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除草劑;雙唑草腈;封閉除草劑;李氏禾;雜草;水稻
中圖分類號:S482.4+0;S451.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3-935X(2024)01-0071-06
李氏禾(LeersiahexandraSwartz)為多年生禾本科(Poaceae)假稻屬(Leersia)雜草,別稱假稻、游草,廣泛分布于華東、華中、河北、陜西、四川、貴州、廣西和黑龍江等地,喜濕生,多生于沼澤地、溪旁和稻田的田基上。李氏禾可通過種子繁殖,主要通過地下莖繁殖,繁殖速度非???,可高密度生長,單位面積內(nèi)生物量大[1-2]。由于耕作栽培制度改變,大面積種植直播稻和推廣機插水稻(OryzasativeL.),致使非耕濕地雜草李氏禾逐年侵入水田,春季發(fā)生10~15株/m2 再生苗即對水稻構(gòu)成危害,發(fā)生200株/m2再生苗時可致水稻絕產(chǎn)[3]。司振峰研究表明,李氏禾發(fā)生密度為80株/m2 時水稻減產(chǎn)60% ~80%,若達到100株/m2以上,水稻會減產(chǎn)90%左右,甚至導致絕產(chǎn)[4]。李氏禾危害水稻,主要是其幼苗拔節(jié)后能迅速生長,并很快超過水稻的株高[5],除與水稻爭奪營養(yǎng)和影響光照外,值得關注的是它的植株高于水稻后,莖基部纖細會致使李氏禾倒伏,從而導使未成熟的水稻發(fā)生倒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chǎn)或絕產(chǎn)[6-7]。李氏禾還是稻縱卷葉螟的喜食植物[8],廣布于自然濕地、溝渠和廢耕地的李氏禾在江蘇省蘇南地區(qū)可作為四(2)代稻縱卷葉螟繁殖的橋梁食用植物,進而會加重五(3)代稻縱卷葉螟對水稻的危害。
關于李氏禾防控技術的研究前人雖已開展較多,但防控效果均不盡如人意。鄧秀成等的研究表明,在水稻緩苗后,于李氏禾3~5葉期時進行5%嘧啶肟草醚乳油(EC)900~1050mL莖葉處理,李氏禾的防治效果達到95%以上;20%嘧磺隆水分散粒劑施藥2次,對李氏禾的防效能達到85%以上[9]。韓崇文等研究表明,可以選用30%莎稗磷EC1.0~1.2L/hm2或50%苯噻酰草胺可濕性粉劑(WP)1.2~1.5kg/hm2 混配30%芐嘧磺?。祝校玻埃啊常埃埃纾瑁?sup>2,在水稻緩苗后藥肥法結(jié)合追肥施用,可防除由種子繁殖的李氏禾[5]。黃元炬等的研究表明,在稗草4~5葉期施用10%雙草醚225~300mL/hm2,可有效防除水稻直播田發(fā)生的李氏禾,對水稻也較為安全[3]。徐鳳等的研究表明,二氯喹啉酸對李氏禾種子繁殖的實生苗株防效為100%[10]。譚立云的研究表明,水稻采取水直播、機插、拋秧等方式種植的田塊,在播種或栽插之前,土壤封閉使用380g/L噁草酮懸浮劑進行處理,對李氏禾有較好的封閉效果[11]。關志堅等的研究表明,李氏禾發(fā)生量多的地塊,春季對稻茬進行澆水使其發(fā)芽,李氏禾3~5葉期時,用41%草甘膦水劑150g/667m2+108g/L高效蓋草能100g/667m2,兌水噴霧,待5~8d使根系充分吸收藥液后,再進行旋地和整地插秧,之后的2~3年繼續(xù)實施此方法,對李氏禾的防治十分有效[12]。楊德亮的研究表明,秋季耙地可以對李氏禾根莖的防除達到849%[13]。前人的研究均表明,李氏禾難防除,田間防除對施藥技術的要求較高[14],且某些藥劑對水稻的安全性較差,不易根除[15-16]。2021年,常州市金壇區(qū)推廣機插水稻封閉除草劑雙唑草腈1000hm2,10月上旬稻田雜草防控結(jié)果考察時發(fā)現(xiàn)其中很多原李氏禾發(fā)生危害嚴重田塊中殘留李氏禾植株極少,且施用技術簡便。為驗證探討施用雙唑草腈封閉對機插水稻田李氏禾及其他雜草的防效,2022年開展了針對性試驗研究,以期為其大面積推廣使用提供科學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qū)指前鎮(zhèn)建春村(31°39′41.8″N,119°28′23.5″E),海拔高度10m,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年均氣溫15.5℃,年均濕度78%,年降水量1084.7mm。供試地土壤為脫潛型水稻土(烏柵土),其有機質(zhì)含量27.68g/kg、全氮含量1.57g/kg、全磷含量0.89g/kg、全鉀含量19.76g/kg、速效氮含量123.00mg/kg、速效磷含量8.44mg/kg、速效鉀含量58.32mg/kg,pH值為6.89。試驗于2022年6月5日整地,6月7日機插水稻,品種為南粳46。水稻田整地,肥水管理相同。
1.2供試藥劑
500g/L丙草胺EC[先正達(蘇州)作物保護有限公司];53%芐嘧·苯噻酰WP(苯噻酰草胺50%,芐嘧磺隆3%,江蘇快達農(nóng)化股份有限公司);2%雙唑草腈顆粒劑(GR,湖北相和精密化學有限公司)。
1.3試驗設計
試驗稻田選擇歷年李氏禾及其他主要雜草發(fā)生危害較重且田間分布較均勻的夏水稻—冬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輪作田。試驗設3個處理(表1),3次重復,共9個小區(qū),施用除草劑小區(qū)面積均為200m2(10m×20m),不用藥對照區(qū)為80m2(10m×8m),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間開20cm寬水溝筑30cm高土埂覆膜隔離,每個小區(qū)單獨灌、排水,以防止串水。
1.4 調(diào)查內(nèi)容及方法
試驗分別于水稻分蘗期(7月3日,栽后2d)、拔節(jié)期(8月10日,栽后64d)、灌漿期(9月10日,栽后95d)每個小區(qū)采用“W”九點取樣調(diào)查,每個樣方為0.25m2(0.5m×0.5m),分別記錄雜草種類、數(shù)量。9月10日測量李氏禾和水稻株高,8月10日、9月10日調(diào)查時取回所有樣方內(nèi)的全部雜草,剪除根系,分種類稱鮮重。水稻成熟后機械收獲,計測水稻實產(chǎn)。防效計算方法:防效=[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 處理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對照區(qū)雜草株數(shù)(鮮重)×100%。
1.5 數(shù)據(jù)分析
運用WPSOffice10.1和SPSS20.0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試驗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和差異性分析。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施藥處理對雜草的株防效
由表2可知,栽后26d(水稻分蘗期)調(diào)查,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雙唑草腈處理對機插水稻田總雜草及其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的封閉防除效果均在89%以上,施用除草劑處理間雜草密度無顯著差異,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李氏禾株防效僅為68.67%。栽后64d(水稻拔節(jié)期)調(diào)查,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雙唑草腈處理對機插水稻田總雜草及其禾本科雜草、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的封閉防除效果均在69%以上,雖施用除草劑處理間雜草密度無顯著差異,但從調(diào)查結(jié)果可以看出,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對稻田禾本科和闊葉雜草的株防效明顯低于雙唑草腈處理。栽后95d(水稻灌漿期)調(diào)查,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對總雜草及其中的禾草、闊葉雜草防效均在96%以上,明顯高于丙草胺+芐嘧· 苯噻酰處理;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田間李氏禾密度與不用藥對照無顯著差異,顯著高于施用雙唑草腈處理。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李氏禾在水稻分蘗期主要是貼近地面匍匐生長,水稻拔節(jié)后匍匐莖開始大量分蘗向上生長;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的稻田從水稻前期開始就不能控制李氏禾的生長,水稻烤田期還有較多水莧菜(AmmanniabacciferaL.)開始出苗生長。從表2還可以看出,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雖有少量李氏禾殘留,但分蘗生長極少。
2.2 不同施藥處理對雜草的鮮重防效
由表3可知,栽后64d(水稻拔節(jié)期)和95d(水稻灌漿期)調(diào)查,雖然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雙唑草腈處理對機插水稻田的總雜草及其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的鮮重防效均達88%以上,但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區(qū)李氏禾的鮮重與不用藥對照處理區(qū)無顯著差異,而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李氏禾的鮮重顯著低于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區(qū)和不用藥對照區(qū),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李氏禾鮮重防效達96%以上。由表2、表3還可以看出,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區(qū)和不用藥對照區(qū)李氏禾從8月10日到9月10日其單株鮮重分別從1.04、0.73g生長到3.35、3.87g,而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李氏禾從8月10日到9月10日單株鮮重從0.61g僅增長至0.67g。9月10日測量,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李氏禾平均株高僅23.00cm,顯著低于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區(qū)和不用藥對照區(qū)。
2.3 不同施藥處理水稻產(chǎn)量比較分析
表4可以看出,不用藥對照區(qū)由于雜草密度較高嚴重影響了水稻穗數(shù),從而顯著降低了水稻產(chǎn)量。由于水稻與雜草強烈競爭,不用藥對照區(qū)水稻株高顯著高于用藥處理區(qū)。施用雙唑草腈處理區(qū)水稻穗數(shù)最多,產(chǎn)量最高。
3 結(jié)論與討論
有研究表明,雙唑草腈不僅能高效防除機插水稻田主要雜草[17-18],且對機插稻田根莖繁殖生長的多年生李氏禾也具有高效防除作用。施用2%雙唑草腈顆粒劑650g/667m2,于插秧后10d/667m2 拌尿素撒施,可有效防控機插水稻田李氏禾等禾本科雜草和闊葉雜草。常州市金壇地區(qū)水稻田李氏禾以根莖繁殖為主,2021年在發(fā)現(xiàn)李氏禾發(fā)生危害較重田塊施用雙唑草腈防控效果好的基礎上,秋播種植小麥后,筆者于2022年4、5月跟蹤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田間仍然極少能查見該雜草。研究結(jié)果同樣表明,丙草胺+芐嘧·苯噻酰組合仍不失為一般機插水稻田高效封閉除草劑組合。
為了解雙唑草腈對李氏禾的作用情況,試驗過程中筆者持續(xù)跟蹤觀察不同處理區(qū),麥茬后通過機械旋扎上水后再旋扎耱田,絕大多數(shù)李氏禾根莖被沒入土壤表層,插秧1周后部分李氏禾根莖開始長出幼苗,施用雙唑草腈處理7d后,目測處于淺表層已長出幼苗的李氏禾葉、心全部枯黃,根系枯死,多年生根莖球及散落莖均能輕易拎出田間,而施用丙草胺+芐嘧·苯噻酰處理區(qū)處于淺表層已長出幼苗的李氏禾已扎根較深,其長勢與不用藥對照區(qū)無差異。王藝凝研究發(fā)現(xiàn),水稻田利用丙草胺土壤全層封閉對李氏禾實生苗具有較好的防控效果,但對根莖苗防控效果較差[19]。本研究結(jié)論與王藝凝的研究結(jié)果[19]一致的是表施丙草胺不能防控水稻田李氏禾。董蛟龍等報道,草甘膦、烯禾啶(拿捕凈)、吡氟禾草靈(穩(wěn)殺得)、吡氟氯禾靈(蓋草能)、吡嘧磺?。ú菘诵牵⑵S嘧磺?。ㄞr(nóng)得時)、二氯喹啉酸(快殺稗)等對假稻屬雜草有較好的防治效果[20]。但陸保理等的研究表明,李氏禾對多種ALS類選擇性除草劑具有很強的耐藥性[21]。氰氟草酯、二氯喹啉酸、唑酰草胺、五氟磺草胺對4葉期李氏禾根莖苗無防控效果,雙草醚對4葉期李氏禾根莖苗防控效果僅15%[21]。
雙唑草腈是一種原卟啉原氧化酶(PPO)抑制類除草劑[22],作為水稻田封閉藥種能高效防控根莖苗李氏禾,其作用機制值得研究。研究結(jié)果中還應值得關注的是,雙唑草腈對同樣是根莖繁殖生長的野荸薺(HeleocharisplantagineiformisTangetWang)防除效果不夠理想,生產(chǎn)實踐中應及時監(jiān)測,施用其他針對性除草劑對其進行跟進處理,以控制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