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造林密度對馬尾松人工林分化特征的影響

      2024-01-01 00:00:00鄭平
      鄉(xiāng)村科技 2024年2期
      關(guān)鍵詞:馬尾松人工林

      摘 要:為高效培育馬尾松人工林,選貴州省都勻地區(qū)為試驗(yàn)地點(diǎn),比較2 500株/hm2、3 500株/hm2、4 500株/hm2、5 500株/hm2共4種造林密度對馬尾松人工林分化特征的影響。結(jié)果顯示,造林第10年時,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2 438株/hm2,存活率較高(97.52%),平均樹高最高(10.89 m),平均胸徑最高(11.78 cm),1級林木占比最高(55.18%)。造林第20年時,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林木存活率下降至94.28%,平均胸徑仍表現(xiàn)最高(23.86 cm),1級林木占比最高(56.13%);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最高(20.23 m)。由此可見,隨著造林時間的增加,馬尾松存活林木數(shù)量呈現(xiàn)持續(xù)下降的趨勢,且以2 500株/hm2的造林密度為優(yōu)。

      關(guān)鍵詞:造林密度;馬尾松;人工林;分化特征

      中圖分類號:S791.248 文獻(xiàn)標(biāo)志碼:B 文章編號:1674-7909(2024)2-127-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02.030

      0 引言

      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屬松科松屬植物,其適應(yīng)性強(qiáng)、生長快、喜光、耐旱、耐貧瘠,分布廣泛,是我國最重要的造林樹種之一;其木纖維較長,常應(yīng)用于造紙、建筑等行業(yè),是我國重要的工業(yè)原料和用材樹種[1]。松香也是許多行業(yè)的原料,可用于生產(chǎn)油漆、造紙等行業(yè)[2]。馬尾松蓄積量較大,其森林面積約1 200萬hm2,在我國喬木樹種中排名第一,總蓄積量在我國排名第六[3]。馬尾松在中國林業(yè)生產(chǎn)和生態(tài)建設(shè)中發(fā)揮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空間結(jié)構(gòu)、種間(種內(nèi))關(guān)系、生產(chǎn)力等均受到林分分化的影響[4]。特別是在人工純林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減少林分內(nèi)個體大小分化對提高林分生產(chǎn)力水平極其重要[5]。林木個體大小分化受空間結(jié)構(gòu)中光照、養(yǎng)分供給與土壤水分的影響,因生長資源的獲取及利用效率存在差異,導(dǎo)致生態(tài)位分化和個體化差異[6]。特別是在高密度種植的情況下,資源的不對稱競爭會更早發(fā)生。樹木的大小差異會直接導(dǎo)致其等級結(jié)構(gòu)的變化。林木大小等級分布是反映林分結(jié)構(gòu)的重要指標(biāo)[7]。在純?nèi)斯ち譅I造過程中,探索林木個體大小分化和等級分布特征,對提高林分生產(chǎn)力、培育中大徑樹木具有重要意義。造林密度可對營林的各項(xiàng)指標(biāo)產(chǎn)生直接影響,科學(xué)、合理的造林密度對馬尾松營造林的高產(chǎn)高效具有顯著促進(jìn)作用[8]。

      基于此,在貴州省都勻地區(qū)開展試驗(yàn),比較不同造林密度對馬尾松人工林分化特征的影響,為馬尾松人工林高效培育提供理論依據(jù)。

      1 材料和方法

      1.1 試驗(yàn)材料與地點(diǎn)

      此次試驗(yàn)在貴州省都勻地區(qū)(東經(jīng)107°7′~107°46′、北緯25°51′~26°26′)進(jìn)行。該地區(qū)冬行夏令,秋高氣爽,氣候濕潤,屬亞熱帶季風(fēng)濕潤氣候區(qū),年平均氣溫16 ℃,無霜期300 d左右。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30 mm,雨熱同季。試驗(yàn)地坡度23°,中上坡位,坡向西南;土壤為酸性紫色土,平均土層厚50 cm。

      1.2 試驗(yàn)設(shè)計(jì)

      試驗(yàn)共設(shè)置4個處理組(見表1):A組(2 500株/hm2)、B組(3 500株/hm2)、C組(4 500株/hm2)、D組(5 500株/hm2)。馬尾松試驗(yàn)林于2000年5月營造,平均苗高23 cm、地徑0.25 cm,每個小區(qū)面積30 m×30 m,每種處理重復(fù)3次,每個小區(qū)坡度、坡向、土壤等立地因子保持一致,并設(shè)置一定距離。

      1.3 測定指標(biāo)及方法

      造林完成后前3年進(jìn)行修剪、除草、修建排水溝、培土、施肥、防蟲等常規(guī)撫育,每年12月下旬進(jìn)行指標(biāo)測定,每年測定馬尾松林木樹高、胸徑、林木等級等指標(biāo),并調(diào)查記錄其存活狀況。

      1.4 統(tǒng)計(jì)分析

      采用Excel 2019對試驗(yàn)數(shù)據(jù)進(jìn)行處理,利用SPSS 25.0進(jìn)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 結(jié)果與討論

      2.1 不同造林密度下馬尾松的存活情況

      不同造林密度下馬尾松的存活情況見表2。由表2可以看出,隨著造林時間的增加,馬尾松存活率呈現(xiàn)逐漸下降的趨勢。造林第10年時,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2 438株/hm2,存活率為97.52%;造林第20年時存活率下降至94.28%。造林第10年時,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2 795株/hm2,存活率為79.86%;造林第20年時存活率下降至73.77%。造林第10年時,C組(4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3 743株/hm2,存活率為83.18%;造林第20年時存活率下降至73.67%。造林第10年時,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4 517株/hm2,存活率為82.13%;造林第20年時存活率下降至77.44%。

      2.2 不同造林密度下馬尾松的生長狀況

      不同造林密度下第10年馬尾松的各項(xiàng)生長指標(biāo)見表3。由表3可以看出,隨著初始造林密度的增加,造林第10年時馬尾松林木的平均樹高與平均胸徑均顯著下降。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最高(10.89 m),較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10.53 m)高3.42%,較C組(4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10.17 m)高7.08%;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最低(9.88 m),較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低9.27%。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胸徑最大(11.78 cm),較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胸徑(11.25 cm)大4.71%,較C組(4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胸徑(10.69 cm)大10.20%;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胸徑最?。?0.11 cm),較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胸徑小14.18%。通過調(diào)查林木等級發(fā)現(xiàn),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1級林木占比最高(55.18%),其次為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1級林木占比(55.22%),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1級林木占比最低(僅為38.62%)。

      不同造林密度下第20年馬尾松的各項(xiàng)生長指標(biāo)見表4。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最高(20.23 m),較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19.15 m)高5.64%,較C組(4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19.05 m)高6.19%;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平均樹高最低(18.98 m),較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低6.18%。其中,A、C、D三組之間的平均樹高無顯著差異。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胸徑最大(23.86 cm),與B、C兩組之間無顯著差異,顯著大于D組,較D組(5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大7.72%。通過調(diào)查林木等級發(fā)現(xiàn),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1級林木占比最高,為56.13%。

      3 結(jié)論

      筆者對不同造林密度下馬尾松的林分密度與生長狀況進(jìn)行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造林時間和密度的增加,馬尾松存活林木數(shù)量出現(xiàn)持續(xù)下降的趨勢。這可能是由于較高的種植密度會使林木之間的生長競爭過于激烈,降低了林木的光合作用效果,導(dǎo)致林木抗病蟲害能力減弱,從而影響其成活率。造林第10年時,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的林木密度為2 438株/hm2,存活率較高(97.52%),平均樹高最高(10.89 m),平均胸徑最大(11.78 cm),1級林木占比最高為(55.18%)。造林第20年時,A組(2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存活率下降至94.28%,平均胸徑仍表現(xiàn)最大(23.86 cm),1級林木占比最高(56.13%),B組(3 500株/hm2)處理?xiàng)l件下馬尾松平均樹高最高(20.23 m)。研究發(fā)現(xiàn),初始造林密度越大,林分內(nèi)個體大小分化程度越大。

      參考文獻(xiàn):

      [1]羅應(yīng)華,孫冬婧,林建勇,等.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化改造對植物自然更新及物種多樣性的影響[J].生態(tài)學(xué)報(bào),2013,33(19):6154-6162.

      [2]董學(xué)鳳,張家旭,葉倩女,等.松脂化學(xué)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進(jìn)展[J].林產(chǎn)工業(yè),2023,60(1):56-63.

      [3]覃振凱,劉潤紅,何鵬,等.馬尾松純林混交改造對土壤微生物殘?bào)w碳和有機(jī)碳組分的影響[J].應(yīng)用生態(tài)學(xué)報(bào),2024,35(1):141-152.

      [4] ALI A .Forest stand structure and functioning: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challenges[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18, 98: 665-677.

      [5]LEVICK S, RATCLIFFE S, NADROWSKI K, et al. Tree neighbourhood matters -Tree species composition drives diversity-productivity patterns in a nearnatural beech forest[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5, 335: 225-234.

      [6]TSCHIEDER E F, MARíA ELENA FERN

      áNDEZ M E, SCHLICHTER" T M,et al.Influence of growth dominance and individual tree growth efficiency on Pinus taeda stand growth. A contribution to the debate about why stands productivity declines[J]. 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2012, 277:116-123.

      [7]STANKOVA T V , DIéGUEZ-ARANDA, U.A two-component dynamic stand model of natural thinning[J].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2017, 385:264-280.

      [8]婁清,諶紅輝,丁貴杰,等.造林密度對馬尾松人工林林下植被及土壤性質(zhì)的影響[J].西部林業(yè)科學(xué),2022,51(5):139-145,163.

      猜你喜歡
      馬尾松人工林
      馬尾松栽培技術(shù)及撫育管理
      綠色科技(2019年5期)2019-11-29 13:17:37
      鄰體干擾模型在遼東油松人工林中的應(yīng)用
      馬尾松松針揮發(fā)油化學(xué)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我國人工林生態(tài)輪伐期探討
      人工林生產(chǎn)力提升對策探析
      山東林業(yè)科技(2016年5期)2016-07-05 00:43:04
      馬尾松中齡林采脂效益分析
      馬尾松果糖-1,6-二磷酸酶基因克隆及表達(dá)模式分析
      馬尾松初級種子園復(fù)壯技術(shù)
      24年生馬尾松種子園自由授粉子代測定及家系選擇
      巴塘县| 南康市| 郸城县| 井研县| 夹江县| 桦南县| 河间市| 自治县| 县级市| 元氏县| 龙里县| 神木县| 汝南县| 武邑县| 阳曲县| 建德市| 同仁县| 祁连县| 绥滨县| 盐亭县| 马边| 全椒县| 三穗县| 汤原县| 长海县| 威海市| 田东县| 呼和浩特市| 宁夏| 师宗县| 大英县| 巴里| 稻城县| 清徐县| 昌乐县| 大同县| 江源县| 调兵山市| 和龙市| 应城市|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