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燦
比喻是一種常見的語篇修辭方式,也是文學作品創(chuàng)作中運用較多的一種修辭手段。老舍是現(xiàn)代著名作家、小說家,有“人民藝術家”之稱。老舍善于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創(chuàng)作出的作品幽默風趣,語言凝練簡潔,平易又不粗俗,語篇結構連貫完整,內容精彩豐富。詳細對其作品進行閱讀鑒賞,我們不僅可以感受老舍的藝術功力,而且能夠體會其作品的藝術魅力,為今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依據(jù)。在行文中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也是老舍語言的最顯著特征之一。以下就針對老舍文學作品中比喻手法運用的特色與技巧進行深入分析與研究。
一、比喻概述
比喻是語言描寫手法,是將某一事物比作另一個不同的事物,將抽象事物變得更加真實與具體,讓深奧的道理能夠更加直觀淺顯。簡單來講,比喻就是打比方,用具體淺顯的事物來替代難以理解、抽象的事物。比喻類型相對較多,包括借喻、類喻、暗喻、明喻等。作者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意在能夠生動形象、簡潔凝練地講道理、描述事物,提升語言形象性、生動性、真實性,以及直觀性,易于讀者理解與掌握事物的特征。
二、老舍文學作品中比喻運用的藝術特色
比喻是提升文學語言形象性、特色性的重要元素,也是文學作品中運用比較多的手段,精妙優(yōu)秀的比喻可以獲取形象表達的功能,為文學作品增加色彩。老舍對于比喻也有獨特的見解,其認為比喻可以增深印象,揭發(fā)和展示事物的性質與形態(tài),為讀者塑造一個良好形象。老舍對于比喻的認識與了解也是辯證的:一方面,他不主張隨意使用比喻,他認為若是找不到好的比喻就盡量不要比喻;另一方面,他意識到比喻的藝術效果及其積極作用,因為比喻可以為讀者帶來深刻的印象與感悟。正是此類辯證的認識和了解,讓老舍在作品創(chuàng)作過程中從不濫用、隨意使用比喻,只有在需要比喻的情況下,才找到精彩有趣的比喻,讓作品語言形象生動與現(xiàn)象,極具藝術特色。
(一)傳神
老舍善于利用比喻來刻畫和描述人物真實的情感與狀態(tài),從最可以展現(xiàn)人物性格特征的層面進行細致、有序的描寫,這也使得讀者在閱讀老舍的作品時,可以借助其文字看到人物的外觀特征或者內心世界。例如,《四世同堂》中是這樣描寫錢太太的眼睛的:“在她的陷進很深的眼珠里,有那么一點光。這點光像最溫柔的女貓怕淘氣的小孩動她的未睜開眼的小貓那么厲害,像帶著雞雛的母雞感覺到天上來了老鷹那么勇敢,像一個被捉住的麻雀要用它的小嘴咬斷了籠子棍兒那么堅決。她不再哭……”為刻畫人物極度悲傷的情感,老舍選擇使用比喻的手法,將人物眼里的光比喻為擔心小貓的母貓、護著雞雛的母雞,以及想要逃生的麻雀,揭示了人物內心的情感世界,有著十分顯著的藝術效果以及特征。再如,《駱駝祥子》中是這樣描寫祥子被虎妞欺騙之后復雜的感受的:“他想不起哭,他想不起笑,他的大手大腳在這小而暖的屋中活動著,像小木籠里一只大兔子,眼睛紅紅地看著外邊,看著里邊,空有能飛跑的腿,跑不出去!”祥子年輕力壯、身體強健并且熱愛勞動,有著自己的追求與理想期望,希望借助辛勤勞動來為自己創(chuàng)造前程,卻被多重外因牢牢禁錮在當時的社會底層,難以真正實現(xiàn)自身發(fā)展的愿望。老舍使用精彩傳神的比喻描繪了祥子的狀況:“大”與“小”一對反義詞,形象逼真地描寫出在小屋里祥子的活動十分不自在;“兔子”與“木籠”這一比喻,又點出祥子此時的處境;接著“眼睛紅紅”,但是“跑不出去”,暗示祥子想出去拉車,因為其拉車過程中需要飛跑,是其最自豪的本領和能力,卻如同兔子被關在小籠子里面,面對這一情況,祥子十分懊悔和沮喪。老舍通過形似與神似有機整合的模式,形象生動地展示出祥子復雜的心態(tài)和感受,并且借助喻體、本體間存在的相似之處,充分兼顧和考慮事物的不同層面,使得文本更加妥帖。
(二)幽默
幽默最可以體現(xiàn)老舍文學作品的語言風格特征。老舍在設喻過程中,善于將兩個沒有關系的事件進行有效整合,借助其極具特色的聯(lián)想,展現(xiàn)喻體與本體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以產生幽默的寫作效果。在老舍文學作品當中,按照幽默情趣特征,可以將比喻劃分為不同類型。一是在強化與提升形象感的基礎上,描述背后故事,進而活躍文字語言,調節(jié)與改善氛圍。例如,《離婚》中的“王二嫂的被子能整片往下掉泥,鍋蓋上清理得下來一斤肥料,可是一出門,臉上擦得像個銀娃娃”,是老舍語言幽默的直觀特點。二是帶有明顯嘲諷的語調,展示老舍的善惡觀念。例如,《柳屯的》中的“高高的身量,長長的臉,臉上擦了一斤來白粉,可是并不見得十分白;鬢角和眉毛都用墨刷得非常整齊:好像新砌的墻,白的地方還沒全干,可是黑的地方真黑真齊”,通過比喻的模式,為讀者呈現(xiàn)出一個潑婦的形象。三是先借助比喻描寫形象特征,接著引發(fā)人們的反思考量,產生自責。例如,在《柳家大院》中,老舍先描寫小王的形象,接著展示小王的家庭:“小王娶了媳婦,比他小著十歲,長得像擱陳了的窩窩頭,一腦袋黃毛……老王還有個女兒,大概也有十四五歲了,又賊又壞。他們四口住兩間房?!崩仙釓男∩钤诖箅s院中,接觸了三教九流等各類人群,熟悉北京的手工藝品與玩具。老舍曾經說,我們所熟悉與認識的區(qū)域,特別是從小生長的地方,它的一切都會在我們的生活里留下深刻的印象。這種特定、專屬的童年印象與記憶,創(chuàng)造和構建了老舍文學作品中特殊的情景環(huán)境,讓其文學作品語言帶有獨特的色彩與幽默藝術。
(三)哲理
老舍文學作品語言除了具備形象生動的特征之外,字里行間還隱藏著深刻的內涵,充滿哲理性。老舍不斷挖掘與剖析比喻的全新內涵,讓此類比喻帶有較強的哲理特征,具有顯著的特色和藝術魅力。例如,老舍在《駱駝祥子》中寫道:“干苦活兒的打算獨自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一個人能有什么蹦兒?看見過螞蚱吧?獨自一個兒也蹦得怪遠的,可是教個小孩子逮住,用線兒拴上,連飛也飛不起來。趕到成了群,打成陣,哼,一陣就把整頃的莊稼吃凈,誰也沒法兒治它們!”這段話是一名經歷過各類事件的老年車夫的有感而發(fā),指出社會當中個體的地位就如同被拴住的螞蚱,很難徹底脫離自身的命運,描述出一個人獨自奮斗拼搏的無力感。同時,在《四世同堂》中,老舍也繼續(xù)表達相同的觀點:“一個女人就像一個風箏。別看它花紅柳綠的,在半天空中搖搖擺擺,怪美的,其實那根線兒是在人家手里呢!不服氣,你要掙斷那根線兒,好,你就頭朝下,不是落在樹上,就是掛在電線上,連尾巴帶翅膀,全扯得稀爛,比什么都難看!”這一比喻暗示主人公的內心感受,暗示女人“美”的本質特征,如同一個漂亮的風箏,表面雖然十分風光,但是無法掙脫命運的束縛,命運可能會由他人操控。這一深奧的道理被老舍使用極具特色的比喻形象具體地描述出來,十分具有人生哲理,可以為讀者帶來獨特的閱讀感悟。老舍在《四世同堂》中還描寫道:“我們必須像一座山,既滿生著芳草香花,又有極堅硬的石頭?!边@一比喻有著深刻的寓意,表明一個人要想有內涵,不僅需要有良好的追求與個人信仰,而且還需要始終維護真理、堅持追求真理,為真理獲取排除遇到的困難。老舍通過此類語言比喻模式,借助形象生動的語言將抽象復雜的道理具象化,為讀者帶來無限的想象和思考空間。
通過分析上述一系列語言可以發(fā)現(xiàn),老舍文學作品當中的喻體大多數(shù)都來自讀者比較熟悉或者深受讀者關注的事物,并不是無法理解或者高深莫測、難以聯(lián)想的東西。但是,正因為這些喻體常見,讀者比較熟悉,才顯得更加珍貴,讓比喻極具特色和匠心,看似比較平淡,卻有深刻的寓意,形象生動,能夠為讀者帶來良好的閱讀體驗。
三、老舍文學作品中比喻運用的技巧手法
老舍對于比喻主張慎用、要用,以及最好不要用,重點講究手法和技巧,使得比喻極具特色。
(一)描摹入微
在設喻過程中,老舍往往可以嚴格掌握喻體的特征,細致入微地描摹,即便相同類型的事物,其仍舊可以選擇使用各種不同的喻體進行比喻,很少出現(xiàn)雷同的情況。從《四世同堂》中老舍描寫大赤包的外貌就可以看出這一特征:“她臉上的黑雀斑一個個都透出點血色,紫紅紅的像打了花臉”“大赤包近來更發(fā)了福,連臉上的雀斑都一個個發(fā)亮,好像抹上了英國府來的黃油似的”“大赤包臉上的雀斑一粒粒的都發(fā)著光,像無數(shù)的小黑槍彈似的”??梢姡仙釋τ谙嗤氖挛?,可結合不同表現(xiàn)與情景,選擇不同的喻體進行比喻,讓比喻更加形象直觀、幽默有趣。
(二)點明喻體
在比喻修辭手法運用的過程中,老舍善于使用喻解的模式,讓恰似點更加醒目明確,產生一定的美感效應。可以是那種無法快速、有效地找出關聯(lián)性,并且超出當前人們認識的兩種事物,老舍借助點明喻體的模式,將其直觀有效地展現(xiàn)。例如,《牛天賜傳》中的“老劉媽把染好的蛋都放在銅盤子上,像幾盤子什么神秘的寶珠,鮮艷、濃厚、圓滿,帶著子孫萬代的祥氣”,以及《殺狗》中的“大家都看著那微動的燭光,一聲不響,像都揣著個炸彈似的,勇敢,又害怕,不敢出聲”,這兩段話都是描寫和展示人的活動的,首先統(tǒng)一寫行為動作,然后描述由此所引發(fā)的心理活動以及心理態(tài)度,而心理行為的描寫又都是根據(jù)喻解配合明喻的形式完成。再如,《離婚》中有這樣一句話:“一個還未被實際給教壞的女子,情熱像一首詩,愉快像一些樂音,貞純像個天使。”這主要描寫的是人的品性特征。在喻體出現(xiàn)之前,老舍先運用喻解的形式,選擇使用喻解分說的手法。其中第一句話與后續(xù)三個比喻呈現(xiàn)總分的關聯(lián)性,具備節(jié)奏鮮明、形式內容活潑的特征,如同江河分流、樹木分叉,所以又可以稱之為“叉喻”??偟膩碇v,點明喻體,有效喻解的形式,可以讓比喻內容更加直觀,讓讀者明確掌握比喻的內容與特征。不過,并不是每一個比喻手法都可以使用,若是使用不合理可能會使語言過于煩瑣,如果一直使用,又會給讀者帶來呆板、單調、沉悶、平薄等各類感受,所以需要靈活應用,科學借鑒。
(三)寓喻解于形似
寓喻解于形似是常見的比喻語言描寫手法和模式,具備十分顯著的含蓄美特征,即此類比喻有著厚重的含義,筆調較為沉重,內涵特征如同海中顯露的冰山,三分之一留在海面上,大部分都隱藏在水下。若是從形式層面分析,其是在描寫一種事物的不同形狀。但是,如果從意義內涵層面推敲分析,其則涉及很多深刻、濃厚的含義,能夠啟發(fā)與引領讀者去挖掘、思考、品味,以及感悟。例如,在《二馬》中,老舍描寫火車行走的場景為:“火車越走越快,高低不平的綠地漸漸變成一起一落的一片綠浪,遠遠的有些牛羊,好像在春浪上飄著的各色花兒。”在寫作過程中,老舍將靜止不動的綠地描寫成為一片片波蕩起伏的春浪,靜態(tài)變成動態(tài),之后使用總結性、概括性的包蘊式比喻模式,將遠處草地上靜止不同的牛羊比作不同顏色的花,點綴和裝飾春浪,描繪一幅豐滿、勻稱、直觀的畫面,為讀者帶來立體和諧的感受與審美體驗。在《斷魂槍》中,老舍這樣描寫武林高手的行為:“他(孫老者)打了趟查拳;腿快,手飄灑,一個飛腳起去,小辮兒飄在空中,像從天上落下來一個風箏……抱拳收勢,身兒縮緊,好似滿院亂飛的燕子忽然歸了巢?!崩仙嵩诖颂幰膊扇屿o有機整合的模式,通過連喻的形式,描寫武林高手所作出的一連串動作:先是動態(tài)描寫,“飛腳起去,小辮兒飄在空中”,一個“飄”字引出后續(xù)一系列比喻語句;再到剎那的靜態(tài),身似風箏辮兒似尾,輕巧、飄灑、優(yōu)美,又有神似的特征;之后踢打騰挪,異常緊張,吸引讀者的注意力。這與當時院子里面驚慌亂飛的燕子忽然全部回歸巢穴,在神、形等幾個層面都十分相似。這一組畫面靜中有動,動中有靜,使讀者在整個閱讀過程中如同觀看立體真實的電影鏡頭,產生直觀感受。
老舍在寫作時期,蟲魚鳥獸、狗兔雞鴨等各類動物信手拈來,為喻體隸屬的動物世界賦予人性、人情,以及人的感悟等印記,讓人在動物世界當中看到自己的神態(tài)、自己的情感,以及自己情緒的影子,又從動物行為與動作等層面反思自身,產生心靈震撼和感悟,形成良好的情感態(tài)度與審美價值觀念??傊祟悰]有喻解、筆調深沉含蓄的比喻,具備十分顯著的言隨意通、意在言會等各類特征,讓語言的容量增加,提煉作品當中的深刻思想,啟發(fā)讀者感悟與想象,為讀者帶來愉悅的體驗。
綜上所述,老舍這種形神兼具、雅俗共賞的鮮活比喻形式,是其文學作品的最顯著特征。老舍在日常生活中時刻留心,密切觀察,寫作時將不相干的東西聯(lián)想到一起,創(chuàng)造出形象生動、傳神、幽默、充滿哲理的文學作品,為未來文學藝術的發(fā)展帶來一定的參考依據(jù),可以讓人們有意識地參考與學習,推敲此類修辭手法,明確掌握老舍比喻手法應用的魅力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