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少東
當代詩人,安徽合肥人,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安徽省當代詩歌研究會會長,先后獲2015年中國實力詩人獎、中國2018年度十佳詩人獎、《現(xiàn)代青年》雜志社2018年度最佳詩人、2019年《延河》雜志最受讀者歡迎獎、新世紀中國十大先鋒詩人獎、安徽省人民政府文學獎、第四屆金青藤國際詩歌獎年度詩人獎等多項詩歌獎。詩集《萬物的動靜》獲中國2019—2020年度十佳詩集獎。
灰喜鵲從棕櫚樹上落下又飛起
我不認為這是一次否定
或否定之否定
獨坐林中的兩個時辰
我一直關注這塊棕櫚林
灰喜鵲葉片一樣落下來
又葉片一樣飛起來
我說的不是姿態(tài)
也不是方向與速度
靠近小滿的陽光照耀我
也照耀紅漆斑駁的空椅子
灰喜鵲立在彈力十足的枝條上
并不留意漸暖的河水
不時從枝頭飄入淺淺的草叢
又旋即飛向另一個枝頭
棕櫚葉的佛手在風中撫撥
震顫的光線,我并不著急
我已決意不去遠方了
也決意耗去難得的幾個天氣
整個下午,我枯坐如樁
遛狗者被狗牽著快速路過
我熟視無睹
我只關注灰喜鵲在林間
飛上飛下,飛來飛去
偶爾看一眼緩慢的河流
通訊錄
二三十年來手機換了十多個
但一直沒換號碼
兩千多人從三星倒到蘋果
又倒到華為,幾乎沒有
刪除任何人
我將一桶流水倒進另一桶
滴水不漏
有些人聚過走過就不聯(lián)系了
有些人走過散過又聯(lián)系了
走走停停,停停走走
二三十里者,一兩百里者
皆有之,千萬里者也有之
我都給他們留著門
方桌上的那壺酒還放在那里
幾個朋友早逝多年
至今也不舍刪除他們
我的手機里有華庭,有冷宮
也有墳墓
緩慢的石榴
我愿把石榴比為男性的中年。
我看重他的緩慢。
那些趕早的花瓣,零落
成泥,他才在暮春的高枝
點燃火焰
青春過后打成的一副鎧甲
把漿果之心厚厚裹住
輕易不示于人。
一個老兵在狙擊的午后
在槍聲驟停與再次大作前
坐靠著壕塹,不慌不忙
將子彈一顆一顆壓進彈匣
我迷戀這緩慢的力量
自春至秋,以一生百
滿腹珠璣與滿腹牢騷
沒什么不同,不想與旁人道。
石榴酒與五谷酒沒什么不同
都曾讓我沉醉。
血色羅裙翻酒污。
舊時石榴裙,今日布衣衫
我的所好沒什么不同。
簡單化與復雜性是一枚合體的
果實
他在眾葉震顫的風中
壓彎枝頭
陽臺上的空花盆
清晨,被鄰居鳥籠里的清脆喚醒
迷迷糊糊的曦光還未散開
躺在床上,想這四年來的懶散
沒有養(yǎng)過一只飛禽一葉花草
偶爾捉住撞擊玻璃的麻雀
撫摸一下翅膀后,也隨即放飛
陽臺上都是沒有舍棄的空花盆
那些花花草草,早已枯死
盆中,唯母親生前培過的土
還在。我時常探望,憂傷時澆水
太息
午后,風嘯枝頭,云影移動
我是密林中打坐的人
枯葉繽紛如飛雪
人群堆積空洞的歡呼聲
葉子在樹上,或者不在樹上
有什么關系呢,我一動不動
我并不打算抖動雙肩讓其彈回
枝頭
我在歡呼聲之外
我是你們歡呼之外的太息者
在貝子廟
青色的云在收攏
空中的草原依然浩大。
我們坐在貝子廟的臺階上
抽著煙,看陽光穿透云層。
夏風干爽,風向不定——
我的煙飄向你,你的發(fā)梢拂及我。
遠處的喇嘛,在云影里
露出臂膀,搖著一串鑰匙
走來
拔牙記
女牙醫(yī)將拔下的病牙
端到我眼前說,
“你這顆牙咬得太深了
創(chuàng)口較大,可能要疼幾天?!?/p>
青春過后,我一直緊咬牙關
不能松口,更不愿松口。
最憂傷的漢語淤積胸中。
我不會吐露半個字
悲痛欲絕的人事已經(jīng)過去
壓制我的山峰也已拔除
我只在夜晚用月亮的口型
喘息,用舌頭舔舐缺口
不要懷疑我寫下的分行文字
那些都是真誠的。那些
魚泡般頂出水面又破裂的
都是我能夠告訴這世界的
開始老去的肉身并沒讓我氣餒
槐樹本紀
暮春時父親下到門前的小河里
在齊腰深水中摸索
拴上麻繩,他要將
沉泡大半年的槐樹起上來
用鐵鍬鏟去濕黑的皮
再暴曬一夏
在給槐樹拴上麻繩時
父親與槐樹一起沉在河底
他直起身,將繩頭
準確甩給我,光身上岸
我們共同將其拽了上來
父親與槐樹都是濕漉的
秋風剛起時
在祖居屋砌有花臺的院中
他與鄰居的木匠用一把大鋸
將槐樹削成一片片木板
打成了兩樣物件
粉碎的氣味撞擊著花香
一是我們吃飯的方桌
一是祖母滿意的棺槨 ■
【專家點評】吳少東組詩《緩慢的石榴》共有八首,選材于平常處見奇特,內(nèi)容于單調(diào)處見豐富,結(jié)構(gòu)于自然中出跌宕,語言于平白處見意味,意象于平凡處見新穎。雖然是常見的題材,但始于所感與所知,每一首詩中都有特別的事件與事象。雖然是比較簡單的內(nèi)容,但每一首詩中信息量都很大,相關生死,如《通訊錄》和《槐樹本紀》。雖然是自然而自由的抒情敘事,但并非平鋪直敘,如《拔牙記》和《太息》的尾節(jié)之深與廣。每一首詩中都有一兩個新穎且光芒四射的意象,給人以撞擊或灼傷,令人難忘,如《在貝子廟》中遠處的喇嘛意象,《灰喜鵲從棕櫚樹上落下又飛起》中的灰喜鵲意象,《緩慢的石榴》中的石榴意象等。這組詩充滿著自我的觀察、感知和發(fā)現(xiàn),不僅是對自然的發(fā)現(xiàn)、對社會的發(fā)現(xiàn)、對他者的發(fā)現(xiàn),同時也是對自我的發(fā)現(xiàn)。這就說明,發(fā)現(xiàn)才是所有詩詞的起點。
鄒建軍 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導。主要研究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外國文學和比較文學。
(責任編輯 蔣茜 74050215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