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針對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基于“支架理論”,在寫作教學中通過搭建情景支架、圖示支架、范文支架和評價支架,讓學生借助多重支架達到有話想寫、有話可寫、有話會寫、有話寫好的目的,從而習得寫作技能,提升語言綜合應用能力,促進思維能力發(fā)展。
關鍵詞:英語寫作教學;搭建支架;寫作能力
作者簡介:趙雅蔚,江蘇省南京市文靖東路小學。
寫作是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綜合體現,是小學英語教學的重要內容?!读x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語言技能“寫”的二級目標中明確要求,能正確地使用大小寫字母和常用標點符號;能寫出簡單的問候語和祝福語;能根據圖片、詞語或例句的提示,寫出簡單的語句。然而,寫作教學往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難點,學生缺乏寫作興趣,教師缺少寫作方法指導,寫作內容也千篇一律,導致學生寫作能力難以提升。而基于“支架理論”開展英語寫作教學,教師為學生搭建多重支架,為學生提供多方面的寫作支持,可以較好地解決寫作教學難點,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所謂支架是指在學習情境中,學生試圖解決超越他們已有知識水平的問題時,教師所給予的必要支持與指導。本文將結合譯林版小學英語教材,探討如何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從情景、圖示、范文和評價等多個方面為學生搭建支架,充分挖掘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促進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
一、借情境支架,讓學生愿意寫
寫作教學的首要目的應該是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寫作動機。通過搭建情境支架,學生的寫作興趣可以被有效激發(fā),讓學生有話想寫。在寫作教學中,教師如果能結合話題與學生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創(chuàng)設真實的交際情境,把學生真實的生活經驗融入寫作,賦予寫作任務以真實性和交際性,激發(fā)學生的表達欲望,則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愿意寫。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8“Birthdays”的寫作話題為“My birthday wish”。上課伊始,教師首先播放了生日歌,為學生營造過生日的氛圍。接著呈現了學生Olivia的生日許愿圖,引導學生關注圖中的許愿瓶,并布置如下寫作任務“Let's write down our birthday wishes and put them into the bottle. One year later, when you're in Grade Six, you can open it and see if your dreams come true.”。筆者邊說邊給每組發(fā)了一個許愿瓶,真實的許愿情境讓學生的熱情一下子被點燃。在本課教學結束前,教師讓學生將寫好的愿望放入許愿瓶中,這種真實的交際情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交流欲望,為后續(xù)獨立寫作做好了充分的鋪墊,進一步提升了教學情境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二、借圖示支架,讓學生有話寫
小學英語寫作通常是基于給定的話題,但學生面對話題,要么寫作內容拘泥于課本,要么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內容混亂。而圖示是一種可視化支架,能夠更加直觀、有邏輯地呈現語言信息,幫助學生發(fā)散思維,搭建寫作框架,豐富寫作語言和內容,讓學生有話可寫。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常用的圖示支架包括思維導圖和圖形組織器,分別適應于不同的寫作主題。
(一)利用思維導圖搭建圖示支架
思維導圖是基于放射性思維的有效圖形工具,可以為學生寫作搭建框架,在寫作前,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聚焦一個話題發(fā)散思維,多角度地提取與話題相關的語言素材,繪制成思維導圖,并不斷完善思維導圖,豐富寫作內容和語言。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6“My e-friend”的寫作內容是描述自己的朋友。教師引導學生結合已知發(fā)散思維,使用思維導圖構建寫作內容框架。首先,通過回答“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ng Bing's e-friend?”復習課文,激活關于朋友這一話題的舊知,并根據學生的回答構建思維導圖(見圖1)。接著,圍繞friend這個話題,與學生交流,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嘗試自主總結可以從哪些方面描述朋友,學生對照圖1概括出可以從Name、Age、Address、Abilities、Hobbies、Favorite subjects這幾個方面介紹朋友,還補充了appearance、character等其他角度,逐步豐富了思維導圖的內容(見圖2)。在充分理解話題后,學生在圖2的幫助下,選擇其中的四個方面繪制介紹自己朋友的思維導圖,并借助導圖在小組內口頭交流,最終完成寫作。
在上述活動中,教師通過“復習導入話題,建構思維導圖——交流歸納;完善導圖信息——指導制圖,以說促寫”的教學活動,從學生已知出發(fā),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話題,拓展寫作思路,豐富寫作內容。思維導圖中的關鍵詞為學生提供了具體的語言素材,學生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就是整理寫作思路、建構寫作內容的過程,有助于學生明確自己要寫什么。
(二)利用圖形組織器搭建圖示支架
圖形組織器是用結構化圖形的方式呈現文章脈絡、組織重要信息或話題,比思維導圖具有更豐富的信息表征體系。在寫作中運用圖形組織器,可以更加清晰、形象地呈現文本內容,便于學生理解寫作主題和文本之間的關系,促使學生自主組織寫作素材。進行寫作教學時,教師所選用的圖形組織器應與寫作話題相匹配,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調整圖形組織的具體結構。
例如,在教學話題為“My weekends”的寫作課時,筆者引入漢堡包的圖示為學生搭建圖示支架,指導學生寫作,幫助學生明確寫哪些內容,主要教學活動如下:
Activity1:筆者通過問題“What do you do at weekends? 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weekends?”引導學生鞏固英語頻率副詞、感覺類詞匯和動作類詞。
Activity2:呈現漢堡包的圖示后,筆者首先講解漢堡包的結構,其上下兩層面包分別對應作文的觀點(或主題)和總結(或結尾),中間幾層則對應支撐觀點的各種細節(jié)或者原因,并以“I have a boring weekend”為例,幫助學生將對應表述填入漢堡包圖示內,也進一步明確了漢堡包圖示各部分的功能。
Activity3:學生依據上圖,組內口頭描述。在漢堡包圖示的幫助下,就算沒有教師,學生也能有條理地進行表達。
Activity4:學生以“I have a" " " " " " weekend”為題繪制自己的漢堡圖示,并根據漢堡包圖示獨立寫作。
圖形組織器以形象直觀的方式勾勒出作文的框架,使學生明確可以從哪些角度開展寫作,提升自主建構寫作內容的能力。借助漢堡包圖示,學生可以更好地組織寫作素材,逐步理清思路;在小組協(xié)作中借助圖示,使學生能夠更有條理地表述,學生的表達能力逐步攀升;最后,學生借助圖示支架獨立完成習作。教師利用圖形組織器為學生搭建圖示支架,在寫作教學中實現由扶到放,有效降低了寫作難度,讓學生有話可寫。
三、借范文支架,讓學生學會寫
范文是寫作教學初期學生學習寫作的模板,通過學習范文,學生可以體悟范文在遣詞造句、篇章結構上的優(yōu)秀之處,從而掌握一定的寫作策略和技巧,快速提升寫作能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范文時,應先從整體入手,觀察范文的結構、行文邏輯、寫作手法等,再到局部,如素材的取舍、語言的運用等。通過搭建范文支架,學生逐步掌握寫作技能,有話會寫。
(一)分析范文結構,提升謀篇布局能力
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學生謀篇布局的能力是很重要的,它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提高寫作效率。那么如何提升學生謀篇布局的技能呢?教師可以通過解析范文的結構,建立框架,幫助學生明確寫作重點,并模仿行文結構開展寫作。
例如,在進行話題為“I love... in my school”的寫作教學時,筆者首先明確本節(jié)課寫作任務是制作一本小冊介紹本校。然后,筆者讓學生閱讀幾篇范文,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寫作內容聚焦校園地點的介紹。接下來,學生仔細閱讀一名學生寫的范文,并梳理文章結構。引導學生得出結論:文章是從地點(What)、原因(Why)、總結(Conclusion)三方面描述校園的。之后,學生根據自己的圖示,從What? Why? Conclusion三方面開展寫作。
過程知識是影響寫作能力的重要因素,過程知識包括如何在寫作時根據文章的主題思想、題材特點來建構文章的內容,比如怎樣寫開頭、正文、結尾以及怎樣分段等。范文承載語篇結構,通過分析、模仿范文結構,學生可以習得過程知識,從而提升寫作能力。本課例中,通過欣賞其他學生的范文,學生明確寫作重點是地點,然后通過品讀范文,體會范文是如何圍繞地點進行布局的,明確寫作結構,達到有話會寫的目的。最后,教師撤離范文支架,學生獨立寫作,這樣寫出來的文章契合主題、布局合理。
(二)對比范文語言,豐富文章內容細節(jié)
小學生英語寫作往往缺乏細節(jié)描寫,所以寫作內容缺少生動性和吸引力。在寫作中,恰當使用形容詞可以讓文章語言更加生動形象;使用連接詞可以讓文章更有條理;使用例子可以讓文章更有說服力。教師可以在對比范文中,指導學生豐富細節(jié)的寫作技巧,并將這些技巧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使文章內容更加生動。
例如,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8“My dream”的寫作教學中,筆者在激活學生的語言儲備后,設計了如下教學活動:
Activity1:讓學生了解Mary的夢想,并寫一篇作文,以第一人稱幫助Mary介紹夢想。
Activity2:呈現自己寫的范文,讓學生與其他文章進行對比通過比較,學生自主體會在寫作中添加形容詞、連接詞、例子的作用。
Activity3:添加形容詞、連接詞、插入例子,完成句子練習,鞏固寫作技巧。最后創(chuàng)作一篇介紹自己夢想的習作。
通過與范文作比較,學生體會到關鍵詞匯的運用價值,它們可以豐富寫作內容和細節(jié),使描寫更加具體,使習作更具有可讀性,最終促進寫作能力的提升。
四、借評價支架,讓學生有標準
支架理論倡導學生在評價中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理解并共同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針對小學中低年段學生,教師可以先給出籠統(tǒng)的寫作評價標準,再與學生就某些細節(jié)進行討論。針對小學高年段學生,教師則可以放手讓學生制定標準,教師進行提煉、補充。使學生的寫作有標準可依。
例如,在進行題為“I love... in my school”的寫作教學時,在學生獨立寫作前,筆者先呈現評分標準(見表1),師生共讀。之后,針對評價標準中的第三條——書寫格式規(guī)范,引導學生自主歸納具體標準。學生根據寫作經驗,總結出開頭大寫、多個要用復數、保持卷面整潔等標準。筆者進一步提煉得出四條具體標準,即句首字母要大寫、字母在四線三格中的位置要正確、單詞間距要適中、標點符號要正確。最后,學生參照師生共同商討的評價標準,通過獨立寫作、教師抽評、自主修改、同伴評價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不斷完善作文,提升習作質量。
在寫作的過程中,“評價支架”貫穿寫作前后,為師生帶來了便利。學生在支架的幫助下能夠帶著更明確的目標完成寫作任務,且能相互幫助,彼此糾錯,共同進步;教師在支架的幫助下能夠有的放矢,更有針對性地講評,提高寫作效率。
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學生的寫作能力相對比較弱,教師在寫作教學中,要盡可能從多個方面為學生搭建寫作支架,讓學生借助多重支架,挖掘自己的學習潛能,逐步突破寫作難點,掌握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曹偉華.支架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19(7):1-7.
[2]王玨.“圖形組織者”在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7.
[3]萬紅紅.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失當與糾偏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6(9):51-54.
[4]蘭良平,韓剛.英語寫作教學:課堂互動性交流視角[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