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作為高考重點學科,需要學生不斷進行詞匯積累,本文主要通過對當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難點的分析,提出一系列針對性的教學策略與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詞匯情境化教學、多元化記憶法、深度學習理論的應用、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其中著重探討在新高考政策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強調(diào)綜合素質(zhì)與實際應用能力的考核,對學生的詞匯量、詞匯理解和運用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意在通過改進教學模式、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建立科學的詞匯評估與反饋機制,切實提高高中學生的英語詞匯習得效率與質(zhì)量,為其高考及未來學術與生活中的英語應用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
伴隨新高考制度的深化改革,高中英語教學也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與機遇,其考核目標更加注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尤其是詞匯這一構成語言基石的要素,但高中生在英語詞匯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記憶效率低下、應用能力欠缺等問題。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nèi),有效提高學生的詞匯積累與運用能力,成為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
一、高中英語詞匯教學要點分析
在當前新高考制度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面臨著多維度挑戰(zhàn),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詞匯量龐大且持續(xù)更新,不僅包括基礎詞匯,還有大量學術詞匯、習語及短語搭配,這對學生短期記憶及長期保持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二,詞匯深度理解難度增加,僅掌握詞義不足以應對高考中對詞匯語境運用、詞義辨析及詞匯文化內(nèi)涵理解等考核點;第三,隨著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實際應用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在聽說讀寫各項技能訓練中立體化地掌握和運用詞匯,而這需要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第四,在時間緊任務重的學習環(huán)境下,如何高效地教授詞匯記憶策略,幫助學生自主學習,形成詞匯自我建構體系,也是亟待解決的教學難題[1]。
二、新高考對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要求
首先,新高考政策明確了更高的詞匯量基準,要求學生不僅要熟悉和掌握更大規(guī)模的詞匯清單,還強調(diào)了對詞匯的深度學習和精細化理解,如詞根詞綴、派生詞、近義詞與反義詞之間的關聯(lián),以及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精準運用。其次,新課程標準注重學生實際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意味著英語詞匯教學不再局限于孤立的記憶,而是要結合真實生活情境和跨文化交際場景,培養(yǎng)學生運用詞匯表達思想、情感、觀點,適應不同交際目的和人際關系的能力。再次,新高考也強調(diào)了對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教師設計和實施詞匯教學時,既要關注當下教學內(nèi)容的針對性,又要著眼長遠,教會學生如何獨立探索詞匯規(guī)律,借助各種資源和工具,有效地擴充詞匯儲備,并能針對個人短板進行補強[2]。最后,新高考還著重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要求在詞匯教學過程中融入大量的閱讀實踐,通過廣泛的原版閱讀素材,增強學生在語篇中推測詞義、理解復雜句型和隱含意義的能力。
三、新高考背景下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創(chuàng)設豐富語境,實現(xiàn)詞匯情境教學
創(chuàng)設豐富語境是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之一,強調(diào)將詞匯置于生動、貼近生活的語境之中,使學生能夠在模擬或真實的交際環(huán)境中理解和運用詞匯,加深記憶,提高詞匯學習的實效性。例如,在教授單詞“ambition”時,可以設計一系列的情境活動。首先,通過講述成功人士的故事,讓學生在故事的情境中理解“ambition”所代表的雄心壯志含義;其次,組織角色扮演活動,模擬職場面試或者人生規(guī)劃討論,讓學生在對話中自然使用“ambition”這個詞來表達自己的目標和理想;最后,通過觀看電影片段或閱讀文章,讓學生在文本中找到并解析“ambition”在不同語境下的微妙變化和引申含義。這樣的情境教學方式不僅能幫助學生牢固記憶單詞,還能促使其學會在不同的語境中準確運用詞匯,提升其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符合新高考對英語教學重視實際應用能力的要求。
(二)加強文化導入,深化詞匯內(nèi)涵理解
加強文化導入作為提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一大策略,對于拓寬學生視野,深化對詞匯內(nèi)涵的理解具有重要意義。文化因素是語言的基石,許多英語詞匯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歷史背景,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了這些文化內(nèi)涵,才能更準確、地道地使用詞匯。例如,在講解“Dragon”這個詞時,不能僅僅停留在其表面意思—“龍”,而應進一步介紹它在東西方文化中的差異。在西方文化中,“Dragon”常被視為邪惡的象征,而在中華文化中,“龍”則代表著吉祥、尊貴與權力。通過對比分析這兩種文化背景下的“Dragon”,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刻理解該詞在不同語境中的意蘊,還可以借此機會開展跨文化交流,增進學生對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在具體教學實踐中可采用以下方式:播放關于西方神話故事或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相關視頻,讓學生直觀感受“Dragon”在兩種文化中的形象差異;引導學生閱讀包含“Dragon”這一詞匯的各類文章或詩詞,比較分析作者如何依據(jù)文化背景賦予其特定含義;舉辦主題討論會,讓學生分享自己對“Dragon”這一詞匯的文化認知,進一步促進他們對詞匯文化內(nèi)涵的深度挖掘[3]。
(三)運用構詞法則,構建詞匯網(wǎng)絡體系
在新高考背景下,運用構詞法則構建詞匯網(wǎng)絡體系是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有效性的一項關鍵策略。構詞法主要包括詞根、詞綴、合成詞、轉(zhuǎn)化詞和派生詞等多種形式,通過對這些構詞規(guī)則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可以幫助學生以一種系統(tǒng)化、網(wǎng)絡化的視角去掌握和記憶詞匯,極大地提高詞匯學習效率。譬如在教授“photo-”這一前綴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已學過的詞匯“photograph”(照片)“photography”(攝影)“photosynthesis”(光合作用)等,揭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都與“光”有關,因為“photo-”源于希臘語,表示“光”。這樣一來,學生就能通過一個前綴“photo-”,快速理解和記憶一組相關詞匯,形成詞匯間的有機聯(lián)系,構建起詞匯網(wǎng)絡。同樣,當教授諸如“-able/-ible”這類后綴時,可以讓學生列舉并解析“comfortable”(舒適的)“affordable”(負擔得起的)“tolerable”(可容忍的)等含有此后綴的形容詞,明確此類后綴通常用來構成形容詞,表示“能夠……的”之意,使學生在面對新的詞匯時,能夠自行推理和理解其基本含義。
(四)倡導自主學習,提升詞匯記憶策略
提倡和鼓勵高中學生采取自主學習的方式,發(fā)展有效的詞匯記憶策略,是提高英語詞匯教學效果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強調(diào)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主觀能動性,教師的角色則轉(zhuǎn)變?yōu)橹笇д吆洼o助者,協(xié)助學生發(fā)掘適合自身特點的記憶方法。第一,制訂個性化的詞匯學習計劃:每位學生的學習節(jié)奏和記憶習慣各異,有的學生可能善于利用碎片時間記憶單詞,有的則傾向于集中精力一次性學習大量詞匯,可以指導學生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學習計劃,例如每天定量記憶新詞匯,并及時復習鞏固。第二,應用聯(lián)想記憶法:如記憶單詞“sophisticated”時,可以聯(lián)想到“sophomore”(大學二年級學生),理解其共同的詞根“sophy”(智慧),推斷出“sophisticated”帶有“復雜的、高級的、老練的”等含義,通過這種方式建立詞匯間的關聯(lián),有助于加深印象。第三,使用記憶工具和技術:如制作詞匯卡片,記錄詞義、例句及同義詞/反義詞等信息,便于隨時隨地查閱和復習。此外,還可以利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如手機應用程序、在線詞匯學習平臺等,通過互動游戲、聽讀練習等方式進行趣味化學習。第四,結合實際應用鞏固記憶:鼓勵學生在日常寫作、口語交流中積極運用所學詞匯,或者通過閱讀英文原著、觀看英文影片等方式,在實際語境中反復接觸和使用詞匯,達到長效記憶的目的[4]。
(五)聚焦功能運用,培養(yǎng)詞匯運用能力
注重詞匯在實際語境中的功能運用,是提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效能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要求教師在教授詞匯時,不僅要關注其基本含義,還需緊密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需求,引導他們在實際應用場景中靈活運用詞匯。比如教授動詞“coordinate”時,除了解釋其基本含義“協(xié)調(diào)、配合”,教師可以設計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的場景,讓“coordinate”這一詞匯變得鮮活起來,易于理解和記憶。此外,還可借助各類課堂活動,如小組討論、情景對話、作文創(chuàng)作等,鼓勵學生將所學詞匯運用到具體的語言實踐中。通過分析課本對話、閱讀材料以及歷屆高考真題中的詞匯運用實例,讓學生認識到詞匯學習并非孤立記憶,而是要在實際語境中活學活用,不斷提升自身的詞匯運用能力和語言綜合素養(yǎng),以適應新高考對英語能力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六)融合多種技術,創(chuàng)新詞匯教學手段
在新高考背景下,整合現(xiàn)代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手段,對于提升詞匯教學效果顯得尤為關鍵,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數(shù)字化和網(wǎng)絡化教學資源,結合高中生的認知特點和英語能力,打造多元化、交互式的詞匯學習環(huán)境。首先,利用在線詞匯學習軟件或APP,如Quizlet、百詞斬等,學生可以在課后自主學習和復習新詞匯,通過看圖識詞、聽力匹配、拼寫檢查等多種互動方式進行練習,增強詞匯記憶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后臺數(shù)據(jù)監(jiān)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和掌握情況,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和反饋。其次,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制作PPT、動畫或微視頻,將抽象詞匯轉(zhuǎn)化為具象畫面,如在教授地理類詞匯時,通過展示地球儀、地圖動畫來闡釋“continent”(大陸)和“oceanic crust”(洋殼)等詞匯的含義和關系,此外也可以播放電影片段或歌曲,讓學生在欣賞的同時,學習和理解其中的實用詞匯。第三,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虛擬現(xiàn)實(VR)和增強現(xiàn)實(AR)技術也開始應用于詞匯教學。比如,在教授家居用品詞匯時,學生可通過佩戴VR眼鏡參觀虛擬的英國家庭場景,直觀地看到并聽到各種家具名稱及其用途,增強詞匯記憶的生動性和真實性。最后,可創(chuàng)建班級微信群、QQ群或釘釘群組,鼓勵學生在群里用新學的詞匯進行日常交流,分享相關話題或文章,教師適時參與點評和答疑,營造輕松愉快的英語學習氛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詞匯的能力。
(七)定期復習鞏固,確保詞匯持久記憶
在高中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詞匯積累是一項長期且持續(xù)的任務,為了確保新學詞匯能夠從短期記憶轉(zhuǎn)化為長期記憶,并最終成為可靈活運用的語言素材,定期復習鞏固策略至關重要。下面結合高中生的英語能力和學習習慣,提出幾種具體實施案例。首先是間隔重復法(Spaced Repetition):借鑒科學的記憶曲線理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間隔重復學習軟件,如Anki、SuperMemo等,通過算法安排復習時間點,使得每個單詞在其即將淡忘之前得到及時復習,有效加強記憶。例如,學生每天會收到系統(tǒng)推送的一批需要復習的詞匯卡片,卡片上的詞匯按照遺忘曲線規(guī)律自動規(guī)劃復習周期。然后是主題單元復習:圍繞本單元的主題,每完成一個單元的學習后,可組織專題詞匯復習活動,包括在學習完關于環(huán)保主題的單元后,不僅回顧本單元的新詞匯,還可以聯(lián)系已學過的相關詞匯,構建詞匯樹狀圖或思維導圖,加深對詞匯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理解。接著是詞匯周記、月考:每周或每月設立固定的時間進行詞匯小測驗,內(nèi)容包括近期所學的重點詞匯及短語搭配,既可以檢驗學生的詞匯掌握程度,也能促使他們在日常學習中養(yǎng)成自覺復習的習慣。如設計填空題、選擇題、配對題等形式多樣的測試題目,要求學生限時作答。再者是小組合作與競賽:開展詞匯記憶游戲或比賽,如“單詞接龍”“詞匯連連看”等,既增加了學習趣味性,也促進了團隊間的互助學習。例如,教師可以分組讓學生準備某一主題的詞匯卡片,然后進行搶答或接力賽,讓全班同學在互動中共同復習和鞏固詞匯。
(八)結合閱讀寫作,檢驗詞匯運用效果
結合閱讀與寫作實踐是檢驗和提升高中生英語詞匯運用效果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學生能在實際語境中理解和領悟詞匯的多重含義和用法,而在寫作過程中,則有機會主動運用所學詞匯,檢驗其是否真正掌握并能夠準確表達。一方面,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選擇難度適宜的英文文章,如科普文章、文學作品節(jié)選或新聞報道,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注意新學詞匯的上下文含義。例如,當學生閱讀一篇關于環(huán)境保護的文章時,可能會遇到詞匯“emission reduction” (減排)和“sustainable development”(可持續(xù)發(fā)展),通過理解文章內(nèi)容,學生可以把握這兩個詞匯的具體含義及它們在語境中的作用,加深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在閱讀課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文中重點詞匯進行注解,并挑選相關句子進行仿寫。如學生在閱讀一篇關于科技創(chuàng)新的文章后,注解并仿寫了含有詞匯“innovation”(創(chuàng)新)的句子,學生在仿寫過程中,需考慮如何恰當、準確地使用該詞匯,以此檢驗并提升詞匯運用能力。此外,在寫作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主題寫作任務,要求學生在文章中恰當?shù)剡\用近期所學的詞匯。譬如布置關于未來職業(yè)規(guī)劃的議論文寫作,鼓勵學生使用“aspirations”(抱負)“pursue”(追求)“specialize in”(專攻)等詞匯描述個人的職業(yè)愿景和發(fā)展路徑。通過寫作過程,教師可以評估學生對詞匯的掌握程度,同時幫助他們發(fā)現(xiàn)問題,改進運用技巧[5]。
(九)個性化設計,滿足不同層次的需求
針對高中生群體中廣泛存在的個體差異和不同層次的英語能力,實施個性化詞匯教學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教師需根據(jù)不同學生的認知風格、興趣愛好、語言基礎以及學習速度,制訂出相應的詞匯教學方案,以最大程度地調(diào)動每位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他們詞匯能力的提升。第一,分層教學。針對班級內(nèi)學生詞匯量和英語水平的差異,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設定分層目標,比如基礎較弱的學生可以從常用詞匯和高頻短語入手,確?;A知識的穩(wěn)固;而對于中高級別的學生,則可以引入學術詞匯、俚語或?qū)I(yè)術語,提高其語言表達的豐富性和準確性。第二,定制學習任務。根據(jù)學生個體的興趣偏好,設計不同類型的詞匯學習任務,喜歡音樂的學生可以讓他們翻譯歌詞,接觸并記住更多表達情感和描繪場景的詞匯;熱衷體育的學生可以閱讀或翻譯體育新聞,學習和鞏固相關領域的詞匯。第三,自主學習支持。利用數(shù)字化教學工具,如詞匯學習APP或在線資源庫,教師可以根據(jù)每位學生的需求推薦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和復習策略。有的學生可能適合通過圖文并茂的閃卡進行記憶,而有的學生則可能更喜歡通過聽錄音、觀看短視頻的方式來加深印象。第四,一對一輔導。針對個別學生在詞匯學習上的困難,教師可進行個性化的一對一輔導,為其提供針對性的詞匯記憶方法或提供額外的學習資料,幫助他們突破詞匯學習瓶頸。
(十)科學評估反饋,動態(tài)調(diào)整教學計劃
科學評估與及時有效的反饋機制對于優(yōu)化教學效果和推動學生進步至關重要,此環(huán)節(jié)要求教師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全面、準確的評估,同時還要基于評估結果,靈活調(diào)整教學計劃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形成性評價方面,教師可采用日常課堂活動、小測驗、作業(yè)批改等方式實時跟蹤學生在詞匯掌握、語法運用、寫作能力等方面的進展。例如,在每周一次的詞匯小測中,記錄每位同學的進步情況,針對薄弱環(huán)節(jié)給出具體的改進建議。終結性評價方面,期末考試或階段性測試是對學生長期學習成果的整體考察,通過對考試成績的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班級整體及個體在英語學習上的優(yōu)勢與不足,進一步指導下一階段的教學重點。此外,建議教師借助網(wǎng)絡平臺或智能教育軟件進行在線測試和自我評估,系統(tǒng)自動收集數(shù)據(jù)并生成學生個人成長報告。比如某些英語學習平臺能對學生完成的聽力、閱讀理解、寫作等任務進行即時評分和反饋,教師可以根據(jù)這些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在各個技能模塊的表現(xiàn)。值得注意的是,基于以上評估反饋,如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在某個單元的詞匯掌握上存在問題,那么教師可以臨時增加詞匯復習課時,或者組織有針對性的詞匯游戲和活動來增強記憶效果。若某一知識點多數(shù)學生已掌握得較好,那么可以提前進入下一階段的內(nèi)容學習,保證教學進度既不過于滯后也不過分超前,保持與學生實際水平的同步。針對個別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安排單獨輔導時間,制訂個性化的學習計劃。
結束語
綜上所述,提高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并非單純增大詞匯教學的強度和速度,而是要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學模式,轉(zhuǎn)向更加關注學生主體地位、充分調(diào)動學生內(nèi)驅(qū)力的新型教學模式。通過實踐分析,上述提出的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建立起更為扎實的詞匯基礎,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同學們在面對新高考及其他語言應用場合時,能夠靈活運用所學詞匯,展現(xiàn)良好的語言綜合素養(yǎng)。未來高中英語詞匯教學應當繼續(xù)與時俱進,積極應對新高考帶來的挑戰(zhàn),不斷探索和完善教學方法,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全面提升高中階段英語詞匯教學質(zhì)量,助力每一位學生在新高考的征程中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梁艷.淺談新高考下如何提升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有效性[J].英語教師,2023,23(12):85-88.
[2]孫桐,張振華.高中英語詞匯學習策略教學路徑探索:以形成性評價任務設計為例[J].英語學習,2023(2):10-15.
[3]楊萬云.在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英語詞匯教學初探[J].文淵(高中版),2020(8):121.
[4]姜鵬.新高考背景下英語詞匯學習的有效方法[J].中學課程資源,2022,18(10):8-10.
[5]姜文博.圖式理論在高中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海外英語,2023(4):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