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俊杰
摘 要:電影海報中的人像與油畫人像都是對人像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其中電影海報人像屬于平面設計的范疇,海報中的人像往往是通過攝影的方式進行呈現(xiàn)。而油畫人像屬于繪畫的范疇,是由畫家運用顏料和筆觸對人物進行描繪和表現(xiàn)。電影海報中的人物往往是凸顯電影主角吸引觀眾,而油畫人物是通過對人物的刻畫向觀眾呈現(xiàn)一幅完整的作品,他們雖目的不同,但都通過對人物的表現(xiàn)向大眾傳遞美的主旨。
關鍵詞:電影海報;油畫人像;審美;差異
中圖分類號:J9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3)31-00-03
電影海報是最常見的一種海報形式,往往在一部新電影上映前,各大院線都會進行大量的宣傳,而宣傳的主要途徑就是通過大量發(fā)布與這部電影相關的電影海報,而電影海報的主要元素就是人像,一般會是該部電影的主要演員,其會以巨大的篇幅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一張海報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圖片,而圖片往往以影片的主角構成,觀眾閱讀電影海報的時間往往只有兩到三秒鐘的時間,只有將主角在海報中盡可能地凸顯,才能讓觀眾在短暫的閱讀時間內(nèi),記住本片的信息,因此電影海報中的人像成為海報構成元素中最為關鍵的一環(huán)。電影海報中的人像會給觀眾帶來最直觀的印象,如果他足夠震撼可能會引來觀眾的駐足觀看,當觀眾駐足后就會將觀眾的視野引入文字和數(shù)字部分,有力吸引觀眾將整幅電影海報閱讀完整,而這時電影海報所要追求的效果就達到了,可見電影海報中人像舉足輕重的地位。
油畫人像是油畫眾多表現(xiàn)題材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內(nèi)容,油畫人像涵蓋了人物肖像、半身像、全身像,乃至人物群像,畫家通過筆觸與顏色的應用,通過對人物的觀察與分析,于畫布上藝術地再現(xiàn)對象,其表現(xiàn)手法可以是具象表現(xiàn)的,也可以用抽象變形的手法重塑對象,這里不得不提一下畢加索,大名鼎鼎的《雙臂抱胸的女孩》和《亞維農(nóng)少女》大抵就是這樣的作品。油畫對于人像的表現(xiàn)并不拘泥于寫實,因此他的繪畫主觀性更強,畫面的表現(xiàn)形式以及用色的變化也更多。電影海報中的人像是來自鏡頭語言的表達和后續(xù)電腦處理的結果,而油畫人像更多是來自畫家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
為此本文旨在對這兩種形式的人像表現(xiàn)中審美的異同以及所追求的最終效果進行比較研究,將作者的一些想法和觀點進行陳述,同讀者共同探討,并以四張電影海報與四幅油畫人像作品為例,發(fā)現(xiàn)它們之間的共通點,并闡述它們之間的不同點,最后從藝術審美和社會功能的角度進行概括總結。
一、畫面構圖的審美表達
在電影海報與繪畫以人像為主體進行表現(xiàn)的時候,最先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構圖,構圖往往會左右一幅作品的風格走向,是決定一個畫面效果的先決因素?!痘囊矮C人》電影海報中主演萊昂納多的面龐幾乎占據(jù)整幅海報的三分之二面積,同時他的右臉部分破出海報之外,使其堅毅、悲憤的神態(tài)更為強烈,但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都知道作為一名在美國西部落基山脈出沒的皮毛獵人可謂九死一生,在被熊襲擊后脫離大部隊,而之后返回尋找他的一位獵人為了將他的賞金占為己有不惜將其兒子殺害,在這一前提下進行了一系列的復仇計劃。主角格拉斯的頭發(fā)上方變成了山脈叢林,而臉部的胡須上布滿積雪,以表現(xiàn)所處環(huán)境的寒冷與艱險,這樣的構圖也使本片的主角在第一時間為觀眾知曉,在電影宣傳的過程中起到了多重作用(見圖1)。羅中立的油畫作品《父親》榮獲了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的金獎,這幅作品也是運用了極富沖擊力的構圖,畫面中的父親形象源自大巴山的老農(nóng)鄧開選,這幅作品打破了之前對人物畫創(chuàng)作的束縛,從紅、光、亮、高、大、全中徹底走出,其中這個“全”我們可以看作對于人物表達的齊全和完整,而這幅油畫作品的構圖恰恰打破這一創(chuàng)作壁壘,父親頭上的毛巾與畫面下方的雙手以及承托的水碗明顯的破處畫面,使得父親深陷的雙眸、黝黑的膚色、滿面的皺紋和飽經(jīng)滄桑的手指顯得更為突出,全畫將中國農(nóng)民疾苦和畫家的鄉(xiāng)土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見圖2)。從這兩幅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人物構圖上運用了相似的處理手法,其目的都是突出主題,為觀眾帶來極大的心靈震撼。電影海報對人物的處理上結合了電腦平面設計,將頭發(fā)與樹林進行了結合,而父親則是由畫家用照相寫實的手法進行表現(xiàn)。他們一方面是想通過電影海報中人物的表現(xiàn)將觀眾帶入影院,而另一方面是通過畫面讓觀眾走進作品主角父親背后那不為人知的故事[1]。
二、色彩對比帶來的心理影響
色彩對于電影海報人像和油畫人像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觀眾在觀看一幅海報時的順序往往是顏色、圖像、文字,從這個觀看順序中不難看出色彩對一幅電影海報的重要性了。圖3是著名驚悚懸疑電影《沉默的羔羊》的海報,這張海報是以電影女主角史黛林探員為主體,海報中的人物用了高對比和黑白的處理效果,弱化了人物臉部的細節(jié),但人物的眼睛用了類似暗紅的顏色進行填充,同時由于停在嘴部的骷髏蝴蝶的翅膀顏色進行了呼應,加強了整張海報恐怖懸疑的效果,通過海報人物顏色的對比將本片的風格完美地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圖4是梵高所作的《割耳后的自畫像》,畫面表現(xiàn)的是梵高在與畫家高更發(fā)生激烈爭吵后高更憤然離去,同時梵高本人也逐漸被他的家庭所拋棄,和他唯一親近的弟弟奇奧也與之漸行漸遠,最終割下自己的耳朵,該畫面中人物與背景大面積的補色應用以及強烈的冷暖對比,仿佛能讓觀眾感受到畫家此時的疼痛、悲傷、恐懼,這正是梵高當時心境的完美寫照。這兩幅人像作品都是通過顏色的對比讓觀眾在第一時間感知作者的目的。一個是傳達了影片恐怖懸疑的主旨,另一個則是通過畫面讓觀眾感受到畫家此時瀕臨崩潰邊緣的內(nèi)心,這兩者所帶來的視覺震撼不言而喻。
三、運用光影烘托人物
圖5是著名海派油畫大師陳逸飛所導演拍攝的《理發(fā)師》電影海報,陳逸飛在電影拍攝過程中接受各大媒體采訪時曾說:“拍電影一直是我的一個夢想,我喜歡油畫熱愛油畫,現(xiàn)在我要用電影膠片來畫畫?!睆碾娪昂笾芯筒浑y看出,男女主角人物的布光強烈而溫婉,左側光和右側光強調(diào)了人物臉部的外輪廓,沿著鼻梁中心的明暗交界線加強了面部的黑白對比和體積感,暗色的背景很好地與人像的暗部形成了虛化和過渡,這完全與陳逸飛的《潯陽遺韻》《黃金歲月》等油畫人像作品一脈相承。圖6是荷蘭畫家維米爾所作的《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從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人像用光與深色背景的運用,與世界油畫名作有諸多相似,畫家運用了大量的漫射光線的微妙變化來表現(xiàn)畫作各處的質地和形狀,在這一點上其甚至已經(jīng)達到了煞費苦心的絕對精確,不論是少女耳朵上的珍珠耳環(huán),還是頭巾服飾抑或面部,都用大膽的明暗區(qū)分和較純的顏料給予鮮明的詮釋,這既實現(xiàn)了繪畫的精確和細膩的完美表現(xiàn),卻又不使畫面看起來有任何費力或刺目之處。在深度背景的映襯下,少女仿佛從暗處以光彩十足的凜然姿態(tài)出現(xiàn),用最亮麗的光影突出了自己鮮活的生命力。由于筆者本人熱衷于油畫,面對這兩幅作品更愿意從繪畫的角度去探討它們的相同之處,《理發(fā)師》的電影海報確實將油畫人像中的光影在海報中得以體現(xiàn),與《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可謂異曲同工[2]。
四、人物群像視角帶來的畫面沖擊
電影海報中的人像不僅限于一個或兩個,可以是多個或者由一群人物組成,圖7《復仇者聯(lián)盟》的電影海報中就是由一群漫威宇宙的英雄組成。他們自海報中心左右前后分散排開,每位英雄的視野望向遠方,鋼鐵俠作為主角出現(xiàn)在畫面中心,手部撐開是他的標志性動作,左右兩側和后方的英雄逐漸縮小,營造出強烈的空間感,英雄的動作和視角也預示著危險即將從四面八方襲來,這種視角的安排給予觀眾宏偉的場面感,對電影海報畫面的閱讀與想象會大大超過海報面積本身,這與超級英雄電影和其想表達的守護地球史詩級片段分外契合。圖8是由著名畫家俞曉夫所繪的《我輕輕的敲門》,畫中晚清四大畫家的視角匯聚在一點,連畫面左下方的白貓也回頭望向觀眾,這個細節(jié)也成為整幅作品的點睛之筆,讓觀眾身臨其境地走入畫家聚會談畫的現(xiàn)場,一瞬間仿佛空間靜止,一切都那么栩栩如生。這兩幅作品由于人物群像視角的變化,一個壯麗宏大,宛若英雄遠征般輝煌;一個靜止清雅,充滿了濃厚的藝術人文情懷,且都達到了使觀眾駐足觀看的效果[3]。
五、四組作品比較論證
通過以上四組電影海報人像與油畫人像的對比,筆者從“畫面構圖、顏色運用、人物光影、群像視角”四個維度進行了分析。
1.畫面構圖:《荒野獵人》電影海報中的人像構圖相較《父親》切割得更為大膽,電影海報屬于平面設計范疇,其中的人像部分往往通過攝影攝像獲得,整體運用的設計語言更加豐富。而《父親》是一幅寫實人像油畫,盡管在構圖時為了凸顯人物的面容與神態(tài)做了一定的歸納,但相較《荒野獵人》的構圖就趨于保守,更加注重人物的完整性,繪畫語言的表達更為濃厚。
2.顏色運用:《沉默的羔羊》海報中人像的用色較為單一,強調(diào)對比,如人物臉部大面積的灰白和蝴蝶鮮艷用色的對比。而梵高《割耳后的自畫像》用色極為豐富,除大面積的補色應用之外,在人物臉部和上衣處有非常微妙的冷暖色變化,這是電影海報人像用色所不具備的。但兩幅作品又都很好地利用了色彩心理的特性,《沉默的羔羊》電影海報通過顏色對比營造恐怖懸疑的氛圍,《割耳后的自畫像》通過補色來凸顯梵高割耳后的恐懼、焦躁以及失去家人關心的悲傷[4]。
3.人物光影:《理發(fā)師》電影海報與油畫《戴珍珠耳環(huán)的少女》運用了非常相似的布光,強調(diào)人物亮部輪廓線,虛化暗部細節(jié)并讓人物暗部與背景融為一體。《理發(fā)師》電影海報正如陳逸飛所說,他在用膠片畫畫,通過一個個電影鏡頭,給予觀眾油畫審美的體驗。由此可見,電影海報人像和油畫人像在光線的運用上有著諸多共同點。
4.群像視角:在《復仇者聯(lián)盟》電影海報里,眾英雄面向四方的視角營造出史詩級的宏大場面,而在油畫《我輕輕的敲門》中人物視角的聚焦,讓觀眾仿佛叩開了畫家的心門。從兩幅作品的對比中發(fā)現(xiàn),人物群像的視角變化,無論在電影海報還是油畫作品中,都會為觀眾帶來不同的視覺體驗和心靈震撼。
六、結束語
電影海報人像與油畫人像,一個帶你走進電影、一個帶你步入畫面,這一切都是藝術家的心靈家園,他們通過美來感染人、用美來打動人。電影海報人像與油畫人像在各自領域的表達中各有不同,但又不盡相同。作為畫家是用筆和顏料在畫畫,而畫家陳逸飛是用電影膠片在畫畫,同時兩者又能互為對方的創(chuàng)作素材。這也讓筆者聯(lián)想到各種藝術的表現(xiàn)形式間是有聯(lián)系的,是可以相互派生的,就如同趙孟頫所提出的“書畫同源”一般。
電影海報人像和油畫人像都在向世人述說美、傳遞美,也是人民群眾提升藝術素養(yǎng)和審美層次的重要途徑,特別在中國共產(chǎn)黨二十大報告中提出:“進一步推進文化自信,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的目標”,也祝愿我們國家能夠涌現(xiàn)出更多更好的影視與繪畫作品,將我國的文藝事業(yè)推向新輝煌和新高度!
參考文獻:
[1]《美術大觀》編輯部,編.中國美術教育學術論叢:造型藝術卷[M].沈陽:遼寧美術出版社,2016.
[2]范國明,著.九龍坡區(qū)美術史[M].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4.
[3]曹順慶,主編.中外文化與文論第21輯[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4]林韜,著.用光繪畫[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