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復刊
2014年10月,我在三門峽作協(xié)主席楊凡的帶領下,來到了省城鄭州,參加《奔流》文學雜志的復刊儀式。..在告別之時,文學院的領導們一再囑咐:“文學院就是各位作家的家,到了鄭州,就盡管過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避囎泳従忨偝?,我一次次地回望著,不舍得離去。
我手里緊緊拿著《奔流》復刊號,封面上的鄭彥英《火焰的旋律》、王劍冰《清明上河》、馬新朝《中原詩志(組詩)》、何弘《聆聽百味橫生的新老故事》。卷首語是張富領社長寫的《我是大河奔流中的一滴水》,這是我讀《奔流》的第一篇,文末寫道:“在奔流浩瀚壯闊的浪濤中,我愿化作一滴水,與激流一起歡騰澎湃,折射太陽的光輝,為她的奔流不息、為她的延綿不絕,盡一份綿薄之力?!?/p>
我喜歡寫散文,首選《散文界》欄目,讀的第一篇是王劍冰老師的《清明上河》,題圖就是名畫《清明上河圖》,王劍冰老師獨辟蹊徑,寫畫家張擇端和他的畫,他從張擇端的雕像觀察體悟到了:“唯一的特點就是他敏銳的眼睛,當一個人的目光具有一種特殊的光芒的時候,是很容易被人發(fā)現(xiàn)的,那種目光里有愛、有情、有探索和思索?!卑褟垞穸藢懙蒙鷦踊罘?,就好像在你跟前走來走去一樣。
文如其人,他的語言親切隨和,故事娓娓道來,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
奔流研修班
我參加了兩期奔流研修班,第一次是2016年在睢縣舉辦的,第二次是2017年在駐馬店的老樂山舉辦的。在奔流研修班,我第一次聽到了李佩甫老師的小說寫作講座,他講到了寫作《生命冊》的過程。此書2015年8月獲得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對于小說創(chuàng)作,我不大懂得,但是我被其優(yōu)美的語言打動了。我把《生命冊》的第一章,連讀兩遍,故事似曾相識,就如同在我們村里發(fā)生的一樣,熟悉而親切。
隨后,我開始大量閱讀王劍冰老師的散文集《水墨周莊》《或咫尺或天涯》《古道秋風》《大雪無言》。喬葉老師的散文集《走神》,敘事風格直率坦然,敢于直面內心,真誠書寫。《文學就是這么一棵樹》《寫作的第一道德》《為什么讀書》等其他喬葉老師的作品,我也忍不住一一朗讀,沉醉其中。
王鋼老師的散文集《命運之手》,文字辛辣、果斷,其中蘊含著深深的情感,就像冰凍的河面下涌動的暖流一樣。最喜歡她的《包公臉上的指痕》《大地豐碑》等。韓達主席的散文集《心上的風景》,我一篇篇閱讀,語言優(yōu)美,詩意盎然,意境幽深,畫面感很強,我還寫了一篇讀后感《在墨香里淺唱余生》。雖然沒有讀過單占生老師的文集,但是從微信公眾號《三毛部落》中,讀單占生老師的散文和現(xiàn)代詩?!吨窕@子》里的美學教育,猶如一幅幅鄉(xiāng)間國畫,雖古樸而韻味十足。現(xiàn)代詩《在函谷關聽水》,看似平實的語言,內含豐富的人生哲理。
劉慶邦老師的散文集《我就是我母親——陪護母親日記》,我用了一個下午,讀得心潮澎湃。我母親2017年2月住過醫(yī)院,我有陪護母親的經(jīng)歷,所以讀起來就很容易引起情感的共鳴,我也寫過日記,心里就想,我們的心情會一樣嗎?他陪母親檢查,做手術,化療,母親給他講故事,那是一段溫馨的時光,和母親一起對抗病魔,兒子就是母親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支柱,暖暖的畫面時時在眼前,母親面對生死的淡定從容,讓讀者感覺不到悲傷,寫出了獨特之美感。
李春雷老師的報告文學《尋找紅衣姐》,散文《攀枝花之戀》,讀后我覺得李老師就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常常把我拽到他文字的叢林里,徜徉其間,美不勝收,養(yǎng)眼而養(yǎng)心。
我還讀到了《奔流》幾位副主編的文章。 鄭旺盛副主編和游磊副主編合寫的報告文學作品《眾志成城,拉高標桿真扶貧——來自河南省襄城縣扶貧攻堅一線的報告》 一文,氣勢宏大,筆觸深厚,寫出了扶貧攻堅的感人場景。魏慧玲副主編的散文集《小巷彎彎》,王劍冰老師書寫的序言《率性的文字》,不僅評價了魏慧玲的散文特點,還講到了散文的寫作手法,娓娓道來誠懇而暖心。 蘇州韓樹俊老師贈送我的《姑蘇十二娘》,寫船娘、繡娘、織娘、茶娘等,插圖是文字排列而成的船,針和線,別具一格,讓人眼前一亮。想起在老樂山與他一起談論文學創(chuàng)作的情景,78歲的文學老人追逐著《奔流》的腳步,從蘇州到鄭州,再到駐馬店,還帶著一個熱愛寫作的16歲高中生,韓老師這種傳承文學的舉動打動了我,文學賦予它神圣的光芒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我在他的面前自愧不如,他給予我強大的寫作動力,我感激他,感激奔流研修班讓我們相識,在彼此的文字里,成了忘年交,我在奔流研修班的微信群里說:“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讀余海濤的小小說,讀王姝晴的長篇小說《太行女人》,讀河北衡水的高振龍老師與張文良老師合作的報告文學《衡水湖綠色交響曲》,又讀到了這篇文章的評論《水韻田園的贊美詩》,作者彭程,《光明日報》高級編輯,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理事。讓我學習了報告文學的寫作方法,清晰的敘事脈絡,詳實的資料,每一個章節(jié)和段落,都仿佛是交響樂中的不同的聲部和樂句,共同完成了對主題的聚焦和顯現(xiàn)。
讀班琳麗的詩歌,讀丁進興的散文、詩歌,讀李長順的散文、報告文學。讀葉曉燕的散文集《輾轉成歌》,敬一兵老師的代序《凡塵清唱》讀了好幾遍。最喜歡散文《柴大》《老約的九條命》等,敬一兵老師在代序里說:“能夠打動人心的作品,除了豐富的經(jīng)歷,善于發(fā)現(xiàn)本真的視覺外,更重要的還是源自內心與觸及人性最深刻的元素?!?/p>
《奔流》雜志
《奔流》復刊以來的十年間,我一直征訂,愛不釋手。 讀《奔流》雜志的文章。卷首語是必讀的,是指引,是導語,是寄語,是航標,是導師的諄諄教誨。
《奔流》推出的“奔流小作家”專欄,寫作從在校生抓起,這是一個讓人欣喜的信號,可以看出《奔流》人的眼光高遠。我推薦了兩個女孩子的作品:一個是高二文科班的宋潔怡《做人的智慧》,一個是初二的尖子生宋夢佳《感謝我的路上有失敗》,發(fā)表于2018年《奔流》第三期。孩子們收到《奔流》雜志的那一刻,我聽她們的媽媽說,激動地徹夜難眠,這是她們第一次在省級文學期刊發(fā)表文章。
2018年第1期刊登靈寶作家王荀的小說《扶貧縣長》,作為頭題,與時代緊密相連,反映當下的社會現(xiàn)實,讀來更覺得有味道。第9期刊登了靈寶作家協(xié)會主席李亞民的長篇小說《紅繡荷》節(jié)選,因為讀過,也參加了研討會,感覺就像鄰家大姐一樣熟悉而親切。第11期刊登了我的散文《讀書三章》,文友們紛紛送來鼓勵之語。
2022年第一期《奔流》的《非虛構》欄目刊登了我和董建芳寫的短篇報告文學《黃河情緣》,入選了《2022中國年度散文》一書。給予我閱讀和寫作的巨大動力。
每一期《奔流》的到來,都如孔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吉項魚
中國散文學會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著有散文集《家住黃河邊》《春雷響萬物長》。作品發(fā)于《中國文化報》《河南日報》《速讀》《奔流》等報刊。2017年9月獲得河南省作家協(xié)會“喜迎十九大·中原更出彩”詩歌大賽中三等獎,《春雷響,萬物長》入選《2019中國年度散文詩》一書,《按滿紅指印的請愿書》入選《2021中國精短美文精選》一書,《黃河情緣》入選《2022中國年度散文》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