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熏染下,很多家長都已經能夠意識到“棍棒底下出孝子”這一教育方式的不合理性,并且能夠盡量避免出現類似的問題。逐漸轉向“好孩子是夸出來的”,知道了要表揚孩子、給予孩子尊重的重要性,相信這樣就能培養(yǎng)出好孩子來。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家長對著孩子一通夸之后,好像確實夸出了聽話的乖孩子,但又感覺孩子缺少了活力和自信心,總是表現得唯唯諾諾,成了一個“討好者”。
有一次到一位朋友家做客,她的女兒正在書桌前寫作業(yè),坐得非常端正,朋友便開始表揚她的女兒:“這就對了嘛,女孩子就是要坐有坐相,坐得端端正正的,這樣長大了才漂亮,這才是我們家的小公主嘛?!?/p>
小姑娘聽完媽媽的表揚后,把身子又挺了挺,坐得更直了。我和朋友在旁邊聊天,不經意間看到小姑娘偷偷地往我們這邊瞥了一眼,發(fā)現媽媽沒有關注到她,身子就悄悄地一點一點松垮地歪了下去。
過了一會朋友發(fā)現孩子坐姿歪了,便又遠遠地喊道:“怎么又坐歪了,趕緊坐正了,媽媽可不喜歡坐得歪歪扭扭的孩子?!焙⒆勇牭脚笥训脑捄?,果然馬上又坐得端正了些。朋友向我抱怨道:“這個孩子,聽話是聽話,但就是總要人提醒,每次夸夸她倒是能夠多堅持幾分鐘,但是稍不注意就又回到老樣子去了?!?/p>
我相信很多家長或許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該夸的時候也夸了,也確實見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但總是只能維持三分鐘熱度,很快就又不行了,如果多提醒幾次,又很容易變得彼此都不開心。
表揚孩子確實可以促進孩子改善行為,當孩子聽到表揚的時候,臉上總是會情不自禁地洋溢著享受和驕傲的光彩,并積極地響應著表揚的內容,變得更加符合家長的期待。
表揚孩子,我們本來期待能夠給予孩子建立自尊,促進孩子的主動性,但是有條件的表揚并沒有如我們所預期那樣給孩子帶來自尊和主動性,反而會使得孩子形成一種完全依賴他人的“表揚”才能行動的被動性格。
這樣的表揚其實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因為從根源上來說存在一個目的,那就是通過表揚,將孩子塑造為我們所期待的完美的樣子。但我們要知道自尊一定是孩子自己培養(yǎng)出來的,是在自我探索、經歷挫折、解決問題中不斷地收獲自信和能力感中培養(yǎng)出來的,而不是通過有條件的表揚。
同時很多家長習慣了高高在上地占據家長的地位,處在權威的角度,居高臨下地給予表揚,這種表揚充斥著擺架子的態(tài)度,暗含了操縱性在里面,這樣的表揚和批評否定其實是一體兩面,從本質來說是沒有區(qū)別的。
因為這樣的表揚只針對我們所想看到的、符合我們期待的結果,而完全漠視了孩子的努力以及進步的過程。最根本的目的其實只是在表達如果你遵從我說的話,表現得符合我的預期,我才會給你表揚,如果不符合我的預期,我就會馬上撤銷表揚,甚至給予嚴厲的批評,這種方式充滿了對峙和敵意。從長遠來看,這剝奪了孩子自立自信的可能性,而使其習慣于一味地依賴他人。
那么到底該怎么表揚孩子呢?我們要學會將有條件的表揚變成平等尊重的鼓勵,激勵孩子進行自我評價;將有條件的表揚變成無條件的積極關注和接納,幫助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提升面對挫折和困難的自信心。
我們要知道孩子是一個有自主需求的獨立個體,并不是父母的“附屬品”;孩子也有被尊重的需求,更加需要父母的理解和善待。所以父母要學會俯下身子,改變固有的態(tài)度,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孩子,走進孩子真實的內心世界,看到他們真實的需求。
當我們在向孩子表達的時候,可以反問一下自己:我是在尊重孩子,還是在擺家長的架子?我會對朋友這么說話嗎?通過反問,可以幫助我們判斷是否俯下了身子,看到了真實的孩子。
很多父母在表揚孩子的時候,喜歡自作主張地當著很多人的面突然表揚孩子,父母或許下意識地覺得這樣能夠給孩子更多的自尊和自信。但現實或許并非如此,心理學研究發(fā)現對于一些孩子來說,當眾受到突如其來的表揚反而會讓其覺得尷尬、難堪,尤其對于暗含了“操縱性”的表揚,孩子更多所能感受到的是來自父母、群體所施加的壓力,讓其敢怒不敢言,只能郁結于心。
因此表揚需要注重時機,父母要結合孩子身心發(fā)展所處階段的特點,結合日常親子互動中孩子的行為表現,并關注到孩子的心理需求,選擇合適的時機,讓孩子能夠真正享受被表揚的快樂,增強榮耀和自信的體驗。
同時需要合理取舍,對于那些忽略了孩子的觀點,并容易導致孩子過度在意他人評價和他人眼光的“操縱性”表揚,那么還是“好事不如無”,少一點或許對孩子來說才是真正有益的;而那些關注到孩子的觀點,能夠激勵孩子積極自我評價的表揚則可以適當多一點。
父母往往只看到孩子的行為結果,進行評價性的論斷,而習慣性地忽略孩子的努力過程。如在孩子學習過程中,只根據考試成績進行好壞的評價和是否有能力的論斷,而忽視了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認真,以及其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和收獲,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對完美結果的執(zhí)著,而忽視了努力奮斗過程中體驗到的學習的快樂,最終會導致孩子形成固定化思維,即認為只有結果是重要的,而且一切都是注定好的,自己做什么都是不重要的。
因此父母要學會更多關注到孩子的努力過程,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努力是有價值的。在不斷自我完善的過程中,促進孩子形成成長型思維,意識到過程是重要的,一切都是可以通過努力去嘗試改變的,自己的努力是有意義和價值的,這才能激勵孩子持續(xù)努力,敢于挑戰(zhàn),勇于面對,從而塑造自尊自信的積極心態(tài)。
真正有效的表揚,一定是基于平等尊重的基礎上,表現出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學會看到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關注到孩子在努力過程中的責任感,而不僅僅認可孩子獲得的成就。
真正有效的表揚,能夠促使孩子意識到他們是在為自己而改變,幫助孩子覺察到自身的價值,同時堅信這份自我價值是本來具足的,做到“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最終收獲來自內心的自尊感,成長為自立自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