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治
(揚州市東關小學,江蘇 揚州 225001)
《義務教育勞動課程標準 (2022 年版) 》 提出,“勞動項目是落實勞動課程內容以及教育價值,體現(xiàn)課程實踐性特征,推動學生‘做中學’ ‘學中做’ 的重要實施載體”。[1]這一要求為小學種植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指導和依據,讓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深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增強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小學種植活動是一項非常適合項目化學習的實踐活動,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測量、記錄等方式,深入了解種子的萌發(fā)、生長和成熟過程,掌握相關的生物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同時,種植活動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環(huán)保意識,讓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生命的偉大。因此,本文將以小學勞動教育項目化學習為例,探討“微種植” 課程的項目化學習實施方案,促進小學勞動教育的發(fā)展,提高小學生勞動素養(yǎng)。
“微種植” 項目是基于勞動教育理念下小學勞動課程的一個具體項目。項目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PBL) 是一種以解決實際問題為目標的教學方法,它將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和工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使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自主學習、團隊合作、實踐操作和反思總結等環(huán)節(jié),獲得知識、技能和價值觀的綜合提升。項目式學習強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多學科知識和技能,具有跨學科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同時,項目式學習還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和實踐操作等活動,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的角色從傳授知識的主導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指導者和促進者。教師應該在項目的設計、實施和評價過程中,為學生提供支持和反饋,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有效的學習策略。[2]
小學種植是一種充滿實踐操作和動手實驗的活動,通過引入項目化學習,能夠更好地落實勞動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和感受勞動的重要性和價值。項目化學習讓學生自主制定項目目標、選擇項目內容、明確項目過程,讓他們成為學習的主體,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同時,小學種植課程是一門關于植物生長和發(fā)育的知識課程,通過項目化學習,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種植活動中,從而更好地掌握和理解知識。在項目化學習中,學生需要進行合作,共同完成項目,這不僅能夠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也能夠鍛煉他們的溝通和協(xié)作能力。綜上所述,小學種植課程運用項目化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價值,提高他們的主動學習能力,增強知識的實踐應用能力,培養(yǎng)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提高實踐操作能力。這不僅有利于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也有助于促進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實施。
1.掌握基本的種植技能,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規(guī)律。小學生在參加種植活動時,要學習一些基本的種植技能,例如,選取適當的土壤、澆水、施肥等。同時,通過參與“微種植” 項目,學生還能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規(guī)律,從而更好地理解自然科學。
2.了解植物對人類的作用和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拔⒎N植” 項目能讓學生了解植物對人類的作用和重要性,例如,植物的食用價值、藥用價值、美化環(huán)境的作用等。通過了解這些知識,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的熱愛和保護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微種植” 項目是一項需要實踐操作的活動,學生需要親自動手進行種植、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通過這些實踐操作,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4.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微種植” 項目的開展需要學生進行團隊協(xié)作,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例如,選取適當的植物品種、設計植物的布局等。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發(fā)掘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團隊協(xié)作能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5.增強學生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拔⒎N植” 項目是一個要學生自主完成的活動,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思考和決策。[3]通過這些活動,學生能夠增強自信心和自尊心,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突出勞動教育理念: 勞動教育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的開展,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勞動技能和技巧,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技能。
突出科學教育理念: “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的目標之一是使學生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長過程和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從而增強他們的科學素養(yǎng)和科學意識。
突出學生主體性: 在“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的設計過程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和特長,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
突出實踐性: 項目化學習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實際體驗,因此,在“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的設計中,要讓他們親自動手,實踐操作,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突出評價和反思: 在“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過程中,要及時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和反思,鼓勵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反思和總結,促進他們的自我提升和成長。[4]同時,也可以通過評價和反思,及時發(fā)現(xiàn)和糾正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
“微種植” 項目式學習的設計思路可以遵循以下步驟:
1.項目選擇: 選擇適合小學生的植物,要考慮到季節(jié)、生長環(huán)境等因素。
2.項目規(guī)劃: 制訂詳細的項目計劃,包括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習步驟、時間安排等。
3.學生參與: 學生參與項目設計,包括確定種植目標、制訂種植計劃、安排任務等。
4.學習實施: 學生按照項目計劃實施種植活動,學習植物生長的相關知識。
5.問題解決: 在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及時解決,幫助學生深入了解植物生長過程。
6.結果展示: 學生將項目成果展示出來,分享自己的經驗和感受。
7.總結反思: 學生和教師進行總結反思,包括回顧學習過程、分析成果、反思問題、提出建議等。
1.種子發(fā)芽和成長條件的掌握: 學生需要了解種子發(fā)芽和成長所需的溫度、水分、光照等條件,掌握如何為植物提供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
2.種植技能的掌握: 學生需要掌握種植技能,包括撒種、澆水、施肥等,確保植物能夠良好地生長。
3.觀察和記錄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需要學會觀察植物的生長情況,記錄植物的生長數據,包括測量高度、拍照等,以便對植物的生長變化進行分析和總結。
4.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的培養(yǎng): 在小組內,學生需要相互合作,分工協(xié)作,共同完成種植任務,并且需要與組員和教師進行溝通和交流,提高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
5.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 學生需要了解植物生長與環(huán)境保護的關系,明白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積極參與環(huán)境保護活動。[5]
1.課時安排: “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建議安排4~6 節(jié)課,每節(jié)課時長為45~60 分鐘。其中,第一節(jié)課主要是項目介紹和目標設定,最后一節(jié)課為項目總結和成果展示,中間的時間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
2.小組安排: “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可以分小組進行,每個小組2~3 人,建議每個小組由一個學生擔任組長,其他學生負責不同的任務,如種植、記錄、展示等。
3.場地安排: “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的場地可以在學校內或學生家附近,需要有陽光和適宜的溫度。如果在室內進行,則需要選擇通風好的房間。
4.教具安排: “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需要準備的教具包括植物種子、種植土、種植盆、澆水器、肥料、尺子、相機等。此外,教師還可以使用幻燈片、視頻等多媒體教具來介紹植物生長的過程和方法。
設計“微種植” 項目題目為: 探秘小植物世界——微型植物種植計劃。在此基礎上,教師通過整合教學資源,將課題任務分配給學生,介紹項目過程,引導學生開展“微種植” 項目活動;學生根據教師引導布置好課題任務,進行分組討論。
1.明確項目目標和任務: 本項目的學習目標是讓學生通過種植微型植物,了解植物生長的基本過程和原理,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和動手能力。
2.選擇適合的植物種子: 選擇適合小學生種植的微型植物種子,如小白菜、蘿卜等。
3.準備種植材料: 準備種植土、盆或其他容器、水、肥料等種植材料。
任務1: 了解植物生長
向學生介紹微型植物的生長過程,讓他們了解種子發(fā)芽、生長、開花、結果等基本過程。因為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對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種植的基本知識是至關重要的,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觀察力和好奇心。
任務2: 選擇種植位置
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種植位置。因為不同植物對于生長環(huán)境的要求是不同的,選擇合適的位置可以讓植物得到充分的陽光、水分、營養(yǎng)等條件,促進植物生長。同時,通過選擇種植位置,學生還可以了解植物生長的環(huán)境對其生長發(fā)育的影響。
任務3: 操作植物種植
植物種植是項目實施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進行種植操作,包括撒種、澆水、施肥等。通過實際操作,學生可以掌握種植技能,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耐心。
任務4: 記錄成長過程
記錄成長過程是項目實施的另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記錄植物的生長過程,包括每天觀察、測量植物高度、拍照等。通過記錄,學生可以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變化,發(fā)現(xiàn)其中的規(guī)律和問題,促進學生對植物生長的深入認識。
1.總結植物生長過程。讓學生總結植物的生長過程,分析影響植物生長的因素,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2.展示成果。學生可以在班級或校內展示自己種植的植物和記錄的成長過程,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展示能力。
3.評價項目成果。教師或同學對學生的項目成果進行評價。評價可以從植物生長情況、記錄的質量等方面進行,有助于對學生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進行綜合評價,提高學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能力。
首先,項目式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望,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到知識的魅力,進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其次,項目式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科學實驗技能,還能夠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培養(yǎng)自信心、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思維。最后,項目式學習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和價值,培養(yǎng)良好的勞動態(tài)度和價值觀。
在小學“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中,我們提出了“以種植為核心、以實踐為基礎、以探究為導向、以交流為平臺” 的項目化學習設計思路,并依次實施了項目準備、項目實施和項目總結三個階段的內容,旨在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掌握種植技能,培養(yǎng)科學實驗技能、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同時也讓學生感受種植帶來的樂趣和成就感。
總而言之,小學“微種植” 項目化學習為學生提供了一種新的學習方式和實踐平臺,不僅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在實踐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和價值,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因此,在勞動教育中,我們應該更加注重項目化學習的實施,讓更多的學生能夠從中受益,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實踐能力和勞動精神的優(yōu)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