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衛(wèi)禮賢與《中國民間童話》

    2023-12-23 16:16:17
    國際漢學(xué) 2023年4期
    關(guān)鍵詞:童話民間

    □ 陳 蕓

    一、前 言

    近年,被譽為“漢譯三杰”之一的德國漢學(xué)家衛(wèi)禮賢(Richard Wilhelm,1873 —1930),獲得了中國學(xué)界越來越多的關(guān)注。①國外相關(guān)的研究資料參看:Richard Wilhelm, Dеr gеistigе Mittlеr zwisсhеп Сhiпа ипd Еиrора, (Нg.) Salome Wilhelm,Düsseldorf-K?ln: Eugen Diederichs, 1956, Richard Wilhelm.Воtsсhаftеr zwеiеr Wеltеп, (Нg.) Wolfgang Вauer, Düsseldorf-K?ln: Eugen Diederichs, 1973.國內(nèi)出現(xiàn)的研究著作有:范勁:《衛(wèi)禮賢之名——對一個邊際文化符碼的考察》,徐若楠:《中西經(jīng)典的會通(衛(wèi)禮賢翻譯思想研究)》;衛(wèi)禮賢的資料匯編可參見孫立新、蔣銳主編:《東西方之間:中外學(xué)者論衛(wèi)禮賢》。相關(guān)的論文可參看:孫立新:《衛(wèi)禮賢的傳教方法》,蔣銳:《衛(wèi)禮賢的漢學(xué)生涯》,方維規(guī):《架設(shè)東西方的心靈之橋——榮格、衛(wèi)禮賢與〈太乙金華宗旨〉》,李雪濤:《衛(wèi)禮賢〈易經(jīng)〉德譯本的翻譯過程及底本初探》。衛(wèi)禮賢一生譯作頗豐,其最大的成就首推《易經(jīng)》譯本。然而,在其諸多譯作中,另一部受眾面更廣且深受讀者喜愛和追捧的譯作是《中國民間童話》。1914年,此書在耶拿出版,黑塞欣然撰寫一篇書評。1921 年,此書重印之后,黑塞的評論成為序言。1952 年,此書更名為《中國童話》??ǚ蚩ㄩ喿x了此書,甚為喜愛,作為禮物送給妹妹奧特拉。君特·艾希(Günter Eich,1907 —1972)將其中的《嬰寧》改寫成廣播劇《笑姑娘》。1921 年,美國學(xué)者馬頓斯(Frederick Н.Martens,1874 —1932)轉(zhuǎn)譯為英文,題名《中國民間故事集》,在紐約的弗雷德里克·A.斯托克斯公司出版,從而進一步擴大了此書的影響力。德國學(xué)者威廉·許勒(Wilhelm Schüler,1869 —1935)在《衛(wèi)禮賢的科學(xué)著作》一文中指出:“衛(wèi)禮賢在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出版的翻譯作品,幾乎是當(dāng)時歐洲青年人乃至成年人汲?。|方)營養(yǎng)的唯一源泉?!倍吨袊耖g童話》又是其中最暢銷的書,許勒甚至認為“正如其29000 冊的印數(shù)所表明的,衛(wèi)禮賢的作品中也許再沒有別的書能在讀者中創(chuàng)造如此可觀的記錄,這一記錄肯定還將繼續(xù)擴大?!雹谕ぴS勒:《衛(wèi)禮賢的科學(xué)著作》,見孫立新、蔣銳主編:《東西方之間:中外學(xué)者論衛(wèi)禮賢》,濟南:山東大學(xué)出版社,2004,第14、19 頁。(威廉·許勒曾在青島做過傳教士,此文發(fā)表在衛(wèi)禮賢創(chuàng)辦的刊物上。Wilhelm Schüler,“Richard Wilhelms wissenschaftliche Arbeit ”,in: Sinica 5.1930, рр.57 –70.)

    對于此書的研究有較大空間。因此書的選本涉及《聊齋志異》《西游記》的海外譯介情況,故相關(guān)研究主要在譯介學(xué)層面展開。徐志嘯主編的《中國古代文學(xué)在歐洲》中涉及《聊齋志異》德譯傳播,曾簡要提及《中國民間童話》。朱佳明、付天海的研究關(guān)注其《聊齋志異》的選本部分,并與其他譯本進行比較。①朱佳明、付天海:《譯介學(xué)視閾下〈聊齋志異〉德譯本中文化意象的失落與遷移——以衛(wèi)禮賢和章鵬高德譯本為例》,載《開封教育學(xué)院學(xué)報》2017 年第8 期,第62 —64 頁。王燕就其中的孫悟空故事進行學(xué)術(shù)溯源,指出衛(wèi)禮賢才是“孫悟空形象哈奴曼說”的第一人,比胡適提出此說早了近十年。②王燕:《德譯〈中國童話〉與〈西游記〉學(xué)術(shù)探究》,載《中國人民大學(xué)學(xué)報》2017 年第5 期,第150 —156 頁。較之于這些研究,筆者將從中國古典典籍的外傳中擴展出來,試圖還原衛(wèi)禮賢編譯此書的語境,結(jié)合格林兄弟、布倫塔諾等德國浪漫派對德國民間傳說、童話話語體系的意義追溯,探究其編撰童話的實際效果和分類特征,以求重新理解此書的價值和意義。

    二、編譯緣起:“世界文學(xué)中的童話系列”

    在衛(wèi)禮賢編譯《中國民間童話》之前,德國傳教士和思想家們對中國民間故事、寓言志怪小說就抱有長久的興趣。早在1842 年4 月,郭實臘(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1803 —1851)在《中國叢報》上發(fā)表長文介紹《聊齋志異》;顧路柏(Wilhelm Grube,1855 —1908)一直醉心于中國民俗文化,并最早翻譯《封神演義》前四十八回,1902 年,他編著的《中國文學(xué)史》收錄《聊齋·紅玉》,成為《聊齋》最早的德譯本。③徐志嘯:《中國古代文學(xué)在歐洲》,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13 年,第294 頁。更值得一提的是,猶太哲學(xué)家馬丁·布伯出版了《莊子語錄和寓言》《中國鬼怪和愛情故事》。與此同時,衛(wèi)禮賢翻譯的《聊齋·青鳳》發(fā)表在1910 年上海的《德文新報》,此時,他剛譯完《論語》,在德國已小有名氣。之后,應(yīng)迪德里希斯出版社之邀,衛(wèi)禮賢編撰中國文化的典籍——“中國的宗教和哲學(xué)”。又因為歐根·迪德里希斯(Eugen Diederichs,1867 —1930)懷抱宏大的抱負,試圖將出版社打造成“現(xiàn)代精神的聚集地”,又有志于接續(xù)格林兄弟的工作,出版社開始計劃編輯一套“世界文學(xué)中的童話系列”。1912 年10 月18 日,為了紀念《格林兄弟童話》出版百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打出著名的廣告宣傳語:“世界文學(xué)中的童話,格林兄弟生平著作的續(xù)篇。”④Irmgard Нeidler, Dеr Vеrlеgеr Еиgеп Diеdеriсhs ипd sеiпе Wеlt (1896 –1930), Wiesbaden: Оtto Нarrassowitz Verlag, 1998,р.569.這種試圖以《格林童話》的方式重新梳理世界各國童話的做法,其實正是該出版社從“世界文學(xué)”的關(guān)照進一步擴展到“世界文化”,⑤Ibid, рр.571 –572.開啟德意志民族身份與世界文學(xué)的雙向建構(gòu)的過程。而負責(zé)編撰各國民間故事、民間童話的大多是當(dāng)時德國學(xué)界重要的學(xué)者,于是衛(wèi)禮賢成了中國卷主編的不二人選。

    從該系列叢書出版的時間看,1912 —1913年,主要出版德國的童話,其中包括:弗里德里?!ゑT·德萊恩(Friedrich von der Leyen,1873 —1966)主編的《兒童與家庭童話》兩卷本(即《格林童話》),保羅·瑙訥特(Paul Zaunert,1879 —1959)主編的《德國的民間童話》兩卷本和《從格林兄弟以來的德國童話》,威廉·威瑟爾(Wilhelm Wisser,1843 —1935)主編的《低地德國民間童話》。1914 年出版兩本,一本是奧古斯丁·馮·魯斯·梅納(August von L?wis of Menar,1881 —1930)主編的《俄羅斯民間童話》,另一本是衛(wèi)禮賢編譯的《中國民間童話》。從出版時間和前后期冊數(shù)看,《中國民間童話》在這套系列叢書中占有較重要的分量。從初版的印刷冊數(shù)上看,則更體現(xiàn)了迪德里希斯對此書的重視:《德國的民間童話》《俄羅斯民間童話》印數(shù)各為4500 冊,《低地德國民間童話》5500 冊,《瑞典童話》6000 冊,而《中國民間童話》為8000 冊。⑥Ibid, р.572.因為是叢書系列,故而有統(tǒng)一的體例和編撰原則。一般都是序言交代童話的界定、童話在各國的發(fā)展情況、選編的分類、相關(guān)的主題母題。書末附上簡單說明與作品引用書目。這使得這套叢書既具有了一定的學(xué)術(shù)性、體系化,又兼顧了通俗性、趣味性。此書收錄100 篇民間故事和傳說,分為八大類:“1 —10 兒童童話,11 —14 動物寓言,15 —44 傳說和神仙童話,45 —61 方士與圣人傳說,62 —82 自然歷史和動物精怪,83 —92 靈異故事和志異志怪,93 —99 歷史傳說,100 藝術(shù)童話?!雹?00 號是《西游記》片段的改寫。Richard Wilhelm, Сhiпеsisсhе Vоl(xiāng)ksт?rсhеп, Jena: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17, р.2.此書的文末注釋說明較為詳細,不僅有一些出處的解釋,還有一些考證對比。這種做法應(yīng)該仿效的正是格林兄弟對德國民間文學(xué)、民間童話的處理方式。在初版序言中,衛(wèi)禮賢一針見血地指出:“在中國語境中,童話的邊界模糊,可涵蓋方士故事、神話、寓言、靈異、傳說、傳奇、短篇小說等。在中國,奇聞軼事本身也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它們之間的界限也不明顯?!雹贗bid, р.1.因此,他選編的主要是口耳相傳的故事。據(jù)筆者統(tǒng)計,他所選的100個故事中,有35 個故事注明來自口頭傳統(tǒng)。除了本土的故事,他還選取了一些與中國精神結(jié)合得較好的外來故事。中國的民間故事中不乏深海驪珠,他所關(guān)心的則是這些故事至今都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他看來,閱讀這些童話故事,“可以這種方式洞察中國人的習(xí)俗、信仰和思維方式”,③Ibid, р.1.可以走進中國人的心靈世界。

    衛(wèi)禮賢所選的文獻也大多是較常見的經(jīng)典底本。一些故事傳說在多個文本中都有相似的主題,如“周穆王西游”在《周穆王》《列子》《穆天子傳》《神仙傳》中皆有出現(xiàn),衛(wèi)禮賢會注明這些底本,并選擇較常見的底本進行刪改。據(jù)筆者統(tǒng)計,從書目中選編數(shù)量如下:《聊齋》(18 篇)、《神仙傳》(10 篇)、《唐傳奇》(9 篇)、《新齊諧》(6篇)、《西游記》(4 篇)、《太平廣記》(3 篇)、《搜神記》(3 篇)、《東周列國志》(2 篇)、《三國演義》(2 篇)、《列子》(2 篇)、《封神演義》(1 篇)、《續(xù)齊諧》(1 篇)、《今古奇觀》(1 篇)、《穆天子傳》(1 篇)等。

    還值得一提的是,此書配有23 幅精美的木刻版畫,包括玉皇大帝、太白金星、孔子、關(guān)公、老子、八仙、佛陀、千手觀音等。其中神仙主要來自道教、佛教為主體的民間信仰體系,孔子、關(guān)公、老子作為人的代表,也有一些神話的痕跡。木刻版畫帶有強烈的民俗風(fēng)格,活潑喜慶,通過圖文對照的方式,衛(wèi)禮賢努力幫助德國的讀者更好地了解東方文化,讓原本抽象遙遠的神仙世界變得可見可感、具象生動。

    三、分類特征與內(nèi)容提要

    衛(wèi)禮賢編譯這本小書之時,面對一個困難便是此時的中國尚缺乏“童話”的定義,尚缺乏“童話”這一文類。據(jù)周作人考證,19 世紀末20世紀初,“童話”一詞才從日本傳入中國文壇。20世紀初,正是中國學(xué)界有意識地引入西方童話的時間,對于如何界定童話,如何從中國民間故事、傳說、志怪小說中收集出童話,尚處于探索階段。

    故而,在這個時間節(jié)點上,重新審視衛(wèi)禮賢的翻譯選本工作,顯得格外有意義。首先引人注意的就是放在全書標題中的Volksm?rchen,通常譯為“民間童話”或“民間故事”。民間童話一般以口頭流傳的材料作為基礎(chǔ),沒有固定的文本形式,在未被收集者記錄和整理之前,往往存在不同的敘述版本。內(nèi)容、形式上都較為固定簡單,與后來的藝術(shù)童話形成了對比。從“民間童話”這一較寬泛的概念出發(fā),衛(wèi)禮賢又對所選的民間故事做了進一步的區(qū)分。第一個是“兒童童話”(Kinderm?rchen)。“Kinderm?rchen”常常用于那些容易理解、容易在兒童中流行的故事。從第1 篇到第10 篇都是一類,注釋都較為簡單,注明為“民間口傳文學(xué)”,沒有明顯的出處,整體上淡化了時間和空間,除提到“龍”“葫蘆”“九頭鳥”等具有一定的中國特征性外,幾乎難以看出與中國民間故事有何關(guān)系。在注釋中,衛(wèi)禮賢特意提出《豹》中的豹偽裝成人的部分,類似于《小紅帽》。《大洪水》中好心的孩子因救助貧窮的老奶奶,得以在洪水中逃生。而后,他在洪水中救助了蜜蜂,又在蜜蜂的幫助下娶到了公主。這種善舉帶來好運的情節(jié)設(shè)置類似《格林童話·蜜蜂女王》,由此可推測,衛(wèi)禮賢有意識地建立起中國民間童話與《格林童話》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性。此類的“兒童童話”常常為家庭故事,在簡單又離奇的情節(jié)中暗含著道德勸誡、懲惡揚善的功用。例如《妻語挑撥骨肉情》講述的是大嫂將煮熟的種子交給弟弟,弟弟種出了巨大的麥子引來了神鳥,帶來了財富。但哥哥卻因為貪心,在金銀島上被太陽燒死。故事的寓意似強調(diào)家庭和睦與不要貪心的重要性?!度货磕_詩人》講的是三位女婿拜壽作詩,聰明的三女兒為窮女婿解圍的故事。該故事展示了家族婚姻中出現(xiàn)的門第不登對、連襟智斗,以及弱勢的一方憑借智慧反敗為勝。從中可見,衛(wèi)禮賢非常了解中國文化中對于家庭的重視,在“兒童童話”中家庭優(yōu)先的做法,迎合了中國人的家庭觀念。

    11 —14 篇的“動物寓言”,更為短小精悍,前兩個故事化用“狐假虎威”“為虎作倀”這兩個家喻戶曉的成語。第三個故事“狐貍與烏鴉”與《伊索寓言》中叼肉的烏鴉被狐貍騙走了肉的故事相似,稍微不同的是,狐貍奉承烏鴉時,將烏鴉與“老子、仲由、周襄王”相比附,贊頌烏鴉大智大孝大勇,由此體現(xiàn)中國特色。從15 篇到44 篇“傳說和神仙童話”,開始進入中國傳說的范疇,即使一些人物被隱去名字,仍可以辨識出玉帝、牛郎織女、二郎神、哪吒、后羿嫦娥、參商、馬頭蠶神、天后媽祖、女媧、祝融、三神、孔子、關(guān)公、張?zhí)鞄?、老子、八仙等家喻戶曉的人物。從?5 到61 篇,為“方士與圣人傳說”單元,故事主要來自《唐傳奇》和《聊齋》。其中,《花仙子》《蟻王》《救助》《被棄的公主》出自《唐傳奇》之《崔玄微》《南柯太守傳》《柳毅傳》等?!渡谨獭贰缎~C犬》《蟄龍》出自《聊齋》。不僅如此,這個部分的編排,可看出衛(wèi)禮賢有意識地將相近主題的放在一起,或是在注釋中注明,某些故事的主角、主題都頗有相似。例如山神系列:《五蓮山①五蓮山,山東日照地區(qū)的名山。魯山,即“東山”,孔子登東山而小魯之處。山神》《魯山山神》《泰山山神》;東海龍王系列:《河伯》《龍王妃》;狐貍系列:《狐穴》《狐火》《狐與雷》《善狐與妖狐》《狐大仙》《會說話的銀狐》。這部分注釋有兩個明顯的特點,一些傳說來自山東地區(qū),如泰山、五蓮山、魯山,這正是衛(wèi)禮賢彼時所處的地域,可見,他看重的是因地制宜,從當(dāng)?shù)厝〔?。另外,他有意識地為這些系列提供一些注釋。這些互相關(guān)聯(lián),使得原來并沒有關(guān)系的傳說具有某些“互文性”,形成了一個類似文化編碼的過程。狐貍崇拜屬于民間信仰的一部分,讀者可從這些故事的碎片中拼出更鮮活地反映中國底層人民信仰狀況的圖景,由此重現(xiàn)中國特有的神話體系。同樣,在“自然歷史和動物精怪”(62 —82)部分,衛(wèi)禮賢設(shè)置了集中的鬼故事系列:《幽靈守望者》《吊死鬼》《鬼故事》《死去的女孩》《狡童》《僵尸貪財受累》《符離楚客》《掘墓奇報》;夜叉系列:《哥舒翰》《江南書生》《丘濡》《薛淙》。之后的“靈異故事和志異志怪”(83 —92)與“歷史傳說”(93 —99)單元,對內(nèi)容的劃分似有點松散或是顛倒了。“靈異故事和志異志怪”中有不少出自真實的歷史人物和事件,一些在史書中可找到原型人物,例如“周處除三害”“二桃殺三士”、河伯娶妻、張良、虬髯客、昆侖奴、紅線、楊貴妃、孫思邈、唐三藏。從第93 篇開始的所謂“歷史傳說”,反而皆出自《聊齋》。《無情的丈夫》《美麗的嬌娜》《嬰寧或愛笑的女孩》《青蛙公主》《晚霞》《雪絨花》《鄉(xiāng)愁》分別對應(yīng)《聊齋》中的名篇:《金玉奴》《嬌娜》《嬰寧》《青蛙神》《晚霞》《青娥》《樂仲》。

    總體而言,這三個單元的故事較之“兒童童話”“神仙童話”,情節(jié)更加跌宕起伏。一方面,這部分的故事更詭異恐怖,亦有不少血腥殺戮場面。另一方面,蘊含意義更深切,大多借異域以喻世事,寫鬼狐以傳人情??此苹恼Q不經(jīng),實則別有寄托。在嬉笑怒罵之間,包含著對時事政治的不滿和諷刺。故而,若是作為了解古代中國世風(fēng)人情,又是一重要窗口。

    最后一篇“藝術(shù)童話”題為《猿猴孫悟空》,出自《西游記》的開端:悟空學(xué)藝、大鬧天宮、歸入唐僧門下等片段。此處,最引人注目的是,衛(wèi)禮賢將《西游記》歸于“藝術(shù)童話”“類似《天路歷程》的寓言”。這種介于“藝術(shù)童話”“朝圣文學(xué)”的“文類”界定,給了《西游記》研究完全嶄新的起點。眾所周知,明清時期的《西游記》研究,主要以評點式展開,較集中地將其解釋為“心學(xué)密諦”“證道”“釋儒”“談禪”。而以魯迅、胡適、鄭振鐸為主將的《西游》重估派,大多是在20 世紀20 年代,才陸續(xù)發(fā)表論文和專著。故而,衛(wèi)禮賢之說真可謂橫空出世,可惜,因為只是出現(xiàn)在德文譯作的腳注之中,在中國學(xué)界并無太多反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同出自《西游記》的還包括了之前的《楊二郎》《哪吒》《唐三藏》等篇目。而衛(wèi)禮賢單單拈出最長的一篇《猿猴孫悟空》為全書做結(jié),或許正是看重此部分蘊含的儒釋道三教合流觀點,如一場壓軸大戲,正好為全書各種雜合的思想做了一個完美的收束。

    四、編譯評注與比較意識

    在對《中國民間童話》的內(nèi)容進行了簡單的梳理之后,不難發(fā)現(xiàn),此書蘊含著大量有趣、尚待進一步分析的內(nèi)容。

    首先,雖然在全書的體例上遵照了“世界文學(xué)中的童話”,并將格林童話作為參照的底本,但將全書故事按相似主題做細致的分類,卻是衛(wèi)禮賢在這套叢書中的一個“首創(chuàng)”。其他的選本只會簡單地注明故事的主題和內(nèi)容有一些相似性,均未有衛(wèi)禮賢如此有意識地對主題做了區(qū)分。然而,熟悉中國典籍的讀者卻很容易看出,這種做法效仿了宋代李昉等編著的大型類書《太平廣記》。作為一部按類編纂的古代小說總集,全書目錄十卷,共分九十二大類。書中神怪故事占比最大,如神仙五十五卷、女仙十五卷、神二十五卷、鬼四十卷、道術(shù)五卷、方士五卷、異人六卷和各類草木鳥獸的精怪等等。而《太平廣記》也正是《中國童話》的故事來源之一,故而,從全書的分類編排上,可看出衛(wèi)禮賢既融合中國古典類書的分類,又兼顧格林兄弟的考證評注方式。

    其次,《中國童話》選編的民間故事有三分之一以上來自口傳傳統(tǒng)。這一點上,衛(wèi)禮賢有意追隨格林兄弟。眾所周知,要記錄整理口傳資料,需要在不同的版本中做選擇,又需要以明白曉暢的語言將其記錄下來,其難度往往大于直接從現(xiàn)成文本中摘抄或刪改。格林兄弟在采集民間故事的時候,得到了50 多位故事講述者的支持和幫助,并多次強調(diào)他們盡可能不做改寫和美化,只是復(fù)述故事。之所以強調(diào)口傳傳統(tǒng),是因身為日耳曼語言學(xué)家的格林兄弟非常清楚,唯有來自民間的語言才能真正原汁原味地保留文化的精華。衛(wèi)禮賢同樣重視“口傳傳統(tǒng)”,正說明其亦深切體會民間語言、口頭文學(xué)與文化、習(xí)俗、民族精神之關(guān)系。身為德國人的衛(wèi)禮賢要從口頭漢語中選擇故事,再將之轉(zhuǎn)化為德文,可以想見其工作的挑戰(zhàn)性。這些口傳的故事主要集中在全書開始的“兒童童話”“動物寓言”“傳說和神仙童話”部分。大多是短篇,故事情節(jié)簡單。稍微長一些的便是“八仙”和“狐仙”故事。衛(wèi)禮賢并沒有像格林兄弟那樣特意提到故事的講述者,全書中唯有一處提到,“八仙”故事由Lic.W.Schüler 提供。這位提供者即威廉·許勒(Wilhelm Schüler)①許勒生平的簡要介紹:httрs://www.tsingtau.org/schueler-lictheol-wilhelm(最后訪問日期:2020 年4 月6 日)。,正是衛(wèi)禮賢的同儕,曾于1900 年至1913 年間在青島傳道?!鞍讼伞钡墓适掠蓙硪丫茫袧h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等說法。直到明代吳元泰著《八仙出處東游記》,才將八仙定為:鐵拐李、漢鐘離、張果老、藍采和、何仙姑、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衛(wèi)禮賢記錄的“八仙”故事基本符合明代八仙的模式。第一則故事講述八仙的個人經(jīng)歷,以“傳說,八仙住在天上。”開頭。第二則故事則描繪了“八仙過?!钡膱鼍埃浴皬那?,有個人……”作為引子。兩則故事故意淡化具體的時間和地點,將傳說故事放置在一個模糊的場域之中,這也為之后發(fā)生的奇異事件做了鋪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只是記錄故事,從敘述手法上看,八仙的故事有詳有略,充滿趣味性。

    不僅如此,此書在評注中,還體現(xiàn)了大量的中西比較意識。例如,《周穆王》“公元前1001到公元前946 年,是周穆王的統(tǒng)治時期。周穆王喜好游歷,西行拜訪了西王母。西王母最初是一個部落的名字,后來,她又被稱為‘西方的天后’,掌管傳說中的‘天門’,與神話中的朱諾相似。那些讓人長生的蟠桃則令人想到赫斯柏利提斯的蘋果,可比較第100 篇的《猿猴孫悟空》的故事?!薄啊赌窟B》地獄救母的目連可對應(yīng)奧爾弗斯的傳說?!薄稄埩肌贰包S袍暗示著道教,強調(diào)他穿青衣,令人想到綠色為父,黃色為母,《浮士德》中的名句——生命的金樹常青”。②Richard Wilhelm, ор.сit., рр.395,397,402.(第402 頁:一兒歌云,“著青裙,入天門,揖金母,拜木公。”)。這些精彩的點評,一方面擴寬讀者的知識,一方面也暗示不同的國家、民族的童話傳說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蛘f,從故事交流的流動狀態(tài),反過來,可以推知不同國家、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遠勝于我們所知。童話的背后是一張豐富多彩的人文地理學(xué)地圖。

    五、中國民間童話:“中國風(fēng)景的譜系學(xué)”

    在我們從分類特征、口傳傳統(tǒng)、比較意識等方面對《中國民間童話》做了一些澄清之后,不妨再回到“何為童話”的主題上來。在德語語境中,童話(M?rchen)這個術(shù)語來自古高地德語mari、哥特語mêrs 和中世紀高地德語Mare,最初的意思為新聞、流言。之后,“童話”才成為一種在人民口中流傳的敘事,總有超自然的力量和人物出現(xiàn),最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衛(wèi)禮賢并沒有試圖給中國的童話下一個定義,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將他認為可以歸于“童話”素材的采選、翻譯、評注上。從他所選的內(nèi)容看,也基本符合德語的“童話”標準。如前所言,他的選編方式有意效仿格林兄弟對德國民間童話、民間傳說的收集,那么,對于《中國民間童話》的整體評估,就不能僅僅停留在譯介學(xué)的層面上,而是要充分肯定衛(wèi)禮賢作為中國民間童話早期的采集者、整理者、翻譯者、評議者的巨大貢獻。

    眾所周知,格林兄弟的工作是在阿爾尼姆(Ludwig Achim von Arnim,1781 —1831)與布倫塔諾(Clemens Вrentano ,1778 —1842)影響下開展的。1805 —1808 年,阿爾尼姆與布倫塔諾搜集出版德國的古民歌集《少年的神奇號角》。1812年和1815 年,格林兄弟又相繼出版《兒童與家庭童話集》的第一冊和第二冊。他們構(gòu)建了德國的童話話語體系,通過打撈大量的民間傳說,保留珍貴詩意的語言資源,同時又在這些童話中賦予了德國精神,幫助分裂的德國樹立民族自信心。正如童話研究專家漢斯·約爾格烏瑟爾(Нans—J?rg Uther,1944 —)所言,德國的傳說文學(xué)正是“德國風(fēng)景的譜系學(xué)”的一部分。①Нans-J?rg Uther, “M?rchen und Sagen im Eugen Diederichs Verlag”,in: Gangolf Нübinger (Нg.) Vеrsаттlипgsоrt тоdеrпеr Gеistеr: dеr Kиltиrvеrlеgеr Еиgеп Diеdеriсhs ипd sеiпе Апf?пgе iп Jепа, 1904 –1914, Jena: Eugen Diederichs Verlag, 1996,р.388.作為德意志的民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童話參與建構(gòu)質(zhì)樸清剛的德國民族形象。

    深受德國浪漫派影響的衛(wèi)禮賢對于“童話”、民俗參與民眾文化、民族身份認同的重要作用,顯然也是非常清楚的。正如在《中國民間童話》序言中,衛(wèi)禮賢特意指出的,“即使相似的內(nèi)容在文獻中已有記載,但無不例外還是采用了口頭傳統(tǒng)。其目的就是為了說明現(xiàn)在的人們還是按著歷史故事的方式生活著”②Richard Wilhelm, ор.сit., р.1.。不僅如此,他還強調(diào)該書作品比較“大膽直接”,這種大膽直接也是為了盡可能呈現(xiàn)現(xiàn)實。故而,雖然有一些兒童故事的材料,但該書并非一本簡單的兒童讀物。衛(wèi)禮賢反復(fù)強調(diào)的“歷史”“現(xiàn)實”,簡而言之,就是中國民眾文化的現(xiàn)實。也正因如此,衛(wèi)禮賢有效地避免了西人編撰中國童話的通病,如趙景深所言,“用西洋民間故事喬裝中國童話,將對風(fēng)俗人情的描寫點綴文中,幾乎全是杜撰改作,骨子里仍是西洋童話”。③趙景深:《童話論集》,上海:開明書店,1927 年,第36 頁。從這個角度講,《中國民間童話》可被稱為“中國風(fēng)景的譜系學(xué)”,因為衛(wèi)禮賢身處山東青島,故而,此書主要以山東地區(qū)為主要口頭傳說的來源地,山東曲阜、泰山恰巧正是中國文化的命脈所在。以山東為中心,進一步輻射到其他地區(qū),如天后媽祖故事來自福建沿海、狐貍故事來自東北、下蠱傳說來自云南。山神故事背后是泰山、五蓮山、魯山,河伯故事背后則是中國的長江、黃河。通過童話傳說,中國古典世界風(fēng)景如在眼前,“風(fēng)景”敘述和“超自然”敘述交織在一起,形成了亦真亦幻、虛實相生的效果。衛(wèi)禮賢以外來者的角度為中國民眾文化默默貢獻著力量,為中國整理“國故”、開辟童話新文類,篳路藍縷之功,尤可一記。當(dāng)然,因編撰此書的最初目的是讓德國讀者了解中國文化,是以德語寫就,主要在德國發(fā)行出版,故此書對中國讀者的意義并不大。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百年之后,重新審視衛(wèi)禮賢這項工作價值的必要性。

    衛(wèi)禮賢整理中國古典典籍、通過編譯這些典籍整理出中國童話之時,也正是中國文藝界主動引入西方童話,希望通過童話來了解西方精神,啟發(fā)民智,重塑兒童教育之時?!巴挕弊鳛橐粋€有別于中國本土原有的“新文類”,中國學(xué)界既要對西方原來的“童話作品”“童話理論”進行介紹消化,又要在此基礎(chǔ)上重新整理口頭傳統(tǒng)和國故典籍。此時,對比一下衛(wèi)禮賢與中國學(xué)人的努力,更顯各自工作的意義和價值。對于童話的引介和中國民間傳說、民歌童謠、志怪小說整理關(guān)注最多的首推周氏兄弟。1909 年,周氏兄弟在東京出版的《域外小說集》中就收錄了周作人翻譯的《快樂王子》《皇帝的新衣》。1913 年,周作人發(fā)表《童話略論》《童話研究》《兒童研究導(dǎo)言》《兒歌之研究》《古童話釋義》等文是對“童話”這一文類較早的專門研究。不僅如此,1914 年周作人還在《紹興縣教育會月刊》(第4 號)上發(fā)出了《征求紹興兒歌童話啟》,“以存越國土風(fēng)之特色,為民俗研究、兒歌教育之資材”。1915 年3 月,他將收集的兒歌整理出初稿。之后,他從范嘯風(fēng)《越諺》中轉(zhuǎn)抄55 首,別人記錄、自己聽到的85 首,親自征集的73 首,共213 首,編成《紹興兒歌集》。但令人遺憾的是,此書未正式出版。周作人深知民間采風(fēng)的難度,也曾感嘆改做中國古文的志怪志異為童話,幾近創(chuàng)作。1926 年,他又提出“倘若能夠蒐集中國各地的傳說故事,選錄代表的百十篇訂為一集,一定可以成功一部很愉快的書”。①周作人:《關(guān)于“狐外婆”》,載《語絲》1926 年總第61 期。

    耐人尋味的是,早在十余年之前,衛(wèi)禮賢便已完成了周氏編撰百篇傳說的期待,不僅是改寫,又將其譯為德文,更是難上加難。衛(wèi)禮賢志向遠大,他譯介傳播中國文化,根本動機是綜合東西方文化,創(chuàng)建新的“世界文化”,這與歌德呼喚的“世界文學(xué)”、迪德里希斯致力“世界文化”的內(nèi)在精神一脈相承。2014 年,迪德里希斯出版社將“世界文學(xué)中的童話”系列中最成功的20 卷作為電子書出版,《中國民間童話》就是其中之一。相信這樣的做法,將繼續(xù)推動此書被更廣泛地閱讀。

    猜你喜歡
    童話民間
    ‘private’ parenting goes public
    童話鎮(zhèn)
    琴童(2017年12期)2018-01-09 12:50:36
    秋天的童話
    午夜童話鎮(zhèn)
    民間妙聯(lián)擷趣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高人隱藏在民間
    夢里的童話
    军事| 商河县| 永平县| 涪陵区| 庄浪县| 彭水| 辛集市| 安庆市| 从化市| 长白| 新乡市| 通化县| 定日县| 永康市| 佛学| 东城区| 乐业县| 绥德县| 盐池县| 通渭县| 噶尔县| 丹东市| 田林县| 吉木萨尔县| 安仁县| 霍山县| 西平县| 吴堡县| 双城市| 宁夏| 龙泉市| 瑞昌市| 江陵县| 台湾省| 常熟市| 高州市| 航空| 周宁县| 萍乡市| 香格里拉县| 丰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