尺寸收縮),在200 次循環(huán)后具有高達577 mAh/g 的電池容量。
總之,雖然在制備PI 纖維基隔膜上已有很大的進步,但其制造過程較復雜,生產(chǎn)成本較高,所以目前高性能的PI 隔膜大多數(shù)處于實驗室生產(chǎn)階段。因此,開發(fā)降低成本、實現(xiàn)PI 隔膜的商業(yè)化生產(chǎn)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
聚丙烯腈(PAN)由于具有高介電常數(shù)、高液體電解質(zhì)吸收、良好的離子導電性和優(yōu)異的熱穩(wěn)定性被認為是鋰電池隔膜的理想靜電紡絲材料[52],有望在將來能夠替代商業(yè)聚烯烴隔膜。
靜電紡絲法是制備PAN 基隔膜的常用方法。Guo等人[53]通過靜電紡絲技術(shù)制備了Al2O3/PAN 復合隔膜,該復合隔膜直徑為150~200 nm,電解液接觸角僅為7.5°,在200 ℃下尺寸無明顯收縮,相應電池在100次循環(huán)后庫倫效率為99.76%,而且可以有效地阻止鋰枝晶的生長。Leng 等人[54]采用聚丙烯腈(PAN)、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DF-HFP)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等材料,通過靜電紡絲技術(shù)并結(jié)合熱處理和水解工藝制備了一種PAN/PVDF-HFP/PVP 新型復合隔膜(見圖11)。其中,具有高熱穩(wěn)定性的PAN 作為支撐隔膜的骨架材料,低熔點PVDF-HFP的引入使隔膜的機械強度提高到22.13 MPa,熱處理和水解后處理工藝的結(jié)合使隔膜具有高達74.5%的孔隙率,而且即使在200 ℃仍能保持尺寸完整性。此外,復合隔膜能夠有效阻止鋰枝晶的生長,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在0.5 C 電流下充放電50 次后,電池的容量保持率高達95.4%,循環(huán)穩(wěn)定性良好。
圖11 復合隔膜的制備及后處理工藝示意圖[54]Fig.11 Separator fabrication and post-treatment process[54]
此外,在膜材料中引入阻燃劑可以提高鋰離子電池的安全性。Kang等人[55]采用靜電紡絲技術(shù),將阻燃劑六苯氧基環(huán)三磷腈(HPCTP)加入到PAN 中,制備了一種耐熱阻燃的復合隔膜PAN/HPCTP,并通過熱處理改善了PAN 基膜的力學性能,其抗拉強度高達40 MPa,與商業(yè)PP 隔膜相比,復合隔膜離子電導率更高(0.95 mS/cm),吸液率高達162%,更重要的是,隔膜在200 ℃下加熱1 h 的收縮<5%,其組裝的電池在200 次充放電后,容量保持率仍為88.5%。Kang 等人[56]將富磷、耐熱的二乙基膦酸鋁(ADEP)引入到PAN 中,用靜電紡絲法制備PAN/ADEP 復合膜。ADEP 的加入使復合膜具有優(yōu)異的阻燃性,其電池性能(如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也有所提升。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因其孔隙率高、機械性能好、電絕緣性能好、價格低廉等優(yōu)點在鋰離子電池隔膜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57]。但由于其孔徑不均勻,因此,在使用前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如制備PET基復合材料。
Cai 等人[58]通過靜電紡絲法制備了一種具有高熱穩(wěn)定性的新型復合隔膜(PET/PP),由于PET 表面極性官能團的存在,其吸液率高達293%,電解液潤濕角低至0°,離子電導率為0.782 mS/cm,在170 ℃加熱0.5 h 無尺寸收縮,此外,PET/PP 復合隔膜的電化學性能也比商業(yè)的PP 隔膜更加優(yōu)異。Zhou 等人[59]采用聚偏氟乙烯(PVDF) 和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通過熱誘導相分離法(TIPS)制備了一種具有各向異性多孔結(jié)構(gòu)的復合隔膜(SSCS)。研究表明,所制備的SSCS 是一種三明治結(jié)構(gòu),其孔隙率(74%)約為PP 隔膜的2 倍,吸液率為260%,從而使其具有優(yōu)異電解液保持性和機械強度,同時,復合隔膜在180 ℃高溫下加熱0.5 h 后仍能夠保持尺寸的完整性。此外,復合隔膜組裝的電池放電能力更強,100 次充放電后容量保持率高達95.3%。為了提高隔膜的安全性能,Zhu等人[60]采用PVDF和PET材料制備了一種新型復合隔膜。復合隔膜孔徑均勻(0.28 μm)、孔隙率(80%)和吸液率(270%)高,同時,PET 的加入有助提高隔膜的尺寸穩(wěn)定性,即使在135 ℃下仍能保持完整的尺寸,有利于防止電池內(nèi)部的短路。Meng 等人[61]將陶瓷材料Al2O3涂覆在PET隔膜上,制備的復合隔膜在300 ℃也沒有出現(xiàn)收縮,提高了其安全性能。
不同隔膜材料的性能對比如表1 所示。由表1 可知,與商用聚烯烴隔膜相比,幾種新型隔膜具有更好潤濕性和耐熱性,這主要得益于新型隔膜本身優(yōu)異的性能和其制備方法的優(yōu)勢。但部分隔膜的電化學性能仍需完善,因此,提高新型隔膜的電化學性能非常關(guān)鍵。
表1 不同隔膜材料的性能比較Table 1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separators made of different materials
本文對間位芳綸(PMIA)、纖維素、聚偏氟乙烯(PVDF)、聚酰亞胺(PI)、聚丙烯腈(PAN)及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幾種新型隔膜材料的制備工藝和發(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總結(jié)。與傳統(tǒng)聚烯烴隔膜相比,這幾種新型隔膜熱穩(wěn)定性高、親液性好、機械強度高,均是有望替代聚烯烴隔膜的優(yōu)良候選材料。但這些新型隔膜也存在一定的缺點,如采用造紙工藝制備的纖維素隔膜雖成本低、力學性能好,但其熔點低,需進一步提高其熱穩(wěn)定性。對于PVDF 隔膜,其結(jié)晶度高,存在疏水表面,從而導致鋰離子傳輸受阻,為了降低PVDF 隔膜的結(jié)晶度,可使用PVDF 的共聚物(如PVDF-HFP) 來代替PVDF,或?qū)VDF 與聚合物或無機物等進行共混等。PMIA 和PI 隔膜具有優(yōu)良的耐熱性,但價格昂貴,因此,降低原料成本、逐步實現(xiàn)隔膜商業(yè)化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對于PAN 和PET 隔膜,靜電紡絲技術(shù)是常用的制備方法,但制備的隔膜厚度和孔徑分布不均勻。
對于新型隔膜未來的研究方向,可以從3 方面著手:①產(chǎn)品技術(shù)方面,針對不同新型隔膜的缺點需要對隔膜進行改性,在制備工藝上,靜電紡絲是隔膜常用的制備工藝之一,但其本身也存在缺點,這種方法制備出的隔膜具有高的孔隙率和比表面積,如何實現(xiàn)規(guī)?;a(chǎn)仍是一個挑戰(zhàn)。相轉(zhuǎn)化法是制備隔膜的另一種常用工藝,可以作為靜電紡絲的補充。②安全性方面,力求隔膜在-40~200 ℃的溫度范圍內(nèi)能夠保持良好的物理結(jié)構(gòu)和熱穩(wěn)定性,進而提升鋰電池的安全性。③經(jīng)濟性方面,低成本的原材料是實現(xiàn)新型隔膜商品化推廣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