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lán)柳節(jié)
刮了一夜的大風(fēng),父親一宿未眠。
待到天亮?xí)r,風(fēng)終于“歇息”了。父親打開家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狠狠地照在他的臉上。父親走到院子里,踮起腳尖往屋頂方向望去,有一些地方的瓦片被昨夜的大風(fēng)吹落。父親往屋里喊了母親一聲,于是他去柴棚里找一個木梯子過來,柴棚里堆滿了干木柴和草垛,父親在這些雜物之間找到了木梯子,然后穿過掛滿蜘蛛網(wǎng)的小道來到院子里。木梯搭在泥墻上,父親以輕巧的身手爬了上去,母親循聲出來幫父親搭把手。
我在屋子里聽到父親和母親的對話,想出來看看有什么我能夠幫忙的。只見父親小心翼翼地在屋頂上挪動著,攀過一根又一根的橫梁,就像是一只正在織網(wǎng)的蜘蛛,把落魄的家又修完整了。父親把吹歪的瓦片又重新一片片排好,而那些被吹落的瓦片,終是不能用了,需要拿新的瓦片來補上。
父親慢慢地從屋頂上下來,母親回屋拿掃帚將掉落在地上的碎瓦片清理干凈。父親從那些堆在屋檐下壘好的瓦片中取出大部分出來,我也主動過去幫忙搬一些。類似這樣的情景,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常有的。當(dāng)時農(nóng)村的泥墻房,只要碰上大風(fēng)天,對于我們來說,夜晚都是提心吊膽的,不敢入睡。
這種土坯房的成墻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做好墻腳后(以石頭為墻腳),用木材做的模具,置于上面,放入泥土模具內(nèi),人工分段分層夯實成墻。二是手工做的土磚(多指沒經(jīng)燒制的土磚),砌墻而成的房子。我家的房子屬于前面第一種。聽父親說,當(dāng)年起房子的時候,那場面可壯觀了!這樣的房子有足夠的熱阻,保溫、隔熱、保濕良好,當(dāng)時農(nóng)村大都是這樣的房子,有點小錢的,家里都還能蓋平房,雖然心里挺羨慕,但是自己的家永遠(yuǎn)比別人的家溫馨,就像父親和母親這些年把我們姐妹幾個照顧得很好。泥土房在隔溫隔音效果上都不錯,只是通光效果差一些。我的童年就是在這座泥土房里度過的,溫暖、美好的一段童年歲月,直至如今,我也常常懷念。
房子雖然比不上城里人家,但它卻是我們最溫暖的港灣。父親將選好的瓦片排在靠近梯子的地方,來回走動搬瓦的我,臉上很快便冒出了一顆顆豆大的汗珠,盡管累一點,現(xiàn)在想想?yún)s是我最快樂的時光。父親再次爬上了木梯,等到了木梯的中央就停下來。母親一邊用腳頂著木梯底部,防止木梯滑出去,一邊給父親遞送瓦片??吹侥赣H重復(fù)地彎腰拿起瓦片的樣子,以及從她臉上掉落的汗珠,我知道母親一定很辛苦。隨后,我也過去幫忙拿起三四片瓦片遞給母親時,她接了以后笑了笑。母親說她擔(dān)心父親有時拿不穩(wěn)瓦片會砸到我,叫我在旁邊看著就好了。于是,我就這樣被“排外”了。
院子里的瓦片都被父親和母親一片片搬到屋頂上,只見父親再次踩著木梯爬上屋頂,父親在屋頂上來回挪動的身影,我一直都沒有忘記過。我走進屋子里盛了兩碗滿滿的白開水,小心翼翼地拿出來給父親和母親。母親看到我拿開水過來,高興地接過去,“咕咚”幾下,一大碗白開水便喝完了。母親叫停父親,于是爬上梯子,我遞水給母親,父親在屋頂上接過母親遞來的開水,一飲而盡,又繼續(xù)做鋪瓦的工作。
母親從梯子上下來了。父親那里暫時不需要母親的協(xié)助,母親從我手里拿了另一個碗回了廚房,還囑咐我去外面玩,不要靠近父親做工的地方。
院子里的夜來香,依舊生長得很翠綠。我就在它的旁邊自個兒玩了起來,母親堆放的那堆碎瓦片,我拿來學(xué)著父親蓋起了“房子”,時間就這樣過去了。
傍晚的裊裊炊煙,籠罩了整個村莊。村里放牛的孩子牽著牛在薄霧中回來了,母親的灶臺上也飄來飯菜的香味,姐妹們陸陸續(xù)續(xù)地在廚房幫把手。母親大人掌廚,她做的飯菜真的很香,很美味。曾經(jīng)有人說過:“媽媽的味道,是我們一輩子都忘不了的味道。”是啊,媽媽的味道,也是我永遠(yuǎn)懷念的味道。伴著裊裊的炊煙,我們家的廚房熱鬧極了,大姐的年齡最大,煮飯這件事情自然是屬于她的活兒,二姐在往灶臺里添加柴火,我在洗碗筷,年齡最小的妹妹就坐在桌邊等菜上桌。這一個畫面,似乎就像是一個夢,這么多年來,一直陪伴著我們的夢,一個溫馨美好的夢,一個平凡人家的夢。
一天就這樣結(jié)束了。父親從屋頂下來時,夜幕已經(jīng)緊貼著地面了。晚上突然停電,姐姐點起了兩盞煤油燈,微弱的燈光在微風(fēng)中搖曳著,火苗一會兒像是喝醉酒的人一樣?xùn)|倒西歪,一會兒像個正經(jīng)的人在正襟危坐,無人能左右。
看著父親修補好的房屋,我們在下面安心地吃著晚飯。想必今夜不再擔(dān)心風(fēng)雨襲來,不再擔(dān)心夜長夢多,只管安安心心地一覺睡到天亮。第二天醒來,已是太陽曬到屁股的時候了。父親和母親早已到田里勞作,我們姐妹幾個還在床上睡懶覺。盡管還不是很會做田里的活,偶爾不小心時,鐮刀也會割到手,直到看著鮮血淋淋的手,才不得不待在家里邊。
太陽光強烈地從屋頂照射下來,雖已是秋天,但中午的太陽仍是毒辣辣的。
今年中元節(jié)回家,我們回到我家的那座老房子前。
帶著一顆懷舊的心,我和父親走了進去看看,房屋里面的泥墻還是保存得挺好的,只是有些泥墻上留下了歲月不可磨滅的痕跡,比如廚房的灶臺附近,早已布滿了烏黑濃煙留下的痕跡,以及那些不規(guī)則的厚厚的蜘蛛網(wǎng)橫行霸道地掛在那里,已無人過問。
再往前走就是從前的臥室了,以前父親補上的瓦片大部分還在,有一些地方的瓦片再次被風(fēng)或者誰家的貓不小心弄掉了,會看到大小不一的一束束陽光灑在這座布滿灰塵的老房子里。透過這些瓦縫下的陽光,我感覺回到了當(dāng)初那個陽光明媚的清晨,父親、母親和我,還有那兩大碗白開水。
從另一個門出去,就是以前的菜園了。走進去的這個位置,瓦片已被吹落,碎在地上成了一條不沾泥巴的小路,這里的泥墻經(jīng)受風(fēng)吹雨打,已經(jīng)全部倒下。再往前一點,就是爺爺家的老房子了,他家的老房子幾乎只剩平地,現(xiàn)在全都種上了蔬菜、水果。站在這里到處張望,感覺好凄涼,倒塌的老房子已被一壘壘的蔬菜、水果代替。另一邊也是,老屋后面已經(jīng)沒人住了,只有這些蔬菜和水果保持著青春的活力,天黑了有點怕,不敢一個人來。
我想再多停留一會兒,慢慢感受老房子散發(fā)出來的歷史氣息,我是出生在農(nóng)村的孩子,從小就在這個泥土窩兒里摸爬滾打,呼吸著泥土的氣息,生活在泥土上的村莊,吃著泥土里長出來的糧食蔬菜,住著泥土建造的房子,用著泥土壘的鍋灶,腳下走的是泥土路,泥土一路陪伴我們長大,我和泥土結(jié)下了濃濃深情。
走在歲月留下的痕跡里,撫摸著泥墻,嗅著幽幽的泥土芳香,想起來小時候流動在歲月里的泥土氣息,蘊含在歲月里深深淺淺的故事,和青春少年被泥土芬芳熏染的情愫。瞬間,這里是我回憶的開始,也是回憶的終點。
就在我駐足回憶的時候,一縷陽光溫柔地照射在我的臉上。父親走在我的前面,為我擋掉那些陳年的蜘蛛網(wǎng)和飛揚的灰塵。那一縷陽光讓我對生活充滿了熱情,在過去艱難的歲月里,父親和母親對生活從來不放棄,因為他們相信生活是美好的,總會慢慢好起來的。
前些年,我一直在外地求學(xué),只有等到寒暑假時才能回到家鄉(xiāng)。生活在繁華的城市里,我依然眷戀著生我養(yǎng)我的黃土地,眷戀泥土上的村莊,和那座蒼老的泥土房,那里有我的根,有我兒時的身影,有我成長的經(jīng)歷,有我幸福的童年和深深淺淺的腳印,有我兒時的伙伴,有我親愛的父母家人。
秋夜里,起風(fēng)了,也稍微降溫了。我還在書桌上埋頭苦干,我想用我的筆頭去記錄那些我不曾忘卻的記憶,讓它在我的心里再一次翻騰,就像從瓦縫中照射下來的那一縷陽光,一直溫暖著我的人生。
我想象著:在那座昏暗的老房子里,一盞煤油燈下,父親在輔導(dǎo)著姐妹們的功課,母親在一旁縫補著我們的衣物,時間就這樣靜靜地停止在那年那月那日那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