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梅 王 媛 李仲洋 王康俊
1.海南省藥品和醫(yī)療器械審評服務中心,海南???570216;2.海南省藥品檢驗所,海南???570216
殼聚糖又稱脫乙酰甲殼素,為天然多糖甲殼素在堿性條件下脫乙?;蟮漠a(chǎn)物[1]。殼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多種生理學活性[2],其不僅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吸濕性、成膜性、通透性以及較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低過敏等特性,還具有抗微生物、抗氧化、抗菌等功能[3-5]。關于殼聚糖的抑菌活性機制,目前最容易被接受的理論是電荷作用,即殼聚糖的胺基(-NH2)正電荷與細菌細胞壁上的負電荷之間的靜電作用,引起細菌表面膜性質(zhì)的改變和損壞,從而抑制細菌的新陳代謝,導致細菌死亡[6-7]。殼聚糖的抑菌活性與分子量的大小、水溶性以及自身的脫乙?;潭鹊让芮邢嚓P。低分子質(zhì)量殼聚糖對革蘭氏陰性菌具有較好的效果,高分子質(zhì)量殼聚糖對于革蘭氏陽性菌具有較好的抑菌效果,且抑菌效果均隨著相對分子質(zhì)量的增加而升高,但是,隨著殼聚糖相對分子量的增大,其水溶性逐漸降低[8]。
由于殼聚糖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因而其在生物醫(yī)藥領域被廣泛應用于止血、防粘連、創(chuàng)面護理等創(chuàng)面敷料。但是殼聚糖產(chǎn)品中不同分子量的殼聚糖及非無菌產(chǎn)品中防腐劑的使用,都會影響其微生物檢驗結(jié)果,可能出現(xiàn)假陰性。本研究采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05)微生物計數(shù)法中平皿法[9]分別測定4種不同產(chǎn)品試驗菌回收比值,以驗證殼聚糖創(chuàng)面敷料微生物限度檢驗方法的可行性。
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批號:9a5-2)、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批號:3a31-2)、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批號:2a30-1)、白色念珠菌[CMCC(B)98001](批號:2a24-1)、黑曲霉菌[CMCC(B)98003](批號:OA1006),均由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提供。
BSC-1300ⅡA2生物安全柜(蘇凈集團蘇州安泰空氣技術有限公司)、LRH-250生化培養(yǎng)箱(日本松下公司)、DHG-9123A電熱恒溫鼓風干燥箱(上海一恒科學儀器有限公司)、SQ810C高壓滅菌器(日本YAMATO公司)。
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批號:220506)、胰酪大豆胨液體培養(yǎng)基(批號:2211162)、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批號:221101)、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基(批號:221025)、pH 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批號:220425)、0.9%無菌氯化鈉溶液(批號:220115),均由北京三藥科技開發(fā)公司提供。
4種非無菌含殼聚糖的液體/凝膠型產(chǎn)品,具體信息參見表1。
取經(jīng)33℃新鮮培養(yǎng)20 h的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的胰酪大豆液體培養(yǎng)物各1 ml,分別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9 ml進行10倍稀釋,制成菌落數(shù)約為1000 cfu/ml的試驗菌液,備用。
取經(jīng)25℃新鮮培養(yǎng)20 h的白色念珠菌的沙氏葡萄糖液體培養(yǎng)物1 ml,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9 ml進行10倍稀釋,制成菌落數(shù)約為1000 cfu/ml的試驗菌液,備用。
取經(jīng)25℃在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斜面上培養(yǎng)1周的黑曲霉斜面培養(yǎng)物,加入3~10 ml含0.05%(ml/ml)聚山梨酯80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取菌液1 ml,加入9 ml上述聚山梨酯80的無菌氯化鈉溶液進行10倍稀釋,制成菌落數(shù)約為1000 cfu/ml的試驗菌液,備用。
取表1中試驗用產(chǎn)品(A1~A4)各10 g(或10 ml),用pH 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溶解并稀釋制成1∶10和1∶50的供試品溶液,備用。
鑒于殼聚糖目前較小的相對分子量為5萬[10],且部分產(chǎn)品中含卡波姆,粒徑均>0.45 μm,無法采用薄膜過濾法處理,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05)非無菌產(chǎn)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有關微生物計數(shù)法[9]要求,選擇平皿法(稀釋法)對4種產(chǎn)品進行人工染菌的回收率測定,考察不同產(chǎn)品微生物計數(shù)方法的適用性。
1.5.1 試驗組1 需氧菌計數(shù):取1.4所述的1∶10供試品溶液9.9 ml各5份,置于20 ml無菌試管中,分別加入0.1 ml試驗菌液(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混勻后制成人工污染試驗菌的供試液,分別取人工污染試驗菌的供試液1 ml注入平皿(1 ml/皿),立即傾入溶化后涼至45℃的胰酪大豆胨瓊脂培養(yǎng)基約18 ml,每份平行制備2個平皿,待凝固后,于30℃~35℃倒置培養(yǎng),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培養(yǎng)5 d,其他菌培養(yǎng)3 d,計數(shù)菌落數(shù),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霉菌和酵母菌計數(shù):另取1.4所述的1∶10供試品溶液9.9 ml各2份,置于20 ml無菌試管中,分別加入0.1 ml試驗菌液(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混勻后制成人工污染試驗菌的供試液,分別取人工污染試驗菌的供試液1 ml注入平皿(1 ml/皿),立即傾入溶化后涼至45℃的沙氏葡萄糖瓊脂培養(yǎng)基約18 ml,每份平行制備2個平皿,待凝固后,于20℃~25℃倒置培養(yǎng)5 d,計數(shù)菌落數(shù),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5.2 試驗組2 需氧菌計數(shù):取1.4所述的1∶50供試品溶液9.9 ml各5份,置于20 ml無菌試管中,后續(xù)操作同1.5.1試驗組1,計數(shù)菌落數(shù),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霉菌和酵母菌計數(shù):另取1.4所述的1∶50供試品溶液9.9 ml各2份,置20 ml無菌試管中,后續(xù)操作同1.5.1試驗組1,計數(shù)菌落數(shù),試驗重復3次,取平均值。
1.5.3 菌液對照組 取pH 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9.9 ml,置于20 ml無菌試管中,后續(xù)操作同1.5.1試驗組1,分別進行需氧菌計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計數(shù)。
1.5.4 供試品對照組 分別取1.4所述的1∶10、1∶50供試品溶液各9.9 ml,置于20 ml無菌試管中,以pH 7.0無菌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代替試驗菌液,后續(xù)操作同1.5.1試驗組1,分別進行需氧菌計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計數(shù)。
1.5.5 回收比值計算及判定 采用平皿法(稀釋法)分別稀釋至1∶10和1∶50測定微生物回收率,試驗菌回收比值=(試驗組菌落數(shù)平均值-供試品對照組菌落數(shù)平均值)/菌液對照組菌落數(shù)平均值。判定依據(jù):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05)供試品計數(shù)方法適用性試驗,回收比值在0.5~2.0,符合要求。
對4種產(chǎn)品人為污染需氧菌及霉菌和酵母菌后,試驗菌回收比值測定結(jié)果顯示:試驗組1中4種產(chǎn)品的試驗菌回收比值均<0.5,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05)方法適用性的要求;試驗組2中除產(chǎn)品A2回收比值不符合要求外,其他3種產(chǎn)品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四部)》(2020年版)(通則1105)方法適用性的要求。試驗結(jié)果見表2~3。
表2 需氧菌的回收比值
表3 霉菌和酵母菌的回收比值
分析表2~3數(shù)據(jù)可見,試驗產(chǎn)品的試驗菌回收比值隨殼聚糖濃度的減小而增大,其原因歸結(jié)為殼聚糖中的-NH2,隨著殼聚糖濃度的增加,溶液中-NH2的濃度也隨之增加,從而導致抑菌活性增強,試驗菌回收比值減小。
殼聚糖具有廣泛的抑菌活性,其抑菌活性與殼聚糖的分子量和濃度均有關[8,10],無論是低分子量殼聚糖還是高分子量殼聚糖,隨著濃度的不斷增加,其抑菌性均逐漸增大[11]。4種試驗產(chǎn)品中僅A2在兩種稀釋濃度下試驗菌回收比值均不符合要求且趨于0,可見其抑菌活性非常強,可能為殼聚糖的季銨鹽衍生物等強抑菌性產(chǎn)品[12-13]。
殼聚糖的溶解性較差,難溶于水和大部分溶劑[14-15],目前在醫(yī)藥領域使用的殼聚糖多為殼聚糖衍生物。含殼聚糖創(chuàng)面敷料由于不同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原材料不同,其產(chǎn)品抑菌性存在差異,采用微生物計數(shù)方法進行適用性試驗是很有必要的?;跉ぞ厶茄苌锏奶匦裕瑲ぞ厶欠菬o菌產(chǎn)品微生物限度檢驗方法優(yōu)選采用平皿法中的稀釋法,并建議充分考慮殼聚糖衍生物信息及含量、所用防腐劑類別及用量、成品是否易溶于所選擇的稀釋劑、是否可以采用中和劑去除主成分及消除防腐劑的抑菌作用等,只有這樣才能科學制訂產(chǎn)品技術要求,更好地控制產(chǎn)品質(zhì)量的一致性。